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1820600000016

第16章 德国农民战争(1)

德国在16世纪初期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名义上全国是统一的,叫做“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由一个皇帝管辖,皇帝享有最高的权力。实际上皇帝只是一个傀儡,根本不能过问各地的事情。全德国分别由许多大小封建主统治着,他们是:七个选侯(有权选举皇帝的诸侯)、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和上千个帝国骑士。在他们管辖的区域内,有自己的军队和警察,设置监狱和法院,像一个个独立的王国。

这些各霸一方的封建主,仗着自己的权势,横行霸道。他们强占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不断增加地租;任意设立关卡,征收高额的赋税;随便铸造劣质货币,骗取金银。有时他们相互混战,或是公开行抢劫,掳掠民财。

由于封建割据,当时德国流通的货币就有上千种。从美因茨到科布伦茨一共不到200公里,沿途的税卡就有13处之多。人民既要交纳皇帝的帝国税,负担皇帝军队的费用和官员的开支;又要交纳本地诸侯的本邦税,负担诸侯军队的费用和官员的开支。平时既要遭受官吏和军队的掠夺,战时又要承受封建主混战所带来的破坏和灾祸。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都被逼得难以生活下去,其中以农民的受害为最深,负担也最重。

当时,德国总人口是1500万,其中农民占80%到85%。

在15世纪以前,农民交租服役还比较固定。因为那时德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也很少,封建主的活动范围限制在自己的庄园里,他们的挥霍和享受有一定限度。但是,到了十五、十六世纪,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德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开始出现。各个地区之间以及德国同别的国家之间的联系密切起来了。世界各地的商品开始运到德国来。在德国市场上,不仅可以买到各式漂亮的呢绒、天鹅绒、法兰绒、混纺绒等,还可以买到漂亮的玻璃器皿,法国的香槟酒,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摩鹿加群岛的香料……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新奇商品,封建主眼花缭乱,享受的欲望增强了。他们对原来的庄园生活感到枯燥无味,希望得到更多的钱,满足更高的享受。

于是封建主不断增加地租,租额高达农民收获量的40%。他们还巧立名目,征收各式各样的捐税。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也需要大量的亚麻、大麻、羊毛以及其他手工业原料。种植这些作物和培育羊群就成为最有利可图的事情。因此,封建主霸占了农民的公用地,缩短了农民租种土地的年限;扩大自己经营的土地面积,用来放牧羊群,或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封建主使用的全部劳动力是农民的无偿劳动。

封建主为了进一步支配农民的劳动力和财产,在增加租税和徭役的同时,强迫农民固定在租地上,要使他们重新变成农奴。农民一旦变成农奴,封建主就更可以任意侵占他们的财产,任意支配他们的劳动力,任意污辱他们的妻女。

农民第二次变成农奴的现象,在当时德国非常流行,成为德国农民的一个大灾难。摆脱农奴身份成了起义者最普遍的要求。

农民除了受皇帝和封建贵族的压榨外,还要受天主教会的剥削和压迫。

教会搜刮人民的方式,除了同世俗封建主一样,增加地租,增加徭役,侵占公地外,他们还有自己的一套,即利用宗教欺骗和宗教迷信。例如,不断扩大什一税的范围,由原来的谷物扩大到蔬菜、牲畜、葡萄酒、牧草、开垦等,都收什一税。教会派出成千上万的僧侣,到德国各地游逛,兜售赦罪符、假圣骨(伪造的耶稣及其他圣者的尸骨),兜售各种奇珍异物(伪造的基督诞生在上面的草褥、天使翅膀的羽毛)等等。公开出卖宗教官职,组织超度礼拜场……总之,想方设法,刻意敲诈民财。结果,贫穷的农民因感到今世的疾苦,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来世,为了求得死后升入天堂,被迫交出身上的最后一文钱,拿出家中的最后一颗粮。

此外还有第三种剥削者——商业和高利贷资本家。日趋破产的农民为了交税出卖谷物和牲畜的时候,商人贱买贵卖从中剥削。当农民急需金钱,又没有东西出卖的时候被迫高利借债,他们又陷入了高利贷的罗网。据统计,当时农民的平均负债额达到农民动产和不动产价值的50%到60%,大部分农民债务累累,濒于破产。

破产的农民实在没有什么可卖的了,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工人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些破产农民。

德国统治者对待农民是极为残酷的,农民稍有反抗,就要遭到酷刑:割耳、割鼻、挖眼、断指、断手、斩首、车裂、火焚、夹火钳、四马分尸等等。

在1476年,巴伐利亚的维尔茨堡地区,有位牧人兼吹鼓手汉斯向农民说:“按照圣母的指示,世界上的一切人都是手足兄弟,不应该有什么富人和穷人,人人都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劳动维持生活。必须没收领主和僧侣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他的宣传深得人心,吸引了德国南部广大群众。数万农民响应他的号召,拿起武器,准备起义。但是当地主教哄回农民,烧死了汉斯。

在1491~1492年之间,中部的萨克森地区,西南部的士瓦本地区接连爆发了农民起义。

1493年,西南部亚尔萨斯地区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组织了秘密同盟。在旗上画了一只农民的鞋子,表示和穿长靴的贵族对抗,同盟因此得名“鞋会”。鞋会提出了取消债务、取消封建赋税和取消教会法庭等要求。正当密谋起义的时候,因叛徒泄露了计划而事情败露。一部分人被逮捕,遭到断手或砍头。大部分人则逃往邻近的巴登、士瓦本、瑞士等地区继续组织起义。

1502年,鞋会在巴登北部地区重新组织起义,有7000人参加。他们的斗争纲领有了发展,要求取消一切捐税,废除农奴制,没收教会财产,分给人民,不承认皇帝以外的任何君主。当他们计划进攻布鲁赫萨尔的时候,有一个起义者作秘密忏悔把计划告诉了忏悔牧师。这个牧师向政府告发,起义遭到镇压。

1517年,教皇借口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又发售赦罪符。教皇特使特兹尔负责在德国推销。他规定杀人犯、抢劫犯、谋杀父兄犯都可以购买赦罪符。他宣布说:只要购买赦罪符的钱币投进他的箱子,“铛啷”一声响,罪人的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

教会这种公开掠夺,激起了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愤慨。维滕贝格大学的神学教授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发表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严正驳斥这种欺骗罪行。《论纲》的主要内容有:基督徒的忏悔和认罪不应当成为满足僧侣私欲的手段;基督徒只要真诚忏悔,不购买赦罪符也可以免罪;基督徒除非有多余的钱,否则不应该将钱财浪费在赦罪符上面。

《论纲》的发表,震动了全国,整个德意志民族都投入了起义运动,纷纷起来揭露教会利用神的名义所进行的欺骗勒索。

闵采尔(不迟于1490~1525)出身于农家。父亲死在伯爵的断头台上。他15岁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组织秘密团体反对天主教会。莱比锡大学1506年学生名册上有闵采尔之名;1512年入奥德河畔法兰克福大学,后在该校获文学硕士和神学学士学位。1518年认识路德,成为他的拥护者。1520年担任茨维考城的牧师。茨维考是德国银矿业和纺织业的中心之一,闵采尔到茨维考以后,受到矿工和纺织工的革命影响。他积极参加再洗礼派的活动,和他们一起组织起义。1521年,他被迫离开茨维考。几经周折到缪尔豪森组织劳动人民,成立“上帝永约会”。他创建了吸收革命的农民、矿工和城市平民的盟会,把被压迫阶级组织起来,共同进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