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习惯伴你健康一生
1802800000024

第24章 拥有健康的心理(7)

若压抑只威胁到局部范围,那么,破损的这一部分便会发炎,以起到封闭性的保护作用,便于免疫系统驱逐“侵犯者”起到治愈受损组织的目的。

如果威胁不限于局部,如心理方面的疾病或潜在的环境公害,便会动员身体做最大的生理反应,这就是抗拒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些人对压抑的心理反应犹如“斗士”,立刻将这种不良情绪压抑排去,而另一些人是“躯体化者”,他们拒绝体验压力带来的影响,将压力局限于体内某一处。那么就会产生头疼、背痛、消化不良,或更严重的身心疾病。另外还有些被称为“心理演化者”的人,他们以忧愁、焦虑、消沉和慢性紧张来表现他们对压抑的抗拒。

显然,前两个阶段会使身体的重要资源蒙受损伤,往往还会导致第三阶段,即衰竭阶段。因此,如果心理疲惫的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以恢复体内平衡,压抑便会使人产生一系列人格障碍,逐渐损毁身体、情绪的健康,造成身心的崩溃。

压抑可以说对人体有害,它的害处使人们对它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出人格障碍,会逐渐侵蚀人体的身体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既然压抑对我们身体有害,我们应采用何种方式去应对它呢?

第一,身体方面途径。强调持之以恒的运动,特别是做“有氧运动”。例如,游泳、跳绳、踩单车、慢跑、急步行走与爬山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让血液循环系统更有效率,还能够强化我们的心脏与肺的功能,直接地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让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强大起来,从而更有力地去应付生活中的压抑。

第二,心理方面的途径。心理学家视个人的情况而给予的个别指导和心理治疗,仍然是个人学习应付压抑的最佳方法,人们也可以利用有效的自助法来排除压抑,例如循序式肌肉放松法、静坐、自我催眠和练习吐纳(呼吸)等。

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能消除我们体内的压抑,便是一种胜利。作为人,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不能被压抑压垮。

12、减轻心理的压力

有一项调查证实,现代人的各种病症中,约有90%以上都是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生理紊乱。“劳累过度而亡”的事例已不鲜见,由此可见,过重的压力的确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1)正确认识压力

就像我们不能逃避生活一样,我们也无法逃避压力。有压力并非是绝对的坏事。

铁人王进喜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毫无压力的生活,会使我们怠惰、空虚、厌倦。一定的压力则会使我们振奋,激发创造力,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人有一定的耐压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锻炼意志,使人不致过于脆弱。但是,压力过大则绝非好事,人会吃不消,会陷入紧张、焦躁、疲劳,到一定程度,就会麻木、迟钝,严重的会使身心崩溃……

压力本身并非人生的目的,我们要过的是一种健康、丰富、惬意的人生,而非一味承受压力、精神紧张。既然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减压,使压力保持在我们能承受的限度内,不要发生“水压过大胀爆水管”的可怕事故。

(2)如何减压

如何减压?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平衡,量力而行。《围炉夜话》里的一则格言讲得很有道理:做事有什么确定的理由吗?那就是问心无愧,自己心上通得过。成就事业不在大小,总之是要自己力量能够做得到。

有一个在外企工作的人,自称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人”。他说:“别看我每天上下班‘的’来‘的’去的,吃喝用的都上档次够水平,可谁又知道,我每天晚上担心得只敢闭着一只眼睛睡觉呢。我在一家美资企业做印刷机销售。年初,洋老板给我们每人销售定额3000万人民币。能完成的,年终奖励30万人民币。完不成的,只发11个半月的生活费。开完会出来,我们好几个人的内衣都汗湿了。”

这个人的工作压力可谓很大。一个季度的时间眼看就要拜拜了,他却“战果”不佳,忧心忡忡。

他说:“不提工作,两眼一瞄,让人晕得更快。大学同学有的开公司,有的出国,眼看一个个富得冒油,而我——工作,再工作。我尽我的一切力量,但可一定要让我年终闭着双眼睡个踏实觉呀!”

听了他的叙述,不免替他担心,长期这样“睁着眼睛睡觉”,他能顶得住这沉重的压力吗?他实在是应该减减压了。首先是把心态放平,不要一心一意总“瞄”着那些富得冒油的同学。每个人的能力、机遇不同,立业的大小也自然不同。不要自己给自己加压,非要做个“超人”、“百万富翁”不可。他需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一步一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另外,高薪高奖金固然能带来上档次的生活水平,但也意味着自己更多的付出。如果为此而“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和青春,使自己的全部生活内容单调到只有不断地推销、推销……这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渴望生活得富足,是人正常的欲望。但不要使这欲望无限加大。一位美国作家提出:“在欲望上加一个屋顶。”他指出:“欲望的屋顶是自我的提醒,一种与自我设定的轻松、非正式、弹性十足的约定。”“要能说出‘多未必是好’或‘多并不会带给我快乐’、‘我已经够了’这类的话,是需要一点智慧的。”这位美国人说,实行这个策略,你会有一个美妙的人生,你的生活会很单纯,而且很好处理,你的压力自然减轻了。对那位压力太大的人来说,他应该考虑是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如果实在完不成定额,就拿那11个半月的生活费好了,不要因此而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人总不能为了那30万人民币而永远“睁着眼睛睡觉”。

要减压,就要为自己选择一份“此生做得来”的工作,不去攀比,而是“但求此心过得去”。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吧!”另外,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进程表,有劳有逸,健康地生活。还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不要还没干事,就心理压力过大。你只需尽力去做,做成什么成绩,就是什么成绩,但求问心无愧,不必太苛求自己。

记住,谦和轻松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有位作家介绍经验时说:“当我感到紧张、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不会试图写哪怕一个字;但当我恢复了轻松平和的状态后,我笔下的文章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压力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疲劳。而疲劳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忧虑、紧张、烦躁不安。因此,减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止疲劳。在这方面,卡耐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办法。

①在你感到疲倦之前就休息

“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五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美国棒球名将康黎·马克说,每次比赛之前如果他不睡一个午觉的话,到第五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爱迪生认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耐力,都来自他能随时想睡就睡的习惯。80岁的亨利·福特健康的秘诀是:“能坐下的时候我绝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绝不坐着。”

②放松你的情绪

丹尼尔·何西林说:“……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难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我们一集中精神就皱起了眉头,耸起了肩膀,让所有的肌肉都来“用力”。事实上这对我们的思考根本没有丝毫帮助。威廉·詹姆士在《论放松情绪》一文中说:“美国人过度紧张、坐立不安、着急以及紧张痛苦的表情……是种坏习惯,不折不扣的坏习惯。”我们要养成放松的好习惯,任何时候你能够放松,任何地方你也能够放松。你应该先放松你的肌肉,要使你自己像孩子一样,完全没有紧张的感觉。随时放松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像一只旧袜子”。

家庭主妇有一点强过别人的地方——只要想躺下随时就可以躺下,而且还可以躺在地上。奇怪的是,硬地板比席梦思床更有助于你放松自己。地板给你的抵抗力比较大,对脊椎骨大有益处。

还有几种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压力。

第一,清理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和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

第二,按事情的重要顺序来做。

第三,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作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第四,学会如何组织、分层管理和监督。

只要我们学会了自我减压,人在江湖,也能做到“身由自己”,健康、自由的生活才是根本,背负沉重的压力,生活终究不踏实,轻松面对一切,这才是生活的根本。

13、不让坏情绪左右你

一个人不能管住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铸成大错,成大事者应该是管理自己情绪的大师。

心理学家齐尔曼在回忆自己年轻时的一次痛苦的经历时说:“我这一生只有一次因恐惧而思维瘫痪的经验。我大学一年级参加微积分考试时,不知为什么毫无准备就去应试。我还记得那是个春天的早晨,走进教室时,我心中充满宿命与不祥的感觉。我到那间教室上过很多次课,但那天我完全没有注意到窗外是什么景象,眼中甚至没有教室存在。我走到靠门的一个位置坐下,眼光凝缩在眼前的一小块地面。我打开考卷,耳边充塞着怦怦的心跳声,胃部因焦虑而痉挛。

“我很快瞥了一遍试题,完全没有希望。整整一小时我盯着试卷,脑中不断想着可怕的后果。同样的思绪一再重复,恐惧与颤抖交织循环。我坐在那里无法动弹,就像中了毒箭的动物。回想起来,最让我惊异的是我的脑子竟然萎缩到那种程度。那一个小时我并未尝试拼凑可能的答案,也没有做白日梦。而只是坐在那儿凝视我的恐惧,等待这可怕的折磨早点结束。”

齐尔曼认为这段恐怖的回忆正是最能表现情感痛苦,严重影响心智功能的例证,这段经验仿佛在试验情感是否能战胜瘫痪的思考力。

情绪影响心智,这是许多老师都知道的。学生在焦虑、愤怒、沮丧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学习,事实上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很难有效地工作,强烈的负面情绪将扭曲我们的注意力。

事实上,当某种情绪几乎是无孔不入地凌驾于其他思绪之上,以至于不断阻挠你对身边事物注意的时候,这表示情绪的影响已超乎正常的范围。譬如说一个正经历离婚痛苦的人或父母正要离婚的小孩,往往难以将注意力专注在日常工作或功课上;而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而言,自怜、绝望、无助的感觉可能凌驾一切。在这样的情绪笼罩下,要顺利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情绪超越专注力时,人将失去一种科学家称之为“操作记忆”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脑部无法储存足够的资讯以应付手边工作。操作记忆的内容可能琐碎如电话号码,也可能复杂如小说家编织的情节。任何心智活动(小至造句,大至解析复杂的逻辑命题)都要根基于操作记忆这个最基本的心智功能。

阻止操作记忆的是前额叶皮质(别忘了,这也是情绪与感受交集的地方)。当这个部位的边缘系统受制于痛苦的情绪,操作记忆便会受影响,人的大脑将无法正常思考,就像前面叙述的考场经验。

这也可从相反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想想看,人在成就某件事情上的动力,那些热忱、干劲、自信是如何激发起来的?专家研究奥运选手、著名音乐家、世界棋王等人后,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能激励自己接受严酷的训练和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领域专业训练的年龄已愈来愈提前。以1992年奥运会为例,平均12岁的中国跳水选手受训年限与美国队不相上下,而后者都已超过20岁,中国队队员4岁就开始受训。同样r,20世纪最佳小提琴手大约5岁开始习琴;国际象棋棋手平均7岁开始学棋,10岁开始的人只能达到国家级水平。事实证明,愈早开始,时间上愈有优势。柏林顶尖音乐学校的小提琴学生习琴的时间都超过1万小时,次一等级的学生学琴时间平均约7500小时。

能力相当的人在同一领域的成就会有高下之别,最主要的原因似乎在于其能否在早年就投入艰辛的训练,其实不尽然,这还与其情绪物质有关,尤其是面对挫折的态度和毅力。

撇开天赋不论,自我激励是影响人成就大事的一大原因,这可以从亚裔人士在美国的杰出表现中得到印证。研究显示亚裔孩童的平均智商仅比白人超出二三点。以职业而论(如医学、法律),亚裔美国人的表现就突出许多,这主要因为亚裔孩童自小就比白人用功。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山弗·道伦布希研究过1万名以上的中学生,发现亚裔美国人做功课的时间比其他学生多40%。美国父母的做法是接受孩子的弱点,强调他们的优点。亚洲父母的看法不同: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晚上应该多读点书再睡觉;如果成绩仍没有改善,早上应该早点起来读书。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用功都能够获得好成绩。

可见亚裔人士吃苦耐劳的观念使他们更能自动自发,更有热忱与毅力。

人们在思考与计划、接受锻炼以达成某种目标、解决问题等方面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是人们发挥心灵力量的极限,也因而影响一个人的人格与人生成就。所以,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财富与成功。不让坏情绪左右自己,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