书城励志成功创新
17498100000004

第4章 成功缘于思维创新

创新,就是喷涌而出的漱玉灵泉;就是阴天时突然从云端扯出的一缕阳光:就是心情郁闷时的豁然开朗;就是剪断一团乱麻的利剪;是秋天枝头那红艳艳亮晶晶的硕果;是通向成功的那座桥梁;是成功者甜蜜蜜的梦: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灵感……

开始洗脑吧

著名诗人爱默生说了一句哲理性的名言:“一个人的样子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个样子,他不可能是别种样子!”

一个人思想决定了他的长相,决定了他的一切。只要我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的生存方式,完全决定于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想的都是伤感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为了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增加我们的生存资本,我们就要突破思维,换一种思考方式,去创造,去变革。

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是墨守陈规,不敢变革;一个人最糟糕的是知足常乐,不求进取。要打造生存的资本,就必须破除知足常乐的旧观念。所谓“知足常乐”,就是满足自己的眼前所得,保持自己的安乐。这种处世态度,并不只是指日常生活不奢求,而是一种保守的生存哲学。

知足者的知足,不论是夜郎自大还是甘居中游,它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不符合人自身进步的内在要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不满足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在学习、劳动和工作中,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看到不足,以成绩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积极进取,就会不断达到新的成就,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得到安乐和幸福。生活的经验证明,“乐”不在于“知足”,而在于“不知足”;知足者常忧,不知足者常乐,这才是生存的逻辑。

其次,“知足常乐”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它所追求的快乐,是个人“知足”之乐,这样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对生活的不满、妒忌,甚至对人生失望。因为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一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就会转化为痛苦。

当然,指出“知足常乐”的生存哲学的狭隘和片面,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知足。知足还是不知足,要看具体情况。一方面,“知足”也可以使我们今昔对比,更加珍惜今天的进步和幸福,防止因物质享乐欲望的不知足而贪婪和堕落。但是,决不能离开自强、进步谈知足。对于“不知足”也要做具体分析,并不是任何“不知足”都是可取的。那种好高骛远、贪得无厌的不知足,同消极的自私的“知足”一样,也会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创造性思考的根本,而传统的观念,比如“知足常乐”则是创造性成功计划的头号敌人。传统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进一步发展你真正需要的创造性的能力。以下是对抗传统观念的方法:

第一,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抛弃“不行”。“办不到”、“没有用”等思想沉渣。

第二,要有创新精神。废除固定的例行事务,去尝试新的书籍、新的网站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和从前不同的上班路线,或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假期等等。

第三,主动前进。对每件事都要研究如何改善,对每件事都要订出更高的标准。

人类主要的弱点之一,就是一般的人太熟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知道哪些规则是行不通的,也知道哪些事是办不到的。他们根本不理解,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正确的意识而已,这个“意识”有着奇妙的力量,它能使“不可能”变成“可能”。

汽车大王福特想制造他那著名的V8型汽车,他说:“必须在一个引擎上铸造八个完整的汽缸。”

“这是不可能的事啊!”目瞪口呆的工程师们一起说。

“不!你们要大胆地去做。”福特肯定地说,“不管多久,你们都要把这任务完成。”

这些工程师都不愿意失业,他们只好硬着头皮照着老板的命令去做。半年过去了,计划丝毫没有进展。这个结果让这些无奈的工程师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到了福特核查计划进展情况的时候,工程师们沮丧地告诉他无法完成这个计划。“继续努力!”福特不温不火地说:“什么不可能?我就认为有可能,我就需要这种车子,我一定要把它制造出来。”

工程师们只好再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一段时间过后,忽然,他们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打开思维,找到了制造这种汽车的关键窍门。

我们需要打破思维的定势,锻炼创造性思维,使思维敏锐起来。

思维是人类生存的灵魂。它好像双桨,激荡起生命的涟漪;它好像火炬,点燃起精神的烈焰;它好像翅膀,鼓动起冲击的力量。思维,对于人来说,好像花之蕊,果之核,水之源,山之脉,海之潮。一个不会思想的人,他活得暗淡、活得平庸、活得无味。

生活中有些人是永远都无法让思维敏锐起来的。因为,他们并不能领会到微妙细致的情感,他们自身通常就是粗枝大叶、感觉迟钝的,因而也就无法理解那些思维敏锐的人。

敏锐的思维是良好的性情,以及在紧急时刻快速反应能力的综合产物。一位成功的人士,他总能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促使自己的灵感得到激发,并由此做出一些有效的事情。以下是四种锻炼思维敏锐的方法。

(1)捕捉灵感

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你不能很快抓住,可能一去不复返。那些懂得发掘创造力的人,都已学会如何捕捉和保留那个瞬间的灵光一现。

发明家、作家习惯于携带便笺或手提电脑,为的是随时记下他们的灵感,而有时甚至餐巾纸或糖果纸也是他们良好的工具。那么,你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闭上眼睛,身体放松,让思维自由飞翔,让思想自由驰骋。离开了房间?离开了地球?离开了星际?只要别想你周围的人或事,你的面前常常会豁然开朗,你的思维就会到达一个你未曾到过的世界,一些奇妙的想像也往往随之而来。

(2)置身挑战

使思维敏锐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把自己放在可能失败的困难环境中。奇怪的是,只要你处理得当,失败往往就是成功的动力。这是因为,在失败后,我们不得不尝试一些新的办法,这对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许多意念的互相竞争,可以大大加快创意的进程。

例如,你过去转动门把手都很容易,这次若转不动,你会拽上拽下,或者用力去摇。最后,你可能肩撞脚踢,甚至喊人帮忙。这些办法源于已熟悉的行为,而创造力并不神秘,它就隐藏在你已知的事物当中。

(3)拓宽眼界

知识越广博,你潜在的创造力就越丰富。无数的进步是源于创造者在不同的领域都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你应该弄清你一无所知的领域,进而强化你的创造力。拓宽眼界的意义还在于,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产生于两种学科的交叉处,多领域的视野更加容易使你触类旁通。

(4)制造刺激

不妨在你周围放些可以激发大脑潜能的东西,并经常更换这些刺激源,借此增强创造力。例如,在你的办公桌上放上一顶米老鼠帽,或是一支蜡烛,或是重新布置一下你的房间。不断的变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与周围的人相互影响也是制造刺激的一种方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许,正是某人无意中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刺激了你头脑中的那根弦,念头往往在这一瞬间消失,但是思想却挥之不去了。

创造性思维,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们为了取得对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认识,总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认识事物,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从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创造性思维,可以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新的概念,形成的一种又一种新的理论和做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创造,都将不断地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使人类去认识越来越多的事物。

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一些恐惧心。为什么有恐惧心?就是他害怕失败,害怕拒绝,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为什么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因为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如何相信自己的潜力?你首先要相信,你和那些成功者一样,本身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哪怕是一丁点儿,只要能唤起,就可以令你迈向成功。

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展了他蕴藏潜力的1/10。与应当取得的成熟相比,我们不过是半醒者,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既然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却有千差万别呢?这当然是由于心理态度与努力程度不同所决定的,同时也和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境遇不同有关。

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才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他能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干出非凡的事业来。罗斯福曾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在尽可能内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

有些人之所以很难发挥自身的潜力,还是因为他被许多繁文缚节所束缚,被太多的“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捆住了手脚。一位杰出的精神病学者曾指出:各种所谓的“应该”标准必然给人造成精神压力,越是努力遵照这些“应该”标准行事,所受到的压力也就越大。此外,由于这些“应该”标准是外界强加的条条框框,所以它们总是会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

“应该”标准在你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吗?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照顾妻子、应该帮助孩子;应该和善地对待同事、应该努力工作?当然,这些“应该”标准或许并不是你自己制定的。假如这些标准是别人的发明,而你仅仅是搬来借用,那你就是陷入了生存的误区。

实际上,和“应该”的框框一样,“不应该”的框框也太多了,比如:不应该发脾气、不应该粗鲁、不应该糊里糊涂、不应该没羞没臊、不应该过于幼稚、不应该抑郁不乐等。然而,你没必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不能保持冷静或不善于理解人都是正常的,你只要愿意,就完全可以不去顾忌面子问题;没有人会给你打分,你不按照别人的意思说话办事也不会受到惩罚;更何况强迫自己做不情愿的事情肯定难以持久。

怎样摆脱束缚发挥潜力呢?

(1)制定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准则

列出你所遵守、但实际上又不适用的规则和标准。你可能不赞成这些荒谬的规则,似乎又无法改变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制定出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准则”。现在就动手写出来,别拖延。

(2)建议废除老规矩

你可以和亲戚朋友们共同讨论一个你所反感而大家都在遵守的老规矩,建议废除它,并提出一个大家都更为赞赏的新规矩。

(3)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看看别人是怎么办事的,他们的做法是否和你不同。

(4)生活在现实中

你应该生活在现实里,不要将所有的规矩都视为是普遍运用的,必须认识到,任何标准都仅仅适用于某一特定环境。

想像自己能够成功,用积极的动机推动行为的发展,通过不懈的努力,你就能达到目标。正如海伦·凯勒所说的那样:“当你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你翱翔的时候,你是不应该爬行的。”

创新才有出路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才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为我们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提到创新,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人们在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人类幸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

创新和幸福是什么关系?创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成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

世界上因创新而获成功的人简直是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

伊夫·洛列从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惟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

他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

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还在为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却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

当时,人们认为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客品毫无前途,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美容霜,他独创的邮购销售方式又让他获得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这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用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

时至今日,邮购商品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这却是行之所未行。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

伊夫·洛列对他的职员说:

“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

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

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内即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

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

洛列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

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

这种优质服务给公司带来了丰硕成果。公司每年寄出邮包达900万件,相当于每天3-5万件。1985年,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了30%,营业额超过了25亿,国外的销额超过了法国境内的销售额。

如今,伊夫·洛列已经拥有400余种美容系列产品和soo万名忠实的女顾客。

洛列的经历正好证实了金克拉的话:“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么你最好去找一条终南捷径,不要在摩肩接锺的人流中去拥挤。”

创意,是经营者通向富有的捷径,企业家的高低优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产生。

善用逆向思雅

人们已经习惯了正常的思维方式,即使没有什么成效仍很难改变。这时候,逆向思维能给人以新的思路,逆向而往,走一着险棋往往可以带来与众不同的胜局。

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成功经验同样如此,也是采取了逆向思维的办法。他走出的险棋是:在巴黎举办汽车赛。

20世纪最后20年,日美汽车大量入侵西欧,几乎把欧洲的汽车工业挤到了死亡的边缘。像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著称的丰田汽车公司,以其优质低价的汽车而风靡全球。这一次车赛很明显,如果奔驰失败,那就很难想像会有人愿意花买两辆丰田车的价钱去买一辆笨手笨脚的奔驰车了——尽管奔驰车的质量无与伦比,尽管奔驰车耐用又舒适豪华,这一次一旦失败,奔驰车将毫无疑问地被挤出强者的行列。

5月的巴黎气候宜人,第18届世界汽车大赛就在这里举行。赛场上,依次排列着十几辆世界级品牌的高级汽车,奔驰车以其豪华的造型位居其列。比赛开始了,奔驰公司的总裁埃沙德·路透一眼不眨地盯着大屏幕,注视着一路烟尘而去的小汽车。

毕竞都是世界名牌,无论是日本的丰田、本田,还是美国的雪佛莱、野马,谁也没有占到丝毫优势。奔驰车夹在日美汽车中间,速度上是丝毫不逊色,然而它也仅能与之并驾齐驱,看不出有什么优势。

路透的心简直提到嗓子眼了,周围的几个助手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一起注视着赛场上奔驰的命运。赛程过半的时候,路透轻轻吁了一口气,因为奔驰已显现出了一点微弱的优势。很快,各型汽车都将车速提到最高的限度,开始了最后冲刺……

随着一阵欢呼,路透终于操了揉眼睛,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奔驰车赢了,超过了它所有的竞争对手。这一胜利,不仅保住了欧洲汽车工业的一席之地,而且更加稳固了奔驰汽车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地位。

其实早在十年之前乃至更大以前,奔驰汽车就以其雄厚的实力而雄踞于世界汽车制造业前列。世界上最早的一辆汽车就叫奔驰,而奔驰公司的创始人卡尔·本茨和哥特里普·戴姆勒正是汽车的缔造者。只是到了埃沙德·路透的时候,这个满怀雄心壮志的德国人,决定要采取另一种竞争方式来稳固奔驰的地位。

“奔驰车将以两倍于人的价格出售”,这话说起来就像唱山歌一样动听,做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路透似乎早已下定了决心,他知道如果不设法提高奔驰车的质量,在以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势必适应不了风云变幻的市场,靠老牌子吃饭是支持不了多久的,他感到自己有责任来为奔驰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为了激励全体员工来共同实现新的目标,路透感觉到有必要亲自到车间和试验场去身体力行一番。他当然知道这逆道而行的一步如果成功将给奔驰公司带来多么高的荣誉,但他更清楚这一步一旦失足又会有多么大的损失。他必须鼓起所有的士气走好这一步险棋。

路透和他所率领的公司是永远都不愿充当像恐龙那样不适应变化的角色的。在奔驰P型高级轿车问世之前,路透便对他的技术专家们说:“我最近想出了一则很优秀的汽车广告,当然是为咱们奔驰想的。这则广告是:‘当这种奔驰轿车行驶的时候,最大的噪音来自于车内的电子钟。’我准备把这种奔驰车定价为17万马克。”专家们当然明白总裁的意思,却仍不免大吃一惊:17万马克,买普通轿车要买好多辆!

也许是总裁的表现感动了那帮专家,他们废寝忘食地工作,以惊人的速度把成功的新型优质奔驰轿车——梅塞德斯献给了埃沙德·路透。路透从病床上爬起来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宣布将奔驰轿车的价格提高一倍。这个命令不仅让整个德国震惊,更是让全世界的汽车工业惊惶不已。

路透的愿望还是很快变成了现实,闻名世界的高级豪华型轿车奔驰600问世了,它成了奔驰轿车家族中最高级的车型,其内部的豪华装饰,外部的美观造型,无与伦比的质量都令人叹为观止。很快,各国的政府首脑、王公贵族以及知名人士都竞相挑选奔驰600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因为,拥有奔驰,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

现在,奔驰汽车公司已是德国汽车制造业最大的垄断组织,也是世界商用汽车的最大跨国制造企业之一,奔驰汽车以优质高价著称于世,历时百年而不衰。

当其他企业大多从降低成本、降低自己商品的价格来达到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时,奔驰公司则逆其道而行却大获成功,这不能不给人某种启示:当很多人在往同一条路上挤的时候,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另谋逆路而取之,也许会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只不过你看起来是要轻松得多罢了。

善于思考等于孕育成功

学习要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是会学习的人,善于思考的习惯是通向成功的好习惯。要成大事,就要有善于思考的习惯。

当别人失败时,你如果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得出正确的想法,并付之以行动,你就有可能成功。当你自己失败了,你也只要转换一个正确的想法,紧跟一个行动,你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美国芝加哥北密契根大道的一个地区现称为“富丽哩”。1939年,那里的办公楼群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每一座豪华的大厦里面都是空空如也,没有一丝忙碌的气氛。一座楼出租了一半就算是幸运的。这是商业不景气的一年,消极的心态像乌云一般笼罩在芝加哥不动产的上空。那时,你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论调:“登广告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钱。”或“我们没有必要工作了。”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抱着积极心态的经理进入了这个景象阴翳的地区。萧条的景象反而给了他一个奇特的想法,而他也毫不犹豫地依着这个想法行动了起来。

这个人受雇于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来管理该公司在北密契根大道上的一座大楼,公司是以取消抵押品赎取权而获得这座大楼的。他开始担任这件工作时,这座大楼只租出了10%。但不到一年,他就使它全部租出去了,而且还有长长的待租人名单送到他的面前。为什么短短时间内情况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i己者采访他时,他介绍了他对整件事情的思考:

我通过推理得到下列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如果一个办公室在以后几年中还不能出租,我们就不能从那个办公室得到收入,我们到年底可能得不到什么收益。而我们现在境况应该更好,因为我们满足房客的需要,他们在未来的年份中会准时如数地交付房租。

第二,出租办公室仅以一年为基数,这是已经形成了的习惯。在大多情况下,房间仅仅只空几个月,就可接纳新的房客。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得到新的租金。

第三,在一所设备良好的大楼里,如果一个房客一定要在他租约期满的那一年末退了租,也比较易于再租。免费装饰办公室也不会得不偿失,因为这会增加全楼的价值。结果证明,装修后的效果十分不错。每一个新装饰过的办公室似乎都比以前更为富丽堂皇。房客都很热心,许多房客花费了额外的金钱。有一个房客在改建工程中就花费了22000美元。

不妨让我们对整个过程再回顾一次,从而能获得更为清晰的了解及更深刻的认识。有一个人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手上有一座巨大的办公大楼,可是这座大楼十分之九的办公室都是空闲未被租用的。然而,在一年内这座大楼便100%地出租了。现在,就在隔壁,仍有几十座大楼是空荡荡的。

而造成这种天壤之别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经理人不同的思考角度及不一样的心态。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好的!”

由此可见积极思考,善于抓重点的非凡能力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如果有一个我们能够抓住问题尚未显露时的好机会,洞察它并寻求解决,那么,你就是懂得正确思考之要义的人。如果有一个我们能形成一种有效的想法,并紧接着付诸实践,就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成功是“想”出来的。只有敢“想”,会“想”,思考成功,思考未来的人,才会是成功者的候选人。有着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思考未来的人,才是社会的希望,是未来的主人。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良好的习惯可以助成功一臂之力。培养思考的习惯,是成功不可少的一条。而且,我们还要养成思维的正确方法——重点思维习惯。

正确的思维方法包含了两项基础:第一,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事实必须分成两种: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和没有关系的。

在达成你的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你所能使用的所有事实都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的;而那些不重要的则往往对整件事情的发展影响不大。某些人忽视这种现象:机会与能力相差无几的人所作出的成就大不一样。

卡尔森就是一个具有重点思维习惯的人。他出身于公务员家庭,就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在校期间,学校的各种社交聚会都由他组织包办。他1968年毕业后,进入温雷索尔旅游公司从事市场调研工作。3年以后,北欧航联出资买下了这家公司。卡尔森先后担任了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司部经理。他很快就熟悉了各项业务,并且把握并解决了经营中的主要问题。到了1978年,这家中等规模的导游机构就已发展咸瑞典第一流的旅游公司。

卡尔森的经营才华得到了北欧航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对卡尔森进一步委以重任。航联下属的瑞典国内民航公司购置了一批喷气式客机,由于经营不善,到最后甚至无力付清购机款项。1978年卡尔森调任该公司的总经理,担任新职的卡尔森,充分发挥了擅长重点思维的才干,他上任不久,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的问题的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订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卡尔森将正午班机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此举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卡尔森主管后的第一年,国内民航公司即转亏为盈,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正是由于不断地思考,才为成功打下了基础。

卡尔森认为,如果停止使用那些大而无用的飞机,公司的客运量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一般旅客都希望乘坐直达班机,但这样庞大的“空中巴士”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DC——9客机虽然座位较少,但如果让它们从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直飞伦敦或巴黎,就能赚钱。但是原来的安排是,DC一9客机一般到了哥本哈根客运中心就停飞,硬是要旅客去转乘巨型“空中客车”。卡尔森把这些“空中客车”撤出航线,仅供包租之用,辟设了“奥斯陆一巴黎”的直达航线。

与此同时,卡尔森的另一举措也充分显示了他的重点思维能力,这就是“修旧如新”。

市场上的那些新型飞机,引不起卡尔森的兴趣,他说,就乘客的舒适程度而言,从DC——3客机问世之日起,客机在这方面并无多大的改进,他敦促客机制造厂改革机舱的布局,腾出地盘来加宽过道,使旅客可能随身携带更多的小件行李。卡尔森不会想不到,他手下的飞机已使用达14年之久,但是他声称,秘诀在于让旅客觉得客机是新的。北欧航联拿出1500万美元(约为购买一架新DC——9客机所需要费用的65%)来给客机整容翻新,更换内部设施,让班机服务人员换上时髦新装。公司的DC一9客机队将继续使用到1990年左右。靠那些焕然一新的DC——9客机,招株越来越多的商业旅客。

卡尔森把整个公司划分为好多规模不等的“利润包干中心”,规模大的涉及整个民航客运部门,规模小的仅限于斯德哥尔摩——伦敦一条航线。眼下,主管一条航线的经理是个有职有权的独立经营者,可以自由决定往返于两大城市之间的班机的时间和航次。

卡尔森鼓励经理们:如果能揽到一笔赚钱的好交易,跨出北欧航联的圈子也行。譬如,欧洲民航营业部最近绕过公司总部,自行将几架福克涡螺飞机租借了出去。而技术部不仅完成了份内的工作,也开始外出寻找业务对象。部门层次重迭、统计报表泛滥成灾的现象从此绝迹。

只要你勤于研究,你将会发现,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那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因此,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手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整个身体。

为了使你能够了解分辨事实与纯粹资料的重要性,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听到什么就是什么的人。这种人很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他们对于在报上所看到的所有消息全盘接受,而不会加以分析,他们对别人的判断,则是根据这些人的敌人、竞争者及同时代的人评语来决定,从你相识的朋友当中,找出这样一个人,在讨论这一主题期间,把他当作是你的一个例子。这种人一开口说话时,通常都是这样说:“我从报上看到”,或者是“他们说”。思想方法正确的人都知道,报纸的报道并不是一定正确,也知道“他们说”的内容通常都是不正确的消息多过正确的消息。这就需要你尽快花费时间与精力养成重点思维的习惯。当然,很多真理与事实,都是包含在闲谈与新闻报道中。但是,思想方法正确的人并不会把他所看到的以及所听到的全盘接受下来。

前面的例子中卡尔森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经营中一定要注意重中之重,经过思考,找出重点,把握主流。只有养成了重点思维的习惯,在实际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怎样做个创造性的人

创造性思维构想的产物有时如同火花闪现一样,稍纵即逝。这种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就是灵感。所以说所有的灵感都源于直觉。爱因斯坦曾说:“真正宝贵的是直觉。”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而想象力又是通过直觉发挥作用的,但直觉常常变成一个很不可靠的同盟者,不管它在假说时是如何不可缺少。”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善于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并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就可能获得创造性活动的很有价值的成果。

事实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就看你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性。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缺乏创造性,可以参照一下下列的标准,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

缺少确定的奋斗目标;惧怕失败;担心成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贪图眼前既得利益;害怕生活的改变对自己不利;缺乏体力或精力。

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并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并且在所进行的创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要成大事,首先要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充分利用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你就会在拼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创新能“救活”自己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投石问路者,或难或易、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不停地挣扎在一个个“陷阱”之中,因此用有效的创新点击人生火花,成为突击生存的梦想和手段。谁要抓住创新的思想,谁就会成为赢家;谁要拒绝创新的习惯,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人,绝对拥有闪亮的人生!

生活需要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跟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截然不同,后者浑浑噩噩;前者有追求,有理想。

在众多信仰当中,思考创新是最独特的,也是最有效的。这种生活信仰,能帮助你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人生的起点。

一位资深教授邹衡在告诫我们时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能拯救自己,始终陷人一种痛苦的挣扎中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无健康的大脑,没有认真思考的能力,完全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和时机寻找一条有创意的道路。创新思考是你在百般无奈时、沉思默想时意外的发现,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是一种才智的爆发!”

生活中,思考创新更是不可缺少的。以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求职创意的人提供了可能。假如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工作惟有改变才能创新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新!”

而这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我们应该开动大脑,思考自己的未来,才会有所突破。你的职业人生才会多姿多彩,避免烦恼。

人应该知道思考创新的重要性,它是撞击成功迸发出来的火花,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成大事的导火线。

历史是渊远流长而伟大的,这需要大家用心来学习。但我们在学习前人优秀东西的同时,也为自己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前人固有的思想的一张网。这张网给了我们许多知识,但有时候也同住了我们自己的思想。此时,只有勇敢地否定前人,冲破这张网,才能够创造新的东西,得到新的发展。

18世纪化学界流行“燃素学”。这种认为物体能燃烧是由于物体内含有燃素的错误学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误使许多科学家都去积极寻找燃素,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怀疑。瑞典化学家舍勒也是热衷于寻找燃素的人,他从硝酸盐、碳酸盐的实验中,得到了一种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但他却以为自己找到了燃素,命名为“火气”,并解释为火与热是火气与燃素结合的产物。舍勒如果不受燃素说的影响,当时就得到了氧气的发现权。英国人普利斯特在实验中也得到了氧气,可是也因为笃信燃素说,而把氧气说成“脱燃素的空气”,遭到了舍勒同样的命运。

后来,普利斯特把加热氧化汞取得“脱燃素的空气”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却未从众,他不受燃素说的束缚,大胆地提出怀疑,经过分析,终于取得了氧气的发现权,使化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要善于思考,要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会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因此“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1922年俞平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冬夜》。该诗集收录了俞平伯数年间创作的一百余首新诗,在我国的新诗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

当时,由于我国的新诗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新诗创作的理论探讨与总结,就显得格外需要与迫切。俞平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在此方面卓有建树。

在《冬夜》的自序中,俞平伯现身说法地总结道:

“我怀抱着两个做诗的信念: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真实。做诗原来是件具体的事情,很难用什么抽象概念说明它。”

“我不愿顾念一切做诗的律令,我不愿受一切主义的拘牵,我不愿去摹仿,或者有意去创造哪一诗派,我只愿随随便便的,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言,去表现出自我,在人类中间的我,为爱而活着的我……”

在此,俞平伯无所顾忌地道出了自己的两大创作理念,一是自由,二是真实。他的所有创作都是基于上述理念完成的,因而带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色。这两大创作理念也可以被看做是新诗创作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则。正是因为追求自由,他才思考自己的方式,探求走自己的路。正是思考使这些成为现实。

俞平伯就是一位敢想敢做,善于思考创新的人。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创新而向历史发出挑战了,或许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容貌淡忘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却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人们,影响着千千万万的我们。我们应把“创新”作为治学之精神,不仅仅是能够成为创新的代表,而且更应该用思考创新的习惯,为自己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中华民族泛出更耀人眼目的光彩,能使中国的进步在前进的世界中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