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1792400000007

第7章 早期生活与创作(3)

诗人对年轻朋友的感情是强烈而深厚的,诗人把这种感情看得高于一切: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我记着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第29首)当年轻的朋友夺去了诗人的情人时,诗人痛苦不已,但对朋友的爱,使他无法把恨施加于朋友身上,他无奈地说:虽然你把我仅有的一切都抢走了,

我还是饶恕你的,温良的盗贼;

不过,爱懂得,爱的缺德比恨的

公开的损害要使人痛苦几倍。

(第40首)诗人对朋友的感情是情不自禁的。无论朋友对他如何,他总是满腔热情地付出他的真情毫无保留。他渴望用自己饱蘸感情的诗句使年轻的朋友在诗中不朽。诗人坚信:尽管时光和外貌要使爱凋零,

真正的爱永远有初恋的热情。

(第108首)

在第116首诗里,诗人大声宣称:忠贞不渝的爱,能够征服易逝的光阴。不呵!爱是永远固定的标志,

它正视风暴,决不被风暴震撼;

爱是一颗星,它引导迷途的船只,

其高度可测,其价值却无可计算。

爱不是时间的玩偶,虽然红颜

到头来总不被时间的镰刀遗漏;

爱决不跟随短促的韶光改变,

就到灭亡的边缘,也不低头。对友情无限忠诚的诗人,对爱情也是如此。诗人追求的是一种互相忠诚,毫无保留的爱情,他对黑肤女郎的感情确实达到了这一步,可惜他遇到的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他的痴情不但没有爱的回报,反而给他带来无限的痛苦与烦恼,即便是如此,诗人也不后悔,爱得真,爱得痴。诗人清楚地知道他的情人并不是什么众人眼中的美女,而只是个“黑肤”女郎,然而他又情不能自己:说实话,我并不用我的眼睛来爱你,

我眼见千差万错在你的身上;

我的心却爱着眼睛轻视的东西,

我的心溺爱你,不睬见到的景象。

可是,我的五智或五官都不能

说服我这颗痴心不来侍奉你,

我的心不再支配我这个人影,

甘愿做侍奉你骄傲的心的奴隶。

(第141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宝石。在这些十四行诗中,诗人构建了一个真善美和爱的世界。多彩的词汇,精炼的语言,新鲜的比喻,丰富的哲理,和谐的音调,这一切都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进入他的诗化世界。

四、喜剧天赋

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了九部喜剧。这些喜剧的基本主题是歌颂真挚的爱情和忠诚的友谊。莎士比亚的喜剧充满浪漫的情节,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所以他的喜剧被称为“浪漫喜剧”或“抒情喜剧”。

爱情并不是文学的惟一主题,但对莎士比亚而言,爱情却是他一生创作的主题。在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思想和封建观念占绝对统治地位,人的许多正常的欲望都受到压抑。教会宣扬人生来就有所谓“原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赎罪,只有尽量禁绝一切欲望,灵魂才有可能得救,人死后灵魂才能进入天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彻底打破了这种思想束缚,他们宣扬人是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人是高贵和尊严的,人有权利追求幸福,享受现实生活的快乐。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爱情自然被人文主义作家视为创作的重要题材。人文主义者赞美友谊,这也是他们反对封建观念、肯定人的权利的斗争的内容之一。与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立,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是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无论贫富贵贱,人们在精神上和权利上都是平等的。因此,作为一个人文主义文学家,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中除了歌颂爱情,还歌颂友谊。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人物都是爱情的礼赞者,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婚姻,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维洛那二绅士》中的凡伦丁起初是反对爱情的,认为爱情会使人变得愚蠢。而当他遇到美丽的西尔维娅后,高傲的心在伟大的爱情面前俯首称臣,他说:爱情是一个有绝大威权的君王,我已经在他面前甘心臣服,他的惩罚使我甘之如饴,为他服役是世间最大的快乐。现在我除了关于恋爱方面的说话以外,什么也不要听;单单提起爱情的名字,便可以代替我的三餐一宿。《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安·培琪、《维洛那二绅士》中的西尔维娅、《威尼斯商人》中的杰西卡等人,为了争取爱情的自由不惜出逃私奔,显示出极大的勇气和强烈的斗争精神。

莎士比亚喜剧的风格浪漫抒情,充满了奇思妙想。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看了他的喜剧,人们心头的悲伤忧郁,灵魂中的污泥积垢,都会被温柔和诗情驱散洗净。

莎士比亚在喜剧中爱用清新浪漫的笔调去描写大自然。故事情节常常发生在风景迷人的地方。如《皆大欢喜》中的亚登森林,《仲夏夜之梦》中的森林仙境,以及《威尼斯商人》中的贝尔蒙特城等等。在那里,风儿轻柔地吹着,花儿的芳香四处飘散,鸟儿欢快地鸣叫,蝴蝶翩翩起舞。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人们的心头激荡的是如诗般温柔的情感。

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善良的人最终都获得了幸福。他的喜剧中几乎没有真正恶的角色,而只有丑角。对这类身上有着种种人性弱点的人,莎士比亚的态度是善意的。他常常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嘲讽揭露他们。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常常不是可恨可恶,而是滑稽可笑。《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福斯塔夫,《第十二夜》中的马伏里奥就是这样的人物。

为了取得良好的喜剧效果,莎士比亚匠心独运,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喜剧手法,如误会法、巧合法、设圈套诱人上钩法、女扮男装法等等。在《错误的喜剧》中,采用了两对双胞胎而造成种种误会的手法。相貌极其相像的大小安提福勒斯是一对双胞胎,他们又有一对相貌极其相像的双胞胎仆人大小德洛米奥。这四个人在一起,误会的产生就成为必然了。小德洛米奥把大安提福勒斯误当作自己的主人,两人怎么样也处不来,大安提福勒斯一气之下把他狠揍了一顿。金匠把小安提福勒斯定做的一条项链错给了大安提福勒斯,却仍向小安提福勒斯要钱。最可笑的是,小安提福勒斯的妻子居然把大安提福勒斯错认为自己的丈夫让进房中,却把真正的丈夫关在门外。这些一个连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误会使整个喜剧趣味盎然,演出过程中观众的笑声不断。

1594年圣诞节期间,伦敦著名的四个法学会之一的格雷法学会的学生组织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愚人节”活动。为了增添欢乐的气氛,他们邀请了莎士比亚所在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演出《错误的喜剧》。演出的那天晚上,观众人山人海,连舞台上也挤满了观众,演员几乎没地方演出。直到半夜,演出才开始。记录这次庆典活动的人留下了下面这句话:“这次晚会从头到尾都是在忙乱和可笑的错误之中度过的,因此,以后它就被称为‘错误之夜’”。

乔装打扮,真假不分,是莎士比亚喜爱使用的另一喜剧手段。比如在《爱的徒劳》中,那瓦国的君臣全都戴上假面,想利用跳假面舞的机会向法国公主及其侍女求爱,公主她们来了个以谑对谑,也都戴上脸罩,使他们弄不清谁是谁,结果全都认错了人,把求爱的话讲给了不相干的人听,弄得狼狈万分,让公主等人尽情奚落了一顿。

此外,幽默、诙谐、俏皮的语言也是莎士比亚常用的喜剧手段之一,它们也能极大地增添喜剧的趣味性、可笑性,使观众不时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声。

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10部喜剧是:《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的第一部喜剧《错误的喜剧》几乎完全是根据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亲生兄弟》改编的,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剧,而更像一部闹剧。

接下来创作的《驯悍记》实际上仍带有浓厚的闹剧色彩。故事是以富翁巴普提斯塔的两个女儿为中心展开的。大女儿凯瑟丽娜因性情凶悍泼辣,吓退了所有求亲的人;小女儿比恩卡温柔娴淑,引来众多的爱慕者。巴普提斯塔非常担心大女儿嫁不出去,特别声明:只有大女儿出嫁后,小女儿才能出嫁。维洛那绅士彼特鲁乔了解凯瑟丽娜的情况后,决定娶她为妻。婚后,他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装出一副暴躁、任性、怪戾的样子,使她备受折磨,最后终于变成了一个柔顺的妻子。这出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风俗,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第一部以爱情和友谊为主题的浪漫喜剧,以两个朋友在爱情上的波折为主要情节。凡伦丁和普洛丢斯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从维洛那到米兰后都爱上了温柔美貌的公爵小姐西尔维娅。西尔维娅爱上了凡伦丁,决定和他私奔。普洛丢斯在维洛那的时候已与朱利娅山盟海誓,见到西尔维娅后,他就喜新厌旧,追求起她来了。他非常嫉妒凡伦丁,就向公爵告发了凡伦丁和西尔维娅私奔的计划。凡伦丁于是被放逐。西尔维娅背着父亲出去寻找凡伦丁,途中遇到强盗,尾随其后的普洛丢斯救了她。普洛丢斯乘机向她求爱,西尔维娅一口拒绝了他。他恼羞成怒,欲施强暴。就在关键时候,凡伦丁赶到,痛斥朋友的不义行为。普洛丢斯羞愧无比,决心悔改。结尾是凡伦丁宽恕了朋友,两人又恢复了友谊。普洛丢斯与原来的恋人朱利娅和好如初,凡伦丁和西尔维娅终成眷属。

从这部戏剧开始,莎士比亚抛弃了传统闹剧的模式,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描写。剧中凡伦丁的正直朴实和普洛丢斯的狡猾放荡都十分鲜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出现的仆人朗斯和史比德,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使人们欢笑不已。他们是莎士比亚引人注目的“仆人”形象系列的第一对。

《爱的徒劳》是莎士比亚讽刺性最强的一部喜剧,也是一部宫廷喜剧。一开始,那瓦国君臣四人发誓要清心寡欲,拒绝一切物质享受,不近女色,专心读书三年。可是当美丽的法国公主和她的侍女们来到宫廷后,他们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净,争先恐后地向她们求爱。但由于他们缺少真实的感情,法国公主把他们训斥一番以后离弃他们而去。莎士比亚在这部戏剧中讽刺了宫廷贵族的爱情方式和爱情观。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喜剧中还包含了一些悲剧性的因素。

梅西那总督的女儿希罗和侄女贝特丽丝是两位性格完全不同的姑娘,希罗内向文静,贝特丽丝则伶牙俐齿、开朗活泼。阿拉贡亲王带着两位贵族青年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来拜访梅西那总督。克劳狄奥爱上了希罗,并向总督求亲。而培尼狄克年轻气傲,自称永远不会爱上女人。他和自称永不嫁人的贝特丽丝一见面就唇枪舌剑地斗了起来,谁也不让谁。亲王看到这一对冤家斗嘴,觉得很有趣,他突发奇想,设下“圈套”,使培尼狄克以为贝特丽丝得不到他的爱就活不成;使贝特丽丝以为培尼狄克为她而害了相思病。结果两人居然真的陷入情网而不可自拔。亲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堂约翰是个阴险的小人,他嫉妒克劳狄奥,想破坏他的婚姻。他让自己的仆人和穿着希罗的衣服的侍女在夜里幽会,又故意让克劳狄奥和亲王远远地看到这幕情景。

第二天举行婚礼时,克劳狄奥和亲王当众指责希罗淫荡。希罗受不住这打击昏死过去。主持婚礼的神父知道希罗受了冤枉,叫总督假称希罗已经死了。培尼狄克在贝特丽丝的鼓动下向克劳狄奥挑战,因为他诽谤了贝特丽丝的堂妹。

堂约翰的仆人干了坏事向同伴夸口,说他如何毫不费力就得到一千块赏钱。这话正好被巡逻的士兵听到,当场将他逮捕,他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希罗遭冤枉的事才真相大白。

克劳狄奥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加,向总督提出愿意接受任何惩罚。总督要他娶希罗的堂妹为妻,与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一同举行婚礼,他一口答应。结婚那天,那个堂妹取下面罩,原来她就是希罗,克劳狄奥不禁喜出望外。所有的人也都祝两对新人幸福。

在《无事生非》中,幽默、俏皮、生动的语言是一大特色。当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斗嘴时,他说:“我希望我的马儿能够跑得像您说起话来一样快,也像您的舌头一样不知疲倦。”当亲王和贝特丽丝开玩笑,问她是否愿意嫁给他时,她巧妙地回答:“不,殿下,除非我再有一个家常用的丈夫;因为您是太高贵了,只好留着在星期日装装场面。”这类机智的言谈,在剧中随处可见。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最优秀的喜剧之一。全剧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一片叫亚登的森林之中。法兰西老公爵被弟弟弗莱德里克阴谋篡夺了爵位,他和几个忠心的大臣被迫流亡在亚登森林里。老公爵的女儿罗瑟琳被留在宫廷里与弗莱德里克的女儿西莉娅做伴。两人是一对亲密的姐妹,有着深厚的友情。

一天,宫廷里举行角斗比赛。罗瑟琳爱上了获胜者奥兰多,他的父亲生前曾是老公爵的大臣。弗莱德里克嫉妒品貌双全的罗瑟琳,决定驱逐她。西莉娅毅然决定和罗瑟琳一起离家去寻找老公爵。罗瑟琳女扮男装,化名为“盖尼米德”。两人扮成兄妹,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来到亚登森林,过上了牧羊人的生活。

奥兰多的哥哥奥列佛为了独吞家产,要谋害奥兰多。奥兰多被迫和忠心的老仆逃到了亚登森林里。在那儿,他与老公爵及其随从们偶然相遇,结为朋友。

“盖尼米德”也在森林里遇见了奥兰多,看见他被对罗瑟琳的思念煎熬着,就叫奥兰多把自己当作罗瑟琳,向“他”表示爱意。奥列佛为追杀弟弟也来到森林,差点儿被一只饥饿的狮子吃掉,多亏奥兰多及时相救。奥兰多以德报怨的高尚行为使奥列佛良心发现,悔过自新。奥列佛对西莉娅一见倾心,向她求婚,西莉娅同意了,两人决定结婚。婚礼上,罗瑟琳恢复女装,老公爵和奥兰多十分惊喜:他们分别认出了自己的女儿和情人。正当两对新人举行婚礼之际,公国传来了好消息:弗莱德里克被一个隐士感化,自愿把爵位归还给老公爵。

《皆大欢喜》以抒情的笔调讴歌了善良、真诚和无私,以及对爱情和友谊无限忠诚的高尚品质,批判了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并深信前者必然会战胜后者。

亚登森林里人们无忧无虑、自由逍遥的生活与宫廷内充满阴谋倾轧、尔虞我诈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亚登森林,寄托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

《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最早的一部喜剧作品。在艺术上还没有形成莎士比亚自己的风格,模仿罗马戏剧的痕迹还十分明显。但莎士比亚诙谐、幽默的喜剧语言已初步显示出它的魅力。剧中极尽打趣、夸张、笑谑之能事,极易引发观众开怀大笑。

《错误的喜剧》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还部分借用了中世纪传奇《泰尔的亚波龙尼斯》中的一些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