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水葬明之秦淮八艳
18127400000161

第161章 鞋的妙用

的确,这个举动是青枫刻意为之,也是他举办这场盛宴的真正目的,阮丽雪的大脚配上这高跟鞋,绝对是征服男人的利器,江南官绅名士认可了,后面的礼制改革才能更加顺利。当然阮丽雪的脚并不是很大,只不过和裹脚之后的女子一比就显得大了。

在众人贪婪的目光中,她,一个穿高跟鞋的女人,全身散发着迷人的诱惑魅力,在男人追逐的眼光中渐去渐远,只留下一堆文士发呆或遐思。

陈子龙暗自纳闷道:“大学士还真是疯狂,这女子的脚怎么能给别人看,可据他所知阮丽雪最受宠爱,顾、柳、陈、阮几人之中,阮最为放肆,骑在大学士头上的不就是这个丫头。看来大学士不似我等俗人啊!”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T台旁,冒襄无奈的苦着脸说道:“这下,《妥娘传》又可以继续更新了,破坏大明礼制,实在可恶。”说完之后,不免又朝着阮丽雪离去的方向看了数眼。

对于推出现代服饰,青枫可不敢提前推行,何况每个时代的服饰都有她自身的美,所以这次服装演出主要变化集中于色彩、图案、式样、布料、装饰等,女子的发型、头饰、身上的首饰品等。特别推出的只有:阮丽雪穿出的高跟鞋。

高跟鞋对于一个始终追求完美的女性来说,有着如诗、如梦、如歌一般的吸引力。这是因为,穿上高跟鞋会自然地挺胸、收腹、提臀,得以把自身的曲线,尽最大可能地演绎出来;穿高跟鞋腿部会明显加长,刹那间变得高挑,挺拔;穿高跟鞋走起路来会摇曳生姿,尽显女人的柔美姿态。

它不仅塑造了女人,提高了女人的素质与修养,更为提高女人的性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高跟鞋让女人更神彩飞扬,魅力四射。

推出高跟鞋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大家直观的看到,大脚并不丑,而且很美,只有自然的脚才能驾驭如此美丽的鞋子,所以缠足就是一种恶俗,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畸形变态观。只要裹脚被大家抛弃,青枫的就可以顺利讨伐其他陋习,被礼教束缚的华夏子民就可以提前几百年解放。礼教困得不仅是女子的脚,更是所有人的心。

次日,金陵周报推出特刊,重点介绍了本次表演的全部过程,并且介绍了各种款式的衣服,尤其是高跟鞋的推出,介绍了高跟鞋的好处。最后一文由南京礼部发出,特别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高跟鞋。剑指恶俗“缠足”,呼吁所有人一起抵制这等恶俗。

金陵大厦人头攒动,无论是服装部还是鞋类内衣店铺都是挤满了观看的人群,购买者也很多。最令人惊奇的是高跟鞋单独一处店铺,这里才是男人们的海洋。

文士甲痴痴的看着一双女士十公分的黑色高跟鞋,想买又不好意思说出口,说实话,就是买了回去给谁穿呢,自己家的夫人一双小脚也穿不了,就是穿上也不好看,或许可以收藏呢。高跟鞋对于男人同样有着天生的吸引力,只要是男人,一看到它,马上就会想到白皙美丽的双足。

一群男人看着鞋子品长论短,就是没有人伸手去拿。就在众人犹豫的时候,一名身着绸缎的胖富商腆着肚子挤到了前面,稍微询问了价格,然后张口说道:“我是松江鞋庄的老板,给我一百双高跟鞋,白色黑色各三十双,其余颜色四十双。”

一名伙计忙不迭的答道:“老板,我们这里目前只有六十双,没有那么多,要是订货,恐怕要等到十日以后了。”

老板无奈的耸耸肩说道:“那好吧,这里的全部给我装好,剩下的十日以后再来取。”

文人甲不满的吼道:“凭什么你来了就买,我先来的还没买呢?”其余人也是纷纷嚷道。

富商不屑一顾的看着众人,“你们先来的怎么了,又没有说要买,这报价,谈价可都是我先进行的,这是买卖的规矩,你们这些看客就不要掺和了。”

“不行,”一群文人开始暴怒起来,就在众人和富商争吵的时候,伙计插嘴说道:“你们不用吵了,这位老爷,反正你是要一百双鞋子,要不这里的先让给他们,毕竟他们先来的,你的货十日后保证完成。”

富商让步之后,一群男人再也不顾及脸面,瞬间哄抢完毕,里面竟然还有云间三子以及一群复社名士。

在南京礼部的坚持下,南京十六家官办青楼所有的女子全部放弃缠足,随后二十五家私办青楼也积极响应,一时间缠足成为了人人喊打的恶俗。正是这种文化形势上潜移默化的带动,加上官方的强制约束作用,整个南直隶女子的形象和装束焕然一新。

在上海县抵制缠足的浪潮最盛,知县陈子龙仿佛突然醒悟了一样,从原来赞同缠足,到不支持也不反对,到极端的反对,他与主簿宋征舆强推,一人缠足,全家同坐的公告,不到三日,缠足习俗一扫而空。

南直隶轰轰烈烈的反对缠足运动,到了北直隶变成了讨伐的对象。

北京中极殿内,东阁大学士杨嗣昌弹劾文渊阁大学士卓清枫有违礼制,败坏社会风气,尤其是让女子在公开场合露脚,属于公开宣淫。崇祯赞同,大为申斥南直隶礼部做法,要求取消推广禁止缠足的命令。

南直隶回复申斥,澄清其中的误会,并表示一切遵守圣意,南直隶礼部低调处理,设法解释变通反驳,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辩最终因为张献忠的复叛乱而不了了之。

张献忠在谷城厉兵秣马一年有余,终于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再举反旗,农民军杀谷城知县阮之钿,火焚官署,挥军攻房县。李自成前去会合,八月以后又分东西两头行动,至此“抚局”破产,明朝内地再度陷入干戈扰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