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经商50年
1765100000030

第30章 行动决定成就(8)

同年,邓小平对南方的经济特区进行了视察,随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此时,中国内地被世界经济界一致看好,他们认为中国内地将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李嘉诚同样觉察到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他果断决定在大陆各地找寻发展机会。据说,李嘉诚表示,李氏企业将会在大陆投资300亿港元左右,用于与国内企业的联合发展项目。

李嘉诚的足迹遍及国内各地,例如在上海,他指出,“与七八年前我第一次来这座城市相比,上海的发展真是令人震惊,上海将会是我们在内地投资的重点之一。”

李嘉诚又说:“我一下飞机就感觉到了上海的巨变,不仅是城市容貌焕然一新,而且能感到每一个上海市民积极地参与上海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上海的领导层也有很大的决心。”

李嘉诚称赞上海在短短的几年间便成为举世闻名的金融、资讯、科技、贸易及航运中心。“上海在新世纪中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它的前程是无限光明的。”

据统计,长江集团和和记黄埔集团在内地投资超过600亿港元,其中在上海的投资约为80亿港元,已经成为香港在内地最大的投资者之一。李嘉诚表示,他将把上海作为在内地重点投资的城市之一,只要有好的项目都会考虑在这里投资。

又如,在一次应深圳市领导的邀请,赴深圳参观考察时,李嘉诚一再用“高瞻远瞩”来评价深圳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成就。当他得知和记黄埔旗下的盐田国际与盐田港集团已经签署盐田港第三期开发合作意向书后,高兴地说,盐田港的目标是世界最大最佳的集装箱码头,深圳将成为长实集团在内地投资最多的城市,而且李嘉诚还欣然题词:“高瞻远瞩,建立世界最大最佳的集装箱码头”。

面对深圳的巨大变化,李嘉诚一再向陪同的市领导表示,深圳最了不起的还不是现在的发展水平,而是深圳的领导在城市规划建设、经济科技发展方面高瞻远瞩的决策水平。在莲花山顶,面对市中心区的规划模型,李嘉诚连连称赞说,这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流水平的。如果发展空间允许,长实愿为中心区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高新技术园区,李嘉诚很认真地听取了有关负责人的介绍。当听说深圳高新技术园区已被国家列为五大重点高新园区时,李嘉诚很认真地询问还有没有发展空间,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可否内销,对外商投资企业有什么限制?因为长实正在和全世界几家最大的高科技公司探讨合作项目。他说,深圳高新技术园区是很好的投资选择。

在上海和深圳两个地方的考察足以证明李嘉诚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相信在今后的投资中,他将为内地的各项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和财力,极大地促进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李嘉诚在家乡的盛举,当属捐资兴建汕头大学。

当年,爱国华人陈嘉庚多年奔波于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召集和发动海外炎黄子孙,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正义斗争。他还热心于祖国的公益事业,帮助家乡人民办教育,他以“企业可收盘,学校不能停办”之决心,在福建捐资兴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及水产、航空等学校造福后代。

如今,李嘉诚怀着“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爱国热忱,以“千方百计”、“破釜沉舟之精神”捐赠6亿港元创办汕头大学。为祖国、为家乡人民办了件造福子孙万代的实事。具有悠久历史的潮汕地区,人才荟萃。然而在这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00余万人却没有一所大学,早在20世纪40年代,潮州就有人呼吁集资兴办大学。当时,陈嘉庚也非常赞同这一想法,还就此写过一篇文章《论潮州大学》,在文章中,他说:“潮州尚未有一所大学,诚属憾事”,“虽僻处南疆,然与东南亚交通至为便利,潮州创办大学……不但为中国之大学,将来亦可为东南亚之大学。”

陈嘉庚的宿愿终于由李嘉诚实现了。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汕头市被列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因此需要较多的经济管理人才。中央及当地政府认为,潮汕地区迫切需要一所大学,并号召海外华侨参与赞助这一盛事。

李嘉诚在少年时代,因受其父影响,即有投身教育的志愿,只是因时势变化,才将兴趣转移到经商上。兴建汕头大学的消息,又使他想起了教育报国的宿愿,虽然他自己不会从事教育工作,但决心尽全力促成此事。

1980年5月,汕头大学筹委会在广州成立,主任是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

1981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汕头大学。11月,任命许涤新为汕头大学首任校长。校址选在汕头市郊桑浦山南麓。

李嘉诚首先以个人名义捐款3000万港元,并在筹备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陈衍俊先生从1981年起就参加汕头大学的筹备工作,对李嘉诚为此做过的努力比较了解,他在其著作中写道:

“这个阶段(筹备阶段),李嘉诚与汕头地区、市政府领导人和汕大负责人的主要精力和主攻目标,集中地放在抓‘硬件’的工作上,也即是迅速解决第一期建校工程问题。承担这方面艰巨任务的是香港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和汕头大学筹委会办公室基建部门的建筑设计师、工程师。”

“李嘉诚除了自己要付出许多时间关注汕大的工作外,在香港公司内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汕大事务的工作班子,经常派出工作人员来校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香港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就是受李嘉诚先生委托,专门负责汕大整体设计,并与汕大筹委会办公室基建组、北京有色金属冶金设计院紧密合作进行建校蓝图的设计。”

1982年,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加上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香港信心危机,香港股市地产急剧下挫。长实年盈利下跌到5.26亿港元,跌幅高达62%;1983年,公司盈利继续下跌至4亿港元。

长实情况不妙,整个香港业界更是一片黯淡,移民的浪潮风起云涌。

一些回潮汕老家的港商说:“看这情况,香港的有钱人都会跑光了。”一时间,潮汕流言四起,人们说:“李嘉诚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会再拿钱来建校了!”有一些人还跑到汕大基建工地,看看工程是否在建,是否如传闻所说摘下了筹委会的牌子。

面对此情,李嘉诚于1983年5月,给汕大筹委会写了一封信,说:“近年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所及,长实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各行业倒闭及亏损者甚多,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上述捐赠,在个人今后数年之现金收入,已达饱和。但鉴于汕大创办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重要,而站在国民立场,能在此适当时间,为国家尽心尽力,即使可能面对较为困难的经济情况,我们也一定要做这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李嘉诚果断决定,一定要把汕大办起来。他还再三向广东省、汕头市的领导表示:不管将来情况如何,他都要走下去。

在李嘉诚的大力推动之下,汕头大学终于创建起来了。1986年6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嘉诚时,专门就此事对其表示感谢。

邓小平说:“你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我和香港领导人是理解的,中国人民是理解的,我代表全国人民表示感谢。”

李嘉诚对邓小平说:“办汕头大学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发展教育事业对于促进祖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愿为此而努力。许多华侨和外国人士愿意为汕头大学的建设贡献力量,希望这所学校对外更加开放一点。”

邓小平对李嘉诚的想法深表赞同,并承诺要给予大力支持。他说:“这是一件好事,全国应调一些比较好的教员到那里去,把这所大学办好。汕大应该办得开放些,办成全国重点大学。我们今后要全力以赴,办好中国的教育事业。”

1986年10月7日,李嘉诚在第四次莅临汕大时,动情地说:“我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汕大上了……说句心里话,汕大是我一生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为了汕大我付出了不少心血,为了汕大我破釜沉舟……”

在汕头大学的筹建过程中,李嘉诚曾多次追加捐款,从1980年9月的3000万港元增加到1989年10月的3.7亿港元,一个月后又增至5.7亿港元。前后相比,所赠款项竟比原计划多出近20倍。

李嘉诚一心要把汕头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他在海外组建了“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在汕头市兴办一个10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度的火力发电厂。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除了对这一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外,还负责代替汕大向国外筹借5000万美元。

汕头大学基金会是一个不图利润的组织,其目的在于保证汕头大学和汕头医院的后续资金支持,它的本金及其获得的利息和利润将会全部用于此。

李嘉诚不是一个教育家,但他却以其治理企业、开拓李氏王国所具有的独特理念,来潜心经营汕头大学。李嘉诚认为,一所大学要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决不能墨守成规。正如他经营企业时十分重视搜集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样,李嘉诚也会在繁忙的事务中抽出时间来搜集有关教育方面的信息,为汕头大学的发展提供先进的办学经验。

为了让汕头大学教师加强与海外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李嘉诚在香港专门成立了汕头大学学术基金会,为汕大的海外交流活动提供资金。

为了培养汕大的教师,李嘉诚又在香港大学设立了李嘉诚奖学金;李嘉诚还拨出专门款项,送汕大教师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双学士学位。

1984年以来,汕大已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生、进修生100多人。李嘉诚为汕大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在国人心中留下了兴办教育的美名。

李嘉诚经商箴言:

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原来打算做3年后再从头念书,但现实环境有所改变,我当然有点伤心。但我后来想通了,就是我一个人做医生也不过是一个人,假如我的事业成功,我可能每一年也培养了一二百个医生:结果会更加好。这目标我达到了!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古代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李嘉诚受儒家文化影响,也把这条儒家提倡的处世准则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因此,香港和他的家乡潮州就成为“善举”的最早受益方。

李嘉诚是香港家喻户晓的大慈善家。他秉承“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关心和支持着香港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从李嘉诚的身上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李嘉诚认为“人的一生应该为国家、民族和人类做一些高尚有益的事情”,“为年轻一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他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的奉献”,“一个人当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想到曾为国家、民族、社会做过一些好事时也就心满意足了”。

生活中,李嘉诚也正是这样,他从实际出发,不断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李嘉诚对香港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无私地为香港社会的福利事业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从而显示出了这位华商高贵的品格和宽广的爱心。

李嘉诚认为,在香港,教师和警察的工作最值得人们尊敬,他们更需要关怀。因为,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他们的工作是辛苦的,但生活却很清贫。李嘉诚的父亲做过老师,他能体会到这一点。李嘉诚在尊敬老师的同时,对教育事业也极为关心;警察的工作当然也是比较辛苦的,并且还带有危险性,但他们没有退缩,时刻维护着香港社会的稳定,保证香港的繁荣和发展。他们的工作同样值得尊敬,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怀。

为了支持香港的教育事业,李嘉诚从1977年起,开始了他的捐款行动。他先后给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学生交换计划”、“夏鼎基爵士基金”、香港语言运动、法国国际学校、新华社香港分社教育基金以及明爱中心、圣保罗男女学校、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迦密中学、三育小学等捐款。另外,为表示对警察同志的尊敬和关怀,李嘉诚还为警察子弟教育基金、警察教育福利基金等捐赠款项。

李嘉诚不仅仅关心教师和警察,他还对香港的医疗、文化艺术、社会福利事业等,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得到了香港市民的一致好评。

1984年6月,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李嘉诚专科诊疗所开业,在兴建过程中,李嘉诚捐赠0.3亿港元。开幕典礼由港督尤德主持,尤德谈到,这家新专科诊所是香港当局扩展新市镇医疗服务区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李嘉诚做了很大贡献。李嘉诚对医疗事业的热心捐赠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他对“体之健康,益于社会”有深刻认识,李嘉诚喜欢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其次,李嘉诚的父亲正是因为贫穷而导致治疗不及时,而过早辞世。父亲的去世给李嘉诚留下了深深的痛苦和难以抹去的记忆,早在青年时期,他就立志日后如有发达之日,必将为发展医疗事业献力,为社会造福。

香港的社会福利和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李嘉诚的无私捐赠。香港公益金、邓坚慈善基金、香港女童军、圣雅各福利会、皇家香港警务处退役同僚协会有限公司、消防署福利基金、麦理浩基金、香港路德社会服务处、尤德爵士基金、挟康会、惩教处福利基金、香港皇家员佐级协会、香港文化艺术基金、香港经济发展协会有限公司、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星岛报业、香港管弦乐团、合一堂、香港芭蕾舞学院等都是李嘉诚捐赠过的项目,捐资数额超过1亿港元。

此外,李嘉诚对香港的宗教事业也有捐赠,他曾捐资助建香港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

至于李嘉诚在香港不时扶危济困、抚恤孤寡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他默默地做着好事,从不张扬。据悉,李嘉诚有一本“私账”,那是“扶危济困、抚恤孤寡、帮助亲朋”的“账本”。逢年过节或者一月一季,他的手下就会按名字、地址、数目寄去款项。李嘉诚对寄发对象、寄发时间、寄发数目都有一个清晰地记录。对这件事,他就像在履行“义务”那样认真地去做着。

李嘉诚说过:“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

从1977年以来,李嘉诚每年都以“匿名”方式,用1亿元港币,帮助香港和大陆发展医疗教育事业,而从不扬名。

当然,不要误解,认为李嘉诚“挥金似土”。李嘉诚是精明的,他在捐款的过程中,很注重社会效益,也很讲究如何将“钱”用得有意义,他反对“奢侈”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