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好习惯成全你
1777500000007

第7章 经常学习,自抬身价(3)

大多数人的缺点,就是一心希望在顷刻之间获得渊博的学识。事情是慢慢成就的,因此人们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渐渐地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才会越来越大。

有一户人家,其父母子女相约每晚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读书或自修。晚餐过后,他们便一直休息和游戏,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或制作各种玩意儿,极尽欢娱。但当一小时后,各自进行阅读、写作或自修,静得连细针坠地都可以听见。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志向,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表明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社会就是一所大学。人们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得到的经验,都是这所学校中的教师。只要人们开放耳目,生活或工作的每分钟,都可以摄取许多东西。如果你愿意,知识的无穷力量也会给予你无尽的快乐。

而且你要认识到成功并非终点,它只不过是你一段时间的小结而已。成功是下一个开始的起步,应该准备好,走好下一步,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再接再厉。从古到今,凡是成功者都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的。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也绝不埋怨,而且还能腾出时间来“进修”。这种人早已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深谙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6.用知识指导实践

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使事业不断发展,这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否则,就会学而无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知识指导实践,如果学无所用,就违背了学习的初衷。

学以致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发挥巨大作用,这正是获取成绩的关键所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需要具备学以致用的习惯,使知识为你所用。

清朝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他讲古书时,可以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若让他去处理实际问题时,就显得很迂腐。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部兵书,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好几天,并自以为熟通兵法了。

正好赶上一群土匪聚众生事,于是他招集了乡兵,前去平乱。可是当他按兵书上所说的作战示意图行事之后,在初次交锋时,就被土匪击溃,自己还险些被土匪抓走。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书,对此书进行一番研究之后,自认为可以把所有土地变成良田。于是让人按他设计的图纸兴修水利,结果水从四面八方的沟渠流进了村里,险些把村里的人全部淹死。

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捧腹大笑,但是也让人深思,它嘲讽了那些一切以书为法的读书人。那些书呆子不能将书本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不知道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因此,关键时刻误了大事,还险些酿成大祸。希望所有人都能以此为鉴,将书读活,学以致用。

顾炎武在赞同这一观点的同时,亦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朱熹也提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

只要你掌握这种读书方法,便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取得更多的收获。

书本上的知识须变通,上面记载的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不同事件或一些奥妙精深的理论,所以需要因时、因地、因势的不同,适当改变方式方法,千万不可照搬书本,不思变数,不然就会成为第二个“纸上谈兵”的赵括,那样势必会贻笑大方。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此理。

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爱读书而不与实际相联系是没有用的。最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便是与实际相联系地读书。

如果你想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必须把知识与生活(工作)经验相结合,变成一种全面的认识。否则书本上的知识就是片面的、无用的了。

为了让知识造福人类,必须学习和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以致用,那么拥有再丰富的知识也只能是个书呆子。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经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对他的儿子进行劝勉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认为书上的东西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就应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但可免于浮躁,还可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在学以致用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学生们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往往只当做是一种知识形态,因此没有受益匪浅的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才使他们感受到知识的重要作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在将来的事业中更好地利用和发挥。

7.养成看报纸、电视新闻的习惯

现在社会是信息时代,不管是经商、从政,还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哪怕是一个打工仔也一定要多看报纸和电视新闻:因为报纸和电视新闻里有最新的商机、国家时政法规等与你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很多人不爱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为什么呢?

①多看报纸、新闻可以增长知识,学到很多东西。

②多看报纸、新闻可以使你在和别人聊天中有话题、不冷场。

③多看报纸、新闻可以了解世界动态,在以后的业务工作中用得着。

④多看报纸、新闻可以了解党和国家的意向以及新的法规条令等,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看报纸一定要杜绝一张报纸一杯茶,混完一天算一天的现象,这是不求上进、混日子的做法。所以,不能以看报纸来混日子。

有些人会找借口推说时间紧,无暇顾及看报纸,其实,大可不必为此犯愁,每天早上,几份报纸放在桌上,边吃早餐,边浏览报纸也是一件美事。于是,家长里短、国家大事、体坛动态、股市资讯都在咀嚼早餐的同时缓缓地进入了大脑。可以说这也是一份精神早餐,最起码也能算个精神甜点了。同时读报多了,对事物的敏感增加了。另外,看报是自我活动,自我把握时间,自我总结感受,什么时间有闲就什么时间看,看的也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用学习讨论,不用写心得体会。

很多人刚开始不太习惯,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习惯,慢慢地你会觉得看报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至于好处,不同的人群会体会到不同的好处:可以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有很多优点,学习内容多。报纸的信息量大,时政经济、文化体育、消费娱乐、健康养生,无所不有。通过看报,可以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知道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等等。如果你是一个机关文字工作者,掌握这些东西,对于“炮制”材料是很有用的。报上所载的大多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新闻”多,“旧事”少。

看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助于与他人沟通感情,增进了解。如果你知道一个人很喜欢足球,你就可以把从报纸上了解到的足球方面知识用上,同他聊曼联、AC米兰、皇马、马拉多纳、贝克汉姆,与他“套近乎”,这样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如果你知道一个人喜欢艺术,你就完全可以把你在报纸上了解到的艺术知识用上,同他探讨一番。

总之,经常看报能够拓宽知识面,丰富“谈资”,在与他人交往时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对于活跃气氛,加深感情,无疑是颇有帮助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每天看看报纸,倒不失为一种既有效果,又经济实惠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