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互联网商业思维
1760600000041

第41章 互联网时代经营危机:关键时刻他们怎么做(4)

因此,新浪微博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战略,必须基于媒体属性,依托强媒体优势带来的优质内容和庞大流量,有目的性地开放与合作,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细化流量分配,从而更精确、更高效地完成信息传递,实现商业化。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参与者众多,包含用户、广告商、导流网站、搜索引擎、电商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等。信息流传播过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信息生成、聚合以及分配。对于信息生成,用户可通过原创或转发评论等方式,将内容发到微博上,也可通过第三方网站内嵌“赞”按钮,一键将该网站内容分享至微博平台,可弥补内容精简但不够详细的弊端,还可进一步分析用户喜好和行为,为进行精准的信息流分配提供数据基础。

新浪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战略,对广告信息的传播应更加慎重,因为广告商传播动机并不纯粹,往往不受用户欢迎,信息流广告的强制植入行为,不但没能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交互与连接的优势,反而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增加了用户信息获取成本。新浪微博每天聚合大量内容和数据,但怎么分类和整理,怎么提升用户得到信息的效率和准确度,从而增强用户黏性,这是新浪微博要提升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说,微博搜索质量的提升势在必行。可与百度等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合作,提升搜索质量和准确性,传统网页搜索也会借机弥补缺乏人气的现状。

此外,社会化媒体正在给电商和零售网站带来巨大流量,据Hitwise统计,2012年10月份,新浪微博给淘宝等电商贡献的流量达到8.6%,“社媒+电商”的模式,是流量货币化的可靠途径。对电商而言,与微博合作,既将充沛的流量导入电商,又为电商带来了一张弱关系网,弥补了传统电商公司缺乏用户关系网的现状。而对微博而言,电商所具有的完善的支付与物流体系,正好补齐了新浪微博O2O营销的闭环,可形成完整的社会化媒体消费路径SICAS,即“感知—兴趣与互动—链接与交流—购买行动—信息分享”。

需要强调的是,实行平台战略的基础,是明确的利益机制和运行规则,如苹果App store,苹果公司与第三方开发者的利益分成非常明确,又不存在直接利益争端,这是平台战略能够顺利实行的前提。在基于生态系统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中,作为核心的新浪微博需要做的,是在后台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而非不断制造话题等处心积虑地与用户直接接触。

商业化路径

小米科技成立刚满3年,2012年卖掉了719万部手机,实现了126亿元销售额。小米的成功也是社会营销的成功,其品牌推广、口碑营销、客服等,都依托于新浪微博。小米的成功,证明了新浪微博可以完成社会化营销闭环,将社交媒体流量转化为电商流量,实现商业价值。而电商与社交媒体的成功合作,也进一步证明,新浪商业化更该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层面考虑。

包括腾讯、阿里巴巴,都在打造平台化的生态系统,这也正是新浪微博的出路,但前提是,通过合作或自建,搭好基础设施和平台,如微博搜索、微博数据挖掘和微博支付等。完成这一生态系统平台后,大量的商业共生关系就会形成,新浪微博掌握着最核心的内容数据和用户关系图谱,商业化问题或许迎刃而解。基于大流量、大数据和用户关系图谱这三大优势,新浪微博或许可以采用如下三条商业路径:

其一,是基于流量。可考虑流量转化和出售。新浪微博有强媒体优势,尽量减少对这一生态环境的人为干扰,并对破坏这一环境的虚假信息等予以规范和治理,使新浪微博成为中国最大的用户生成内容提供商。然后,可通过分成的方式,与电商以及本地生活服务提供商合作,将流量转化为电商流量,实现流量货币化。

其二,是大数据分析和用户关系图谱。可考虑更精确的广告模式和企业微博精准营销。大量的用户生成内容数据反映了他们的兴趣和喜好,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帮助企业更精确地找到目标用户群,将品牌内容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并结合用户关系图谱实现口碑营销,实现内容营销和广告的精准投放。

其三,完善微博搜索功能,将关键词搜索结果和社会关系结合,可能会彻底颠覆现有的搜索及盈利模式,实现更精确的广告投放。

主编寄语

从互联网商业思维,也来说说目前最热、最直给,也最多不确定因素的互联网金融吧,

金融是与人类历史命运交织的一个怪物,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富可敌国”的豪杰之士,又因“不事生产”却“既富且贵”而饱受非议。中国虽然不是近代金融制度的产地,却也有着自身独特的金融历史,远的不说,就如清代的钱庄、票号等等,一样将晋商等金融大亨的生意开到大江南北。可见,金融实在不是一个只诞生在近代西方国家的宠儿,在东方,同样有着悠久和辉煌的传统。

金融的成长本身是磕磕盼盼,在所难免的。在传统“重农主义”的背景下,商人包括金融家在内尽管拥有大量钱财,但在社会地位、科举考试上饱受歧视,故而,金融在古代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做下去的工作。尤其考虑到中国这样一个政治至上的社会,从事金融是一个有高回报但又具有高风险的职业,再加上传统的货币流通、信用问题,所以,如何从事一项跨区域的金融行业始终是一个难题,所以,清代以前很少看到从事大规模金融业务的企业,如果有,也都是本土化、在地化的金融业者,这样才能尽量规避可能产生的风向。

可是,清代山西商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晋商”却把金融业务开到全国,号称海内巨富,今天山西依然保存至今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正是那个时代山西商人成功的标志。在那样一个关卡林立、贪官横行的时代,晋商是如何做到如此规模的,尤其是跨区域的金融流通的?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其实秘诀也很简单,靠的就是革新。

传统时代,纸币尚未形成一般等价物,市场交易主要靠的是银两。当时金融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汇兑”的问题,我在某个钱庄存入的银两如何在另外一个钱庄安全取出的问题。是山西“日升昌”最早用开设票号通存通兑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的。1823年,中国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取义“如日初升,繁荣昌盛”的日升昌票号诞生了。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营业繁荣,业务发展迅速,到1850年已在北京、苏州、扬州、重庆、三原、开封、广州、汉口、常德、南昌、西安、长沙、成都、清江浦、济南、张家口、天津、河口等18个城镇建立了分号,到1886年后又陆续在沙市、上海、杭州、湘潭、桂林五城镇增设五个分号。其结果是形成了全国规模金融业的存入与取出的整套业务。一时,日升昌财源滚滚,仅1906年一个账期即获利583762银两,甚至到清末国家兴办铁路都要求助于日升昌票号。

回顾这段历史,并非真正要从那里学到什么具体的金融知识,而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任何时代,与商业有关的获利始终要靠革新,而非其他,这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业务尤其值得重要的历史经验。互联网时代来临以后,一时各个行业都试图将本行业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创造了很多与互联网有关的新生事物。但这些新生事物有的在逐渐壮大,甚至取代原有的商业模式,但有的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其兴也忽焉,其衰也忽焉”。真正的创新始终是那些既积极开拓同时又稳健前行的企业人,他们重视的不是一时一地之利,而在于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改善产品设计的人,他们才终将从这个被改变了的世界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利”。

互联网商业,可以说是一个半新不新的时代产物了,在其诞生、成长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在注视着它、呵护着它。有些勇敢的弄潮儿也在辛苦的摸索,试图找到一个可模式化、风险可控化的方式,保持互联网商业的特有优势,同时也不丢弃传统商业所要求的安全、可控的精神。这些摸索不管今后是成功或是失败,终将会成为我们这代人留给真正从生老病死都将与互联网联系起来的下一代人的财富。

兹郑重推荐这本终将被时代记忆的《互联网商业思维》!

深圳市经理人传媒副总裁

《经理人》杂志总编辑

曾立平

2014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