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1783300000003

第3章 散文(1)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台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淳淳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有仿佛是那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不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儿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赏析】

1921年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于当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冰心曾说:“《往事》就是放大的《繁星》、《春水》”。冰心在《往事》中用诗性的文字写下自己对生命“往事”的回忆,在回忆中,抒发自己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对母亲的依恋及对人生未来的美好憧憬。她心中满怀着爱,就仿佛装着一个天堂。在这样的情怀下,写下散文《笑》这样优美的文章。难怪几十年前就得到郁达夫的称赞:“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冰心散文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得到共同认证的,《笑》就是这样的典范作品。七百字的一篇短文,不加藻饰,不加雕琢,只是随意点染,便勾画出三个画面:一位画中的安琪儿,一位路旁的孩子,一位茅屋里的老妇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三个画面由同样的“抱着花儿”而连窜起来。三束白花,衬托着真诚、纯净而自然的“笑容”。三幅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独独无声。然而,万籁俱寂中,又分明隐约传来一支宛转轻盈的抒情乐曲。人心悠悠然不自觉地随之步入一片静谧澄澈的天地中,深深沉醉。然而待你定神寻觅时,又蓦然消灭,盈盈婉婉中只见三张笑靥,三束白花,一片空灵。空灵中依然飘荡着若即若离的笑声,轻柔而甜美,钻入你的心里,引出无限纯真的爱。

七百字的散文,每一个字都如同珍珠般润泽。它们不仅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更是美感上的享受,它们是弥足珍贵的。冰心的文字是美的化身,由现实的情景:雨后的月夜、清新、恬静,构成“一幅清美的图画”,充满诗意。这幅清美的图画,是“安琪儿”出现的背景,在这里,爱与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对那神秘的笑容追忆,由两句“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慢慢牵引出来,自然而顺畅。对“五年前的一个印象”和“十年前的一个印象”的勾画,看似轻描淡写,却意蕴深长。冰心用这样两幅画,两张虚幻的笑脸与读者作心与心的交流,使爱与美融为一体。细细品味这其中的“笑”,除了“爱”之外,还可译为“美好”、“美妙”。

文章由“一幅清美的图画”起笔,一面布置一个赏心悦目的背景,一面为安琪儿的出现作铺垫;安琪儿的出现又为后面的两个普通平凡的生活印象作铺陈。“向着我微微的笑”,将三个场景紧密粘连起来。文中对三个场景的描写中,多次用到一模一样的字句,使三幅画面更有机的联系了起来。

“笑”是串连全文的主线,三次写笑,意义各不相同。但三个笑统一在一起,都是为了表达爱。作者精心的安排每一次的笑,使整体更合乎逻辑,更自然的发展。同时作者的感情也在这三次笑中,渐次升华。第一阶段,作者心绪不宁,回见安琪儿,若有所思,微露情感;第二阶段,在“默默的笑想中”,作者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三阶段,作者总览三个笑,心里豁然开朗,感悟到笑中隐藏的爱的主题,感情推向高潮。由模糊到澄清,情感层层递进。情感由此成了全文的另一条暗线。

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是语言和意境都非常美。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表现美妙的情怀,清新自然。用苏轼的一句“天工与清新”来评价《笑》的语言艺术最为贴切。

而在遣词造句上,本文化用古今,并取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长处。将地道的口语和化用过的文言词句天衣无缝的组合在一起。文章的另一个特色则是对叠词的运用,如“渐渐”、“隐隐”、“闪闪烁烁”、“微微”、“潺潺”等,更有分寸和形象的表达出内心微妙的感受,很好的表现了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在这一张清新美妙的画卷中,陷入无限遐思。“如登佩界,如归故乡”恍惚间,便找到真善美——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往事(一)之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

冰心的文字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清透的渗入每一个读者的心里。她写的文章中,有对大自然的热爱,有对国家的赤子诚心,但最能打动人的,还是她在字里行间深深把持的母爱。

冰心是一个博爱的人,她对一切的生物均有自己细腻的感知。她善于从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片断中,发掘出自然的美,发现自然与人性相统一的和谐,摸索出生命的真谛,并将细微的感受放大,使之能在人心植根,发芽。

冰心是美的化身,是充满爱的精灵,她用一支笔传播着真善美,她用一颗丹心普照所有翻开她文集的人。

本文透过大雨之后,院子里白莲“凋谢”,而红莲在荷叶的保护下依然亭亭玉立的自然现象,借此来抒发自己对母爱的崇敬之情。她笔下的红莲不仅仅是一朵红,更是真纯与美丽的化身;她笔下的荷叶不仅仅是一片绿,更是灵性与真爱的统一。“勇敢慈怜的荷叶,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强势的雨滴在荷叶坚韧的保护下,也变得“无力”。水珠中,似有母亲的温情,亦有冰心的安定。水珠不得不屈服于这样厚实的母爱。

“倾侧”和“覆盖”两个简单的动词将母爱的伟大真切的传达出来。动人心弦,引起美妙的共鸣。这让人不禁想到母亲的辛劳背影,只为了儿女。

母亲是荫蔽,多么贴切的形容啊!冰心将母爱自然的融入到对生活的感悟中,将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令人读来,心为之一颤。

往事(一)之九

只在夜半忽然醒了的时候,半意识的状态之中,那种心情,我相信是和初生的婴儿一样的。——每一种东西,每一件事情,都渐渐的,清澈的,侵入光明的意识界里。

一个冬夜,只觉得心灵从渺冥黑暗中渐渐的清醒了来。

雪白的墙上,哪来些粉霞的颜色,那光辉还不住的跳动——是月夜么?比它清明。是朝阳么?比它稳定。欠身看时,却是薄帘外熊熊的炉火。是谁临睡时将它添得这样旺!

这时忽然了解是一夜的正中。我另到一个世界里去了,澄澈清明,不可描画;白日的事,一些儿也想不起来了,我只静静的……

回过头来,床边小几上的那盆牡丹,在微光中晕红着脸,好像浅笑着对我说,“睡人呵!我守着你多时了。”水仙却在光影外,自领略她凌波微步的仙趣,又好像和倚在她旁边的梅花对语。

看守我的安琪儿呵!在我无知的浓睡之中,都将你们辜负了!

火光仍是漾着,我仍是静着——我意识的界限,却不只牡丹,不止梅花,渐渐的扩大起来了。但那时神清若水,一切的事,都像剔透玲珑的石子般,浸在水里,历历可数。

一会儿渐渐的又沉到无意识界中去了——我感谢睡神,他用梦的帘儿,将光雾般的一夜,和尘嚣的白日分开了,使我能完全的留一个清绝的记忆!

【赏析】

很多文人都描写过梦,但冰心笔下的那种浑沌之态最生动。

梦是离我们最贴近却又最遥远的东西,它真实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

冰心用细腻的笔触将梦醒之初的那种半意识状态刻写得惟妙惟肖。“牡丹”,“水仙”,“梅花”这些安静的生物在冰心那被激活的思想中,也变得鲜活而充满生机。拟人化的描写将自然界的美妙一一捕捉,呈现。

冰心在这片意识流中,将自己轻悄悠然的流放在一片想象中。“和尘嚣的百日分开了”,于是拥有“一个清绝的记忆”令人读着读着,便也随她去了那个“光雾般的一夜”。

冰心写到的生活,自然,无不流露出一份深深的陶醉和无限的热爱。

往事(一)之十四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每次和朋友们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一次和弟弟们在院子里乘凉,仰望天河,又谈到海。我想索性今夜彻底的谈一谈海,看词锋到何时为止,联想至何处为极。

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舟……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

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我不觉笑问,“这话怎讲!”

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一番话,带着画意,又是诗情,使我神往,使我微笑。

楫只在小椅子上,挨着我坐着,我抚着他,问,“你的话必是更好了,说出来让我们听听!”他本静静地听着,至此便抱着我的臂儿,笑道,“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

我肃然——涵用折扇轻轻的击他的手,笑说,“好一个小哲学家!”

涵道:“姊姊,该你说一说了。”我道,“好的都让你们说尽了——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

杰笑道,“我们不配做女神,也不要‘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我的话太乏味了,楫的头渐渐的从我臂上垂下去,我扶住了,回身轻轻地将他放在竹榻上。

涵忽然说:“也许是我看的书太少了,中国的诗里,咏海的真是不多;可惜这么一个古国,上下数千年,竟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从诗人上,他们的谈锋便转移到别处去了——我只默默的守着楫坐着,刚才的那些话,只在我心中,反复地寻味——思想。

【赏析】

古人对海的赋词虽不甚多,但现代人描写海的文章却是多不胜数。

文人惯于写海景:海潮、海风、海鸟、海霞……多少华丽辞藻已写通透。冰心却另僻蹊径,通过叙述姐弟几人乘凉闲谈时对“海的女神”的描画,将海的形象从另一个视角,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的艺术敏感度将海的感觉刻画得如此丰盈!

是在写一位女神,也是在写一片海!用一种驰骋天际的想象将海和神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辉映,借助神的形象来塑造海,使海更加充满灵性和思想。

在这样壮阔的海域边,人显得格外“小”。自然的引出人与海的对立统一。人心是可以宽阔如海,容纳百川的。冰心用“海化”的青年,来收容所有的描述,使文章的中心又升华到另一个高度,以表自己要以海为荣,以海为崇的决心。“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是虚怀,也是广博”。正是这些精神鼓动着冰心,引导着冰心。文章因而更加立体。

全文词句朴实,不重藻饰,却无比生动,给我们呈现出一片完整的海景。

往事(二)之二

哪有心肠?然而竟被友人约去话别——回来已是暮色沉沉。今夜没有电光,中堂燃着两支蜡烛,闪闪的光影,从竹帘里透出,觉得凄清。

走到院子里,已听见母亲同涵和杰断断续续的说话。等我进去时,帘子响处,声音都寂。母亲只低着头做针线,涵和杰惘然的站了起来,却没有话说,只扶着椅背,对着闪闪的烛光呆望。

我怀疑着,一面向母亲说着今天饯别的光景,他们两个竟不来搭话,我也不问。

母亲进去了,我才问他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涵不言语,杰叹了一口气,半晌说:“母亲说她舍不得你走,你走了她如同但她又不愿意让你知道。”

几个月来,我们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软心酸,不敢揭破这一层纸。然而今夜我听到了这意中的言语,我竟呆了。

忽然涵望着杰沉重的说:“母亲吩咐不对莹哥说,你又来多事做什么?”

暂时沉默——这时电灯灿然的亮了,明光里照见他们两个的脸都红着。

杰嗫嚅着说:“我想我想不要紧的”

涵截住他:“不,我不许你说!”声音更严厉了。

这时杰真急了,觉得过分的受哥哥的诃斥。他也大声的说:“瞒别人,难道要瞒自己的姊姊?”他负固的抵抗着。

我已丧失了裁判的能力,茫然的,无心的吹灭了蜡烛,正要勉强的说一两句话——

涵的声音凄然了,“正是不瞒别人,只瞒自己的姊姊呢!”

两对辛酸的眼光相触,如同刚卸下的琴弦一般,两个人同时无力的低下头去。

我神魂失据的站在他们中间。

电灯又灭了,感谢这一霎时消失的光明!我们只觉得湿热颤动的手,紧紧的互握着,却看不见彼此盈盈的泪眼!

【赏析】

冰心的《往事》(二)是她赴美留学以后用诗性文字所做的对自身生命历程的回味和印象写照,即兴而作,率性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