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时代是个竞争的时代,社交便成了我们竞争过程中绝对重要的环节。试想如果你能凭自身的社交才能,广交朋友,广结关系,征服了你的周围左右,那你就等于征服了你置身的世界,你就真的成为人中之龙、乌中之凤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了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
成大事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假定你现在遇到了危急情况(至于是哪一类危急情况姑且不论),你仔细想想,能够给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是谁?当然不止一个,你把他们一一写出来。如果你一口气写出8个名字,你的人际关系真好,你能做成你想要做成的事。
我们以个性为中心来与人交往,但不可以自私的心态去要求他人。这一点,应该随时警觉,因为交往的目的在于沟通。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生活中的法则在很多方面都不止一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与不对,那是学生的答案。关键要作出最佳的形势判断,客观地分析沟通的条件和现状。许多人在沟通时,盲目地坚持己见,结果把沟通搞得像一场概念争论,他只想赢得自利,把沟通置之不顾。这样,看法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观点上也许就噤若寒蝉,觉得受到了伤害,只好退缩进心灵,把沟通的门关上;他人会因此终身对他持有异议。要记住,观点不同,并非不正确,从他人角度看一看也就可以明白。
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了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
1.正确的态度
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举他人。既然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智力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个乞丐,你也应该明白,在他那一方面有些东西你是不具备的。
2.正确的行为
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倡导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的话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相互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点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
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分寸,能够顺及他人的个性,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以自私而表现出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
这世上有种人总以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以为能够说服麻雀从树上下来,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真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
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的真正用意,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
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
坎贝尔指出: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在沟通时,应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他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被误解。沟通的语言就是不断地翻译,你倾听他人说的,翻译成他人所想的;同样,他倾听你的话,把它译成你想的。双方情绪抵触就会出错,犹如把英语当成法语用。
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机和心情。要在沟通上取得长足进步,能够在需要时,在图形策划周边轻易写出8个人,你就必须内外兼修。
沟通的技巧也需要实际训练。犹如一个球迷看球赛看得津津有味,要他去踢两脚,就不在行了,因为缺少技巧训练。生活中,很多人忽视沟通技巧,甚至根本不学。有的人学了一些技巧,但是不用。如果有人和他交往时用了他学过的技巧,心里想:“你小子别耍花招,这些虚伪做法我是知道的。”这样轻视技巧,沟通是困难的。
外在技巧的目的还是为内心动机服务的。彼此内心动机吻合时,就是所谓的心灵交流。
在沟通时,一个人保持内心稳定,内心目标要一致,但并不是说不可见机更改。你要时刻关注个性,个性的恒定有赖于对自我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放弃自私。在重要问题上,仔细地倾听他人的言语,领会词句的真意,时刻让个性的恒定来平静自己的思绪。我们可在认可他人的观点下,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观点。如果个性缺乏恒定性,就会担心改变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而明知有错却要一意孤行。个性恒定是不受他人影响的重要价值观。
有一种隐患可能严重误导沟通,它来自内心,且使外在技巧失灵。这就是一般人老是在事前预测结果,如果结果对自己有利,沟通就容易,如果预测结果对自己不利,就会带着情绪去沟通,整个沟通过程都试图扭转或赢回假想的损失,而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沟通本身上,从而使沟通受阻,果然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坎贝尔强调,要使沟通顺畅,须得严格把握住沟通的动机和沟通的内容,彼此都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充满情感地说话,更容易交心。人们首先是用心去听,然后才用耳去听。既然彼此交心,耳朵就仅仅是倾听的中介。如果预先预测结果,很容易有个保守立场,心理也尽力排斥他人对保守立场的靠近。如此,则将失去了解他人的耐心。不能先了解他人时,自己的表达也会有所保留,畏惧表露自己的观点。要把自己表达清楚,就要先了解别人。也就是知己知彼。沟通的最佳境界是彼此都浑然忘我。彼此全神贯注、完全投入,都能够超越自我,放下固执的包袱,都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问题。这需要有足够的个性恒定相支持。否则,就不存在沟通,而是其中一方不经意间做了对方的俘虏。
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认同需要勇气、耐心和个性恒定。勇气使你能舍去自己的执著,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见;个性恒定是要使自己不至于受他人情绪牵引,不人云亦云。认同就是你愿意接纳他人,他人也愿意接纳你。
在目前的沟通现象中,保守型的沟通太普遍,人们很不愿意敞开心扉。沟通变得像被迫接受一样难于忍受。一遇上沟通,便紧张起来,全身防卫系统警报连连,准备打击来犯之敌,意识上老是防范他人有利可图,害怕他人把意志强加到自己头上。这样,缺乏沟通好像保护了自己,其实是把自己的路堵死。
踩在巨人的肩上出人头地
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已经涌现出很多的巨人,他们为人类创造了许多灿烂和辉煌的业绩。他们犹如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昭示着旁人无法望其项背的高度。
真正的智者,并不见得就比其他人聪明很多,能干很多。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智者,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会用巧劲儿。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已经涌现出很多的巨人,他们为人类创造了许多灿烂和辉煌的业绩。他们犹如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昭示着旁人无法望其项背的高度。
其实也未必真的如此。此时你需借助一架梯子,然后顺着梯子拾级而上,登上巨人的肩头,到那时,你的眼界绝对比巨人看得更辽阔。
简单地说,就是把巨人的成果进行归类,发现他们忽略的冷门,瞄准知识链条上某个薄弱的环节,抓住前人因种种原因放弃或疏漏的项目,以此为进攻的突破口,乘虚而入,巧做文章,最终取得重要成果。
卡尔森,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公司任职,因他常见到公司的同事在复印文件的过程中,时间占用过多,劳动强度很大,本该轻松完成的工作,成了令人头痛的麻烦事,便想改进一下复印方式。他做了很多的实验,但却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改变了做法,暂时停止了实验,而用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钻进纽约的图书馆,专门查阅有关复印方面的发明专利和文献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查找,他意外地发现,以往进行的复印,都是利用化学效应来完成的,还没有人涉足到光电领域。利用光电效应,从理论上讲,效率要高得多。显然,这是复印研究开发中的一大缺陷。
他瞄准这一缺陷开始进行大量的实验,将光电效应和静电原理相结合,终于取得了成功。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一次听演讲后,知道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为了彻底弄清这个问题,找来了几乎所有关于孤子理论的资料,然后这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研究了一个多星期,寻找别人在这方面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弱点。
后来他发现,所有的文献都只是研究一维空间中的孤子,而在他所熟知的物理学中,意义更广泛的是三维空间。这是一个不小的缺陷和漏洞。
对此,他经过几个月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并用这套理论处理三维空间的某些亚原子过程,终于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李政道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你如果想在研究工作中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你一定要摸清在别人的工作里,哪些地方是他们的缺陷。看准了这一点,钻下去,一旦有所突破,你就能超过人家,跑到前头去了。”
另外一个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
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都借酒夸耀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酿造精细的茅台,赢得众人称赞。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香槟,意大利人亮出葡萄酒,德国人取出威士忌,众彩纷呈。
此时两手空空的美国人不慌不忙,将他们的酒都倒出一点,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创造!”
敏锐地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予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薄弱环节,需要有“慧眼”,需要后来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需要的是对已知的不满足和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因此,“乘虚而入”不是拾人牙慧,嚼人家吃过的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找准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所发明和创造。矮子站在巨人的肩上,也会比巨人看得远,更何况聪慧过人的你呢?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这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的极大乐趣。
永远只与成功者为伍
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对他树立理想和取得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周围的环境是愉快的还是不和谐的,身边的朋友是经常激励你还是经常打击你,都关系到你的前途。
大多数人体内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酣睡着,它一旦被外界的东西激发,就能做出惊人的事情来。
可以激发一个人潜能的事情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是一句格言,也许是一次讲演,也许是一则故事,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朋友的一句鼓励……
贝尔28岁时拜访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谈论“多路电报”试验,亨利对此不感兴趣。贝尔又提到他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把包着绝缘材料的铜线缠成螺旋状,有间隔地通电,就能听到线圈上的咔嚓声。这回,亨利打起精神了,他敏锐地感到,这个年轻人在谈一个有价值的现象。他要亲眼看看贝尔做这个试验。那天,街上刮着刺骨的寒风,老亨利却叫来马车,打算到贝尔的住所去。贝尔怕老人吃不消,便把仪器带来了。
他们听到了电流通过铜线圈发出的声音。贝尔觉得,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让电线传递人的声音,又说自己缺乏足够的电学知识,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一设想公布于众,让电学专家来做进一步的研究。亨利鼓励他:“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电学知识,那就去掌握它。你有发明的天分,好好干吧!”后来,贝尔写信给父母,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简直无法向你们描述这两句话是怎样地鼓舞了我……要知道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通过电线传递声音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不值得费时间去考虑。”几年后,贝尔又说:“如果当初没有遇上约瑟夫·亨利,我也许发明不了电话。”
别人的成功也会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在饭馆、俱乐部或其他场合遇到成功人士、听判别人成功的事迹,扪心自问:“我就不能做到吗?我就不能有这一天吗?”你会带着新的目标、新的想法、新的信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我知道一些年轻的乡村企业家开始创业时并不是非常成功,但在拜访过大城市的同行后,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动力,那些成功的大企业家刺激了他们的进取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专业人士身上。年轻的乡村医生参观了大城市的医院后,更加坚定了在医学界出人头地的信念。学生听完本专业大师的演讲,心中可能会燃起万丈豪情。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运动员与他心目中的偶像、一位世界级明星的一次会面,也许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成功者总是与成功者交友,失败者也总是与失败者为伍,不幸的人吸引不幸的人,而散漫者的圈子里也都是散漫的人。小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就是缺乏雄心壮志和足够的激励,处在那种环境里,无法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能力。人们与世无争地生活着,周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刺激这些乐天知命的人们。
在印第安人的学堂里刊登着许多印第安青年的毕业照片,他们的神情与刚刚离开家乡时迥然不同,显得器宇轩昂、才华横溢,看起来能做一番大事业。但是回到部落中后,大部分人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能够激励自己的环境,他们的潜能被埋没了。
在你的一生中,无论在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能够激发自己潜能的氛围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
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
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观点,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如果能多关注别人的优点,对别人持批评态度的倾向和烦躁的心情就会随之消失,就能得以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
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不是为了别人,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寻找别人的缺点进行批评,自己不仅不会有愉快的心情,反而会使自己心情烦躁。对别人持有批评的态度,有时是自己嫉妒别人。因为你嫉妒人家,所以会专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以平衡自己的嫉妒心理,岂不知被批评的一方察觉不到你的批评,反而使批评者本人心情郁闷、烦躁不安。
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观点,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如果能多关注别人的优点,对别人持批评态度的倾向和烦躁的心情就会随之消失,就能得以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
同样是8小时在公司中工作,比起与上司、前辈、同僚、晚辈或其他部门的人相互仇视地工作,和别人友好相处地工作心情要舒畅、愉快得多。工作的效率和疲劳程度,在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和“相互仇视”的两种氛围中会截然不同。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也不会感觉身心疲惫。相反,在相互仇视的氛围中工作,工作效率自然会下降,本人也会感觉身心极其疲惫。
从这种意义上讲,对别人持有批评倾向的人应该努力从批评别人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经常能听到有些前辈抱怨:“他从来不跟我打招呼。”当然,晚辈不主动向前辈打招呼是晚辈的不好。可是,晚辈也许有晚辈自己的理由。作为前辈如果能主动向晚辈打招呼,问声:“早上好!”将会怎样呢?那晚辈以后会主动向你打招呼、问好的。批评别人、发些牢骚不但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反而使自己的心情越发不愉快、越发烦躁郁闷。一旦因为什么事,烦躁郁闷的心情爆发出来,你与对方的关系就会很紧张、很尴尬。所以,应该胸襟宽广一些、豁达一些,自己先迈出一步。自己能积极主动和对方打招呼,烦闷抑郁的心情就会自然消失,心情就会轻松愉快起来,工作也会顺心如意,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做一名认真的听众
当你下次开始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别忘了这点。因此,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的话,请记住这条规则:“做一个好的听众。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
成大事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谈话家,就请做一个注意听话的人。正如查尔斯·诺山李所说的:“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提出别人再次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一个成功商业性会谈的秘密是什么呢?根据那位和蔼的学者查尔斯·伊里亚特的说法,“成功的商业性交谈,并没有什么神秘……专心地注视着对你说话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没有比这么做更具恭维效果了。”
艾略特是个熟练的倾听艺术大师。美国数一数二的小说家亨利·詹姆士回忆道: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动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缓地绕来绕去,没有其他的任何动作。他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他说话。他专心地听着,并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说了他要讲的话。
浅显而易懂,你不必上四年的牛津或剑桥大学就能够发现这点。
但是我们知道,有些商人去租借昂贵的地方,干练地购买他们的货品,商店装潢得漂漂亮亮的,花了大量的广告费,但却雇用一些不懂得听别人说话的店员——那些店员打断客人的话,跟人家争执,给人难堪,只会把客人赶出去。
我们注意到,常发牢骚的人,甚至最不容易讨好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听者面前都常常会软化而屈服下来。这样的听者,在被人家鸡蛋里挑骨头甚至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都会保持沉默。举例说明:纽约电话公司在几年前发现,该公司碰上了一个对接线员口吐恶言的最凶恶的用户。他怒火中烧,威胁要把电话连根拔起,拒绝缴付某些费用,说那些费用是无中生有的。他写信给报社,到公共服务委员会做了无数次的申诉,也告了电话公司好几状。
最后,电话公司最干练的“调解员”之一,被派去会见那位惹是生非的用户。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让那位暴怒的用户痛快地把他的不满全部吐出来。电话公司的“调解员”耐心地听着,不断地说“是的”,同情他的不满。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我倾听着,几乎有3个小时。”这位“调解员”把他的经验叙述出来。“然后,我又继续倾听下去。我见过他4次,在第四次全面结束之前,我已经成为一名他要成立的一个组织的会员,他把它叫做‘电话用户保障协会’。我现在仍然是这个组织的会员,而就我所知,除了那位老兄之外,我今天是世界上这个组织的惟一会员。”
“我倾听着,对他的这几次见面中所发表的每一个论点抱着同情的态度。他从来没见过一个电话公司的人跟他这样谈话,于是他变得友善起来。在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没有。但是第四次的时候这件事就完全解决了,他把所有的账单付了,而且撤销了对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申诉。”
无疑地,那位老兄自认是一位神圣的主持正义者,维护大众的权利,免得受到剥削。但事实上,他所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他先以口出恶言和发牢骚的方式得到这种重要人物的感觉。而当他从一位电话公司的代表那儿得到了这种感觉后,那无中生有的牢骚就化为乌有了。
辛格曼·佛洛伊德要算是近代最伟大的倾听大师了。一位曾遇到过佛洛伊德的人,描述着他倾听别人时的态度: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他的那种特质,我从没有在别人身上看到过,我也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姿势很少。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的不好,还是一样,这些真的是非比寻常。你真的无法想像,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请记住,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他对自己颈部的疼痛,比对非洲的40次地震更感兴趣。当你下次开始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别忘了这点。因此,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的话,请记住这条规则:“做一个好的听众。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
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我们和人交往要尽可能地多看优点,少看缺点,能以这样一种态度与人交际,我们就会感到这世界很美好,肯定能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每个人都可能患上偏见的“疾病”,只不过程度轻重不一。偏见是根据自己所得到的一点点信息,凭主观的想像,甚至已有的经验和逻辑,编故事似地给对方编制了一个形象,甚至由此去推知他的过去和将来。
和一个人初次见面,对方穿着随便,谈吐粗俗,你很可能会认为对方是一个没文化、缺教养的人,当然你可以这么认为,但如果你进而认为他办事肯定不认真,而且自私,甚至可能有点邪恶,以至于以后不愿和他进行任何合作,那么就太过分了,就变成了一种偏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很容易失去很多机会,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和人交往、合作,关键要充分利用别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对方的优势,从而给自己提供方便。
很多人会以第一印象轻易地判断一个人,通过第一印象中的一些信息来判断他的一切,这显然是一种以偏赅全的错误。见到部下上班迟到一次就认为他工作偷懒,也不问迟到的原因;见到一个小青年嘴里叼着烟,摇头晃脑,就认为作风肯定不正;见到一个人点头哈腰地给领导打开车门,就认为此人肯定只会拍马屁,没什么本事。似乎在他眼里,每个人都能简单地而且迅速地进行分类,有什么样的言行就肯定是什么样的人做的。
对人产生偏见,结果往往是对自己不利。因为对人有偏见,很容易被对方察觉,一旦别人感觉到你对他有偏见,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你们是同事,那么麻烦就来了,合作是肯定不可能的了。所以一次偏见就等于少了一个合作伙伴,甚至少了一个可能的朋友。
要想消除偏见,我们就得设法改变自己的一些思维定式。首先要使自己坚信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我们和人交往要尽可能地多看优点,少看缺点,能以这样一种态度与人交际,我们就会感到这世界很美好,肯定能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竞争中要学会欣赏对手
面临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对手竞争时,要抱着欣赏对手,以向对手学习的心态,以对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对手的长处,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最后战胜你的竞争对手,走上成功之路。
这个世界是一个处于竞争中的世界。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对手。这些对手可能是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敌人,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你的竞争对手,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却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很多成大事者在与对手竞争时,都陷入了一种观念上的误区,那就是把对手视为敌人,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手,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小吴和小王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在一家公司里的同一部门工作。因为部门主管升迁,公司准备在部门里选拔一个新的主管。消息传开后,大家都闻风而动,都希望自己入选。后来传来内部消息,老板主要在考查小吴和小王,他们俩的能力都很突出,尤其是小吴,办事能力强,为人也不错。
小王得知小吴就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就暗下决心,想着一定要把小吴挤掉。但他也明白,如果堂堂正正地竞争,自己不是小吴的对手。于是,他四处活动,在上司面前极尽献媚之能事,除夸大自己的能力外,还处处给老板一个暗示小吴有许多缺点,他不适合这份工作。在小王的阴谋活动下,他终于把小吴挤了出去。但是当他坐到那个梦寐以求的位置上时,他才发现,他根本就不是胜利者,多数人对他嗤之以鼻,他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且每次面对小吴,他都心怀愧疚。仅仅过了半年,由于工作没有成效,他就被免职了。
在新时代的职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一个人快速成长,也能促进一个人各方面不断成熟起来。这一切的关键是你对竞争对手持什么样的态度。一个没有对手的动物,一定是死气沉沉的动物;人也同样如此,一个没有对手的人必定会成为一个不思进取的人。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不是一件坏事,相反竞争对手会让你充满活力。
有了竞争对手,不是整天要盘算着如何打击对方,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处处学习对手,并以对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确,欣赏对方比打击对方更有效。
有一个人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10位入选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选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给另外9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这个人在评分时,对其中3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美的评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3位中只有一个人入选!这是为什么?
后来,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醒悟。总裁说:“人选的10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够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这倒情有可原,但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严格意义上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皮此欣赏的眼光,而这点比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面临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对手竞争时,要抱着欣赏对手,向对手学习的心态,以对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对手的长处,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最后战胜你的竞争对手,走上成功之路。
多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
要和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像的那么困难,就是要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成大事者,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亲近。
朋友,对我们就像读书一样。真正的朋友总不忍坐视我们的颓丧,而时常鼓励我们,使我们增加勇气。
要和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像的那么困难,就是要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成大事者,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亲近。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那体格结实,长着一对浓眉的人是谁。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来。俩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仿始效他们成一功的做法。
又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是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华卡在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相结交。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遇。
年轻的男女都能直率地表达崇拜英雄的心意。可是年纪一大,就以为不可不将这种心意隐藏起来。
但是隐匿崇拜英雄的心意是错误的。应当与你所崇拜的人亲近,这才是良策。这不但能使对方感到高兴,而且会鼓励你,增加你的勇气。
怀特是美国印第安纳州小乡镇上的铁道电信事务所的新雇员。16岁时他便决心要独树一帜。27岁他当了管理所所长。后来,先到西部合同电信公司,接着成为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当他的儿子上学就读时,他给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你也许会觉得这句话太庸俗。但请别误会,把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可耻。朋友与书籍一样,好的朋友不仅是良友,也是我们的老师。
要与伟大的朋友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这原因并非在于伟人们的出类拔萃,而是你自己容易忐忑不安。
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前辈交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兰西的陆军元帅福煦曾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
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行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最有益的。学习正当地尊敬他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很值得自慰。因为借此,在与友人交际时,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
我们可以从劣于我们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须获得优秀的朋友给我们以刺激,以助长勇气。
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来的。我们或者和他们住得很近,因而相识;或者是以未曾预料的方式和他们相识了,结交朋友虽出于偶然,但朋友对于个人进步的影响却很大。交朋友必须经过郑重地考虑之后再决定。
总之,事业成功的人,有赖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不断地使自己力争上游。
其实,你应当牢记与有益的人结交,并非太难的事情。首先将你所在城市的著名人士列出一张表,再将会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也列出一张表,之后就每星期要去结交一位这样的人。伟大的人物才有伟大的友人。
以坦荡的胸怀团结人
不能服众者必不能成大事。作为一个领导人必须具有团结人才、组织人才的能力,才能够以宽阔的胸怀宽容人,以坦荡的胸怀团结人,因而能够担负起对下属的责任。
俗话说,不能服众者必不能成大事。作为一个领导人必须具有团结人才、组织人才的能力,才能够以宽阔的胸怀宽容人,以坦荡的胸怀团结人,因而能够担负起对下属的责任。北京潭柘寺内弥勒佛旁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副对联在宽容上强调的是要容天下难容之事。在现实中,做领导的要宽容一般的事还比较容易,遇到难容的事还能够宽容就不大容易了。这就需要提倡“糊涂”二字。郑板桥说得好:“退一步天地宽,让一招前途广……糊涂而已。”当然,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不得,而在涉及个人恩怨的问题上,则应该糊涂一些好。
四川乐山凌云寺内弥勒佛旁的一副对联则又有所不同:“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低。”这副对联强调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己要时时处处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对人要尽量找出别人的长处。笑,并非笑人,而是笑自己无知无识;观,并非是观人之短,更要观人之长,取人之长,学人之长,容人之短。任何正常的人,都是有短有长的,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有时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往往结合在一起。所以说领导看人、待人,要见人之长、容人之短,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宽容自己,自己也应该宽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将心比心”,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就一定能豁达地宽容别人了。
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得到;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更会是得到人的心。要做到宽容,领导者首先要有宽广的心胸,善于求同存异,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对一些细枝末节斤斤计较,更不要对一些陈年旧账念念不忘,因为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属下在意的对象。由此可见,处变而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以宽容对待狭隘,以礼貌谦恭对待冷嘲热讽,不将心思牵于一事一物,不将一丝哀怨气恼挂在心头,这是作为一位领导人理应具备的容人雅量。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现代人来说,领导的肚子里要能跑开火车才行。对于具有不同脾气、不同嗜好、不同优缺点的人,你要学会去团结他们,因为你是一位领导者,你应具备一颗火热而宽容的心。
适应上司而平步青云
记着,私下,你可以与上司的意见背道而驰,但在公开场合一定要处处支持他,以行动来使他的决定付诸实践。还有,万万不可在背后说上司的坏话,否则吃亏的只会是你自己。
人与人合作,时常会出现问题,无论你不喜欢上司的原因是不获升迁、加薪,还是不被信任,辞职不干是最下下之策,除非情况无可挽救。
本来不喜欢某人可以与他疏远。但与上司之间若缺乏联系,结果双方只会愈来愈不信任和不尊重。不妨多用电话(内线)与上司联络,既可保持距离,降低火药味,又可拉近合作的关系。谨忌“我应做些什么?有些什么好处?”如果你能持续令工作顺利、情绪稳定,那么除了上司,还有更高层人士会晓得你的工作能力。
即使你与上司互相不欣赏,但处处表示你的支持,多少可以赚到上司对你的尊重。多考虑以下的问题:上司最需要什么资料?怎样可以帮助他?你以往犯过什么错,将来可以避免吗?对你必有裨益。
记着,私下,你可以与上司的意见背道而驰,但在公开场合一定要处处支持他,以行动来使他的决定付诸实践。还有,万万不可在背后说上司的坏话,否则吃亏的只会是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作风,正如你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问题是你既是下属,就必须设法去协助上司们完成任务,达到为公司赚钱的目的。
适应不同上司的工作形式,亦是白领人士必须懂得的技巧。如何去适应?一点也并不困难,只要本着诚意去与对方接触,摒除一切主观看法或者其他同事的意见即可。
当上司向你委以重任,请先清楚了解对方的真意,再衡量做法,以免因误会而种下恶根或惹来麻烦。进行的方式,以不抗拒对方的意愿,又切合自己的要求为重,那么双方才会合作得愉快。
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你的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做错了事,不要找借口和推卸责任。解释并不能改变事实,承担了责任,努力工作以保证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才是上策,同时得学习接受批评。
要令上司信任你和准时完成工作。记着,做任何事都要翻看两次,确实没有错漏才交到上司面前。谨忌工作时限,若不能准时做好,应预先通知上司,当然最好不必这样做。必须处处表现独立圆满地把工作完成,不要等上司告诉你应该怎样去做,放胆、小心地循序去做,从中就可学到不少东西。不要逃避困难。接到一件工作先详细想一遍,把预见的问题列出来,再想想应战的策略,最好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以防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
与上司保持良好的沟通。这种技巧十分微妙,给上司简洁、有力的报告,切莫让浅显和琐碎的问题烦扰他或浪费他的时间,但重要的事必须请示他。
虽然你很担心自己会失业,对现今的工作感到很满意,希望获得上司的赏识,每年都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视这份工作为日后步上青云之路的踏脚石,但你不能把自己看扁,贱卖尊严,甘愿被老板凌辱;背后却以“受害者”自居,还认定金钱便是一切,丧失自我,但求可以在办公室找到立足之地,不惜对上司阿谀奉承。
你的上司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很情绪化、无能、自以为是、独裁、自私自利、对下属很刻薄等等,他根本不体谅你的处境,时常让你超时工作,却并不欣赏你所做的一切,奈何每天都要跟他紧密合作使你精神紧张,觉得办公室好比一个人间地狱。其实很多人的不幸与忧伤都是自寻烦恼,只要你对自己说:“我不要受到他人的影响,我只为自己而活,我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谁也不能折磨你,使你成为出卖自己的人。与上司好好相处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简而言之,有以下三个宗旨:
首先,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在公司的地位。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永远建立在互利互惠之上,问问自己有什么利于公司的长处,尽量在那方面大大发挥,不要卷入是非圈子里。其次,无论何时何地,帮助上司解决疑难,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
还有,在适当的时机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情。如果你的学历比你的上司略高一筹,如:你取得本科学士学位,他只是一个专科毕业生,你可能感觉上司时常针对你,事无大小,他总是与你持相反的意见,对你肆意批评,或者当你偶然犯了一点小错误,他会不客气地咆哮:“一个大学生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难道你在学校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学会吗?”面对这种情形,你应该怎样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英国著名职业顾问赛恩博士说:“首先你要消除成见,不要以为上司故意针对你,须知道上司对你根本谈不上什么深入的认识,他又怎样会无端不喜欢你?他们可能对所有下属都是如此,你应该学习与上司相处,慢慢让他发现你的长处。”
以下是一些建议:
耐心寻找上司的特点,以他喜欢的方式完成工作,不要逞能,更不要急于表现自己。
随时随地,抓紧机会表示自己对他忠心耿耿,永远站在上司这一边。
以你的态度说明一个事实: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会尽己所能讨好你。不要以为上司很愚笨,如果你真的努力去这样做,他看在眼里,一定会很明白你的意思,对你日渐产生好感。听到公司有什么谣言或传闻,不妨悄悄地转告上司,以示你的忠心。
不过,你的措词与表达方式须特别注意,说话简明、直接最为理想,比如你告诉上司:“我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消息,不过,我想你会感兴趣……”
上司愿意选择你为他的下屑,他对你的印象自然不差,你必须摒除对上司的偏见,事事替他着想。
适应同僚要相安无事
要是对方获擢升新职,这就是最佳的时机了,写一张贺卡,衷心送出你的祝福吧,如果其他同事替他搞庆祝会,你无论多忙碌,也要抽空参加,否则就私下请对方吃一顿午餐吧,恭贺他人之余,不妨多谈大家在工作方面的喜与乐。
如何化敌为友,关系融洽,在成大事的战场上是一门高深学问。
他曾经与你为一个职位争得头崩额裂,不过今天你俩已分别为不同部门的主管,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将来的情况又有谁晓得?所以你应该为将来铺好路。
如果你无缘无故去邀请对方或送礼给他,太突兀,也太自贬身价了,应该伺机而动才好。例如,从人事部探知他的出生日期,在公司发动一个小型生日会,主动集资送礼物给他……记着,没有人能抗拒好意的。
要是对方获擢升新职,这就是最佳的时机了,写一张贺卡,衷心送出你的祝福吧,如果其他同事替他搞庆祝会,你无论多忙碌,也要抽空参加,否则就私下请对方吃一顿午餐吧,恭贺他人之余,不妨多谈大家在工作方面的喜与乐,对过往的不愉快事件暂绝口不提,拉近双方距离。
记着,这些亲善工作必须在乎日抓紧机会去做,否则到了你与他有直接麻烦才行动那就太迟了,也只会给人“市侩”之感。
许多人以“公私分明”为座右铭,谁知过犹不及,成为自己前途的绊脚石。
例如认为工余的同事聚会是浪费时间就大错特错了。偶尔一起在下班后去喝一杯,正是发泄的好机会,或许你根本不喜欢向别人吐苦水,又怕卷入是非漩涡,但请冷静想一想,从各同事的苦水中,你是可以多了解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公司的政策,这不是对你有莫大帮助吗?所以,只管小心舌头,多做倾诉的对象就是了。
还有一个似私实公的时间,是午餐时间。对公而言,许多事情最需要跟同事、别的公司的职员或顾客直接商谈的,如果靠电话,恐怕效果欠佳,要是在工作时间以外,似乎又有点唐突,在工作时间里,则太公式化,又妨碍其他日常工作;所以最理想的方式还是约对方午膳,这样不是既节省时间,又显得诚恳亲切吗?此外,利用午餐这个比较随便的时间去约见旧同事、新相识(公事上的),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亦是对自己的一种充实,因为一方面可以建立工作上多方面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将来有合作机会,不是更好吗?
你本着默默耕耘、尽忠职守的原则做事,可是公司里的同事有了变化,旧同事已另谋高就,新同事愈来愈多,竟与他们有格格不入之感。因为只有你一直以来不太注视周遭的人事变化,没有刻意与他们联络所致。
补救的方法并不困难,拣一个特别的日子(目的只是出师有名),例如顺利完成一个计划或你的生日,做东请同事吃一顿。这一顿意义重大,别忘记以下任务:乘机多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背景,包括公与私,这对你有莫大好处,方便日后工作。凭着联络一点,加入他们的午饭圈,当然不必天天如此,这样既太突兀,也许对你未必太适合,安排一个星期两天就够了,目的是保持一定的联系,同时可获取公司里一定的情报。除了午饭,下班后去娱乐一番也是好主意,远离了办公室,所有人都会放轻松,谈起话来也随便得多,更易熟络。此外,公事方面,无论多稳熟,还应公事公办,但自己有空,不妨多向同事伸出援手,主动一点是必需的!请别吝啬对别人的赞赏,尤其是办公室里,这是你搞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武器。
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你第一次撞上他,可以摆出欣赏神色,兴高采烈地赞扬:“这件汗衫很衬你啊!”“噢,打扮得叫人眼前一亮哩!”“嗯,今天这样漂亮,有喜事呀?”或者说:“你真有眼光,这衣服太帅了!”
有人穿了新鞋子,烫了个头发,甚至背了个新手袋,你也可以套用以上的赞叹词,不过,记着必须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说,否则就流于虚假和公式化。除了打扮,诸多注意别人的工作表现。某同事刚好成功地完成了某项任务,或者顺利地出差回来,别忘了恭贺人家,说:“你真棒,难怪老板器重你!”“你的干劲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旗开得胜,下一次任务又是你的囊中之物了!”
这些话并非叫你做人虚伪,而是多留意点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对你有一定的好处。
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同事们在业余兴趣方面格格不入,一定很不开心。一则你与同事共处的时间一天就占了三分之一,各走各路,谈也谈不来,实在不好受;还有,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有共同语言,相处会更融洽,合作起来亦愉快得多。可是,难道要强迫自己改变兴趣去取悦别人?这当然犯不上。消遣玩意多的是,你大可发掘一种你们都会喜欢的共同兴趣,不过,进行时不要过于着痕迹,轻描淡写、低姿态是最理想的。
例如相约同事去看演唱会、电影等,乃是最自然和最理想的,因为这些消遣与性格没有直接关系,不致与某些原则有抵触。
要是同事们喜欢讲笑话,你却不苟言笑,怎么办?当同事们大讲笑话,笑得前仰后合时,记着切勿板起脸孔,如大笑不出的话,也请微笑一下,表示你不介意和尊重他们。相反地,你不妨争取主动,讲笑话之余也与同事轻松点,或者鼓励他们讲其他的新鲜话题。
团结就是力量,所以千万别在公司里搞小圈子,应当把同事都视为好朋友,同事以和为贵,即使有人故意针对,处处为难你,但你必须捺着性子,不可意气用事,因为同事间的争执只会令生产下降,站在上司的地位,他是不会关心谁是谁非的,总之不合作就是你的错。
一般人总爱听赞美话,聪明的你就不妨大方一点,多赞美别人吧!“这个意见不错,就这样做吧!”“真棒,你给我提供了一个好办法!”这样,下一次他会更努力的帮助你。赞美别人之余,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处处出尽风头,或者说话过分直率,容易使人觉得你自大而排挤你。所以永远要小心舌头,同时要与同事们站成一条线。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愉快的气氛下工作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妨多关心别人,体贴别人,增加亲切感,做起事来就更好办。从今天起,努力做个受欢迎的同事吧!成功的你升迁的机会也将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