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学打击乐器
18043900000004

第4章 云锣

云锣,是蒙古、满、纳西、白、彝、藏、汉等族使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民间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常用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寺庙音乐中。流行于内蒙古、云南、西藏和汉族广大地区。

云锣,又名云璈。打击乐器。唐宋两代的诗词中已有演奏云璈的描述。宋苏汉臣所绘《货郎图》、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和三清殿斗拱间的装饰画中均绘有云锣。历代云锣所用小锣十至十四面。早期云锣多用于道教生活,其后流传于民间。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音高不同的小铜锣编排起来,用于音乐实践中。宋代画家苏汉臣的《货郎图》中,一货郎身挂数件乐器,其中有一件为十面云锣,可知早在宋代民间已有云锣流传和使用了。六百多年前的元代,云锣不仅在民间流行,并且在宫廷宴乐中使用,当时称为云墩,《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中有:“云墩,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这也是见于文献的最早记载。元代云锣还用于宗教音乐中,如在山西芮县永乐镇的永乐宫元代壁画《奏乐图》和三清殿斗拱间的装饰画中,均画有演奏云锣的图像,宫中壁画反映的是道教生活,表明云锣早期已用于道教音乐。元代的史籍和壁画看来,就有十、十三和十四音云锣。清代前期,云锣曾发展到二十四音,《扬州画舫录》记载着在福建地区曾流行过十四音云锣。据《清史稿》载,云锣在清代宫廷音乐中已广泛用于御前仪仗乐、丹陛大乐、中和清乐、导引乐、铙歌及铙歌清乐、凯歌、庆神欢乐、赐宴乐等。清代曾有《云锣谱》传世,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收藏,梅先生在《太真外传》一出戏中用过云锣。《云锣谱》后由梅先生赠予好友宋先生。该《谱》详尽地介绍了云锣的音律和每面云锣的规格尺寸。

云锣由锣体、锣架和锣棰组成。锣体铜制圆形,锣面凸起,平坦无脐或稍有弧度,锣边与众不同,除垂直于锣面外,并与锣面呈平行向外伸延,有一圈平面锣边。在平面锣边上钻有三或四个锣孔,穿以丝线,按其音位排列悬挂于锣架木格中。传统云锣多由十面小锣组成,平面锣边直径9.7厘米-11厘米,锣面凸起1.3厘米-1.7厘米,锣面直径7厘米-8.5厘米,根据音的高低,十面小锣的大小厚薄略有不同。锣架木制,高76厘米、宽50厘米,分成三扇,左右两扇各分三格,中间一扇分成四格,每格宽13.4厘米、高12.8厘米,三扇都插在一个木柄上,使之成为一个整体。锣棰木制,柄长33厘米左右,一端置木制棰头。也有竹片制柄,牛角制头的锣棰。演奏时,多用左手持锣架木柄或将木柄抵在桌子上,右手持单棰敲击,这种奏法花点较少;也可不持木柄,将锣架放于桌面上,上部垫高成为斜面,或斜靠于墙、支架于地面上,双手各执一棰敲击,这种奏法花点较多。云锣的音位排列,因地区和乐种的不同而有异,音域分别为g1~b2、a1~d3。北京智化寺“京音乐”所用云锣正调的音位排列与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成书于1764年)所载十面云锣音位排列相符,是较为古老的排列法。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十面云锣音位排列:宫二六二户。

云锣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主要用于历史比较悠久的鼓吹乐、吹打乐和佛教、道教音乐中。在苏南吹打、十番鼓、十番锣鼓、福州十番、河北吹歌、山东鼓吹、山西鼓乐。

传统云锣多由十面小锣组成。锣面无脐,边缘被垂直于锣面的锣沿所固定,锣边钻有小孔,用绳系于装着木格的特制木架上,因最上方的一面小锣(名“高工锣”)不常用,故民间又称“九音锣”。北京智化寺“京音乐”所用云锣正调的排列与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成书于公元1764年)所载云锣音位相符,是较古老的排列法。“十番鼓”所用云锣的音位是民间较流行的排列法。演奏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左手持木架柄或将柄抵在桌上,右手用单棰(竹片制把,牛角制头)敲击,这种奏法花点较少,另一种是卸下木架柄,将三扇木格上端垫高,斜置于桌面上,双手持棰敲击。在“苏南吹打”,“十番锣鼓”等器乐合奏中,云锣多奏旋律的骨干音,有很强的色彩性。“西安鼓乐”则用两架云锣,分别装在特制的底座上,面对面依一定角度立置于桌上,由一人执棰敲击,成为独具特色的双云锣演奏。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音乐工作者和乐器研制者不断对传统云锣进行改革。1963年,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赵行如同山东周村鲁东乐器厂合作,在民间九音锣基础上,参照山东曲阜孔庙编钟形式,首先制成二十九音云锣,音域g~f3。北京民族乐器厂制作的三十六音云锣,音域#c~c3。沈阳军区文工团田德忠和鲁东乐器厂合作,在二十九音云锣基础上,制出三十八音云锣,音域c1~c4。此外,还有十五、二十六和三十七音云锣。

改革云锣所用铜的合金成分与传统响铜有别,其音质更纯正结实。演奏时使用软硬两种锣棰,每种两支一副,由一人左右手各执一棰站立演奏。软棰用软橡胶制成或用较小的京锣棰,发音柔和、优美;硬棰用牛角或硬橡胶制成,发音强烈、明亮,常在高音区使用,演奏快速旋律很有光彩。奏法有单击、双击、滚击、轻击、重击或大跳等手法,可奏双音、琶音,双手各执两棰同时分击,可奏出四音和弦。改革云锣既可演奏旋律,也可为乐曲作各种节奏型伴奏,如作华彩乐段独奏,可获得强烈而辉煌的音响效果。其四音和弦,声如宏钟,庄严雄伟。乐曲有《水库凯歌》、《旭日东升》、《渔舟凯歌》、《钢水奔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