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管理现代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日本把生产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看做经济高度发展的两个车轮。一些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把管理、科学、生产技术称为现代文明的“三鼎足”或三个环子,瑞士经济学家肯德则断言:“19世纪是工业世纪,20世纪则以管理世纪载入史册。”我国有些学者提出在“四个”现代化之后,还应再加上“一化”,即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实现前“四化”的前提条件。
(第一节)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和内容
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什么是管理现代化?我们可做如下描述: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于经济、科技、文教、国防等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管理之中,逐步实现管理思想先进化、管理体制与组织合理化、管理人才现代化、管理方式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机械化和自动化,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
管理现代化这一概念可具体分为以下六层意思:1.管理现代化是与观代科学技术、现代大生产相联系的。2.管理的实践活动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那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管理行为,都是与现代管理的要求相违背的。3.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必须随时吸收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运用于管理的实践中去。4.实现管理现代化,不是一个局部地区或某一个行业,而应是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或部门。5.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不只是管理方法、手段,而应是全面的,除了方法、手段之外,还应包括管理的思想观念、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的体制、组织等方面的现代化。6.管理现代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效益,它是实现“四化”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管理现代化的质的规定性,是改变我国管理落后状态,创造中国式的管理现代化体系;其量的规定性,是尽快达到国际管理的先进水平,包括我国现代管理经验的普及和提高;其时间的规定性,是在不同时期提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并不断把它推向新的水平,实行动态性的推移;其空间的规定性,是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管理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并力求实现;其目标是提高管理效能,减少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
有人从管理的方法、手段角度分析,总结了管理现代化的如下特点:1.系统化,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力求系统整体目标、系统的要素组合、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2.数量化,就是把复杂的系统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用数学函数关系表示出来,构成数学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方案比较或模拟参数的变换,预测未来或调整方向,从而达到最有效地协调整个系统。3.信息化,即把系统中产生的大量信息,通过现代化的软件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收集、加工、整理、贮存、传递、分析、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使决策者可能实现最佳选择,进行动态调整。4.重视人的智力开发,现代化管理要求组织结构有活力、高效率,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规模庞大、联系广泛、变化迅速的要求,所以十分强调人的因素,必须充分发挥人在系统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述各点反映了现代管理的不同侧面,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管理现化的内容
(一)管理思想先进化。这是管理现代化的根本。管理思想必须适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实现管理思想科学化、民主化、系统化、高效化,不断改变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作风。
有人认为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应树立以下思想观念:战略观念、价值观念、系统观念、贡献观念、服务观念、创新进取观念、素质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信息观念、应变观念、法制观念、民主平等观念、时间观念、群体智慧观念、效率效益观念、团结协作观念。
《现代化》杂志署名文章提出我国管理思想正在以下十个方面发生转变:1.从重视对工作、生产作业实施过程管理向重视不同层次、多元化的目标管理转变;2.吸收系统工程的思想,从一维分散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3.管理方式从重视硬件管理向重视软件、信息管理转变;4.管理人才从技术型“硬专家”向管理型“软专家”转变;5.从重视监督管理向重视激励因素转变;6.从定性或定量管理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管理转变;7.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8.从企业的短期行为向社会的长期目标转变;9.从守业管理向创业管理转变;10.从博采西方管理理论向创建我国的管理科学转变。
江西省省长吴官正根据江西的实际情况,提出管理者及领导者要破除以下八种旧观念:一要破除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小生产观念;二要破除那种“重产值、轻效益,重生产、轻流通”的产品经济观念;三要破除那种“脱贫靠救济、原料靠计划、产品靠包销”的“等、靠、要”思想;四要破除“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农意识;五要破除“全民是铁饭碗,集体是瓷饭碗,个体是泥饭碗”的过时观念;六要破除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和“宁为鸡头,不为牛尾”、“万事不求人,饿死不嫁人”的“夜郎”意识;七要破除害怕“肥水外流”一搞合作就想“猛咬人家一口”的短视观念;八要破除那种顺利时自我满足、温饱即安,困难时悲观泄气、无所作为的“懒汉”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管理思想必须不断地革新。
(二)管理体制合理化。所谓管理体制,就是管理系统的结构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和规章制度的总称。就整个社会来说,管理体制是社会根本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由领导体系、调节体系、监督体系和分配体系等职能体系所构成。
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是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系统的战略目标,应按照现代管理的组织原则,设计并健全管理结构,使管理组织不断优化,实现系统内备要素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现代组织原则一般有下列八条:1.任务目标原则;2.集分相宜原则;3.专业分工原则;4.有效跨度原则;5.责权相称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7.稳中适应原则;8.精干高效原则。一个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不应是固定不变的,必须根据管理系统的功能、任务及其内部、外部的重大变化,而相应地进行变革。
目前,我国管理体制虽然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发展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环节权力过于集中,难以充分发挥下级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政企不分,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权责不清,互相扯皮,办事拖拉;干部能上不能下。通过改革,使管理体制成为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和组织是否合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列宁曾写过下面一个公式:
“乐于吸取外国的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七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到,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制度和美国的托拉斯组织,均属于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方面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管理体制合理,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推动各项事业顺利进行。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这是管理组织现代化的核心。管理人员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实践经验、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必须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管理人员应做到列宁指出的那样,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一个普通工人提出技术革新建议,一般可降低成本5%;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一般可降低成本10~15%;而一个管理人员推广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其降低成本的幅度可达30%。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前科技部主任萨罗蒙教授根据发达国家大量资料,得出如下结论:一项技术或一个产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投入市场,其投资费用比例大致是:1:10:100:1000,即成十倍地递增。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科学家,从事技术开发的是工程师,将产品生产出来投入市场的是企业家。由此可见,企业家即管理者在投资利润中承担着十倍、百倍的责任。
现代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能力,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不同体会、见解,下面选择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法:1.记忆力;2.理解力;3.创造力;4.讲演能力;5.写作能力;6.实际操作能力;7.吐故纳新能力;8.任劳任怨能力;9.适应环境能力;10.拚博竞争能力;11.忍耐、抑制能力;12.承受失败能力;13.获得信息能力;14.分析观察能力;15.远见预测能力;16.综合概括能力;17.博采众长能力;18.纠偏改错能力;19.知人善任能力;20.宽容谅解能力;21.说服感化能力;22.联络外交能力;23.团结协作能力;24.运筹帷幄能力。
管理者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善于网罗、选拔、开发人才。发达国家经济界人士认为,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一个企业首先集中一批优秀人才,才能产出优秀的产品。据《政治信息报》载,西欧的A公司曾以年薪200万美元的高酬,企图从美国“硅谷”的B企业挖一位著名的集成电路专家,未成,最后便以3000万美元收买了B企业,遂拥有了那位专家。美国不仅重视从国外网罗人才,而且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70年代,美国就有600余所大学设有工商管理学院、系。美国在校大学生有1100万,其中70余万人读管理专业,另有10余万人攻读经济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两者合计在校大学生的8%,而我国还不超过5%,我们应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造就出一大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才”,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管理方法科学化。现代管理要求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成龙配套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力求使各种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准确化、最优化。
现代管理方法按管理性质划分有以下五类:行政的管理方法、经济的管理方法、法律的管理方法,社会心理的管理方法和数学方法。按管理的状态划分有以下四类:与管理的开始状态对应的是设计方法;与管理的执行状态对应的是组织和控制的方法;与管理的结果状态对应的是分析方法;与管理的未来状态对应的是预测、决策方法。按管理的职能划分有以下五类方法:现代决策方法,现代计划方法,现代人才管理方法,现代物资管理方法,现代理财方法,现代生产管理方法。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企业为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素质,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方针指导下,认真总结经验,并结合实际需要,先后从国外引进多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学习、消化、吸收与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4年,经国家经委批准,向全国推荐出如下18项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经济责任制、全面计划管理(包括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统筹法(网络技术)、优选法(正交试验)、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市场预测、滚动计划、决策技术、ABC管理法、全员设备管理、线性规划、成组技术、看板管理、量本利分析与微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这就是有些同志常说的“十八般武艺”。
实践证明,推广现代管理方法,既是对传统管理方法的改革,也是对旧思想和习惯势力的一场革命。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管理方法。
(五)管理手段的机械化、自动化。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逐步使用先进的信息传递、处理设备,先进的检测、控制装置和电子计算机,使管理工作达到经济、准确、及时、高效的要求。
除了电话、电报、录音机、打字机外,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及管理机关,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各种复制机、录像机、微缩胶卷、电视传真设备、电传机、无线电通讯电话、闭路电视,先进的检测、测试仪器、仪表,先进的计量器具以及传感器、微电脑控制器等。有些企业使用计算机的范围逐步扩大,已由一般日常业务管理向经营决策发展,由单机使用向计算机网络(包括广域网和局域网)应用发展,部分企业已开始联成网络。
管理手段、工具,对管理效率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重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我国古代,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地或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就十分重视利用其它物质资料。2000年以前的思想家荀况在他的《劝学》中写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管理设施,可以减少人力、节省时间,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据报载,美国女排为了研究中日等女排强手的战术,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电脑。他们的教练塞林格说:“我们就是要打电脑排球。”从后来的女排国际比赛中看到,美国女排的确有了很大进步。
上述五项内容是什么关系呢?一方面,各自在整个现代管理体系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管理思想先进化是先导,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体制合理化是保证,管理方法科学化与管理手段机械化、自动化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它们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在任何一个管理体系,无论是综合管理还是各项专业管理,都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功能,要发挥各项管理功能的作用,都需要与管理思想、体制、人才、方法、手段相结合。例如,一个管理系统制定计划,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要规定有关权限和下达上报审批程序;要由精通业务、有能力、有经验的内行编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如滚动计划法、PDCA计划法,以及在技术上的平衡法、对比法和其它统计的、数学的方法;在编制过程中,进行调查、预测、分析研究、计算、模拟、制订、书写、印刷等均离不开办公的各项工具、设施。《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一书第82页,把管理的“五功能”与“五化”之间的有机联系,列出了如下的矩阵表(笔者略有修改):管理思想越先进,管理体制越合理,管理者的水平越高,管理方式方法越科学,管理手段越先进,就会使整个管理系统运行的更顺利,管理功能发挥的更好。
(第二节)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管理的本质功能
有人对生产力及其各要素的关系列出了一个这样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