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潜龙出渊
17890700000016

第16章 军队(上)

郡兵大营位于宛陵城外西南角,宛陵城东淮河的支流流经,算是宛陵的一道屏障。

杨景策马而行,这次带上了典韦、王盛和杨骁三人,武力上讲,阵容豪华,熟悉军中事务的军司马魏畅也跟在杨景身边。

司马,又称为都尉,主管具体事宜,而长史则负责战略战术即为统管。

杨景前世在少林习武天赋卓绝,不然武僧主持也不会允许他习武,做无用之功。

两世的学习加上和典韦时常比试较量,在三国武力的排行中,杨景可以达到一流水准了。只是缺乏实战磨练尤其是厮杀经验,他的战斗水平会减分不少。

对此杨景毫无担忧,自己才算作十六岁少年,潜力巨大,何况现在的武力值已然足够,毕竟他不是也不愿成为经常冲锋陷阵的猛将,而是主公。

曹操和徐庶少时为游侠,善用剑,可没有史书说他们在战场中武力超群,大杀四方。

策马来到郡兵大营尖木大门前,杨景皱了皱眉头,一排排瞭望塔上的人东倒西歪,或是闲话唠嗑嘻嘻哈哈,或是背靠塔壁闭目休息,对侦查一事完全没放在心上。

杨景身边,典韦在马上东倒西歪,差点摔下马去,幸亏杨景眼疾手快,出手托住。典韦羞愧难当,脸色很不好看,身为贴身侍卫竟然不擅骑马,张了张嘴道“主公,我……”

“无碍,君明长于步战,未受马术训练,实数正常。”杨景摆了摆手,这也有典韦体型庞大重达两百多斤以及马匹不合适的缘故。

瞭塔护卫懒散,大门守卫倒还称职,左侧一鹰钩鼻守卫握着长矛上前喝问道“来者何人?”

魏畅一拉缰绳,驾马从中间走了出来,瞧了那鹰钩鼻守卫一眼,淡淡道“是我。”

这与杨景见他时起来和煦可亲的样子大相径庭。

那鹰钩鼻护卫定睛一看,心中一突,拱手忙道“原来是司马大人。”并连忙喝令其他人帮忙推开大门。

尖头木门摩擦黄沙地,发出类似于铁器相互摩擦的刺刺声,不习惯的人容易起鸡皮旮瘩。不巧的是,杨景也属于那一类。

“请进,魏司马。”鹰钩鼻守卫应该是这四名护卫里的小头头,又张手让另外三人让开道路,此时便有熟悉军营的魏畅在前带路,随后是杨景,杨景左侧为典韦,身后是王盛和杨骁。

在视察军营时,王盛难得的保持缄默,不言不问。

军营内,大多是白色的军帐,用木桩和麻绳固定,军营门口和四处,都有高高的红色军旗随风飘扬,上面绣着一个类似楷书的“汉”字,呈黑色。

军中不少汉家军士走动,有的披甲戴盔,标准的汉军红袍黑甲,面容肃穆;也有军士穿着各色里衣或赤裸上身。

杨景粗略看了看他们,高矮胖瘦不一,有人操练有人闲聊也有人保养自己的武器。

杨景叹了口气,东汉以募兵制为主,临时招揽的新兵参差不齐,战斗力令人堪忧。

部分的常备军不事生产,除了集体操练外无事可做,不似后来士兵既要屯田又要训练保证战斗力,也就是所谓的军屯。

军屯亦利弊相伴,和平年代,长年的屯田和无仗可打搞得军官和士兵成了地主和农民。

总之,在农业社会劳动力宝贵的状况下,杨景认为有将来迟早必要将士兵组织利用起来,实行军屯。

不多时,魏畅就带着杨景四人来到了驻扎地军营中央大帐。

这中央军帐比一般的军帐大了三四倍,其顶上一杆旗随风猎猎作响,杨景集中目光仰望,上面绣了个金色的“张”字。

杨景嘴角噙着笑意,心想,“很快,就要换成杨字旗了。”

走进了大帐,地上铺了张长方形深红毛毯,一直通到最里。

深处上首一张矮脚方桌,上面搁了些笔墨纸砚和文书。

黄巾起义时,丹阳也有农民随黄巾贼暴动,虽然规模不大,张驯也少有的来到了大营,主持军务进行镇压。

虽然由于汉灵帝特许郡县自行募兵,张驯考虑到山越久未有风声,就没有再行征兵,仅动用了原有的三千郡兵。

杨景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的计划是至少先扩军至一万人。以丹阳账目上63万人口的数量完全可以实现,当然,和平时期为了农业生产是没有这个需要加上中央的要求,不可能达到如此规模。

基本镇压黄巾后,出于汉灵帝的忌惮,杨景准备谎报数量或藏匿部分,这就要求他彻底掌握丹阳郡了。

大帐内并非无人,也有少数军中佐吏正埋头干活,并未发现他们的到来。

“韩阳何在?”魏畅在上首从筒中拿了只羽箭叱了一声,那几名佐吏了下来,见是魏畅魏司马,其中一白色里衣青年人忙站了出来,拱手慌张道“魏司马有何要事?”

魏畅扫了几人一眼,平将令羽甩给韩阳道“去将三位军侯喊来,就说来拜见新任的太守大人,并让他们列队士兵,接受太守大人检阅。”,说完还看了眼杨景,杨景回之一笑。

韩阳拱手称“喏”,退出了大帐,杨景发现他还偷瞄了自己一眼,想来对自己有所怀疑吧。

东汉军制,军队编制分为部(也称营)、曲和屯,军队规模有大有小,所以实际管制的兵马也是具体而定的。

部的长官为校尉,如曹操就会担任汉灵帝设置的西园八军中的典军校尉。规模小的部长官为司马或称別部司马。曲的长官即为军候,屯的长官为屯长,都设有正副手,如军侯的副手为假军侯。

部往上便是各色将军,那些所谓的“奋武将军”“扬威将军”听起来高大上,在东汉其实都通通归为杂号将军,即在将军前加个名号。

杂号将军上为“四平四安四镇四征”将军,接着就是重号将军,即卫将军和“方位”将军,如袁术被董卓控制的朝廷封为了后将军。

最后的大头依次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和最高的大将军,其中大将军统帅天下兵马,掌握军权。

现在的大将军便是何进,汉灵帝的舅舅,最大的外戚势力,荣光无限,地位只在皇帝之下。

想到这,杨景也有些羡慕嫉妒恨,何进在成为大将军前不过是一介屠夫,比自己都差的远了。

奈何人家有个好妹妹,作为皇亲被重用,步步高升,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当然,何进要是没有手段杨景是不信的,大将军不可能只凭一层裙带关系被委任,否则何进同父异母的兄弟何苗怎么没当上呢?

没过多久,三位军侯就到了,杨景饶有趣味的打量三人。

其中右侧两位都是阳刚的汉子,身高七尺有余,都穿着军官服饰,带盔披甲,穿的是板甲,厚重结实,要把子气力才行。

右一的汉子留着络腮胡,肤色黝黑,一双眼睛喵个不停,似乎在寻找些什么。

中间的汉子留着八字胡,他的手不时捋了捋胡须,看来是他的个人习惯。杨景还发现他的左脚跛了,走路轻微的一瘸一拐,细心观察就能发现。

最后,左边的是个年轻人,面容白净,身上衣衫不整,便服凌乱,腰间玉佩晃个不停,想来走的匆忙,连头冠都歪了。

白脸青年五官分明,下眼皮发黑偏青,不知是熬夜过多还是纵欲过度,或者两者皆有之。

“这差别有点大啊。”杨景对比了白脸青年和另两名军侯,心中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