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互联网商业思维
1760600000025

第25章 早入先盈—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意识(1)

(第一节)趁现在!互联网农业元年

互联网农业的时代已经来临,在国内“遍地开花”,但从本质上讲,目前其主流模式只有两种:一是以联想、乐视等巨头为代表的全产业链覆盖模式,二是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农产品特色电商模式。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有理由相信,2014年将成为互联网农业元年。

互联网改变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现在,轮到农业了。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农产品的高利润率一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稻子的利润率达到百分之四五十,棉花的利润率最高达到百分之八十,相比较而言,IT产品的利润率肯定没有这么高。”

虽然互联网企业对于农业一直磨刀霍霍,但农业和其他产业不同,关系着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就涉及国家政策的监管。国家的政策不松口,所谓互联网农业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

但这一情况,在近两年得到了改善,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政策终于放开了“缺口”。

2014年的机遇

从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农业行业发生了几件大事:

1.2013年年底,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决议》,公报中“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财产性收入获得保障”,提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

2.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且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3.2014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以上三条政策,直指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最大的瓶颈—土地流转问题。

对于农业来说,没有土地,一切都无从谈起。但中国的土地都掌握在农民手中,尽管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例已达21.2%,但马文峰告诉记者:“这个数据里面的水分很大。目前,关于国内耕地的真实数量还存在争论,但无论这个数量是否为18亿亩,已经参与流转的土地一定不到1亿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意味着,农村集体组织可以像城市政府的土地局、土地中心那样,出让自己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必像现在这样,政府先低价从农民手中征地,然后高价卖给开发商。但同时,集体组织卖地时,必须接受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约束。

2014年的“一号文件”更是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文件强调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既要稳定农户承包权,也要放活土地经营权,更重要的是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对于“一号文件”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这样说道:“改革开放至今,承包权和经营权大部分时间是合二为一的。现在看来,将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将成为土地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这意味着农民可以把自己的承包地转让经营,如果需要自己使用了,还可以拿回来。过去农民不敢随便把地让给别人种,但现在明确了承包权和经营权之后,这样的担忧就少了很多。”

相比较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一号文件的精神,国家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举措,可谓是真正“一锤定音”,扫清了土地流转最后也是最根本的难题。

只有给农民发养老金,才能真正让土地流转起来。中国的现状是地少人多,特别是在农村,艾格农业分析师周文泉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田的承包权都在单个的散户手里。”企业想要形成规模化种植就需要大量的土地,而想要从这些散户手中拿到地,却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60岁以上,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只能依靠土地养老。而现在中国有将近1亿65岁以上的农民。”马文峰说,“中国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在这些65岁以上的农民手中,农民如果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就只能是靠土地来维持生活,因此想要把农民的土地流转,必须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马文峰表示,农民的土地收益其实非常少,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千八百元,如果扣除劳动力等成本,净收入也就是三四百元。有了其他养老收入,农民自然就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至此,土地流转的大门正式打开,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的道路已近在眼前。

2009年,在丁磊探索“第三代养猪模式”的同时,九城网络技术公司也成立了天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随后,2011年,刘强东开始种大米;2012年,联想正式组建佳沃集团;2013年,“褚橙柳桃”联袂上市;2014年,乐视落户山西生态农业基地……互联网农业在国内“遍地开花”。但从本质上讲,目前,互联网农业的主流模式只有两种:一是以联想、乐视等巨头为代表的全产业链覆盖模式,业务几乎覆盖了从生产、加工、物流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二是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农产品特色电商,这种模式只涉及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环节,对于其他环节则委托给第三方,特点是投入小、见效快,但需要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严格控制。

联想的全产业链覆盖模式

2013年,继佳沃蓝莓于当年5月上市后,联想控股旗下的农业板块佳沃集团于11月12日宣布推出第二个旗舰水果产品—佳沃金艳果猕猴桃。非常特别的是,联想此次推出的猕猴桃与昔日“烟草大王”褚时健种植的“励志橙”一起,组合成“褚橙柳桃”首发,随即引发市场热议,并连带引发潘石屹代言家乡苹果、任志强代言家乡小米……一时间,褚橙、柳桃、潘苹果等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佳话。

联想进入农业,这一行动本身就具有标杆性意义:它标志着互联网农业迈入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层次,也标志着资本下乡进入了跨界运营的新阶段。联想对农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还对产品营销进行了创新设计。最终,将传统农业中,被隔离的产业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同时,依托联想的全球化视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的布局,实现自己提出的“三全”解决之道,即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运营、全球化布局。

联想农业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农业的深度研究与平和的预期。首先,联想没有选常规的粮油蔬菜等产业,也没有像网易那样去搞养殖业,而是选择了产品较为高端、利润提升空间相对较大的蓝莓和猕猴桃,这让运行有了可靠的产业基础,形成了盈利的预期。其次,充分进行了资本运作,没有从头开始,而是采取了收购的办法,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缩短了投资期限。再次,联想意识到农业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于是柳传志特别提醒负责农业板块的陈绍鹏:“我们不急着挣钱,10亿、20亿咱们投得起,一步一步稳着做。”当然,联想充裕的资本实力,也让他们有了这样说话的底气。

生鲜电商努力挣脱泥潭

将农产品搬上电子商务平台之所以受到青睐,就是因为其中蕴含巨大的商业潜力。2013年,中国的GDP是52万亿,其中农林牧渔产值是11万亿,但农产品的网购渗透率却只有2%左右,相比较于3C、服装等行业动辄20%的渗透率,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1万亿乘以18%,其中的市场无疑令所有人疯狂。

但农业不是工业,农产品电商也不是工业品电商。尽管生鲜电商被誉为最后的电商蓝海,但基于对产业特殊规律的认识程度和实践上的空白,那些简单拷贝普通电商模式而勇于做生鲜电商先锋的企业,最终难免从先锋变先烈,遭遇让人扼腕叹息的悲情结局,这一阶段,以2013年年初的北京“优菜网”寻求转让,及上海“天鲜配”被转卖为标志。到2013年年底,一篇题为《中国3000家农产品电商几乎无一家盈利》的文章,再次引发对生鲜电商的激烈讨论。虽然有资料证明并不是没有盈利者,但行业总体的惨淡是无法否认的。

实际上,农产品电商特别是生鲜电商,只是看上去很美。几乎没有人怀疑农产品电商的美好前景,但却对其特殊的困难认识不足。生鲜电商有三大困境:一是物流体系很不给力,成本居高不下,别的东西上网卖可能就便宜了,但农产品却贵了,因为农产品得天天吃,而存放时间却很短,单次采购金额较小,物流配送成本问题十分突出。一些生鲜电商最初天真地要与普通菜市场竞争,结果只能是铩羽而归。二是产品质量控制十分困难。农产品不是工业品,一个机床、一个模具就能生产出标准化产品,动植物的自然生产势必造成标准化障碍,更容易受到工业所没有的自然风险影响,产量持续供应也很成问题。农产品地域特点突出,更是形成了面上品种极其丰富与实际可供应产品极其单调的矛盾。三是运营模式和定位相当困难,做有机产品,信任很难过关;搞单纯的B2C,物流成本就能将企业压垮;针对白领富人群体,源头采购又很难保障。

但经过一系列前仆后继的探索,农产品电商模式逐渐从混沌走向明晰,基本探索出三大出路。一是品牌化,深度开发农产品内涵,大幅提升附加值,避免低价竞争的误区;二是社区化,把农产品的物流链缩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保鲜程度;三是线上线下相融合,O2O+B2C,以微博、微信营销为辅助手段,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位,逐渐找到盈利模式。

归根结底,生鲜电商是定位和路径的问题,究竟是为了上网还是为了更好地通过网上销售?最终要与传统路径融合,在社区的便利性上下功夫,目前的物流体系并不适合农产品。未来当普通农产品能便捷地在社区实现网上交易和就地送配的无缝对接时,问题可能就真的破解了。农产品电商的高端化最终要向“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型。

互联网与农业,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已经开始互相渗透。随着政策瓶颈的放宽,一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农业盛宴正在上演。(第二节)又见C2B:“高大上”互联网的农业“野心”

乐视以全程可追溯系统、定制化服务实现了农业品牌化,进而通过品牌溢价和多种附加业态保证长期、可持续的盈利增长,再通过合理的土地合作模式、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实现规模化运营,最终以C2B销售模式为核心勾勒自己的互联网农业版图。

近几年来,一向自诩“高大上”的互联网人,纷纷放低了身段,进入又苦又累的农业产业。从最早养猪的丁磊,到种大米的刘强东,再到卖水果的柳传志。科技与传统融合,开放与封闭碰撞,互联网与农业两个貌似南辕北辙的行业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令所有人期待。

但结果却令所有人失望。丁磊养了将近5年的猪,却只有区区一百头;刘强东的大米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渐渐销声匿迹;联想倒是真心把农业当作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佳沃水果也已经开始在各大超市出售,但是与横跨养殖、种植、水产、加工几大产业累计25亿以上的投入相比,无论是品牌还是销量,联想收获的都太少太少。

互联网+农业到底是不是互联网公司想出的又一个营销噱头?或者只是互联网公司从政府手中“骗地”“骗补贴”的口号?如果互联网+农业真的代表着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挖掘出其中的价值呢?

此前,乐视进军农业市场的举动,让我们似乎摸到了一些思路。这一次,乐视再度祭出为其在电视行业立下汗马功劳的C2B模式,可见其对农业市场的野心。

7年前开始的农业布局

乐视网在2004年成立,那时候,中国的视频网站行业格局远不像现在这样明朗,长视频模式也还未兴起,UGC模式才是主流。从2006年开始,乐视退出了UGC惨烈的竞争,做起了版权分销。那一年,没有人理解乐视“不专心做用户体验,而改行做二道贩子”的做法,各种谩骂声甚嚣尘上。直到2011年,电视剧的版权价格从3000多元一集飙升到180万元一集的时候,各种指责才悄然消失。

现在,整个乐视集团已经坐拥30亿的版权内容,也是以此为基础。乐视的市值已经达到417亿。以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础,乐视开始跨界,从视频到乐视TV,再到现在的乐视互联网生态农业,乐视展示出不一样的视野。

2014年1月16日,乐视生态农业产业园·临汾基地,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尧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式揭牌,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由“乐视生态农业产业园”与“网酒网葡萄酒产业基地”共同构成。

目前,临汾乐视生态农业产业园已建成12座占地235亩的智能连栋温室、43个日光温室大棚,以及2000余亩的苗木中心。乐视农业利用节能光伏、立体种植等新技术培育,以及纯净水灌溉,培育出苗木、果蔬、花卉三大系列的近百种有机产品。其中,仅水培蔬菜就多达20余种,包含苦菊、彩椒、红叶甜菜、蕃杏菜、紫叶天葵、穿心莲等。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电商农业不同的是,乐视农业除了培育水果、蔬菜等有机产品之外,还盯上了观赏花木市场,其苗木花卉的数量已超过200万株。首批售卖的一万株“红掌”,以39元的单价在12分钟内预售一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乐视对于农业的布局从7年前就开始了。

提到乐视集团对于农业产业的兴趣,都不得不说一个人—现任乐视控股副董事长、乐视控股旗下网酒网CEO李锐。

早在2007年,李锐就个人出资在山西承包过一片3000亩的山地,开始为乐视的生态农业布局踩点。“当时养殖、种植都做过尝试。种过蔬菜,养过猪,也养过鸡,但最后都失败了。”李锐回忆道。农业产业仿佛无底洞般的资金投入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承受的,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也就没有办法形成大的规模。

但这次失败的投资并非没有意义,李锐说:“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农业的本质。吃着真正绿色无公害的蔬菜,与市面上卖的蔬菜味道完全不同。现在市面上一斤鸡蛋4元,但是如果真的有健康的、没有经过催熟的生态鸡蛋,即使10元一斤,也会供不应求。”

虽然这次尝试失败了,但是李锐对于农业的“野心”并未熄灭。2013年6月,乐视集团开始把农业项目提上日程。在李锐的运作下,仅仅半年时间,乐视旗下网酒网就作为乐视互联网生态农业的运作主体,与山西临汾当地政府签订了合同,乐视生态农业正式上线。

食品安全危机催生的品牌农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