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1783100000017

第17章 名人成功的背后(11)

选择了突破口之后,一定要下功夫去钻研,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张海迪自己动手编写英语课本、布置学习环境,都是在积极地创造条件。在操作步骤上,张海迪为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强迫自己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样就把一个大的目标进行了细化,既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也不会“今日待明日,明日待后日”地拖延下去。更为可贵的是,张海迪能够克服病痛的折磨,以顽强的意志攻克英语学习的难关,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可见,只要我们在选择突破口之后,能够集中精力、时间去追求既定的目标,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的。而人生突破口的选择,其实就是去发现自己性格中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巨大的力量,是一种己所未知的活力,它一旦被发掘出来,将会喷涌而出,产生巨大的能量,助你成就自己一生的事业。

50.刚强的女人

重压之下,强者积蓄力量,等待暴发的机会;弱者自暴自弃,化为腐朽。

玛格丽特·撒切尔作为“铁娘子”早已闻名于世,她自强、自立的心路历程,令无数人为之倾倒。然而政坛与商海,尽管场地不同,内容有别,但却充满了同样的挑战、竞争、压力……从这些角度而言,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这里,我们只摘取撒切尔在竞选首相以前做教育大臣时,推行教育体制改革遇到的一个政治险滩,来感受这位铁娘子的坚硬:

1971年,对政府和对我个人都是艰难的一年。不断加剧的压力愈积愈多,越来越难以忍受。正如我下面将描述的,到1972年初,政府终于丧失了信心。我虽然受到的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信心却始终保持不变。

可是,有些时事评论员怀着欣赏和遗憾的复杂心情,认为我已经完蛋了。我在兰伯赫斯特过完圣诞节回来上班时,读到报上正在对我的命运前途进行公开讨论。有张报纸称我是“没有人喜欢的夫人”。另一张报纸发表一篇貌似体贴他人的文章,题为《为什么撒切尔夫人如此不受欢迎》。但是我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推到一边,专心处理工作。

事实上,不久,对我个人的攻击浪潮开始转向(对政府的还没有)。大概反对“抢夺牛奶”运动已经到了该结束的时候。1972年,更严重得多的问题——矿工罢工以及政府实行政策大转变所带来的各种因素——开始向我们袭来。这些问题使反对我个人的运动相形见绌。当然,我显然是不会——至少不会心甘情愿地——屈服或退却的。

特德要我和我的一些官员1月12日(星期三)到契克斯别墅去开会,对教育问题进行一般性讨论。我随身携带一份总结和瞻望教育情况的备忘录。尽管还有许多困难,但选举前的承诺只剩下一项尚未实施:即扩大幼儿教育。完成一些重大项目需要花许多钱。使我们的支持者感到失望的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中等教育组织结构问题。这里存在的问题是——用我表述的原话来说——“我们本党的许多地方委员会正在顺时势随大流。问题是在保卫现有文法学校与允许地方教育当局自作决定之间保持什么样的平衡?”我们在契克斯别墅讨论了上述问题以及诸如学校供应牛奶和学生会等其他令人恼火的问题。特德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他很关心幼儿教育;他一直要求对学生会采取行动;他还非常合理地询问,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教育方面的理由来证明我们选择学生政策的正确性,而不只是讨论地方当局的自主权。

但是,就我的观点来看。特德邀请我和我的官员同他一起讨论教育问题,这件事至少和讨论本身一样重要,它意味着在可以预见到的一段时间内他并无让我离开教育部的打算。对于当时面临各种问题的我来说,这是对我的权威的有力支持。几天后,特德又在下院列举我取得的各项成就。他为什么要给我如此强有力的支持·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需要在他的内阁中有两位妇女,而当时找不到可靠的替代人选。但我认为这也体现了特德最令人钦佩的品格。他知道,我为之受到如此粗暴攻击的各项政策,实质上就是我在财政部压力下考虑政府财政困难而不得不勉强接受的政策。他也知道我并没有试图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尽管不能指望他坚持某些政策,但对于那些为他和他的政策尽了最大努力的人,他总是支持的。这正是他的内阁成员能够团结一致支持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德对我表示的支持,仅为我提供了短暂的喘息机会。但这就足够了。从1972年春天开始,我所经历的寒冷政治气候开始明显地解冻。4月我在全国教师联合会会议上的讲话不仅受到多数与会者的欢迎(讲话结束时他们向我欢呼),更重要的是新闻界也表示欢迎。这一次与通常不同,我在讲话中提出的建议是说给各种不同政治派别听的。我宣布增加建设小学计划的预算,现在已达到创纪录水平。我还宣布成立一个委员会来了解小学校里教阅读和使用英语的情况,这已成为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我暗示将进一步扩大幼儿教育,同时提醒大家存在着经费问题。但真正抓住评论员们想像力的是我对大型综合学校的批评。(这次讲话后,我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又对最后这个问题作了详细说明,着重提到前不久我否决了威尔特郡兴建一所招收2700名学生的综合学校的计划。)

我站起来讲话时,一些左翼教师工会代表无礼退场。但这反而产生了额外的收获。新闻媒体不仅喜欢强调规模较小学校的优点,而且对这些人的退场提出批评,认为身为老师甚至不愿意听取不同意见,就没有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5月,那家过去说我是“没有人喜欢的夫人”的报纸,这次却当众赞美我是“变得成熟老练的玛格丽特”。

然而,直到1972年12月发表教育白皮书,才使我们的教育政策恢复运行。发表白皮书的决定是在内部讨论3份《纲领分析与检查报告》后做出的。内阁经过讨论,到最后一分钟才决定白皮书的标题。原先建议采用《教育:前进的纲领》,后来改为《教育:扩展的纲领》。现在看来,这是那几年过于雄心勃勃、高额开支的典型表现。白皮书提出了一个高额开支和改善政府供应的十年计划,其中有6点主要内容:包括改善或重建破旧中等学校的计划,增设弱智与残疾儿童特殊学校,适当提高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比例。为满足以上几方面的资金需要,控制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詹姆委员会提出的教师培训方面的建议,我们也作出了反应。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宣布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个计划将满足90%4岁儿童和50%3岁儿童的入学要求,工作初期的重点放在缺乏幼儿教育设施的地区。现在看来,白皮书标志“政府为解决英国教育制度中固有的问题而作出的最大努力,准备为此投入大量资金。”

白皮书得到意想不到的热烈欢迎。《每日电讯报》虽然批评白皮书未能对学生贷款提出建议,但它表明我是“我国最出色的改革——和花钱——的教育大臣之一”。《每日邮报》称它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并评论说“战后还没有出现过这种做法”。比较令人不安的是,《卫报》的报道赞扬它是一个“进步的纲领”,并评论称——我希望这是言不由衷——“除了没有强制结束对11至12岁小学毕业生进行甄别考试的做法,撒切尔夫人离令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目标已经不远。”

作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无论在其从政以前还是从政以后,撒切尔遭受了重重磨难与打击,在她不断的尝试和坚持之下,最终为人类政治史添加了辉煌的一卷。

51.无限风光有险峰

清醒而正派的冒险者所冒的并非一个莫测的危险,而是蕴含着机会的风险。

疯狂也罢,野心也罢,成功是需要冒险精神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是有这样的感悟的,他说:“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听了他的言,我们不妨再去看看他的行:

长江公司的塑胶花牢牢占领了欧洲市场。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1000多万港元,纯利100多万港元。

塑胶花为李嘉诚掘得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这一年,李嘉诚正好30岁。真正的三十而立。稳固欧洲,李嘉诚又转向北美进军。

李嘉诚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他设计印刷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了解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分寄出去。

一家销售网遍布美国、加拿大的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有意到香港实地考察。

李嘉诚果断拍板:一定要拼尽全力抓住这个大客商。

以与欧洲批发商做交易的经验,李嘉诚在公司高层会议上宣布了一项石破天惊的决定: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真是果断而富有气魄。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他孤注一掷,几乎是拿多年营建的事业来赌博。

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可这一次,他别无选择。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全力一搏。

无法想像一周之内形成新规模难度有多大。首先要另外新租一套占地约1万平方英尺的标准厂房,然后将旧厂房退租,搬迁原有的可用设备,购置新设备,改建新厂房,安装调试设备,新聘工人并且培训上岗,工厂进入正常运行……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道,奋战了6个昼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李嘉诚忙而不乱,调度指挥十分到位,充分显示了其超人的组织才能。

第7天,这家公司购货部经理抵达香港。这时,长江公司最后一台设备刚刚调试完毕。李嘉诚茶没顾上喝一口,立即驱车到九龙启德机场接客户。

美国人的作风十分爽快,他让李嘉诚直接由机场送他到工厂参观。

该经理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后,由衷地称赞李嘉诚的工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媲美。

此外,李嘉诚的报价要比欧美低一半,因此,美国人当即对李嘉诚说:“OK,我们现在就可以签合同。”

这家美国公司成了长江实业公司的大客户,每年的订单都数以百万美元计。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并且日后发展成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一座桥梁。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

总之,敢于定下背水一战的决心,对于开创具有风险的事业至关重要。

52.竞争中求发展

只有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牺牲别人所不能牺牲的享乐,才能把握住机会,走在竞争者的前面,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成就。

真正的成功者就是这样,不断进取,不给自己预先设置虚幻的樊篱,面前永远有新的目标、新的高峰出现,每一个目标都意味着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起点。

然而,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企业目标理念并不相同。比如,江西果喜集团董事长张果喜认为市场需求就是奋斗目标。

起初,张果喜以1千元的资金办起了“余江工艺木雕厂”,并取得了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看到了一座日本佛龛,一下子就被那东西吸引住了:佛龛的标价在他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那只不过是一些木雕板组成的一种佛教用品,竟值那么高的价,如果让余江厂做,那不很快就能发大财了吗?对,市场需求就是奋斗目标。

张果喜清楚地知道,佛龛的工艺要求非常高,几尺见方的那么大一块面积,却是由几千块雕龙画凤的雕板拼合的,看起来既精致又高雅,的确算得上是上等的工艺精品了。日本的佛教很兴盛,日本人中间信佛教的占大多数,而且日本的众多佛教流派又多以居家修行为本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出家人也都待在自己的家里开佛教堂,念佛经。许多普通日本家庭内都很虔诚地供着一个佛龛。因此佛龛在日本的销量非常大。

张果喜揣摸着,这种佛龛销价那么好,如果我们厂里能做成功,以后再扩大销路,又能打响牌子,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弄好!

不过,在中国,有能力做佛龛的也只有像木雕之乡东阳的那些技术力量强大的木雕厂,而余江工艺木雕厂的那些工人只怕见都没见过这种特殊的雕刻图案。

但张果喜还是与上海进出口公司签下了一份做50套佛龛的合同。

回到厂里,张果喜自任攻关组长,亲自把技术关口,把自己整天泡进了车间里,有时一天在车间就有20小时。

经过张果喜不懈地努力,余江工艺木雕厂终于走进了国际市场,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标就是构筑成功的砖石,一旦打下基础,你就可以在上面建筑了。

成功的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会轻易被别人的看法动摇。他们意志坚强,对事情有主见。也是由于他们决心坚定,最后才有收获。他们乐于努力工作;不畏阻挠,他们要的是“达成目标”。他们的意念就是成功,只要能把事情做好,他们愿意尽一切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要攀到人生山峰的更高点,当然必须要有实际行动,但是首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更高处只是空中楼阁,望不见更不可及。

如果想要使生活有所突破,到达很新、并且很有价值的目的地,首先一定要确定这些目的地是什么。因为只有设定了目的地,人生之旅才会有方向、有进步、有满足。明确的目标让人门有所适从、有所安心,指导人们的行动,否则人们在生活中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当人们有了目标与方向,就有理由使自己不断前进,不断成长,开创新天地,发挥创造力。要设立目标需要努力自律,一旦建立好了目标,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夜以继日的奋斗逐步实现,要经常督促人生的航标不脱离目标,还要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

但是,光有目标并不能使人们不断朝前迈进,还要有行动计划的配合才行。目标的树立是使人们明确方向,达到人们想要去的地方。

在休闲生活中,人们一样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投入实际的行动,才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搞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树立起明确的目标,并培养出强烈的动机和热情,朝你心中向往的那个方向前进。

成功的人,坚持理想的目标,敢想敢做,就像原始森林中的树木,他们活得顽强而坚韧,他们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左顾右盼,不拖泥带水。他们做的是举足轻重的事,而且绝不拖到最后关头草草了事。他们不是瞎忙,而是忙得有价值,把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发挥到了最大的价值。

53.艰辛的创业

艰辛往往会激发人创造出闪光夺目的美;而无止境的享乐,却如同麻醉剂,使一颗敏感,执着的心灵渐渐变得麻木不仁,乃至从美丽的世界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