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潜龙出渊
17890700000026

第26章 纸币与钱庄

“那主公便是想向富商们融资?”顾平问道。

杨景点了点头,回道“比如盐铁之利,若像孝和帝以前一样垄断在朝廷手中,若是官府肯开放盐铁,商人肯定愿意出资参与。”

东汉的盐铁专营,在汉章帝时经过激烈斗争,到了汉和帝时期终于被废止。

“通俗的讲,就是一个好的项目,有利可图,追逐利润的商人们一定会踊跃参与的。”

顾平明智,这时哪还能不懂个中道理,他皱了皱眉,又道“主公,要与商人融资,则有两个难题。”

“讲”,杨景打了个呵欠道。

顾平手抚茶盅,一边道“其一,我们推出的有利可图的项目是什么呢?其二,商人重视其财产,且经年累月多受官府掾吏盘剥,如何取其信?其三,商人分散在各地,如何将他们召集和组织起来。”

杨景不疾不徐抿了口茶,反问道“先不说项目,第二三点难题,存未有何秒策呢?”

“考校吗?”顾平心中暗道,并陷入了深思。

“第二点,可寻丹阳最富有也是在商人群体中最有威望的江杜魏宋四家,威逼利诱得其资金支持,随后经营获利,吸引其他商人。”“第三点,以太守名义成立专门管理商人的组织,强制要求所有商籍者加入,如此可全聚之。”

商人群体间,因为产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所以圈子相当紧凑,本地有些地位和规模的商人之见大多相识。

另外,顾平的官方管理组织也是有的,类似于前世的工商管理局。而东汉管理坊和市的官吏则更像前世的城管,禁止无照私自摆摊在街边营业。

江杜魏宋这四家,杨景不甚了解,于是问道“这江杜宋魏四家何如?”

顾平拱手回道“丹阳多山地丘陵,林木繁茂,铜铁矿藏众多,加之湖泊广布,资源相当丰富,加之采桑养蚕推广,故催生了这四大商族。”

说完顾平清了清嗓子继续道,“这四家各有其产业,江家起于铜铁矿开采和冶炼,杜家长于伐木及木材加工,宋家则追逐鱼盐之利,最后的魏家拥有众多织布作坊和染料坊。”

“不过,四家在自家主产业内具有绝对优势,但也涉及了其他领域,比如杜家还钟爱收购山中老药等特产,并转手贩卖获利。”

“魏家?魏畅?这二者是否有所联系?”杨景听完,低头摸着下巴沉思。

“主公?”顾平的轻声呼唤打断了杨景的思路。

杨景又抬起头来,点评到“存未你来此不过短短几日,却对丹阳了解颇多,是最近方学亦或早有准备?”

顾平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恭敬道“回主公,平所知泛泛,尚需多加了解。”

杨景额头上显露出几道黑线,“你直接说你清楚不就完事了?”

咳了一声,杨景接着道“存未可否猜猜,我所图之领域?”

顾平想了想,“平对工商不甚了解,还请主公解惑。”

杨景笑道“我将为之产业,乃是经营钱的产业。”

“经营钱,这是何意,此等言语平从未听说过。”顾平现在越来越好奇了,杨景的脑袋好像是一处喷泉,总能涌现出新颖的点子,让顾平吃惊。

实际上闫杨景两人所谈的商人的概念是不准确的。

商人,并不生产货物,而是靠运转倒腾货物,在时空间上改变货物的位置,付出成本获得差价。

而工场主,在这个时代特指手工工场,通过获取或加工农业和矿产等原料,制造实在的产品贩卖给商人获利,当然也不乏自己建立渠道销售的人。

杨景两人所谈的“商”,是工商的总称。

而现在,杨景所说的经营钱的产业,也就是金融业!资金融通的产业!

杨景的想法,就是将富商的钱加上自己的资金筹集起来,然后……

开!钱!庄!(银行)

说到开办钱庄,就不得不提到东汉的货币。

不似后世宋明等朝代,东汉对外(主要是欧亚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和地区)贸易规模更小且少以金银结算,而多是各地的珠宝和贵重特产。

概因新航路尚未开辟,在美洲大陆的金银还没被带到欧亚大陆。

此外,东汉自身的金银产量也不高,所有金银不比明清时期的量,金银珍贵无比,并不作为流通货比使用。

这时代,金银大多是按“斤”算得,或者是熔铸成饼状存储,。

故此,金额稍微大点的交易,东汉时期的普通民众都要带着一大堆沉重的汉“五铢钱”,颇为麻烦和不便。

此外,杨景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

印!纸!币!

纸币的便于保管、运输和携带等优点,在官府的信用背书下,加上杨景和众多大户的资金保证,杨景的钱庄,未来可期。

通过钱庄吸引各阶层存款,再投资各类产业比如织布业,而不是单单高利息放款以钱生钱,实现长远的发展,这是杨景的打算。

当杨景将钱庄的模式和造纸币的想法告诉顾平后,对方石化良久。

随后突然一拍大腿,从座位上跳了起来,高兴的手舞足蹈,癫狂大笑的同时,嘴里不忘说着“妙,秒啊,太秒啊。”

许久顾平才停下来,一双眼睛瞪的老大,直溜溜的盯着杨景,仿佛看见了什么稀世珍宝或绝代佳人一般,看得杨景一身鸡皮疙瘩。

杨景重重的咳了几声,指了指顾平的脸上。顾平神色一怔,手指下意识的在脸上摸索,才发现自己嘴角处流下了哈喇子!

顾平神色大囧,取了块蓝色手绢擦了擦,又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故作镇定。

当顾平向杨景开口时,又压抑不住心里的激动道“主公竟能想出如此主意,平自愧不如主公远矣。”

杨景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继续鼓吹,说道“主意是好的,只是还需完善,亦有不少难题。”

两人心思活络,热切讨论了近两个时辰,除了这开钱庄印纸币的细节,还包括新军操演等其他种种,直到寅时三刻闫才结束。

“存未,我有一重任交给你。”杨景直起了腰杆,向顾平说道。

“主公但讲无妨,平全凭吩咐”顾平毫不犹豫回道。

杨景昂首,目光望向天花板,说道“任你为督邮,持符节,着你兵士一百,替我巡视各县税收吏治,与人勾结、违法背律者统统押回宛陵,反抗者可就地格杀,敢否?”

正值收缴租税之际,杨景打算借此时机清一清丹阳官场作风,同时也算是声明他作为丹阳太守的权威。

“岂有不可之理”顾平拱手,浑身颤抖道。督邮一职可算做后世的“钦差大臣”,这说明杨景对他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才会让他去办。

“好,事不宜迟,现在你可持信物,去往西南军营找韩震韩军侯,让他交付给你一百精锐军士和一百匹军马。”杨景说着,还从伏案上抽取了一根红漆头竹签,交给顾平做凭证。

顾平接过信物,跪拜应“喏”告别,转身匆匆离去。丹阳十七座县城,顾平此去,就算骑马也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了。

“韩震和周莽啊…”杨景轻敲眉心,直接替换不过自己一句话的事,可惜师出无名,那样会损害自己在那两曲中的威望与名声,自己也只能慢慢将他们瓦解架空。

“我就不信,你们手下全是些好货?”杨景突然嘿嘿一笑,只要能逮住两个,再安插自己的人手进去,就好办多了。

摇了摇头,杨景决定动身了,他必须做点什么。

几分钟后,杨景来到了郡府,这里乃是有司所在。现在这个点,赵峰和张博应该还在忙碌。

“见过太守大人”

“见过太守大人”…

府内的掾吏认出了杨景的身份,纷纷行礼。

杨景“恩”了一声,背负双手来到了刑曹的档案房,这里记录郡内已知所有的犯法案件相关资料。

依旧是木式材料,红瓦翘檐,门口站了两名黑甲护卫守护。

来到近前,杨景将太守独有的青綬展露给两名壮汉,两人互相对视一眼,跪拜行礼道“见过太守大人”,杨景颔首将两人扶起,跨过门槛走了进去。

里面的空间很宽阔,十几个陈旧的架子上堆满了竹简和纸张,好几名服饰统一,裹着黑色啧布的中年男子正来回走动,不时清扫和打理。

尽管杨景尽量压低了脚步声,在这寂静空旷的房间内还是发出了“哒哒”的清脆响声。

很快,便有一灰白山羊胡子老叟走到近前,本欲质问的他瞧见了杨景腰间的青色綬带,心下哪还不知面前所站为何人,于是下跪忙道“老朽见过太守大人”。

杨景将对方双臂拖起,回道“不必如此,老丈你可知军中士卒犯案的记录何在?”

山羊胡子老叟自是知无不言,指向右后方道“最左侧最里面那三驾便是,不知老朽能否效劳?”,浑浊的双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似他这种小吏难道能亲身接触到太守。

杨景笑道“不必,我就是随便看看。”,说罢迈开步子走向了老叟所指明的位置。

轻轻取下少有的一副羊皮卷,将其打开,一股陈腐的气息夹着细菌往杨景的鼻子里钻,令杨景连忙掩住口鼻。

“这应该有些念头了。”杨景随意看了两样,上面的文字并非隶书,加上使用这种材质,应该是西汉初年的遗物了。

将羊皮卷小心放回,杨景的目光专向了其他竹简和纸张,厚厚的一摞堆在架子上,令杨景再次感慨图书档案分类的重要性。

过了两刻钟左右,杨景双手拿着一本蓝皮封面册子,看着上面的一则案件介绍,标明着时间是光合六年,也就是去年而已。

杨景会心一笑,暗道“终于找到了”。

仔细浏览将内容悉数记下后,杨景将册子放回了原处。

来到议事大厅,看见赵峰和张博分列左右,埋首在堆积如山的公文间,杨景剁了下脚,赵峰和张博茫然抬头。

两人突然被打断,正要发怒,却见是杨景,于是放下手中的毛笔,走出伏案拜道“见过杨太守”

杨景虚抬掌,身体尤其是膝盖僵硬的两人连忙起身。张博率先上前,面色略显苍白,拱手问道“不知太守大人有何要事?”

杨景甩了下袖袍,回道“无事,过来一看尔。”说罢,走到左边伏案,随手翻阅一本。

待一柱香的功夫后,杨景伸了个懒腰道“嗯,不错,有两位在,我这太守当的可轻松多了。”

张博又抢先道“能为太守大人分忧,是我等的荣幸。”

“荣幸?是你这老头迷恋权力吧?”张博与杨景初到时截然不同的态度,令杨景心里发笑,不过官场本就如此吧,大家看破不说破。

“好了,我只是来看看而已,你们继续忙吧,樊聪随我来。”杨景一摆手,招呼主簿樊聪跟随,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赵峰和张博面色恭敬,俯首道“恭送太守大人。”,至于有几分真诚,谁知道呢。

顾平这一走,杨景身边又没个肚子有墨水的人了,也只能拿樊聪先顶替一番。

又花了几分钟,杨景回道了自己的府邸,叫停了正在练习武艺和研读兵法等王盛和杨骁,让樊聪草拟了一份宛陵富商名单交给两人。

杨景给杨骁和王盛下了死命令,务必“请”富商在今晚卯时一刻前,在那临近大河的聚英楼赴宴。

王盛和杨骁得令而去,带上了几名军士。

没有启动资金,发展产业一事实在难搞,杨景必须尽快搞定这些个商人。

带上樊聪,招呼几名侍卫带上些资财,杨景驱马来到了聚英楼外,向掌柜询问了空位订了几桌酒席。

掌柜的想来不知是经常接待贵客还是这酒楼的后台够硬,见到杨景辨认出了身份也不惊讶,依旧照常办理,打了些折扣。

此时距离约定的时间尚早,杨景准备再去军营探望一番,顺便看看今早那名叫杜航的少年如何了。

想做就做,杨景一扬马鞭,抽在马臀上。杨景坐下骏马嘶鸣疾驰而去,樊聪等紧紧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