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经商50年
1765100000034

第34章 细节决定成败(2)

3.谦逊、重情、守义更具人格魅力

有些人富了之后便大肆挥霍,而李嘉诚则不然,他虽然追求财富,但是却不挥霍奢侈,仍然保持谦逊、重情、守义的良好品质。

李嘉诚处世一贯低调,他不像有些富豪,出了名之后就大肆招摇。他深谙谦逊为人的道理,不愿意哗众取宠,也不愿意出席一些开幕剪彩的仪式。在香港,他只是一个平民,他不喜欢出名,更不喜欢被“曝光”。

李嘉诚的这种作风并不是小气悭吝,他认为勤俭是一种美德,勤俭的习惯有利于一个人的品德、身体,这一点也可以从李嘉诚身上得到验证。到现在为止,李嘉诚的身体状况依然很好,他精力充沛,尽管工作繁忙,重要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他照样能够应付自如。他走路极快,爬楼梯也是这样,连比他年轻许多的人都跟不上他的脚步。而且他记忆力超卓,身边发生的事情不管大小他都有很深的印象,并能够清晰地回忆出来,这也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佩服。他工作效率非常高,即使很重要的事情也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解决,一般的问题都是一天甚至半天就能够明确答复。李嘉诚重情讲义,诚信做人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有着非常好的体现,他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必定信守承诺,认真把它办好,如果确实有困难,他也不会勉强,而是当面把话说清楚。同时,李嘉诚还高度关注世界的时事新闻,对外界消息有很高的灵敏度,并随时做出反应,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亿万富豪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嘉诚待人谦和,为人细心,接触过他的人曾这么回忆:“李嘉诚先生第一次来汕头市的时候,和地方政府的官员一起,他衣着朴素,步伐矫健,文质彬彬,态度和蔼亲近,像一位气度高雅的学者。”他在去汕头大学巡视工作的时候,听说该校的老师因病去世,对此表示了高度的关注,他不仅仔细询问了这位老师的患病治疗情况,还对其家属和孩子的状况做了细致的了解,事后李嘉诚对学校的领导语重心长地提到,对有作为、有贡献、有事业心的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的治疗,要予以格外地重视及关心。

1983年,汕头大学奠基典礼邀请李嘉诚出席,当时欢迎李嘉诚的嘉宾包括了著名经济学家、汕头大学首任校长许涤新先生,当李嘉诚走下飞机,一看见许涤新校长在欢迎他,赶快走过去和许涤新校长长时间握手致意,谦恭的态度就如同一位学生面对教导他多年的老师。为了纪念庆典,校方邀请贵宾们签名留念,作为汕头大学的创建人,李嘉诚本应该在第一页写上自己的名字,但是他最终却把名字签在了第三页。当时的工作人员在接触过李嘉诚之后无不认为李嘉诚为人谦和亲切。李嘉诚并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财富而对这些底层的工作人员有什么看法,他谦虚低调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给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那几天,先是参加庆祝大会,还随同大家一起欣赏节目,并和当地领导以及汕头大学的领导班子谈论工作,到很晚的时候才睡觉,但是第二天清早他就早早起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其效率之高,节奏之快,精力之旺盛让所有的人都惊叹不已。

1987年初,李嘉诚到汕头大学参加学校第一届董事会会议,当时李嘉诚身体不舒服,正在感冒发烧,而且香港的股市也有了动荡,但是为了汕头大学,他依然抱病参加会议,并一直坚持工作到深夜。以至于次日开会的时候病情加重,不巧他的胃病又犯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只是悄悄地要工作人员帮他买了点饼干,就着白开水把药吃了下去,然后坚持工作到结束。事后,他还一定要把买饼干的钱交还给工作人员。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努力实践并希望能够达到“宁静、简朴、平和、快乐”这样一个境界。虽然香港人尊称李嘉诚为“超人”,然而他毕竟还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劳累疲倦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对老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很疲劳,希望休息!”“我的身体似乎不属于我自己一样!”甚至他还对朋友开玩笑说“随时就可退休”。

李嘉诚富可敌国却重情守义,家财万贯而谦逊低调,这使得他成为千万人心中的偶像,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许多家报刊都给予李嘉诚极高的评价。

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5月20日)在《李嘉诚生活俭朴》文章中引述李嘉诚的话说:“我这个人对生活要求并不高,简单的生活是我的愿望。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不用工作了,我还是希望过简单的生活。”

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在《香港地产大王李嘉诚》文章中说:“李嘉诚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李嘉诚最为香港财经记者与股评专家推崇的是克己奉公。在合适的时间以个人的财力去资助公司的发展。跟一般中饱私囊,拿公司的钱私下去另开天地的商人完全不同……他很重视提高华人的声誉,而且热爱乡土,乐善好施”。

该报还说李嘉诚“大智大勇,艰辛创业,富贵不淫”。

英国路透社记者:“自上世纪英国商人驻香港后,今天华人巨子逐渐起来取代英资地位……英资集团衰败之际,华商却取得惊人成绩。其中佼佼者李嘉诚也。”

美国的《时代周刊》,曾形容李嘉诚是“天之骄子”。

美国《幸福》杂志评价李嘉诚是“最为俭朴的亿万富翁”。该杂志在一篇题为《海外华人喜欢挣钱而不喜欢花钱》的文章中说:“……亚洲除日本以外的财富大部分掌握在海外华人手中,这批人既有特殊的才能,又富有创造精神”,“(他们)工作刻苦努力,不断进行再投资,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们憎恶摆阔性的消费,特别喜欢多挣少花。他们把挣到钱看做是极大的乐事,是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他们热心于慈善事业,慷慨捐资,但是,在个人消费方面,他们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为俭朴的亿万富翁……在香港从事房地产交易的李嘉诚已获得25亿美元的资财,但他对简朴的生活更有兴趣。他在国外没有任何房产,赴约都是乘公共汽车前往。”

美国《财富》杂志(1988年)这样说道:在全世界的超级富豪中,“有的挥霍无度,也有的生活节俭”,而“最节俭的是香港大亨李嘉诚”。

李嘉诚经商箴言:

一个人的成功不能靠幸运,要靠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成功,而且这种成功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4.洁身自好好做人

中国古代先贤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句话教育了无数的后人,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座右铭。

李嘉诚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生命还重要。”

刚刚60岁出头的李嘉诚,仍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又拥有家财万贯,因此,身边美女如云。但是李嘉诚的私生活却始终很检点,他从不放纵自己。虽然妻子庄月明去世,但李嘉诚仍然对妻子忠贞不渝,因此没有人向他提及续娶之事。

香港资深女记者林燕妮首次赴华人行的长江总部,与李嘉诚商谈广告事宜。“奇怪的是,一坐下来,他(李嘉诚)开腔谈的并非公事,而是澄清传媒对他的绯闻传言。”

“李嘉诚说:我跟某某港姐绝对没关系,亦不认识,外边乱讲。”

地产商不止一个姓李的,传媒也没有说是“长江”的李姓地产商,更没描绘该李姓地产商高高额头,戴眼镜,平时好穿黑色西装,说话带潮州口音。李嘉诚确实过于小心,他与林燕妮谈这事,是因为林燕妮乃是新闻圈中人——香港首屈一指的名牌专栏作家。李嘉诚这般解释,大概想借林燕妮女士之笔,予以澄清。

林燕妮事后说:“我们是做广告的,绯闻我们不关心,但他显然十分介意。”

《明报周刊》曾刊过题为《一生最怕惹绯闻,视名甚重》的文章,提到某报说一位李姓地产商与某港姐有染,李嘉诚对客户说,他不认识这个港姐,外面乱传。客户并没问起此事,李嘉诚急于澄清,再说李姓地产商有好几个,李嘉诚如此谨慎,可见他对绯闻的惧怕程度。

多家香港传媒谈到李嘉诚,若女星欲上前敬酒或攀谈,“超人”便会逃之夭夭,唯恐给记者的镜头抓下把柄。

超人亦如一块白璧。谁都知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青梅竹马,相敬如宾,情深似海。因此,庄月明过世后,竟无人敢提超人续弦的话题。

超人李嘉诚“视名誉如自己的生命”,世人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偏偏有这么一个不识相的神奇才女,她一忧超人丧偶数载,甚为寂寞;二缘超人魅力超人,为之倾倒。于是,向超人大献爱心。

1995年情人节,两幅“示爱”广告赫然在《明报》刊出。求爱者是自称“无敌浪漫女作家”的西茜凰,此女子姿色和风采颇佳,常在文中言及被俊男包围。

西小姐爱上的宠儿有两个,他们都是香港赫赫有名的顶尖级人物:一位是首席财阀李嘉诚,一位是第一才子金庸。两人皆有才(财),正如西小姐在电话中回答记者采访时所言:“才(财)子佳人。”

西小姐手书示爱广告,她给超人的题字是“嘉千骏之长,诚万川之江”,取首尾两字,合起来就是“嘉诚”、“长江”。其墨字功力不浅,由此可见西小姐用情之深。西小姐在示爱广告中称超人为“嘉诚贤兄”,可见“情妹”用心之良苦。

据白广基先生撰文披露:

“在《明报》刊登四分之一版广告,要9600多港元,两则便要1.9万港元。西茜凰是当官的,薪水约3.5万港元,这个情人节的大礼物占了她过半的薪水,绝对是消费的高档爱情。”

“去年,西茜凰的《魅力才子心》出版,她公告各方好友,说超人已向她买了500本留念,希望好友们也帮补一把。”

“但据闻超人并没有购买,只是她一厢情愿自掏荷包赠送。可见才女是何等痴情,对她所‘爱’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超人愿做一切。”

西小姐的示爱方式如此露骨泼辣,使得超人避退三舍。于是舆论界称,才女单相思没意思,花开终不见果落地。

不料,事隔不到一年,一家八卦周刊竟爆出超人“绯闻”,似言之凿凿,实春秋之笔。超人自然恼怒,这番连一贯对记者友好的小超人李泽钜,亦向好事记者示以颜色。

《新评》在1996年2月1日写道:“李超人之子李泽钜,最近荣升了老豆,理应心情甚靓,不过,近期小超人出席海怡半岛商场一间零售集团开幕时,对记者的态度十分严肃,吓得在场记者不知发生了何事。

“虽然当日小超人勉为其难回答了记者多条问题,但小超人三番五次说了一句话,就是《苹果日报》记者在场,我晤(不)讲。相信与《苹果日报》老板另一份杂志近期对李嘉诚报道有关。据最近一期《×××》封面报道,透露了李嘉诚的多年红颜知己,未知今日小超人对《苹果日报》记者还以颜色,与这篇报道是否有关。”

“事实上,近日股市大旺,有关长实及和黄的市场传闻不少。若然小超人不作回应,除了令记者食白果之外,投资者亦会十分失望。”

有关李嘉诚的“绯闻”,我们自然不会轻信。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颇多流言蜚语,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和事实的证明。

做名人难,李嘉诚对此有深刻体会,但是他始终洁身自好。李嘉诚认为,保持清名不仅仅是名誉问题,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品格问题,他是不允许自己在品格上有污点的。

李嘉诚经商箴言:

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自己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5.名誉至上,贵比生命

一个人,尤其是名人,最宝贵的是有一个好名声,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名誉比赚钱更重要,良好的声誉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李嘉诚自言:“我喜欢看书,古今中外的都爱看,每每看到深夜两三点钟,看完才去睡觉。有时不敢看钟,因为如果只剩下两三个钟头,心就会很怯。”他有感而发,“在看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给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出高调。’这真是个很无奈的过失。”

李嘉诚为人谦虚谨慎,毫无风头意识,尽可能保持低调,但他又做不了彻底的隐士。他不是一架赚钱机器,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他清清白白地赚钱,光明磊落地做人,也善意地希望社会上的人这样。因此,他在公众与记者面前,会自觉不自觉地宣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千万不要以为李嘉诚整天与记者打得火热,香港记者写的有关超人的新闻报道,多是来自记者招待会,或“外围”采访。李嘉诚似乎对远道来的记者要客气些,如欧美记者。内地的深圳市记者夏萍小姐也曾独家专访过李嘉诚,令自谓无孔不入的香港记者汗颜,各报馆如发生地震。

据传,香港记者无一人专访过超人。在香港众多的记者中,林燕妮名气不可谓不大,那时她替《明报周刊》做“数风云人物”访问,极希望专访李嘉诚,但总是遭李嘉诚婉拒。万般无奈之下,林以广告商的身份去长实洽谈业务,才接触到李嘉诚。

林燕妮说:“李嘉诚亦不是绝对不肯接受访问,熟知他性情的长江中人说,老板小风头不肯出,很大的风头又不同。如果是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访问,便当然有希望了。”

李嘉诚绝无歧视香港记者之意,他不便开这个先例,香港有这么多的报刊,这么多记者,李嘉诚什么都不干都应付不过来。不过,超人会在公众场合,很友好地回答众记者的提问。

对记者,李嘉诚的态度是十分友好的。他曾经谈到这么一件事:“我做人的宗旨是对己严格,善待别人,还有勤奋的同时重承诺,也不会伤害他人。有一次,一个我很讨厌的报社记者在我公司楼下等我,我刚刚上车,同事说他已经等了两小时,他正要离去。我立即叫司机倒车,向记者说可以谈一下,因为我不忍心他站了两个小时,回去没有东西交代。”

李嘉诚是一个具有刚毅性格的男子汉,无论外界如何评议他,他一如既往按照他内心所认定的目标去奋斗拼搏,去为人处世。尽管市场总会冒出不利他的传言,却无损他的良好声誉,也正因为如此,证实他的声誉不是炒出来的,而是经得住考验的。

李嘉诚视名誉为生命,他看重的实际上是清誉,而非荣誉。

比如香港人叫了他10多年超人,但他至今不认可这个称呼,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李嘉诚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因此,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派谦谦君子之风,被人称为儒商。

由此可见,李嘉诚是出了名的注重形象的人物,这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概念上的谦谦君子。他从不摒弃这一良好的习惯,从不做行为不检之事,这使他在商业道路上有更好信誉。

但是,也许是树大招风的缘故,在超人如此注重形象和信誉的情况下,还是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言。

清明节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所以香港人也不例外,他们每到清明节都会赶往各坟场祭祖扫墓。其中到沙岭坟场的人数居多,为了避免交通阻塞,所以所有车辆都得停泊在入口处外,然后步行进入。

但是,有一年清明时节,却有一辆房车直接驶到坟场脚下,人们纷纷围观,想看来者何人,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李超人。这时,便掀起了骚动,有些人为亲睹超人风采而兴奋不已,而有些人则觉愤愤不平,为何他便有这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