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1814100000030

第30章 现代管理者(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管理者只有自觉、严格而长期不懈地进行修养,才能较快地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理论、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组织纪律、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心理、身体,等等。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个领导者由于掌握一定的权力,就更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一切非无产阶级的私心杂念就会向自己袭来。许许多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其中,周恩来同志是一个光辉的典范。下面是他给自己提出的七条修养要则,也是我们每一位领导者应遵守的:

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2.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3.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4.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5.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6.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7.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慎独,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历来为杰出的思想家所称颂。“慎独”,最早见于子思《礼记·中庸》。原语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最隐的行为,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行为,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所以,真正的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总是十分谨慎和警惕的,能够自觉地不做任何坏事。慎独要求人们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人前人后,公开私下完全一样。我国东汉时有这样一个故事:荆州地方官杨震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他为昌邑县令。数年之后,他调任路过昌邑,王密亲赴郊外迎接,照顾得无微不致。晚上,王密前往杨震官邸拜谒,见室内无外人,便从怀中取出黄金十斤,说道:“恩师难得光临,特备小礼相赠,以表栽培之恩!”杨震见状,连连摆手拒绝,并责备说“……你这样做,是太不知道我的为人了。”王密不听劝阻,低声说:“反正是黑天,又无外人知道。”杨震更为气愤,正色说道:“你送金子与我,外人怎么会不知?即使没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为无人知道,就宽容自己,这是很要不得的!”王密羞愧难言,挟起金子,谢罪而去。杨震拒贿的美德突出表现为能够慎独,他这种高尚的情操是值得现代管理者仿效的。

(二)自觉的做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的下述论述在我们广大干部中是十分熟悉的:“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直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地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它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斯大林打过这样的比喻:“我认为我们需要自我批评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我认为没有自我批评,我们的党就无法前进,就无法割开我们的脓疮,就无法消灭我们的缺点。”那么,负有一定责任的管理者怎样进行自我批评,净化自身素质呢?《社会主义领导学》一书提出了要“自知、自省、自讼”。

首先要长于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应该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自己。“自知”,是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身的前提。倘若一个人连自身的毛病都采取“不承认主义”的态度,那就根本谈不上进行自我批评;而如果我们放弃了自我批评,那么除了使自己的事业遭到毁灭是不会有别的结果的。

其次是善于自省。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主张。管理者要经常的、自觉的反躬自问:是否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办事是否公道?为人是否忠厚?对下级人员是否尊重、理解、关心?日常交往是否礼貌待人?工作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决策是否科学、正确?出现问题是否推诿责任?是否掌握了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硬本领?一天的时间是否有白白浪费的地方,等等。经常“自省”,可以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克服缺点,提高修养水平。

再次,管理者还要敢于自讼。谢觉哉同志生前把自我批评称之为“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原告”、“被告”、“律师”、“法官”都是自己一人。这就要求对自己铁面无私,不偏袒、不原谅、不留情。特别是负有重要责任的管理者,不要把“自讼”变成“自颂”,如果乐于“自颂”,就会固步自封,听不进别人意见,甚至腐化堕落,不能自拔。

(三)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自知、自省、自讼,而且要虚心接受别人和组织的批评、监督和帮助。唐太宗李世民曾写下千古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占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管理者只有把自我感觉、自我意识与别人的看法、评价相对照、相统一,才有利于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修养。

(四)主动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磨难成才”,这句话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一条真理。在古书《孟子·告子》中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今天的管理者也应牢记这段话,经常激励与鞭策自己。人们在顺境时,往往容易在精神上懈怠,产生惰性,甚至使自己的意志消沉。因此,一个有作为的管理者,应在困境中磨炼自己,在战胜种种困难过程中增长才干。下面,我们看看日本是怎样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的。

如果一个管理人员被企业的老板所器重,就被送到设在富士山下一个专门培训企业管理者学校。这所学校的名称就叫“地狱训练营”。其培训目的着重训练学员生存竞争本领。它唯一需要的是汗水、坚韧,有时甚至是眼泪。学校为了使学员意志更坚强,对学员坚持实施军事纪律和严厉苛刻的管教。学员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先做一套动作十分剧烈的体操,然后用十五分钟吃早饭。他们经常在深更半夜进行强行军训练,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学员就要整队跑到野外迎风沐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当一天的训练结束后,他们都要脱光上身站成一排。尽最大力气声嘶力竭地唱“洗澡歌”。学员的白色短衣上面挂着许多颜色鲜艳的小布条,上面写着学校的17条纪律。他们每天都要经过一连串的考核,包括死记硬背的功夫、个人的行为品德、书法以及生活条理性等四个方面。一个学员如果成绩合格就可以摘掉身上的一个小布条,等布条全部摘掉时,他就算毕业了。

这座“地狱训练营”计划每年要把五千名中等水平的日本企业管理人员培养成能够吃苦耐劳的骨干,到日本各行业中去发挥作用。因此,它受到日本许多著名大公司的欢迎,丰田、松下、日立等企业每年都要派一些高级职员到学校里参加培训。如果学员在这所学校里没有合格毕业,那么,他就要被公司开除。

在中国,各种管理人员的培训班,往往选择风景好,生活条件好,可供学员参观游览的地方。培训期间,学习和生活都比较轻松,每日伙食均有补助。无怪乎一些人把参加培训当做是登一次“天堂”,看做是一种“美差”、“享受”。这种情况令人有些担忧,这怎能真正培养出人才呢?

明朝文人洪应明在他所著的《菜根谭》一书中写道:

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

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

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

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

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

方是宇宙的真人品。

目前,我国有些地区贫穷的帽子还没有彻底甩掉;在经济上,我国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广大干部或管理者还肩负着重大而艰难的担子,如果贪图舒适安逸,不能吃苦耐劳,这怎么能干出一番社会主义的大业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