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1782800000018

第18章 小商品大市场,造就“个性竞争力”(3)

大唐袜业的产业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销售企业集聚和市场集中;二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目前,大唐有四个市场,即劳动力市场、原料市场、生产设备市场和联托运服务市场。为区域内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物流畅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过程的投入。从生产来看,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唐袜业已自然分解成10多个专业化的环节,尽管在个体企业之间仍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环节分离,但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集中在同一地域内完成,实现了地区内的产业集聚。大唐袜业分工非常细。织袜的只管织袜,缝头的就管缝头,印染的就管印染。整个生产过程被分成10个环节,同时也形成10个大的部门,1000家原料生产企业,400多家原料经销商,8000多家袜子生产企业,300多家缝头卷边厂,5家印染厂,100家定型厂,300家包装厂,200家机械配件供应商,600家袜子营销商,100家联托运服务企业,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袜业生产网络体系。

经过多年技术改进,现在大唐袜业共有袜机8万台,其中进口袜机1万多台,前后配套没备1.8万台,袜业装备已逐步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袜业不仅是契合当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传统产业,更是面向市场经济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产业。大唐人改造传统电动机,改进圆盘剪刀、电子提花等系统,使一些已经被淘汰或者面临淘汰的国产设备纺织的花型可与花型可与世界一流设备的产品争锋。他们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他们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启动建设科创中心和生产了促进中心,使之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提升的孵化器和推助器,不断增强产业的科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

现在,大唐形成了金字塔型的袜业群体,底层是1万多家个私工商户和企业,并呈继续扩大之势;在此之上是110多家规模龙头企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纷纷落户袜业特色工业园区。产业不断升级,如大唐袜业从单一的制袜向抽丝、制袜机械和印染、包装延伸。

近几年大唐袜业在注重设备更新和科技投入的同时,还加大了对纺织原料的开发力度,引进了纯棉、精梳棉、丝光棉化纤以及混纺纱、氨纶包芯丝等多种新型材料,使袜子产品向着高档次、多组合发展,这里拥有上万台先进的电脑织袜机,能织出丝的、棉的、厚的、薄的、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各种袜子,能够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目前这里已形成薄型袜、毛圈袜、棉纱袜、羊毛裤等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的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大唐人努力寻求与国际接轨,从边境贸易到专业外贸公司,大唐袜业出口的外向度有了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1998年以来,专业公司出口比例迅速上升,产品已出口到中东、非洲、欧美、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业已成了大唐袜业主要的增长点。据统计,1998年以来,在大唐建立加工基地的中外贸易公司达30余家,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36%。大唐袜业集群式的发展道路、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宽松稳定的环境,还吸引了25家国际知名品牌落户大唐,设立销售代理机构。进入全球500强企业之列的德国拜尔公司、巴斯夫公司和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先后派人前来考察。意大利的罗纳地、胜歌,韩国的富胜、山水等企业也纷纷驻足大唐。

如今,大唐镇正紧紧抓住长三角进一步融合的机遇,主动接轨上海,提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口号,积极参与长三角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以逐步形成“产业互补、市场互通”的格局,做好做强“国际袜都”大文章,为大唐袜业走向国际市场打造起飞的新平台。

台州人“无米成炊”

位于浙江东部沿海的台州是全国塑料制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球中国的塑料制品产量排在第一位,在中国台州的塑料工业最发达。目前台州塑料加工及相关企业达10210家,从业人员15万多。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台州本地并不生产塑料原料,当地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全部由外地采购而来。然而当一车皮一车皮的原料运回来,再运出去的却成了成千上万吨品种、花色繁多的塑料制品。台州成千上万家企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创造了“无米成炊”的奇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为台州赢得了“塑料王国”的美誉。台州塑料制品业的产品以纯净水瓶和盆、桶、塑筐、鞋类、箱包等日用塑料制品为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台州塑料制品业在相对高端的工程塑料产品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全国踏板摩托车70%的塑料配件出自台州厂家,全国电视机外壳厂家一半在台州。

台州的塑料制品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出现了零星的塑料加工厂。到1979年,全市塑料生产企业不上10家,塑料制品不足千吨。80年代,随着台州市乡镇、个体企业的蓬勃发展,塑料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塑料生产企业增加到500多家。塑料制品产品达到4万多吨。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目前台州有塑料制品企业l万多家,约占全省的28%,从业人员15万余人,约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1/3。2003销售突破270亿元,占全省塑料产业销售收入的1/4强。同时台州塑料制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品从原来供应本地为主,发展到目前的2/3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国际市场。产品档次逐步提高,从原来生产低档次日用塑料制品为主转为以生产汽车、摩托车塑料配件,塑料型材、冰箱空调机电产品塑料配件等高档次产品为主,形成了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塑料制品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塑料制品业现已成为台州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浙江省内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台州塑料制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黄岩是全国有名的“模具之乡”,拥有上规模的塑料模具厂家近20家,全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模具开发能力,可保证塑料制品不断出新品、精品。椒江、温岭等地崛起的星星电器、吉利集团、钱江摩托等小巨人企业,对塑料配件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大拓展了当地塑料产品的市场空间。温岭云集了1600多家塑料鞋、皮鞋生产企业,年产量达1亿双,有力地刺激了塑料原料、半成品的需求。浙东区域性商贸中心——台州路桥拥有专业市场群体,其中路桥日用品商城塑料制品市场是台州塑料制品的交易中心和价格行情信息中心,成为辐射全国的源头市场,已经成为全同塑料行业的”晴雨表”。路桥塑料化工市场则是台州塑料原料的主要供应地,塑料品种齐全,再生塑料价格低廉。为台州塑料制品业的低成本扩张、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

黄岩城关、温岭大溪、路桥新桥、椒江洪家等区域性塑料加工专业镇,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而融进了台州湖料制品业的发展。

在台州仅占塑料制品企、比总数2%的年产值500万元的企业销售额却占了总销售额的43%。在企业分化重组加剧的情况下,塑料制品企业纷纷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挺进。通过引进先进的大型设备和技术,改善了一批企业的装备和技术。200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具加工中心设备已在骨干企业投入运转。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和台湾地区开始转移部分传统塑料配件生产业务的情况下,台州经营者主动加强了对汽车、摩托车塑料配件、机电塑料配件的开发和生产投入,获得了数目可观的订单。

台州塑料制品的“十五”目标是到2005年,塑料制品业产值将达到250亿元,相当于250万吨的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1/10。近年来台州市涌现了塑博、永高、伟星等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相信台州的塑料制品业将会越来越强大。

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中部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20年来经历4次搬迁、8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商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人,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日均交易资金流量8.9亿元。自1991年始,市场成交额连续14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前茅。2004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到266.87亿元。外销商品增加尤为明显。这是义乌市全力打造国际商贸城市取得的可喜成绩。中国小商品城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重质量、守信誉”市场荣誉称号。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中国小商品城目前已形成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工艺品市场和30多条专业街相配套,分16个交易区,经营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箱包、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义乌小商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而且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中国小商品城管理规范,是我国首个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专业市场。2003年,自主编程开发的我国首个专业市场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了使用,实现市场开发、商位租赁、经营户行为规范、商务信息等服务信息化管理。中国小商品城是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其中国际商贸城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篁园市场和宾王市场被浙江省工商局授予三星级市场。

中国小商品城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300个大中城市;6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

发达的市场链和万商云集的火爆交易,中国小商品城成为发布小商品价格、新产品动向的信息源头。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阔畅通,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其中,中国小商品数字城是中国小商品城网上市场,把有形市场商位全部搬上网站,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中国小商品城商品辐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50%强。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现长驻义乌的外商达5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200余家。目前,中国小商品城已拥有全国及地区“总代理”、“总经销”商家3000多家,代理名牌优质商品10000多种,1000多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在市场设立了直销点,名牌优质商品销售额占市场销售的1/5以上。全国各地的上千家知名商场及流通企业与中国小商品城建立了稳固的购销关系,每年直接在市场采购商品上百亿元。

中国小商品城拥有先进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会展业发起早、影响力大。市场配套建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展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中国小商品城梅湖会展中心,设5个展馆,可容纳1500个国际展位。配有国际会议厅、商务中心、咖啡吧等,每年承接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展会20余个。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1995年开办以来,已经历八届。2002年始,博览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中国小商品国际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速,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外向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小商品产业集聚发展,以义乌为中心在金、台、温、丽等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小商品产业带,促进了市场产业簇群式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小香茹撑起庆元农民生活“半边天”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边陲,交通也算不上便利,可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山区小县,却建起厂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日购销香菇量达20多吨,年交易额达10亿元人民币。庆元是全同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最大的食用菌原辅材料市场、最大的香菇技术人才输出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流通集散地,在国内食用菌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庆元的山区农民充分利用原产地的优势,积极参与香菇的经销活动,他们的香菇生意兴隆,造就了庆元香菇的今天,形成了独特的香菇经济现象。自庆元的香菇市场形成以来,已有4000多人分别从事香菇的销售,四面出击、八方定点的收购队伍和“一条扁担,两只麻袋,走村串户跑山头”的收购队伍。这支队伍以农民为主,菇农生产的香菇除部分由自己挑到市场销售外,大部分就由这支队伍挨家挨户收购起来,再拿到香菇市场卖给经营户。他们信息灵通、活动范围广、经营方式灵活而风险小,成为市场流通领域的“主力军”,被称为“香菇货郎”。这支队伍有的到毗邻的龙泉、云和、景宁、遂昌、政相、浦城、寿宁等地收购,还有的到湖南、安徽、湖北等10多个省的200多个县收购,再把收来的香菇源源不断地运进庆元香菇市场投售,从而保证了香菇市场的货源。这支“走南闯北”的销售队伍,长年累月带着样品,在上海、广东、厦门、无锡、青岛、北京等18个大、中城市开设销售点,通过这些网点把庆元香菇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并利用当地的宣传工具宣传庆元香菇,使大、中城市的人民群众了解了庆元香菇,扩大了庆元香菇的知名度,使香菇的销售量逐年上升。

庆元县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香菇生产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为此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香菇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并于1999年投资建设了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庆元香菇市场。为确保“庆元香菇”的纯正品味,使“庆元香菇”这一名产发扬光大,继续造福于产区人民,庆元县开展了“庆元香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并于2002年通过审定,“庆元香菇”是浙江省继“绍兴黄洒”、“龙井茶”之后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民族传统精品。这标志着“庆元香菇”将可以凭此“护照”驰骋国际市场。

所谓:“一业兴盛,百业兴旺”庆元香菇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原辅材料、机械、塑料加工、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县19万人口中,半数以上人口从事香菇及其相关行业,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中香菇效益占了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