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生命教育的重要课堂。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好的父母才可以培养出好的孩子。玩什么、怎么玩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去探究。所以父母必须参加到孩子玩的过程中。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品牌,孩子是产品;父母是语言,孩子是符号。
1.父母是助孩子变聪明的左膀右臂
父母的面容和声音让孩子着迷,父母所做的工作和使用的东西让孩子惊奇,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就是孩子最好的娱乐。
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所以对任何物品都会产生新鲜的感觉。卡尔小时候就很爱围着母亲转来转去,我对母亲使用的那些东西好奇无比。
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也当当“爸爸”、“妈妈”,体验一下做父母的滋味。这种滋味尽管是肤浅的,但千万不要忽视它,因为它是有益的。孩子会从中体验到父母的辛劳,不断地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深深地感到在这种游戏之中,父母不仅是一个角色,而是主谋,要担当指挥行动的重任。
如果孩子违反游戏规则时,父母要注意提醒他,但千万不要让游戏半途而废。如果这样的话,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家庭角色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可以这样说,卡尔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并有了今天这些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归功于父母与他一起玩的过程。这不是在过分地赞扬他的父母,事实就是如此。
卡尔的成长始终在父亲的关注之下,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观察之中。他从中发现,并非只有游戏才是玩,吃、喝、拉、撒、动,甚至睡觉都是一种玩。
在卡尔有兴趣的时候,父亲总会让他玩个够,玩得开心。
老卡尔认为,最好是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靠近父母的空间中度过。这样,孩子可以时时得到父母的关爱,不断交流感情。否则,孩子就会感到孤独、厌烦,感到不安全。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把孩子带到父母做事的地方去,叫他临时在那里玩。对于卡尔,父亲和母亲都时时鼓励他参与他们所做的事,而他也乐意这样。
比如父亲在用水时,他很想玩,父亲就让他积极参与。有时他还会帮助母亲扫地、洗碗。这些简单的家务事在卡尔这里就都变成了游戏。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适应能力都有所不同。对于孩子的适合程度应该是又能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而又不至于吓着他。有的孩子荡秋千时开怀大笑,有的则吓得大喊大叫;有的对催眠反应灵敏,有的则毫无反应。因此,父母要善于了解自己的孩子,看他的反应适合哪一种游戏。
能够发现孩子的个性是父母必须具有的素质。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对孩子进行教育,成为他们变聪明的左膀右臂。
总之,只要家长有一颗炽热的心,在玩学习的教育中,倾注无微不至的爱,孩子的头脑就犹如插上了翅膀,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2.父母要参加到玩的过程中
孩子希望父母跟他一起玩游戏,这是孩子非常渴望的事情。为人父母,应该有这份“闲情逸致”。有的父母根本不明白这一点,要么拒绝孩子的请求,要么随意中断正在进行的游戏。这样不仅影响了父母与孩子应有的情感交融,而且也打击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角色游戏,因为这有利于让孩子体验和认知他人的生活。父母应该经常提醒并鼓励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了解各种人物的活动,特别是要让孩子观察父母本身的生活。
父母和子女一起玩,会使孩子把你当成朋友,会加深骨肉关系之间的亲热,彼此联系更紧密。美国《母亲年鉴》的作者、教育专家玛格丽特·凯莉说:“玩乐极有平衡作用。”父母玩捉迷藏,一头撞在树上,孩子见了便会明白谁都会有错误的时候,没什么大不了的。父母学玩一种游戏,虽然玩得不太高明,却让子女理解到尝试新事物是好事。从而激励孩子敢于尝试错误。何况,父母鼓励子女尝试新的玩意,很可能就是帮他们培养一些日后终身享受的良好的行为。精通一种手艺,可使孩子热爱生命,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
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就要使家庭充满欢乐的气氛,家庭的欢乐气氛主要来自父母。希望孩子快乐的父母不妨让自己年轻20年,以童心来对待孩子,与孩子共同度过童年时光。在这方面父母可以做的很多。
首先,可以回忆回忆自己的童年,你最愉快的事是什么?多半是很简单的如打篮球、骑自行车、捉迷藏、野餐、讲故事,或者放风筝吧。那你就陪同你的子女一起去做这些活动。
其次,孩子认为父母越天真越好。这样父母就会和小伙伴和他玩耍,会让孩子觉得特别开心,也会使孩子内心充满爱、玩游戏。
第三,纸牌和棋盘游戏能培养亲密感情,带来友谊竞争,孩子大都喜欢。最好的是,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度过快乐时光。
第四,不要以为只有长的旅途才是美的。有位母亲发觉,在夏天晚上与孩子外出散步,对全家人来说特别愉快。
第五,切勿轻易放弃你的爱好,即使生活简单也是乐趣。
父母们应自问:“我们是否常与孩子在一起玩?”很多家庭没这么做,其实,玩乐是我们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尽情玩乐的最大好处是使我们得到纯真的喜悦。
3.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
着名的美国儿童教育学家布雷泽尔顿从小立志当一名儿童教育学家。他是家里最大的孩子。5岁时,当他看到母亲执意强迫他的弟弟吃东西,并常常为此闹成僵局的时候,他就常想“我长大后要帮助天下父母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孩子”。从那以后,他就从未放弃过这个念头。
1969年,布雷泽尔顿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着作《孩子和母亲》。通过对几百个孩子的观察,他了解到新生儿对适应周围环境和获取信息是要费很大力气的。他列出的婴儿发育各阶段行为检测表可以帮助人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发育是正常还是有缺陷。
布雷泽尔顿和孩子们最合得来,他常说:“我是孩子们的辩护人。”他说孩子从2岁开始就慢慢有了自主意识,学起东西来也特别快‘:但他坚决反对有些人主张的让孩子过早学习的做法,比如从两岁开始就学提琴,从3岁开始学日语。他说:“这太可怕了!这完全是大人包办代替。当你观察一个2~3岁的孩子时,你会看到他对一切都感兴趣,都想探索,他会自己选择要干什么。这是他创造自己个性的方式。”布雷泽尔顿说:“过早对孩子进行训练,这一方面是不了解孩子需要自主和自信,另一方面,如果你注意观察一些在学打字(他们能学打字,这是没有问题的)的8岁孩子时,你在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费力的、坚定的或伤心的表情,但看不到他们自己单独学做某件事情时的那种喜悦、天真和骄傲的表情。对这些孩子的跟踪观察表明他们在学习的第一阶段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在第二阶段就要差些了,第三阶段就更不行了。因此,过早地开始机械的训练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并不是什么王牌,而相反是一种很大的危险。”
幼儿园的孩子是否学习外语?教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要看学习方法怎样。如果是教学式方法,那就太早。但如果孩子们是在玩耍中学,在娱乐中学,那为什么不可以呢?”幼儿教育学家们认为家长们能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把下面两点放在一切教育之首:要有自信和能关心别人。
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就要使家庭充满欢乐的气氛,家庭的欢乐气氛来父母,希望孩子快乐的父母不妨让自己年轻20年,以童心来对待孩子,与孩子共同度过童年时光。
4.珍视孩子的求知欲
活跃型的孩子生机勃勃,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爱说爱笑,不管有没有人听他说话都一样。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又是潜在的创造力,它总是通过惊奇、疑问等心理活动,诱导人们有选择地、主动频繁地接触使人产生新奇感的客观事物,进而激励人们寻求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好奇心可以使人们孜孜不倦地对特定的事物进行长时间和深入的观察,使认识不断深化,直到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个人的好奇心越强烈,成就就可能越大。古往今来,好奇心在科学发明和创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它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和源头,是驱动科学研究的力量支点。
纵观科技发展史,是好奇心使人们产生了灵感,是好奇心使人们发现了科学,并驱动着科技事业的进步,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创造了今天我们引以为荣的文明。可以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科学的灵感,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世界上300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中,几乎别无二致的都是具有好奇心。齐奥尔科夫斯基出于对气球飞行的好奇,谱写了“星际航行三部曲”,提出了多级火箭宇宙空间飞行的设想;卢瑟福出于对放射性的好奇,研究出了原子分裂的过程,为后人迈进核门槛奠定了基础;贝尔德出于对电子技术的好奇,着魔似的迷上了电视发明,使五彩缤纷的世界尽收于人们眼前;也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爱因斯坦苦苦探索,提出了相对论……
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就不会产生“异想天开”的另类思维,也就不会解开林林总总的科学之谜。是好奇心的驱动,使人们一步步地深入科学探索的实践;是好奇心的驱动,使人们一步步地走向科学发明创造的光辉殿堂。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学龄前儿童提出的问题最多。他们见到外面的任何一件新鲜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如果这种纯真的好奇心能够保持到成年以后,或许很多人都能取得比现在要大得多的成就。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这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试着从奶瓶的底部吸奶时;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时;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时,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
儿童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为了使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孩子们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时期,作为父母,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必要。
如今的孩子好奇心都非常强,喜欢独立思考,敢于发问,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父母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孩子去思考,不能嫌麻烦,敷衍搪塞,打发了事。父母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然后寻找答案。
当孩子向父母发问时,父母千万不能错过任何一次教育孩子的大好机会,不能图省事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孩子,而是应该引导孩子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并做出必要的指导。
例如,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父母不要简单地告诉孩子“会变成绿色”,而要说:“是啊,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我们来做个试验吧!看看到底变成什么颜色。”以此引导孩子亲自试验,勤于思考,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留给孩子的印象才会深刻。
再如,你给孩子讲述母鸡孵小鸡的故事,不如让他身临其境地观察母鸡用二十一天时间孵化小鸡的过程。当父母带着孩子到动物园或少年宫游玩时,事先不要规定参观的路线或项目,父母可以让孩子选择想参观的项目,让孩子带路,这样能极大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着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所以在玩的过程中,父母珍视孩子的求知欲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
5.允许孩子争辩,提升独立判断力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说:“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实际上,孩子爱争辩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爱争辩,其实是喜欢寻根究底、有主见的表现,而且孩子勇于与父母争辩对他们语言能力的进步和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好处,对孩子智力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孩子在争辩时,必须快速分析问题,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然后才能组织语言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因此,辩论能锻炼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孩子在和大人争辩时,只要争辩的问题合情合理,就不必为此生气、烦恼,而应该引导孩子全面、客观地思考问题,通过辩论引导孩子去发现新的知识领域,查阅相关资料,以便更准确、更信服地把问题说清楚。爱争辩的孩子,说不定有一天能成为哲学家或大律师呢!
中国人由于受千百年传统观念的影响,总觉得小孩子见识少、阅历浅、不成熟,形成了“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的观念。于是不少父母不允许孩子与大人争辩,孩子只能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哪怕父母错了,也要服从,否则就认为有失父母的威信和尊严。
其实,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和大人争辩。允许孩子争辩这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情。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爱争辩会变得不听话,不尊重自己这其实是错误的。
玩的过程中,孩子会对父母的言语或行为提出异议。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与你争辩是非。要是父母错了,应坦诚地承认或道歉,使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他的。
玩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争辩,告诉孩子,如果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就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犹豫不决,迟迟不采取行动是时间的浪费,还会错过行动的好时机。有了正确的想法就立即付诸行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决断力。
事实上,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会比较自信,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
在学习之余、在玩耍中当孩子争辩的时候,对他们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并且能营造家庭的民主气氛,增加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研究发现,善于争辩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很强,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同时,争辩还能让孩子自信、有主见。
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那么,他的勇气、智商、口才、进取心、自信心等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争辩是孩子的一门必修课。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要有热心和耐心,冷静地处理孩子的争辩,切不可因此而动怒,或者打骂孩子。
对孩子来说,争论还有以下作用:
(1)有助于发现孩子的需要
孩子与父母拌嘴,能使孩子学会估量自己。争辩是摆脱儿童无方向状态的一个途径,可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处。父母也可以从孩子的争辩中发现他的需要。
(2)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