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1814300000008

第8章 说话篇(7)

听了爸爸的夸奖,小刚稍有得意。小刚爸爸认为批评教育的时机到了,就面带笑容地说:“老师反映说,你经常不上课间操,说说你的原因。”小刚说出了实情,原来小刚上寄宿学校后,经常吃不好睡不好,一旦身体稍有不适就不去做操。于是,爸爸就这点指出了小刚的意志力不够坚定,不能克服不足,并鼓励他向其他表现好的同学学习,不能因为一点点原因就什么都不做。

爸爸指出小刚的不足后,又对小刚说:“爸爸希望你能逐步改进,而且也深信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无论是学习还是别的方面!”经过这次批评后,小刚明显有了改进,偷懒的行为渐渐少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批评时,先对其表扬一番,使其心情愉快飞,自信心增强。然后再将话题一转,提出不足之处和应改进之处,此时孩子就不会有被批评之感,而是觉得的确有改进的需要。趁这个机会再对孩子加以表扬和鼓励,会更加坚定孩子改正的决心。这就是著名的“三明治效应”。

青春期男孩自尊心强,往往喜欢被别人赞许与肯定,而不喜欢受到责备和批评,这也是人的本性。在遇到批评时,孩子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而这种三明治式的批评方式却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能一味地否定

近几年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男孩的体制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日本男孩相比,中国男孩变“矮”了,而且男孩比女孩的情绪更脆弱,男孩似乎不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皮实”了,一些老师不敢批评男生,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时,他们常常露出极其尴尬的神情,要是再说上两句,看起来马上就要哭了”。

有些男孩娇滴滴的,行动扭扭捏捏,比女孩还要胆小怕事,而有些活泼好动。敢冒险、敢质疑的男孩却被看成问题男孩。男孩之所以变成这样,主要还来自于家长的教育。

最近,一些医学心理专家在调查中发现,男孩最感恐惧的是教师或家长说出“傻瓜、无用的东西”,“你简直是个废物”,“你又做错了事,简直是坏透了”等否定的话语。比如,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总是眉头一竖,就开始责备孩子:“同一件事我究竟要重复多少次你才能听懂?你是聋了吗?要不怎么老听不进去?”或是“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不是上课没认真就是你太青春期男孩的逆反和反击,也许父母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话是人身攻击,对孩子的伤害很大;这样的话对沟通是一种障碍,只会惹得孩子专注于报复的幻想中。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绝不能有这些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陈词滥调。尤其是这样的言语:“你真是生下来就没有脑子,蠢得要命,你还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呢!”

这些类似的话都严重伤害了男孩的自尊和心灵。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也不管孩子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如何,父母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优点视为理所当然,而对孩子的缺点加以指责。孩子都需要被认可,喜悦、爱和赞美,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一味地批评无法获得好的效果,要多讲其优点,多肯定和赞美孩子的每一点微不足道的美德和进步,这对他的成长和学习都至关重要。

小强的妈妈总是很自如地处理好公司的事情,但是对她上初中的儿子却总是没有办法,以致关系很紧张。她总是对儿子不满意,对别人的时候能客客气气,可是一旦面对儿子,就忍不住拉长了脸,动不动就责骂孩子。

所以小强一看到她就赶紧跑回自己的房间,把门关得紧紧的,免得又挨骂。可想而知,母子的感情越来越僵。孩子的爸爸终于看不过去,让妈妈试着对孩子温和一些,多夸夸孩子,发掘孩子的优点,不要老是责骂孩子。

小强妈妈心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开始试着心平气和地观察孩子,这一观察,她发现孩子其实也没她想的那么差。她发现小强很有主见,考虑问题也很周到,于是她由衷地夸奖了孩子,虽然孩子很惊讶,但看得出他很开心。就这样,小强妈妈发现了小强越来越多的优点,而孩子和她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就像朋友一样。

其实,男孩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对他的公正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往往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父母一再指责、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变得不自信,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行为。

轻易地否定孩子,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呆、傻、笨、坏”在孩子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中的“另类”。长时间生活在这种威压之下,心灵就会背上重负,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有人总结说,批评孩子有“三不得”,这三点都是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时应该做到的内容。

1.急不得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着急,要么千方百计请家教,要么对孩子劈头盖脸训一顿。不管怎样,这都反映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态,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操之过急。

实际上,望子成龙急不得,父母必须要冷静分析,靠船下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方能使孩子到达成材的彼岸。要做到原因分析要透,对孩子优点、缺点、心理、生理等要经常不断地观察思考。只有从孩子的特点、兴趣出发,扬长避短确定目标,才能使孩子学有所成。决不能超前投资,超能投入,否则只会“欲速而不达”。

2.打不得

“教育理为先”,是教育之道,也是家教的准则。发现孩子缺点、失误,骂为先,打向前,甚至“妇唱夫随”,这样的教法万万不可取。

“棍棒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一以贯之的棍棒教育,易造成孩子紧张、恐惧、忍受、自卑的不良心理习惯。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当孩子有了错误时要心平气和耐心教育,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3.捧不得

有的家长认为,要把批评变为表扬,方法是好的,结果拿捏不好,就变成了“捧”孩子了。“捧杀”的实质是“护短”,而护短的结果,则是越护越短。如果父母在“疼爱”孩子的同时,忽略了他们的缺点,甚至对老师的批评也横加指责,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不良心理品质。正确的途径应该是有成绩表扬鼓励,有缺点批评教育,宽严有度,刚柔兼济,恩威并重。

第三鼓励话要及时说,

增强青春期男孩的自信心

人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父母更要懂得接受青春期男孩的不完美之处。对待那些暂时表现不好的孩子,父母要避免一些消极言行。当青春期男孩面临考验和挫折时,父母应着重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及时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

事前鼓励,帮男孩树立自信

小程在班里成绩不好,又懒于学习,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这周他们学习乘法计算,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这一内容,但是小程还有掌握好这些内容。于是老师经常鼓励和表扬他,给他自信,使他的学习成绩逐渐有了提高。

这天下课,老师边收拾东西边笑着问小程:“这周测验你打算考多少分呀?”小程很自信地回答说:“我想考90分以上!”老师看他有这样的想法,很高兴,便笑着对他点了点头。然而因为他基础太差,还经常不完成作业,以前也从未考过这么优秀的成绩,所以旁边的其他孩子笑着插嘴说:“他还能考上90多分?算了吧,能及格就不错了!”

话音未落,小程的脸就唰地红到了脖子,羞愧地深深埋下了头,那一刹那,孩子交织着自卑与痛楚的窘迫样子,让老师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老师觉得痛心不已,赶紧微笑着走到孩子身边,伸出手跟他拉钩,并说:“小程,老师相信你能考上90多分!争口气,努力点儿,期中考试考个好成绩来证明给大家看,好不好?”

正在小程犹豫不决的时候,来学校接小程的妈妈看到了这一幕,便搂了楼小程的肩膀,鼓励小程说道:“孩子,别怕,试试看!”

小程很受鼓舞,迅速伸出了手,边跟老师拉钩,边狠狠地点着头:“好!我一定能考好!”考试成绩出来了,小程考了88分!虽然没有像预期的考剧90分,但对小程来说,这个成绩也是得之不易呀!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一个“诺言”,同时也使他树立起了可贵的自信心,维护了他的自尊。

男孩在决心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难免因为担心失败而有许多犹豫和顾虑,这个时候,是最需要父母给予鼓励的。父母说一句“试试看嘛!”会让他轻松不少,至少让他明白,结果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努力的过程。那种过于严肃和正式的气氛也可能因为这句话而被打破,孩子的紧张心理也能够慢慢消除。

时常给青春期男孩机会做他没有做过的事,他的经验和阅历就会慢慢丰富起来,对自己也逐渐产生了信心。同时,父母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苛求结果

父母的目的是让男孩通过一次尝试获得经验,锻炼能力,建立自信。结果只是一个形式,最实质的内容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否真正受益。所以,在父母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强调他一定得成功,那样只能给他更大的压力。

2.不论男孩失败与否,都要对他的勇敢尝试给予赞美

很多时候,尽管孩子没有做好,或者没有达到事前许诺的程度,作为父母,都应该对孩子说:“你真行,第一次就可以做得这么好!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做父母的,不要吝惜对孩子的称赞。因为它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是让孩子明白他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试试看”,“你能行,我相信你”以及“失败了也没关系”,能够让孩子从父母的话语和眼神中感觉出来三层意思,即父母的肯定,对自己的信任以及结果并不重要。在这样的暗示下,男孩会在毫无心理压力地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调动起行动的积极性。这样,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就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了。

父母经常在事前鼓励男孩,男孩也就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男孩在不断的尝试中,建立了自信心,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再遇到什么事情,不用父母催促,他都会主动去尝试。逐渐地,这将变成一个很有益的循环,男孩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熟。

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父母的作用巨大,大多数孩子的智商和能力相差不多,所以还是看父母如何正确引导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孩子做得好坏与否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在生活中,要让孩子有机会尝试、锻炼,父母要相信孩子,在行动中鼓励他们。

现代父母虽然能够多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但是却习惯了对孩子说“不许……”和“一定要……”而并不善于用“试试看”三个字。通常,家长们习惯用命令的口吻,而不是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时非但不鼓励,反而会在孩子主动要求做某事的时候一口回绝,并不多加思考。只能说,这种父母的做法非常不明智,非但把孩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白白毁掉,还严重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每个孩子生活环境的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同龄的孩子在学习能力、生活自理上就会存在差异。看到孩子表现突出,家长会情不自禁地叫好,看到孩子能力偏差时,也不要灰心和指责,而同样要用恰如其分的话语及时鼓励孩子,这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鼓励男孩大声说话

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力,也是一个人最内在最强烈的冲动。小孩天生爱说话,而且无所顾忌,然而,对孩子们的唠叨,大人们却很少有耐心倾听的,更谈不上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赏,相反,倒经常是漠视、绩效甚至训斥。入学以后,孩子的言语表达更是被强行纳入成人的语法系统。他们的各种奇怪念头和不合常规的言行不断地被纠正。

结果,在孩子眼里,我们的文化就成了一个充满着各种禁令的文化:不许大声说话,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做小动作,不许开小差,不许看这种书,不许做那样的事……这些禁令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如春风化雨一般,不动声色地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在这种压抑下,成长起来的青春期男孩不敢说话,更不会大声说话。

因此,父母鼓励青春期男孩,树立他的自信,就要让他大声说话。大声说话,是塑造男孩强者心理素质的方法。要使男孩逐步提高自己讲话的声音,从小鼓励他敢于大声讲话。告诉孩子,讲话一定不要自私,一定要让声音到达对方的耳朵。讲话的目的是把你的意思告诉对方,可是你够不着对方的耳朵,就等于什么也没说。声音达到对方的耳朵,意思才能进入对方的心中。

人常说理直气壮,有理了,自然气势就盛,说话声音就大,那是一种自信。没理了,自然就矮人一等,讲话声音也小,那是一种怯弱。孩子回答问题也是一样,学会了,有把握了,就敢大声地阐释;偷懒了,开小差了,没学会,就没把握,自己对答案本身就犹犹豫豫,就更不敢大声说了。

让孩子大声说话,就是给孩子自信,有自信的孩子才容易成功。大声说话也就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是孩子有思想、有见地的标志。

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中总有几个默默无语的,但这些孩子有的在家里是活泼的,甚至有些调皮。为什么一到陌生的环境里他们就变样了呢?

经心理专家分析,孩子变了样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城里的孩子又大多住在高楼,缺少玩伴。

★父母工作太忙,疏于与孩子交流。

★隔代抚养时,长辈出于安全的考虑,过于保护,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部分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过于严厉,在他们频繁的训斥声中,孩子渐渐失去了跟人交流和沟通的自信。

父母应当鼓励青春期男孩大声说话,以此来增加青春期男孩的自信。

1.鼓励男孩多交朋友

青春期男孩时常会产生“希望有一大群朋友”、“希望自己受大家欢迎”的欲望。当孩子拥有大量朋友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安定的,往往不怕失败,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相反,孩子没有一个朋友,在集体中像一个陌生人一样,沉默寡言就不可避免。这时家长可鼓励孩子去交朋友,或与老师商量一下,尽快让孩子交上一个朋友。

2.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如参与接待客人,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认,从而对自己建立自信心;在招待朋友的聚餐会上,让孩子表演一下拿手好戏,使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3.日常生活中,家长多与孩子进行幽默的对话与鼓励

家长的幽默激励往往能使孩子产生精神上的信赖和充实感,增加与外人接触的自信心。同时,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口向,采取积极的处世态度,使孩子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4.适时举行家庭表演比赛

让男孩在全家人面前大声唱歌、朗诵、表演等,对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大有好处。父母应该让孩子大声说,虽然孩子有时会乱说话,但是大人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予以制止、呵斥。所谓的“鼓励”,千万不要变成变相的扼杀,要平等的对待,才会让孩子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