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慧不说话就是同意分家,分了家,咱还住在一个屋檐下,你忙的时候,我还会给你把饭做着,还是一家人。”王小琴看了一眼宁慧慧说道。
陆安把家里的粮食用斗量了,按人头分配。
新房是三间瓦房,三个儿子一人一间,老房子留给他和王小琴。到月底给陆民另盘锅灶,新买一套锅碗瓢盆,以及水缸、水桶。
分家后,宁慧慧做了饭,也会端给陆安和王小琴吃。不过大部分时间,她都比较忙。
因此,更多的时候都是王小琴做了饭,喊她和陆民跟全家人一起吃。分家后,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气。
一个月前,桃花家里收到了大姑的来信,信中提到大姑的腿连续疼了几个月了,一直好不了,现在已经无法下地干活了。
桃花很想去看看大姑,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所以她一直也没去成。
桃花的大姑本来嫁给了本地一户住在山沟里的人家,夫家住的地方条件特别差,出门要下坡,买东西要上坡,周围找不到一块平地。
大姑的婆婆是个精明人,她把大女儿嫁到北地县的平原上,不要彩礼。只提一个条件,就是要把全家人的户口迁到女婿所在的大队上。
亲家公是大队支书,办这个事不难,就答应了。
于是大姑一家就搬到了北地县。
周六,小姑家的表哥刘洋说他想去北地县看大姨。就问桃花、陆田、菊花谁想去。
他借了别人的自行车,可以带一个人一起去,路上也好给他做伴,陪他说话,也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陆田说道:“太远了,我不想去。”
菊花胆子小,直摇头,她说道:“我不敢坐自行车。”
“我去。”桃花笑着说道。
刘洋说道:“明儿个早上六点准时出发。”
桃花点了点头,然后转过头对菊花说道:“星期一你替我跟李老师请个假,这一来一回需要好几天时间。”
菊花说道:“行。”
第二天一大早,刘洋来到了桃花家。
吃过早饭,王小琴说道:“路上放小心些,不要跟别人起冲突。把钱收好,到了你大姑屋,替我跟你爸带个好。”
“刘洋和桃花都不是小娃了,少说些,赶紧让娃们早些走,天不黑就能赶到地方。”陆安吸了一口旱烟说道。
王小琴说道:“桃花长这么大么有出过远门,我多叮咛两句,放心些。”
看到父母开始斗嘴,桃花向刘洋使了个眼色,两人悄悄出了门。等坐上了自行车,桃花才大声喊道:“爸,妈,我俩走了,不要担心!”
“你这个女子……”王小琴说着就从屋里跑了出来。
桃花招了招手,刘洋把自行车骑得飞快,在前面不远处转了个弯,两个人就从王小琴的视线里消失了。
王小琴一转身,发现陆安站在自己身后,眼睛看着桃花离去的方向。
她问道:“你不是说桃花大了,不用担心么,那你这是看啥呢?”
陆安说道:“我不是看桃花,我看日出呢!”
“看日出,看把你能的,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王小琴忍不住笑出了声。
“队长找我有事,我先走了。”陆安丢下这句话,就匆匆离开了。
刘洋和桃花同岁,只比桃花大了六天,两家距离不远,从小一起长大,桃花总是直呼其名,从来不把刘洋叫哥。
“桃花,快喊我哥,我带你到处逛逛,不喊哥,我就把你卖到北原去。”
“我就是不叫,你把我卖了,看你回来咋跟你舅交代?”
就这样,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出了秦岭。
找了一处视野比较开阔的路段,刘洋把自行车停了下来,他说道:“桃花,咱活动一下腿脚。”
两人坐在路边,喝了口水,去上了个厕所,便又出发了。
快到中午了,刘洋看了看手表说:“桃花,时间不早了,咱俩去食堂吃晌午饭。”
点了两碗扯面,挑花找了个靠近门口的桌子坐了下来,面朝门口,正好能看见自行车,刘洋在她对面坐了下来。
刘洋吃的快,吃完了就去外面的街上转了一圈。回来时,桃花也吃完了。
刘洋把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都翻了一遍,焦急的说道:“哎呀!我忘了带钱了,不过饭都吃了。桃花,你带钱么?”
“我带的钱是给大姑买礼物的,付了饭钱,买礼物的钱就不够了。”说着桃花就把钱拿了出来。
看着桃花为难的样子,刘洋扑噗一下就笑出了声,他说道:“钱我已经付过了,跟你开玩笑呢。”
刘洋是家里的长子,七岁开始上学。大高个,长得帅,爱开玩笑。为人精明,胆子大,从小就一个人山里山外的跑。
因为调皮,小时候没少挨母亲的打,但是每次挨打,他从来不哭,只是一味的傻笑,母亲也拿他没办法。
刘洋看了看手表,说道:“两点了,咱赶紧走。快的话,六点就能到;慢的话,就要天黑了才能到。”
渭河大桥一眼望不到头,桃花从自行车上下来,走到桥边,看着宽阔的河面,感叹道:“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河,刘洋你看多宽呀!”
刘洋意气风发的说道:“以后我带你去看长江,看黄河,比渭河大的多呢!”
过了大约有一个小时,到了闫良,桃花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火车,火车在铁轨上飞驰,比电影里看到的更加震撼、真实。
刘洋看到桃花一脸的惊讶,于是他说道:“桃花,你想坐火车不?等我挣了钱带你坐火车、坐飞机,去上海,去北京,到处耍!”
桃花看了一眼刘洋说道:“你心咋那么大呢,能做到吗?”
刘洋大声喊道:“心有多大,就能干多大的事。你信不?”
桃花微微一笑,说道:“你真能吹!”
两人说笑着,再次开始赶路了。
上原是上坡路,只能推着自行车走。挑花和刘洋都是山里长大的,走这点儿路也不算什么,比山路好走多了。
快走到原上的时候,经过了一段路,路两边地势比较高,就像是从一个黄土丘中间凿出来的一样。
不远处有一个窑洞,刘洋用手指着说道:“下雨时,行人走到这里就可以进去避雨。天热了也可以进去纳凉,刮大风时也可进去避风。”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望无际的北原上,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桃花感慨道:“难怪人都想往山外跑,路这么平,地这么大,这一年要收多少粮食啊!”
刘洋坏笑着说道:“要不然,就在这儿给你找个好人家?”
桃花毫不示弱的说道:“这事,要你舅说了算,我如果嫁到这么远的地方,还不把你舅气死了!”
刘洋说道:“那个人是咱大表哥,强哥不?”
桃花顺着刘洋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高兴的说道:“就是的。”
刘洋挥着手大声喊道:“强哥!强哥!”
壮实黝黑的强哥高兴的跑了过来,笑着说道:“我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害怕你俩跑错了路,就一直对路上看着呢。”
强哥家住的是三间大瓦房,房前的场院也很大,三个人走了大约十多分钟到了强哥家。
进了屋,一个七十多岁,干瘦、驼背的老太太,说话嗓门又大又亮,她招呼着桃花和刘洋坐下。
桃花心想:这应该就是大姑的婆婆了。
相互问候了之后,桃花问道:“强哥,我大姑呢?”
强哥说道:“先喝一口水,休息一下,我再带你去见我妈。”
强哥的奶奶拿过来一包副食,打开来放在桃花和刘洋的面前,说道:“娃,你俩先吃一点儿,我再去下面。”说着转身去了厨房。
桃花起身去厕所,路过场院里的一个方型大坑,大坑的右边有一条小路通向坑底。桃花有些好奇,就走了下去。
到了底下,桃花看到四周有四孔窑洞,其中三个门都关着,只有一个门开着,里面好像还有人哼着小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