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互联网商业思维
1760600000012

第12章 互联网移动战——血拼就在方寸间(3)

应用商店这种封闭的模式,现在已经出现了问题。宋麟说:“为什么大部分应用的开发者不赚钱?因为没法赚钱。用户就下载那几个应用,典型的僧多肉少。一个用户手机里有几十个应用已经很多了,但是,如果是在网站,因为链接可以跳来跳去,一个用户一天访问几百个网页是很正常的。”无论是对于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没有用户,就没有收入。

这也就是李彦宏所说的“应用商店有根本性缺陷”。应用商店展示应用的方式是,首先为用户展示最主流的应用是什么,排名下载量最大的应用是什么,为每一个类目做一个排名,因此,如果不是某个类目的“TOP10”,将很难获得用户的关注。

这很像十几年前hao123作为PC用户上网的入口一样,把大家最常用的网站放在hao123界面上,今天的应用商店也是这样的,大多数用户最常用的应用被放到明显的位置。很多人觉得这很好,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你很不幸地属于那些99.9%的不常用的应用,你就只有等死。对于大部分属于99.9%的开发者来说,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使他触达他的目标消费者。

当然,李明远也承认:“一个有缺陷的东西不代表没有价值。应用商店这种类似hao123的模式对于主流、高频应用的分发非常有效。”但问题在于,既然传统互联网的浏览器页面有hao123,那么,移动互联网的浏览器首页未来也可以变成“hao123”,到那时,应用商店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巨头的野心:超级App

在讨论未来移动互联网入口的问题时,众多巨头的想法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百度、谷歌、腾讯、阿里巴巴这些公司才是真正引导市场走向的人。那么对于这些巨头来说,应用商店以及浏览器,哪个更符合它们的利益呢?

国内的几家互联网巨头中,腾讯坐拥微信、手机QQ两大超级App,根本不屑于应用商店以及浏览器市场,所谓的QQ浏览器根本就是打酱油的;而阿里把心思都放在了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同样想走腾讯超级App的路子。

百度在收购了91无线之后,紧接着推出轻应用,又布局LBS,显然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问题还没有想明白,是抱着先多角度布局,把“地”占下来再说的想法。

360本来也打的是和百度一样的主意。但天有不测风云,据传360的浏览器团队突然被老冤家百度挖走,于是周鸿祎不得不表示“我们不认为浏览器是入口”,进而专心经营自己的360手机助手。

但不管怎么说,“应用商店不符合谷歌的利益,不符合百度的利益,也不符合巨头的利益,”宋麟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因为如果都用应用商店了,还要谷歌干吗,还要百度干吗?谷歌直接变微软了,直接变成操作系统提供商了,谁还用搜索啊?所以,应用商店不是反映互联网本质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谷歌支持Web App、阿里投资UC的原因。我们说过,即使百度收购91无线,看中的也不仅仅是这个应用商店,而是其背后的开发者运营能力。

易观高级分析师闫小佳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分为轻应用与重应用两种:所谓轻应用,是指软件体积很小、内容类的、不可替代性很少、更多注重内容的质量和深度的应用;所谓重应用,则相对用户黏性比较高,而且需要大量的数据、附件来支持,更多是在细分市场,比如,导航、社交以及大型游戏都属于重应用。他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浏览器将主要作为新闻、视频、阅读、音乐、搜索、游戏等轻应用级的入口。”

无论是百度、谷歌的搜索引擎也好,阿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罢,还是微信、Facebook这种社交平台,都可以划分为重应用,只是产品形态不同。真相是,对于巨头来说,无论是应用商店还是浏览器,都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希望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超级App,一个垂直领域的开放平台。

所谓超级App,是指那些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成为用户手机上装机必备应用的基础应用,或者说它们已经不再是一个App,而是一个开放平台。这种超级App的出现乃至未来的兴起,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麦特卡尔夫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增长会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从而创造赢家通吃的市场,市场第一和第二的差距非常大,而且会不断扩大。

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pete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全美排名前十的网站在2001年占据了美国31%的网页浏览量,2006年占40%,而到了2010年已占到约75%。

如果以长尾理论解释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话,不难得出结论:未来主流市场将由类似微信、Facebook这种垂直领域的超级App占据,而长尾市场将被适宜在浏览器上运行的Web App所瓜分。

因此,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将是超级App与浏览器共存的格局。对于应用商店来说,当HTML5真正兴起,使得Web App的用户体验、图形显示与Native App再无差别之时,就是应用商店退出历史舞台之时。

(第四节)移动大战就在掌心发生

未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必然是一片红海,而在整个行业内,百度将要面对来自360、腾讯以及阿里巴巴三大巨头的竞争。百度真正意义上最危险的竞争对手还是360,而腾讯的社交和游戏以及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都不是百度的特长和投资重点。

近来,移动互联网江湖可谓是风云跌宕,正当人们认为百度、腾讯以及阿里巴巴三座大山已经逐渐占据了产业的制高点时,巨头们却纷纷传递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谨慎与低调。腾讯拥有微信这个“大杀器”,却仍弱弱地表示,自己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半张门票,而百度和阿里巴巴更是对于移动互联网保持着谨慎的心态。

三巨头的谨慎可以理解,在移动互联网领域,360已经成为了令巨头们忌惮的竞争对手,还有小米等对手在细分领域蓄势待发,三大巨头无法轻松应对。移动互联网目前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消费者还处于“被教育”的阶段,未来存在很大的变数。在O2O、大数据等新鲜热词的背后,反映出的趋势是实体行业和移动互联网更紧密的结合,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实体商业巨头也可能搅动移动互联网。这就是传统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的环境。

由于移动互联网存在一定的被资本方催熟的状况,使得一些公司在没有成熟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就获得了大量的投资。但是,由于2013年的经济环境趋紧,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了一种新鲜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已经经营不错的互联网企业被三大互联网公司并购。而三大巨头对于并购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不断刷新了国内互联网的并购纪录。2013年以来,百度投资PPS,腾讯投资搜狗,阿里巴巴投资高德地图和新浪微博等,都反映出巨头们的焦急心态和超级胃口。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百度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本文将对互联网另外几位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360进行分析,并同百度战略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一些玄机。

经营来源单一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和百度存在一个共同的危机,就是经营来源相对单一,只有一招鲜。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独步江湖人所共知,但阿里巴巴最主要的经营亮点也就是在淘宝收租,即收取店面运营费,就像是互联网上的商业地产商。

阿里巴巴其他的经营重点,如金融和数据板块,目前还没有到收获期。当然,做互联网上的商业地产商本没什么不好,但是随着阿里巴巴的体系越来越大,阿里巴巴的流量导引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其庞大的商户结构,这使得它苦于寻找新的流量来源,比如,投资新浪微博和美丽说,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如果缺少流量,阿里巴巴就不能够保持现有的商户规模,这些商户如果向竞争对手流失,结果是十分可怕的。

因此,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的成功关键,是如何在移动端合理地分配流量和寻找流量。同时,通过移动端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而百度的问题则是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搜索广告竞价排名,这个商业模式能否在移动端行得通还需要探索。

阿里巴巴进入移动互联网相对较慢,但是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突然加速了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先后投资了虾米网、在路上社区、陌陌、高德地图等互联网企业。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布局一方面着眼于用户能够在阿里巴巴体系内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这包括虾米网的音乐服务和在路上社区的旅游服务,从而扩展了阿里巴巴的收入来源。在阿里巴巴的大商务理念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动力越来越集中于服务业的背景下,这样的选择并不让人吃惊。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着眼于用户能否在享受自己提供的服务时得到更好的体验。阿里巴巴通过地图应用和社交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微博和陌陌等这些带有社交性的应用,让客户自然地分享体验和进行交流,通过地图更好地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商户。对这些自身缺乏相应基因的服务,阿里巴巴大方地选择了收购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在整体上市这一背景下给资本市场讲一个好故事,另一方面也能够给自身注入一些创新活力。

在这一步走完后,阿里巴巴对于百度的依赖程度将更加低,因为移动终端的特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将多样化,而地图、微博都可以成为用户的入口。在面对的电子商务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的背景下,阿里巴巴通过建立移动端的流量体系,降低竞争对手的影响,又通过扩大在移动端的产品体系,建立更好的商业变现机制。

强大的腾讯

腾讯是百度一个更加可怕的对手,在收购搜狗后,腾讯的市值达到了1000亿之多。腾讯的收入来源十分多样化,广告、游戏以及移动增值业务,都是腾讯的收入来源。相比较之下,百度的收入结构并不平衡。

收入结构不平衡,并不是百度最重要的问题。百度面临的问题是:在互联网流量越来越倾向于移动端的情况下,百度拿手的PC端搜索面临很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百度就像是一个擅长一种武功的高手,到了一群不按套路出招的竞争对手面前,再高明的功夫也会被搞得晕头转向。

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杀器”就是微信,腾讯的投资部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收获累累,而且继承了腾讯收入来源多样化的风格,投资范围十分广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腾讯将以游戏为重点,继续扩大投资范围。

腾讯在移动端布局很早,加上具有社交基因,所以,腾讯与移动互联网极为契合。早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成为主流时,腾讯的手机QQ就在不断升级了,这使得消费者对于腾讯的应用,接受度极高。腾讯通过QQ短信和增值业务赚了不少钱。但这还只是初级阶段,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腾讯正在QQ上积累很多的应用。随着微信的出现,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重点转向了微信方面。

未来可以预计的是,微信仍然将是腾讯的重点,但不会是唯一的重点,随着微信的支付功能上线和对公共账号低调化处理,腾讯希望微信不会成为微博一样的言论平台或者纯粹的社交工具,而是成为一个能够借助社交完成电子商务大计的窗口。目前,由于中国的服务业正在互联网化,而且三四线城市还有广阔的互联网市场空间,腾讯可能会将微信发展的重点放在电子商务这方面。总之,腾讯必然是希望微信不要承载太多的功能。此外,腾讯还在媒体、电子阅读、游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可以预见,腾讯会在这些方面继续推出自己的创新产品,但是,不一定会将其放在微信或者手机QQ平台上。

在这些方面,百度和腾讯不会存在太多的冲突。但是,这是否也意味着,百度失去了移动互联网很大的一块潜在市场?

最诡异的竞争对手360

360是互联网江湖中最为诡异的竞争对手。红衣教主周鸿祎的实力,让每个竞争对手都对他抱有复杂的情绪。而360最擅长的竞争战略,也就是周鸿祎的柔道战略,其实是通过免费方式自损八百、损敌一千,然后再通过消费者所没有关注到的地方,汇聚小收入为大收入。所以,360虽然没有搜索、电子商务等高光业务,但是通过安全这个平台,活得也非常不错。

现在情况不同了,360进入了百度忌惮的搜索领域,并且尝试通过路由器等手段占据互联网入口,让消费者直接进入360搜索。这使得百度不得不马上推出一系列硬件产品予以回应。由此,可见360的厉害。

360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现金流有限,所以从来没有进行过大的投资,不久前,曾准备投资搜狗,却被腾讯“搅了局”。

360的优势在于,规模虽然小,但其管理层深谙中国商业竞争之道。虽然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忌惮360,多次提出合围360,但在商言商,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想法,“心劲儿”难免无法使到一处,从而使得360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在几家巨头间纵横捭阖。而360的资金状况,使得它主要是围绕移动互联网设计了一系列的应用,并且通过手机助手在移动端拥有了话语权。在应用是移动互联网主要使用形式的当下,360可以通过手机助手向应用收取广告费,这实际上干的还是PC端的活儿。

360虽然四面树敌,但是绝对不傻。以前,360主攻的重点领域,并不是几大互联网巨头的重点领域,比如,互联网安全,几大巨头并不愿意做这样的苦活儿,而互联网安全仍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业务,并且可以直接面向客户收费。但是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360成了百度真正的竞争对手。百度收购91手机助手,就颇有和360针锋相对的意思。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必然是一个竞争对手更加多元化的格局,三大互联网巨头不会瓜分所有的市场空间。因为移动互联网还有很多潜在的竞争对手没有入场,现在的一些不起眼的应用,不久的将来,就有可能会成长为大型的服务商。但是,不是每家创业公司都愿意被收归到三大巨头帐下,这就给未来平添了很多变数。就百度而言,真正意义上最危险的竞争对手还是360,腾讯的社交和游戏以及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都不是百度的特长和投资重点。这使得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存在交叉,但是并不会出现三家之间激烈火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