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1768000000011

第11章 芳汀(11)

他原路返回。城门关闭了。迪涅城在宗教战争指16世纪中叶法国新旧两派宗教进行的战争。中受过围攻,直到1815年,它周围还残存着带有方形碉楼的旧城墙。那以后,这碉楼被拆掉了。他便经过那样一个缺口回到了城内。

这时应该是晚上8点钟了。他反正不认识这些街道,于是,只是随意走着。他走过了省公署,又过了教士培养所。经过天主堂广场时,他狠狠地冲着天主堂挥了挥拳头。

广场边上有一个印刷局,很著名的,因为《御林军告军人书》——拿破仑在厄尔巴岛上亲自口授,尔后带回大陆的诏书,便是第一次在此印出来的。

他疲惫至极,再也不希望什么,便走到那印刷局门前的石凳上躺了下来。

一位老妇恰从天主堂里走来,看见这人躺在黑暗里,便说:

“朋友,您在那儿干什么呢?”

他怒不可遏,高声回答道:

“您看到了,老太婆,我在睡觉。”

那女人的确能与这称呼相称——她是R侯爵老夫人。

“睡在这石凳上吗?”她又问。

“木板褥子,我已经睡了19年,”那人说,“今天要尝尝睡石褥子的滋味。”

“您当过兵?”

“对,老太婆,当过兵。”

“您干吗不找个客栈住呢?”

“因为没钱。”

“唉!”R夫人说,“我荷包里也只剩下了四个苏。”

“那给我就是。”

那人收了四个苏。R夫人继续说:

“这一点钱是不够您住客栈的。可您总该试试看,不至于在这里过夜呀。您一定又饿又冷。说不定有人做好事,让您住上一夜。”

“所有的门我都敲过。”

“怎样?”

“所有的地方都把我赶了出来。”

“老太婆”推着那人的胳膊,指着广场对面主教院旁边的一所矮房子,对他说:

“所有的门您都敲过了?”

“敲过了。”

“那一个敲过没有呢?”

“那倒没有。”

“那就去敲那扇门吧。”

二、奉劝明哲需谨慎

正是这天晚上,主教从城里散步归来,关上房门,开始了著述工作。这期间,他正就有关“义务”的问题撰写着一部鸿篇巨著。可惜的是他未能将这部著作写完。开始,他清理从前的那些神甫和博士们就这一重要问题发表过的言论。他的著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关于大众的义务,第二部分讲的是关于各个阶层中个人的义务。大众义务是重要的义务。这类义务按照圣马太的指示,分做对天主的义务(《马太福音》第六章),对自己的义务(《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二十九、三十节),对他人的义务(《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二节),对众人的义务(《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二十五节)四类。还有关于其他方面的义务,主教又从别处搜集了一些有关的指示和规定,如主人和臣民的义务,在《罗马人书》里找到了指示和规定;官吏、妻子、母亲、青年男子的义务,在圣保罗那里找到了指示和规定;丈夫、父亲、孩童、仆婢的义务,在《以弗所书》里找到了指示和规定;信徒的义务,在《希伯来书》里找到了指示和规定;闺女的义务,在《哥林多书》里找到了指示和规定。他费尽心思进行研究,要把这些条规编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供世人阅读。

这晚8点钟他还在工作。当马格洛大娘照例到他床边壁柜里取银器的时候,他正在一张小方纸上不顺劲地写着,因为放在膝盖上的一本厚书妨碍着他。过了一会儿,也许主教意识到晚餐已经摆好,自己的妹妹正在等他,便合上书,起身走进餐厅。

那餐室呈长方形,有个壁炉,门朝街开着(我们已经说过),窗子朝花园开着。

马格洛大娘刚刚摆好餐具。

她忙碌着,但却忘不了和巴狄斯丁姑娘聊天。

桌子靠近壁炉,桌上有盏灯。炉火正旺。

我们不难想象,这两个年过60岁的人:马格洛大娘矮小、肥胖、活跃;巴狄斯丁姑娘脆弱、瘦削、温和。她比哥哥略高,穿一件黑色绸袍,那在1806年很流行,她那年购于巴黎,一直保存到现在。如果我们用个不太文雅的词(有些思想往往写上一页还讲不清楚,可改用俗话来说,一个词便可表达得惟妙惟肖),可以这样说:马格洛大娘的神气像个“村婆”,巴狄斯丁姑娘却像位“夫人”。马格洛大娘头上戴着一顶白边帽,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金十字架,这可算做这家惟一一件首饰了。她身穿玄青色粗呢袍,袖子宽宽的,短短的,领口里露出一条雪白的围巾,一条红绿方块花纹棉布围裙,一块同样布料的胸巾,两只角用别针扣着,腰上有一条绿色的腰带,脚上一双大鞋,一双黄袜,这是只有马赛女才穿的。巴狄斯丁姑娘的袍子是1806年的裁剪式样,身儿短,腰儿细,双肩高耸,盘花纽襻。一个幼童式波状的假发遮着斑白的头发。马格洛大娘伶俐、活泼、善良,两只嘴角,一高一低,两片嘴唇,上厚,下薄,这使她显得有点野气。在主教不开口时,她总是以一种恭敬的态度不拘形迹地说个不停,而等主教一开口,她便和那位姑娘一样,服服帖帖,唯命是从了。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巴狄斯丁姑娘不苟言谈。她谨守听命与承欢的原则。即使是少年时期,她也相貌平平,蓝眼睛鼓鼓的,鼻子长而曲;但她的整个面容和体态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贤淑气度,我们在开始就讲到过。她生性仁厚,而信仰、慈悲、愿望,这三种美德又逐渐地把仁厚升为了圣德。她天生就是一只驯羊,宗教又使她成为天使。多么可爱的圣女!多么难得的甘美的回忆!

巴狄斯丁姑娘曾不止一次地将当天晚上发生在主教院里的那些事讲给人听。现在仍然健在的人对这事的详细经过记忆犹新。当马格洛大娘正和“姑娘”起劲地谈论一个她们熟悉而主教听惯了的话题——大门的门闩问题时,主教先生进来了。

原来,马格洛大娘为备晚餐外出采购的时候,在好几个地方听到人们讲述着同一件事情。大家说城里出现了一个奇形怪状的人,一个形迹可疑的恶棍,他大约已到了某个地方,今晚预备深夜回家的人也许会遭殃。警备本来办得很坏,赶上省长与市长之间矛盾激化,彼此都想惹出一些事故来,以便嫁祸于对方。所以,聪明人只有自己担当起警备的重任,好生保护自己了。人们应当小心从事,关好自己的门,尤其是房门。

末了这句话,马格洛大娘是故意加重了语气的,为的是引起主教先生的注意。但刚从冷屋里进来的主教却坐在炉边烤火,心里想着别的事,根本没有注意听马格洛大娘所说的话。这样,马格洛大娘只好又重复了一遍。

为了想替马格洛大娘挽回面子而又不至触犯哥哥,巴狄斯丁姑娘便冒着险,低声说:

“哥,您可听到了马格洛大娘说的话?”

“听到了一些。”主教回答说。

接着,主教将椅子转过一半,双手搭在膝盖上。炉火正映照着他的脸,显出一副诚恳而笑容可掬的面容。他抬起头来望着那老仆人说:

“好好的,出了什么事?会有什么危险出现?”

这样,马格洛大娘又把整个故事从头至尾讲了一遍,无意之中未免有添油加醋之处。她说,那个外来人是个要饭的流浪汉,破烂的衣衫,光着脚板到了城里。又说,那人曾到雅甘·拉巴尔家里要求住宿,但被拒绝;还有人瞧见他沿着加桑第大路走来,在满是迷雾的大街上游荡过。他背着袋子,带着绳子,面孔凶恶。

“真的?”主教说。

见主教探问,马格洛大娘自然更来劲了,在她看来,这像在表明主教已生戒备之念了,于是,洋洋得意地接着说:

“真的,主教。反正今天城里不会一夜太平了。大家都是这样说的,治安情况又这样糟糕(这是值得再提到的)!住在山区,到了夜间,街上连路灯都没有!出了门就伸手不见五指。我说过,主教,那边的姑娘也说过……”

“我,”妹妹赶忙说,“我没有意见,我哥做事总不会错的。”

马格洛大娘继续讲着,好像她的主张被反对过似的:

“我们这房子一点也不安全,如果主教您允许我去找铜匠普兰·缪斯博瓦,请他替咱们把铁门闩重新装上,那些东西都在,一分钟就解决了。再说,主教,就是为了今儿这一夜咱们也得有个铁门闩,因为,只一个活闩,随便什么人都能从外面进来,再没有比这更可怕了。另外,主教平常有让人随意进出的习惯,可,现在是深更半夜啊,我的天主!也不必先得到同意……”

此时,有人在门上敲了一下,并且敲得很响。

“请进。”主教说。

三、被动服从的英雄主义

门开了。而且是大大地敞开了,像是有人花了大力气、下了决心将它推开的。

一个人走了进来。

这人我们并不陌生。他正是我们刚才见到过的那个往来求宿的外来人。

他进来时肩上背着一个布袋,手里握着一根木棍,在炉火的映照下,他的眼中闪出一种粗鲁、放肆、困乏和强暴的目光。他实在是凶残可怕,好像是魔鬼的化身。他向前迈了一步,停下来,门还在他的身后大开着。

马格洛大娘目瞪口呆,吓得连叫唤的气力都没有了。

巴狄斯丁姑娘转身瞧见那人朝里走,浑身哆嗦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转过头去,对着壁炉,望着哥哥。看见哥哥之后,她的面色又转为深沉恬静了。

主教看着那人,镇定自若。

那人双手撑在他的木棍上,上下打量着老人和两个妇人。主教正想问来者需要什么,但没等主教开口,来者便大声说:

“请听我说。我叫冉阿让,是个苦役犯,在监狱度过了19年。到今天我出狱才刚刚四天,我要到蓬塔利埃去。从土伦来的四天中,我一直走,今天就走了12法里,来到你们这个城市时,天黑了,我到过一家客店,只因为在市政厅交验了黄纸身份证,就被赶了出来。这证件又非交验不可。我又走到另外一家客店。他们说:‘滚!’不肯收留我,哪一家也不准我投宿。没有办法,到了监狱,连监狱的大门看守也不肯开门。我也曾找到一个狗窝,可那狗咬了我,也把我赶了出来,好像它也晓得我是什么人似的。我跑出城,到了荒郊,打算露天过一夜,但天不见星辰,我想是雨要来了,又没有好天主能拦住这雨下来,不得已,我又返回城里,想找个门洞安身。那边,在空地那边,有块石板,我正躺下去,一个婆婆指着您这房子给我瞧,告诉我:‘您去敲敲那扇门。’我敲过了。这是哪里?是客店吗?我有钱,有积蓄。109个法郎15个苏,我在监牢里用19年的工夫做工赚了来,可以付账。那有什么关系?我有钱。我困极了,走了12法里,饿坏了。您肯让我住下吗?”

“马格洛大娘,”主教说,“加一副刀叉。”

外来人好像没有听清主教说的话,他向前走了三步,靠近台上的灯,说:“不,不是这个意思,您听清了吗?我说了,我是一个苦役犯,曾被罚做苦役,从监狱中出来只有四天。”说着,他打开衣袋,掏出一张大黄纸,把它展开,说:“这就是我的身份证。黄的,您看。这东西把我害得好苦,处处受人撵。您要看一下吗?我能念。我读过书,在监狱里学的,那里有个学校,愿意念书的人都可以去。您听,上面这样写着:‘冉阿让,苦役犯,刑满释放,原籍……’您不一定想知道我是什么地方的人,‘服刑19年:穿墙行窃,5年;企图越狱四次,14年。为人异常凶狠。’就这样!大家都撵我,您肯留我?您这是客店吗?您肯给我吃,让我睡?您有一间马房吗?”

“马格洛大娘,在壁厢的床上铺一条白床单。”主教吩咐。

我们说过,两个妇人对主教是唯命是从的。

马格洛大娘随即照吩咐去做。

主教朝那人转过身来。

“先生,请坐,烤一烤。请稍等片刻,我们就吃晚饭。吃饭工夫,您的床也就预备妥了。”

直到现在,外来人才完全明白了主教的意思。那一向阴沉、严肃的面孔上立即显出一种惊讶、疑惑和欢乐的神情。他变得奇特异常,像发了疯,低声慢语,说:

“这不是做梦?怎么,您留我?不撵我走?一个苦役犯!您称我‘先生’!和我说话,您用了‘您’字。‘滚!狗东西!’别人总是这样对待我。我还以为您一定也把我撵走呢。并且一进屋我就讲明了我是一个什么人。啊!那位好婆婆!是她把这个地方指给了我,这下子我有饭吃了!有床睡了!而且是一张有褥子、有床单的床!和别人一模一样!19年我没有睡床了。当真不要我走!您是个有天良的人!对了,我有钱。我自然要付账的!对不起,客店老板先生,请问您贵姓?随便您要多少,我都照付!您是个好人。您是客店老板,对吗?”

“我在此地做神甫。”主教说。

“一个神甫!”那人说,“啊,一个好神甫!您真的不收钱吗?本堂神甫,对吗?那个大教堂里的本堂神甫,对吗?真是,我真傻,我才注意到您的帽子!”

他一面说着,一面把布袋和棍子放在屋子的角落里,随后又把身份证插进衣袋,坐下来。巴狄斯丁姑娘和蔼地看着。他继续说着:

“您是个有道者,本堂神甫先生。您没有小看人的心。一个好神甫真是好。那么,您不要我付账?”

“用不着,”主教说,“留着以后用吧!您有多少钱?您有没有说过109个法郎?”

“另加15个苏。”那人说。

“109个法郎15个苏。您用多长时间赚来的?”

“19年。”

“19年!”

主教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那人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