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互联网商业思维
1760600000018

第18章 微信—移动时代的“搅局者”or“继承者”?(4)

而在淘宝网上,商品定价非常容易。淘宝网上的商品也并不是特别稀缺的、从来没有见过、很难去发现和很难定价的产品。在中国,如果想凭借这些线上线下都有的商品,就向买家和卖家收取服务费的话,等于自寻死路。所以,淘宝将广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易贝和淘宝所在的市场不一样,如何在本地市场上挖掘价值,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战略不同。

同样的道理,比如,腾讯的微信在中国很成功,但微信在欧美市场的发展会非常难。就拿短信来说吧,现在,从欧洲到中国,发短信是用户们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但是美国、墨西哥用户发短信很少,跟中国和欧洲的用户很不一样。

精准营销不能触及数据隐私

以前,大家都用电脑上网,用电脑访问一切网络。现在,我们用手机就能够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在中国,之所以有很多应用模式能够成功地发展起来,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模式的接入点就是手机—离开家之后,随身一定要带的就是手机。如果所有的需求都在手机上集成,包括发短信、发照片、发语音、看照片、发帖子等,都能够放在一起来做的话,这就是非常庞大和强大的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怎么解决人们对于数据隐私泄露的担心呢?其实这是一个如何去界定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消费者担心这方面的问题。举一个例子,有一家车险公司要跟踪你的车,要装一个跟踪器,跟踪器能够监测车的状况,可以根据车的监控状况,来决定车险的费率是高配还是低配,但这完全触犯了隐私法,跟踪这个车主一天中去的所有地方,这就侵犯了人们的隐私。

再来看手机,每一部手机都会泄露机主在任意时间点的数据,所以手机可以反映机主的私人生活。事实上,和车险公司在车上加跟踪器相比较,手机的隐私泄露这一问题更重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为什么整个数据精准营销行业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事实上,无论是跟踪器,还是手机,都要看人们是否能够从使用中获益。如果不能获益,就没有人愿意使用它。如果大家都不用手机的话,手机平台对于公司来说,实际上也是没有用的。

目前,用户们陷入了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担心隐私被触犯,另一方面对这个平台很喜爱,因为能够获益。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思考,要建立一个全面的隐私保护的法律,比如,在美国就有这样的框架,一旦公司钻这个漏洞,他们付出的成本会很高。因此,无论是平台提供方,还是用户,都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更加明智的方式使用这个平台。

“有用户就能成功”是个伪命题

很多人并不知道,最成功的商业化的社交媒体是韩国三星,它的成熟度远超美国,事实上,韩国三星比Facebook走得还早,还要更远。它让我们看到:拥有用户量与商业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网络游戏,尤其是基于手机的在线游戏,可以参考像《愤怒的小鸟》这样的成功模式。手机的使命当中有一些非常空闲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中可以玩一些游戏,不是特别费脑又特别有意思。在美国,这种比较简易的游戏发展非常快。而一些非常复杂的基于社交平台的、以社交为基础的游戏却发展得不是很好。因为用户需要进入社交网络中,还需要买一些游戏币。因此,我们可以把像《愤怒的小鸟》这样的游戏开发出来,用户一次性购买之后就能够放心地去玩,而不是开发出基于社交圈子的游戏。

截至2012年5月时,Facebook就已经拥有约9亿用户。其客户群体不可谓不大。但是,在美国,基于Facebook的广告做起来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许多企业在Facebook上做广告,一开始的流量和交易量都不是非常高,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思考:究竟要不要继续做Facebook上广告的投资。201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停止了在Facebook上的1200万的广告投入,就是因为通过Facebook做的广告效果不好。所以在社交平台上做广告,就好像在真正的朋友聚会上做广告一样,得好好想一想如何在这样的社交氛围下让用户和品牌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Twitter相当于中国的微博,其客户群体也相当宏大,但它的广告投放情况更加艰难。因为在Twitter上,大家都喜欢七嘴八舌地说话,如果把广告的内容和微博帖子直接植入进去的话,会非常不受欢迎,因而,植入的困难会越来越大,而且效果会非常差。

网商贴士

为何易贝兵败中国,淘宝却成功了?

在淘宝成立之前,易贝(eBay)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它在中国却没有生存下去。但淘宝却成功了。究其原因,有这样两方面。

第一个原因是文化方面。因为当前的中国有很好的创业机制,在这种创业机制下,上百万、上千万的中小型零售商希望能到网上创业,而淘宝的适时出现,恰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因而大量的电子商务创业者汇集到了淘宝的平台上。这在西方市场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在西方市场上,卖家主要是直接跟客户打交道。可见,不同的文化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淘宝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平台。中国市场在过去二三十年发展得非常快,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推动着整个中国市场的发展。让中小企业去开一个店面,再让他们去投资物流设施是不合理、不经济的。而淘宝是一个天然的、最好的平台,它提供了一个能够实现高流量、高交易量的平台和渠道。另外,实体的物流运输这个环节也不会给交易双方造成大的困扰,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第六节)易信:像微信取代微博一样替代微信

营销工具并不可怕,只要用户体验好,照样有价值。既然微信否认它是营销工具,未来极有可能发展成为QQ一样的平台,工作、生活都不分开;那么易信索性来个商务应用,成为商家和企业用户的营销工具,并在用户体验上下足功夫,未必不是一个好主意。

2013年8月,中国电信联手网易推出的易信产品正式上线,引起了诸多关注。该产品发布首日,即登上苹果商店应用榜总榜第三、社交榜第一,超过了微信和微博。在这场赤祼祼的竞争中,如果微信向左,那么,易信必须向右才能赢得市场,赢得用户。

值得欣慰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对比来看,易信的发展态势或许正向这个方向靠近。

首先,微信通信功能弱,易信通信功能强。从本质上看,微信和易信都无法否认“通信、社交工具”这一根本属性。不过微信绕不过运营商,因此在语音、信息传递方面有所顾忌或受其制约。易信则不然,除了语音比微信明显清晰之外,用户还可以给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发送免费短信,不管对方是否安装易信,也不限制是哪个运营商。用户还可以免费给其他联系人(手机和固话)发送语音留言,接收方可直接接听留言内容,一样不限制运营商。尽管易信发送的免费短信和免费语音留言目前的到达率还非常低,但如果持续改进,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

其次,微信的定位是非营销工具,而易信却对营销毫不避讳,索性来个商务应用。微信为了用户体验,除了在公开场合多次宣称不是营销工具,还一再封杀被认为有营销痕迹的公众账号。在大批商家和企业用户都熟悉了公众账号操作之后,微信5.0版本硬性将公众账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目的就是限制群发消息、削弱自媒体的能量。其行业老大的作风暴露无余。笔者认为,营销工具并不可怕,只要用户体验好,照样有价值。既然微信否认自身是营销工具,那么,预计其未来极有可能发展成为QQ一样的平台,工作、生活都不分开。目前,易信已经正式推出公众账号,推荐加好友更容易、朋友圈分享范围更广泛、建群上限人数100人的特点来看,它更加开放,更适合做营销工具。

再次,微信私密,易信开放。微信分享的朋友圈中的内容只有圈中好友才能看到,而易信的朋友圈非常透明,即使彼此不是好友,也能看到对方的评论,并可以和对方对话。微信的公众账号限制很多,读取的内容有限,推送的功能也有限,自定义菜单被诟病为交互体验的退步。此外,微信操作界面多到了四级、五级页面,操作起来非常复杂,而易信界面简单明了,操作极容易上手。用户使用微信要考虑流量,使用易信则不用太担心流量问题。在易信上线后,也有网友吐槽,电话留言响应太慢,不经过对方同意便可以加好友,而且只要知道对方号码就可以随意发送短信和留言,用户的隐私不受保障,滋生了恶性营销,等等。

对此,笔者想说,对于新事物,我们可以抱着宽容态度对待。市场不能出现绝对的垄断,从博弈论角度出发,易信挑战微信、阿里巴巴推出“来往”,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同时也希望易信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使中国网民移动互联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