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水葬明之秦淮八艳
18127400000045

第45章 搏名

英俊少年,一席青衫,头扎丝带,站立如松,只是头稍微的低点,表现出一种应有的恭敬,崇祯大为赞赏,心中更是欣喜,目光直盯着青枫,大加赞许:“朕早些看你会试时候写的《大明国士》已经感觉才学不俗,今日策论甚合朕意,一见本人,果然有我大明国士风范,前些日,还有大臣认为你这等神作有抄袭之嫌,诗词也不算绝佳,而今朕欣慰啊,少年才子,大明才子啊,今天朕就赐你为我大明第一才子。”

或许是崇祯太过高兴,亦或是因为《大明国士》文章的感染,亦或是少年的第一印象甚是满意,总之不经意间,竟然说出赐青枫为大明第一才子。顿时建极殿内的诸位大臣像炸了锅一样,“大明第一才子”,对于明朝的清流们来说,这个荣誉可不是一甲第一名状元可以相比的,即使是内阁大学士也无法比拟。对于当前殿内的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监察院、六部、内阁,基本上清一色的科举清流出身。

清流最在乎的是什么,是名,如果在生命和名声之间,清流们会毫无疑问的选择名声,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过大明死谏皇帝的御史、侍郎多了去了,大明的臣子们最怕的是皇上,但是为了留名后世,最不怕的也是皇上。

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何吾驺首先奏道:“皇上,这大明第一才子不可赐予,大明从太祖皇帝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人获得过,哪怕是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圣人都没有获得过,这青枫也算有才,但是和大明第一才子称号应该相差还是很远,臣恳请陛下收回圣命。”

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何如宠迈着老步、弓着身子慢慢踱出:“臣也附议何大学士的建议,同时老臣以为第一才子要艳绝群才,在此的诸位大臣哪个不是才子,人人都写了很多有文采而且受欢迎的诗词文章小说戏曲,比如:吴梅村,崇祯四年榜眼,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也是少年时候已经名动江南,然而此时尚不得第一才子称号。此子年方十六,很多方面都没有经过历练,也没有任何的作品传世,单凭《大明国士》这篇文章如何能够称为第一才子的称号,臣亦恳请陛下收回圣命。”

紧接着温体仁、吴宗达、钱士升、史可法等所有殿内官员一起上奏请求收回圣命。

诸位大臣的心里在想,开玩笑吗,第一才子,这个我们是绝对不会认可的,历朝历代哪有皇上亲封第一才子的,民间虽然有自称或者是他称的才子,然而终究是民间,上不了朝堂,进不了史书,对于我们读书人不会有丝毫的影响。

对于进入史书,那是必须是绝对的大牛,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如果可以进入,这些大臣至少有一半愿意用命去换。

崇祯皇帝也感觉自己过于兴奋,一时间说出了此话,此时如何收回是他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大明第一才子的确不能因为几篇文章就能赐予的,然而作为皇上金口玉言,说出的话收回何等困难,此时他倒是希望青枫能够主动推辞封号,但是作为一名十六岁的少年,他能不能领会朕意呢?

青枫的确和崇祯的想法不一致,即使没有抬头,他也感觉到了崇祯投过来的目光,做为一个优柔寡断的皇帝,在众位大臣集体反对下,崇祯是没有理由不收回这个称号的,但是青枫此时却是想要这个称号,毕竟能来大明走了一回,总要留下些什么。也许后世自己没有考上名校,多少有些遗憾,此时若能弥补,干嘛不争取一番呢。

青枫抬头望着崇祯,行礼道:“皇上,在此建极殿内,学生有一言能说吗?”

此刻崇祯骑虎难下,看见青枫要说话,以为他领会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拒绝受封。急忙说道:“说,快说。”

青枫拜谢了崇祯,然后转身又向诸位大臣行了一礼:“皇上、诸位大人,学生感觉这封号只是我皇对于士子的一个激励,也是我皇求才若渴的表现,古有千金买骨求才的故事,今有我皇赐封求才岂不是如出一辙,况且……。”

不待青枫往下说,户科给事中、东林党人姚思孝一张脸涨的通红,大声喝道:“千金求骨固然正确,然而还需你是千里马的马骨才行,区区文章,还是不能与封号相称的,至少我认为你未必比我有才,在此各位大人面前你一个黄须小儿,能比谁有才?”

翰林院编修吴梅村、夏曰瑚两人同样站出表示异议,紧接着一些年轻官员也是纷纷表示不服,以求比才。

崇祯没有想到青枫不是拒绝封号,而是争取,反而引来了众多官员的更大不满,心中颇为不满,看来这少年还是年轻,不识时务啊。他的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正待说话,只见青枫朝众人拱手行礼道:“论才,各位大人自然都是我大明的栋梁,翘楚,这里我没有其他意思,昔日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更有七步成诗之举。南朝大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如今诸位大人欲斗才,只是这才,自古就有文无第一的说法,而且我等都是为大明尽忠,皇上也只不过是想借这个封号来吸引天下士子为我大明尽忠,既然大家质疑我诗作的不好,那么我就献丑了,昔日曹植七步成诗,今日我卓青枫三步诗成。若是不成,立马放弃进士和举人身份,自请削籍,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其实这个诗文,不是佳作必然不能流传久远,能够流传的必属佳品,虽然明朝以后,诗文很少,但是流传千古的佳篇依然可以顺手抄来,这就是穿越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