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1814600000015

第15章 幸福女人有自己的朋友圈,能处理好人际关系(4)

朋友就是你能信任他,他也了解你的人。朋友能分享我们的成功带来的喜悦而不是忌妒;能倾听我们的烦恼,给我们有益的建议而不是泄露隐私;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不求回报……友谊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在困难时刻帮我们度过危机。有几个知心好友,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才会有踏实的感觉。

女人要克服交友的阻力。

有的女人有很多朋友,可是有的女人却交不到几个朋友,甚至有的女人一生也没有一个朋友,这是为什么呢?有几种原因可以对此有所解释:

女人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交友。

朋友首先有互相交流的需要,木讷寡言,心思过重都会影响和别人的交往。当然内向不利于交友不等于交不到朋友,只是较难接近,但一旦接近,反而容易成为知心朋友。

过于自私的女人没有朋友。

私欲太重,甚至在利益关头出卖朋友的人永远没有真正的朋友。你能出卖朋友,又怎能指望别人把你当朋友看呢?

不善于倾听,喋喋不休的女人容易失去朋友。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和理解,善于倾听是一项基本素质。常见一些人逢人就说自己那点儿事,而不关心别人在想什么,最后发现失去了所有的听众和同情。

枯燥乏味的女人难于交朋友。

友谊是在不断的交往中发展的,共同的爱好是发展友谊的重要基础。即使你是个一般意义上的好人,但你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不必说运动、音乐或旅游,甚至对喝酒、聊天也没有兴趣,那么就很难和别人发展友谊。

自视过高,过于自恋的女人没有朋友。

这种女人一般有很多优点,甚至也很幽默风趣,但是在接触中总让人感觉不舒服,最后被人敬而远之。当然,如果你用挑剔的目光,去挑选十全十美的朋友,那你将没有一个朋友。

人在社会上行走,必须靠朋友来帮忙,虽然有的朋友也不见得能帮你什么忙,甚至还会拖累你,但没有朋友却会无路可走!所以女人要广交朋友,并好好运用朋友的智慧。保持交朋友的弹性!大部分女人交朋友都弹性不足,因为她们交朋友有太多原则:看不顺眼的不交;话不投机的不交;有过不愉快的不交。这种交朋友的态度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在社会上行走,实在有必要更有弹性一点。不过我指的是广义的朋友,因为普通朋友和知己还是要有所分别的。所谓的“弹性”是指:没有不能交的朋友;你看不顺眼,或话不投机的人并不一定是小人,甚至他们还有可能是对你会有所帮助的君子,你若拒绝他们,未免太可惜了。你会说,话不投机又看不顺眼还要应付他们,做人这样太辛苦了,是很辛苦,但你就是要有这样的功夫,并且不会让他们感觉你在应付他们。要做到这样,唯有敞开心胸,别无他法。

朋友之间也需保持距离。

如果希望友谊长久而稳定,就要把握好交往的分寸。过于亲密或者过于疏离都不利于长久地保持友谊。

友情需要距离的度量。有距离才有吸引,心灵也才能保持独有的空间。古语云: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与之合。意思是说,别人还没有了解自己,不要急于让人家了解;别人还没有与自己相处融洽,不要急于同别人融洽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也有这个含义。交朋结友本来就是双方的事情,不能由着自己一厢情愿,而应当尊重对方,耐心地等待对方。朋友之间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人生经历的不同等,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总会有诸多的不同,因此保持各自独立的心灵空间也就显得很重要,朋友之间如果走得太近,粘着胶着了,友谊也很难长久。

有时候交朋友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我们走上社会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很远。尔虞我诈的事例不得不让自己多设置一道防线。孔子的学生子游曾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孔子嘱咐他的弟子,交朋友之道在“忠告而善道之”。虽然我们尽职尽责劝勉他,他不采纳我们的建议或意见,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们就“适可则止”了,千万不要再去勉强。如果过分了就会“毋自辱焉”。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甚至还会变成冤家对头。看起来这些话好像很圆滑,但是事实上我们根据经验判断这些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价值,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错误相互纠正谅解,彼此共同改掉毛病或缺点,互相学习勉励,共同发展,这就是真正朋友,但规过劝善,是有一定的尺度,尤其是现在一些合伙做生意做买卖的朋友,更要注意。知道自己难以改变朋友的做法,那就不要再勉强了,让朋友自己去领悟去吧,也许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就算错了,吃一堑长一智,对朋友也算是有帮助的。

很多人误以为好友之间应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却不晓得过多了解别人的隐私和过多介入别人的生活于人于己都是负担!无论你和朋友多么知心,都须明白“疏不间亲、血浓于水”的道理,你的朋友最亲近的人是他的配偶、子女和父母,而不应是你。生活中常见的一幕是:约朋友周末出来聚聚,朋友说要陪老婆或女友,便讥笑朋友“重色轻友”。其实,“重色轻友”也没什么不对,无论多要好的朋友,都不应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不应过多介入对方的家事,不要经常性地无事拜访或经常做不速之客。

中国人一向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既表达了对上述“亲密无间”行为的反感,也反映了现实的无奈——朋友之间多年不见会产生疏离感。尽管现在有了电话、EMAII、QQ等电子通讯方式,但这样的联络只能让人们产生进一步的疏离感。所以,朋友之交不仅推崇“淡如水”,也要注意不时“加点盐”,多聚一聚,见见面。中国人的价值观是“见面三分亲”,而不是“相见不如怀念”的潇洒。

中国人把人际关系称为“圈子”,是一个非常贴切的称呼。中国人以自己为圆心,把自己周围的人按照亲疏远近来画“圈子”:最里面一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稍外一圈是亲朋好友等友人,再外一圈是邻居同事等熟人,最外一圈就是素不相识的外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遵循“先里后外”的顺序,按照远近亲疏的不同关系,给予不同分量的砝码。西方人崇尚人权,人权也就是人们相互平等对待。可是西方的人权观念到了中国就变了滋味,中国人并不主张人人绝对平等,而是主张相对平等,比如对亲人给予九分关照,好友给予七分关照,一般朋友给予五分关照,熟人给予三分关照,这样就“摆平关系”了。如果一个中国人违背了“内外有别”的原则,对亲朋好友与陌生人一视同仁对待,没有“摆平”人际关系,就要遭到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

在西方人的概念中,朋友不过是可以谈得来、玩得来的伙伴而已。在西方国家,一个人做生意输了钱,不指望会有朋友站出来慷慨地借钱帮他还债:一个人犯了罪,也不指望会有朋友站出来仗义帮他作伪证开脱。但是在中国,这些都是可能的,这也是中国人把“朋友”看得那么重要的原因。朋友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朋友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朋友概念,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在中国,一个人可以看着一个陌生人因为无钱看病死在自己身边而无动于衷,可是同样一个人,为了帮助朋友看病却舍得拿出毕生的积蓄。尽管这是一个“内外有别”的极端例子,但在中国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子,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机会,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有一句座右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中国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或者朋友太少,那真是寸步难行。

宽容对待自己的朋友。

宽容,是朋友间的一个重要美德。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脾气,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处事方法。

相逢一笑泯恩仇。如果某人得罪过你,或你曾得罪过某人,虽说不上彼此成仇,但心底确实不愉快。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主动去化解僵局,你们可能因此而成为好朋友。这样你至少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这一点相当难做到,因为就是拉不下脸来!其实只要你愿意做,你的风度会赢得对方对你的尊敬,因为你给他面子了嘛!如果他还是高姿态,那是他的事!不过要化解僵局要看场合和时机,不要太刻意,酒席上、对方离职时、升官时,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个借口!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天他们吵架了,一个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一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有些人认为人与人的交往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这样子做会使敌人一直增加,朋友一直减少,最后使自己成为孤立。应该理解为人与人的交往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样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会变成朋友,朋友也会变成敌人,这是社会上的现实。当朋友因某种缘故而成为你的敌人时,你不必太忧伤感叹,因为有一天他有可能再成为你的朋友!有这样的认知,就能以平常心来交朋友!放下你的身段。身段是交朋友的一大阻碍,也是树敌的一个原因。

结交朋友,还贵在相知。真正的友情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是一种无论何时何地相互的牵挂。没有真心的友谊,就如儿童吹起的玩具泡沫,最终只有一个结局——破灭。

朋友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名字,女人交友一定要诚;同时朋友又是一个很有欺骗性的名字,女人交友一定要慎;另外朋友还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名字,女人交友一定要正。生活中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女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位置,因为真正的朋友永远都不会将你抛弃,真正的朋友总是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你鼓励和帮助。朋友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了你怎么说都不过分的地步,因为朋友的影子会伴随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