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好习惯成全你
1777500000005

第5章 经常学习,自抬身价(1)

不停地学习是提高能力、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不管是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学习,都应该把学习当成大事。只有不断学习,人生的原动力才不枯竭。

1.开卷有益,读书使人渊博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户,打开以后能欣赏到更精彩的世界;每一次阅读都是一道门,进去以后改变的也许就是自己的一生。

也许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也许是一幅图片,一本小说,不管是文学还是历史,也不管是科技还是娱乐,只要你去阅读,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古人云:开卷有益。每一次阅读可能都会是一次新的远航,都会有很多新发现:那个问题原来是这样,事情还可以这么做,竟然还有这样的人……于是在忽悲忽喜、乍惊乍叹中遨游于古今中外。

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闻,这是不言而喻的。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驰骋,就如同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大门,能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与孔孟谈儒学,跟司马迁论历史,跟李白杜甫说诗,同苏东坡辛弃疾讲词,与帝王们探讨治国之道,和改革家论社会利弊,还有绘画,歌舞,书法,以及生活常识,只要用心,都可以在阅读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你可以知道四季变换的原因,日月星辰的秘密;你也能知道在大洋洲的某个国家有哪些特产,非洲一些原始部落有什么样的风土人情;你还能知道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和特洛伊战争中的木马。阅读能够让你在不经意中发现,一些苦苦困扰着你的问题突然会变得简单易解,一些让你棘手的难题使能迎刃而解。

阅读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生活压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人事、人情等事情都可能让人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就在你迷茫无助、无所适从的时候,阅读能够让你心情平静,烦恼尽消。隽永的语言,优美的散文,曲折的故事都可以让人沉浸其中,忘掉一切的不愉快和不开心。

阅读可以平和心态,让人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志得意满、踌躇满怀的时候,阅读一些人生哲理,无异于当头棒喝,可以让狂热的头脑清醒;在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时候看看名人传记,了解那些伟人如何处世,无异是为自己敲响了警钟;在人生失意、自怨自叹的时候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奋斗历史,想想司马迁、孙膑、贝多芬如何在逆境中奋起,等于给自己重新点燃了希望的明灯。

阅读可以让人思维敏捷,拓宽想象力。很多时候,人都是在踏着别人的脚印向前走,不能说是亦步亦趋,可是却少有创新,只是走在别人走过的道路上。阅读能给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人放飞思想,遨游四海。情节曲折、悬念重生的侦探故事,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满怀幻想,不着边际的科幻童话更能增加自身的想象力,让思维不再拘泥于原有的空间。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境界,让人生更有情趣。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者自有其内在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视。多阅读的人,通古博今,谈吐之间洋洋洒洒,言语风趣进退自如;多阅读的人,学贯中西,天文地理均有涉猎,生活细节皆入腹中。多阅读的人不骄不躁,不亢不卑,进可指点江山,畅谈世事利弊,退可油盐酱醋,细说头痛脑热。闲暇无事间,找出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开始阅读,人生自然显得更加充实。不张扬,不自卑,真真实实,清清楚楚,如此人生,岂不快哉!

阅读是一种休闲,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能能够让人明白一些道理,可以拓宽我们的想象空间,让思维变得敏捷,还可以平和心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阅读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怎么阅读为好?是不是随便怎么阅读都可以呢?

阅读是有一定技巧的。

一般来说,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类型。通常,看一些书刊杂志,报纸新闻都是泛读,大概知道一下来龙去脉即可,有的甚至只需要了解有这么一回事情就足够了,完全看个人兴趣,喜欢的就多了解一些,没兴趣的就少看一些。比如一些娱乐新闻、小道消息、炒作噱头,如果是出于好奇,浏览一下就成,不感兴趣的不看也罢,基本上没有多少仔细阅读的价值。而对于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对于与之关系密切的人,自然需要仔细研究,认真揣摩。

泛读,也就是浏览,不管是一目十行,还是蜻蜓点水,对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或者价值不大的刊物书籍,采用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样阅读的好处是速度快,能够在短期内收获大量的信息,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凡是出于了解或者消遣目的而阅读,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其缺点是不能够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意思,看过之后往往也还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没有留下太多印象。

精读是一种有目的的阅读方式,也许是出于兴趣,也许是想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不但要逐字逐句研究,而且还要寻找相关资料,核实考证。这种阅读不像泛读,需要集中精力,仔细研究揣摩,以期尽可能多的了解文章内在的深层含义。精读能够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很专业的知识,对于文章内容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但是因为要反复揣摩,认真思考,所以阅读的速度相对来说就会显得比较慢。只有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阶段的知识感兴趣的人才有必要去精读,比如有的人喜欢历史,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知识,蜻蜓点水的泛读肯定是不行的,而要采取认真阅读的方式,这样才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收获。

此外,多阅读也不是什么都看,对于一些不宜于身心健康的书还是不看为好,生活中有很多好书,历史、传记、科学、哲学、文学等都可以给生活添色,对于健康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才是阅读的主要方向。

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一些好的作品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把握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多多阅读,人生会更有乐趣。

2.勤于学习,让自己更优秀

学习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生在世,所学到的知识在大千世界里如同九牛之一毛,只有勤于学习,才能全方位提高个人能力。

一个人如果停止学习,各方面的能力就会退步。从自我发展角度来说,一旦停止学习,发展道路也就到了尽头。通常情况下,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成功没有止境,学习也没有止境。所以,要养成勤于学习的好习惯,并用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为自己充电。

成功需要以学习做基础,学习则需要形成一种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方法,终究难成大事。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每一个不甘沦为平庸的人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将是成功的基础。

其实,中国古代哲人荀子早就说过:“学不可以已。”人一旦放弃了学习,就等于把自己局限在旧知识的沼泽里,一旦时代发生了变化,人就会溺死在沼泽里,这么做无形中是在挤压自己的发展空间,把自己一步步逼上了绝路。

丰富的学识需要以勤于学习做基础,久而久之,新知识会越积越多,自然会化作提高个人能力的动力,帮助人们取得成功。

20世纪80年代,杭州中药二厂生产的“青春宝”畅销大江南北,厂长冯根生也成了响当当的名人。

冯根生在杭州中药二厂拥有崇高的个人威望,全厂职工不分男女老少一提起冯根生,从心里佩服。而冯根生所说的话,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去执行。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位厂长有这么高的权威呢?

经过调查发现,学识树立了冯根生的威望。作为杭州中药二厂的厂长,药品方面知识的多与寡直接影响着他的个人权威,而冯根生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呢?

冯根生1949年从杭州高银巷小学毕业后,进入胡庆余堂当学徒,当时他年仅14岁。胡庆余堂是晚清富豪胡雪岩创办的,它与北京同仁堂对峙南北,名闻天下。胡庆余堂选徒标准非常苛刻,每年选拔1人,代代单传。1949年后没有再招徒,冯根生就成了“末代学徒”。他做过3年学徒,站过两年柜台,搞过整理炮制,后来又制胶煎药。

长期在药厂工作,再加上冯根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他以虚心向上的好学精神,孜孜不倦地学习药品知识,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中药专家。就因为他内行,懂业务,说出来的话才有分量,人们才信任他,才愿意按他说的去做。也因为他的学识,人们才愿意聚集在他的周围,听他发号施令。

企业家都希望企业员工按自己的意图办事,都想职工对自己言听计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命令员工服从,有的则凭借自己的权威影响职工,使他们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为处事。冯根生属于后者。

在杭州中药二厂的鼎盛时期,曾经接待过新加坡的一个高级代表团,成员中有不少是华侨,对中药内行。在访谈过程中,一位老者突然问接待员:“你们用人尿做中药吗?”年轻的接待员顿时愕然了,隔了好长时间才回答道:“没有。”“直接的没有,间接的有没有?”来客步步紧逼。

接待员以为来访者不怀好意,故意挑衅。这时,他的窘迫和愤怒使来访者连连摇头。

见到这种情形,另一位接待员急中生智,给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快请冯厂长来。”冯根生来了一听,不紧不慢地说:“小便做药,民间还有,工厂有间接的。中药里有味‘人中黄’,清凉解毒,用干草打磨成粗粉放在淡竹里,砸实,在小孩儿尿桶里浸上一月,再在温水中漂两个月,到时把淡竹对劈,里面深褐色的实块,香味扑鼻,就是名药了。”

一番药经,娓娓道来,并且说得有板有眼。使那位老者高兴地站起来,一把拉住冯根生的手说:“服了,冯先生,这药我小时候跟父亲学做过,我是想考问一下中药学问在大陆有没有失传。看来没有,我真高兴。”这种场合,换了别人只有“晾台”,可是要想考冯根生,那是找错人了。别说一味中药,药号百眼橱里上千种仿草和饮片、整理炮制车间几千种中草药,它们的色、丝、须、表、里、味、产地、性能、禁忌、保管方法、洗、切、炒、煅、炮、煨、炙、烘……对于冯根生来说,都是小菜一碟。连外国人送来的成药,放到舌尖一舔他就能把它所含的主要药科报得八九不离十。中国600多家中药厂厂长中像他这样“柜台科班”出身的屈指可数。

在厂里,熟悉制药业务的顶尖高手,非冯根生莫属。大家有了难题,总是去请教他,配置新药品,总是他提出的配料方案最合理,药品试制过程中出现问题,他总是能够提出最可行的解决办法。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中药丰富而广博的学识。

冯根生之所以能获得员工们的尊敬,是因为他具备广博的学识,众所周知,大海具有容纳百川的气魄,而且正是因为百万溪流汇入大海,才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景象。人的学问也如此,没有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怎么能形成广博的学问呢?没有广博的学问又怎么能让众人心服口服呢?倘若无才又无能,企业家就只能听命于别人,而自己的才学不足,常使企业家处于对别人偏听偏信的尴尬境地,使自己的决策失误;更为重要的是,不容易得到企业职工的尊重,不容易树立企业家的权威,那么创建魅力也就无从谈起。

权威的获得可能使企业领导才能更为突出。为了获得权威,企业家就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真正做到有权又有威,这将增强你的创业能力。

同时,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内涵。

生活中,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内涵,往往看他的言谈举止是否有水准,而水准则需依靠大量的知识去充实。曾国藩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学习可以改变人。”当然,这是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前提下,才能出现的效果。

休谟则从另一个角度论述道:“认真留意于科学和文艺,如果能使心性变软和赋予人情,使情感欢乐,而真正的美德和尊严就在其中了。”

培根在《论读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显然,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智商和情商,可以丰富人的内涵提高个人修养。

书将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根本改变的例子不胜枚举。生活的经验越丰富,欣赏和理解能力也就越深广,就越能领略书中的真谛。

只有读万卷书,才能每临大事有静气,成就别人无法企及的大业。有一句话说得好:能闲世人所闲人,方能忙世人所忙事。这里所谓的闲,就是读书。

其实,不断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新知的过程。有时候,一本书往往能给人带来莫大的收益。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美国废奴运动和南北战争期间掀起一种强大的舆论浪潮。甚至有人认为,要是没有《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就不可能在1861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一个人,对自由和幸福的理解深度,与对于人性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成正比的。以此为出发点,就会塑造出更有精神境界的成功观。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平常的时光转换成了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细腻,举止更优雅,气质更深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非读书是不能达到的。读书为人生带来了最美妙的时光。一个人当他沉浸于文学世界中时,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非常爱读书,从书本上源源不断地流向他脑海里的新知识,使他看上去永远是那么朝气蓬勃、热情奔放。据记载,他总是在不停地看书,连吃饭时饭桌上也摊着一本书,他常会忘了喝茶吃烤面包,却不会忘记读书。他会让面前的烤羊腿、马铃薯冷掉,可对书本的热情却丝毫不会冷却。他外出散步时也总是手不释卷,要是独自出门,他便自言自语地吟诵;要是与友人同行,他就大声朗读,读到动情处,同行的朋友无不为之感动,由此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迸射出了最炫目的光芒,《西风颂》、《云》、《致云雀》等抒情诗堪称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在英国,这样的“书虫”数不胜数。曾一度登上英格兰王位的简·格蕾女士,在年轻时,有一天坐在家中窗下沉迷地读着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美丽描述。她的父母亲都在花园里狩猎,猎狗的狂吠之声从开着的窗子里清晰地传进去。一位来访者十分惊异:简·格蕾女士竟然不参加他们的游戏。她却平静地说:“我认为,他们在花园里的快乐不过是我在柏拉图那里所获得的快乐影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