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江海潮
18232200000122

第122章 脱贫灵感

一芳记住娘的临终嘱咐,一定要为娘偿还任家为吴家传承香火的大恩大德。自己虽然不能为任家生儿育女,这个秘密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底,但是作为大嫂,一定要让三个小叔子娶上媳妇。

她白天到生产队里劳动晚上绣花,但是尽管没日没夜的干活,收入还是有限,要想新盖三幢瓦房让三个小叔子都娶上女娘谈何容易。

再说这三个小叔子身强力壮,人也本份厚道,在生产队是干活的好手,所挣的工分也是壮劳力中最多的。但是,这里的分配水平比韩桥低得多,扣除粮草钱外,能拿到手的也没有几个钱。

一芳有些心急了,就这样辛辛苦苦累死累活,还是不能改变贫穷的窘境,等三个小叔子都到了新良那个年龄,还到哪里去娶女娘?她骤然想起了她和应声从高墩圩桥步行回家的情景:

应声撞伤彭步德的娘后,他俩带老太看了医生,确认没有问题后把她送回家,没想到自行车被彭步德强行扣留,他俩只能步行回家。途中,一芳踩翻了路边一块石块,摔了一跤右脚崴了。

她的右腿曾经被撞骨裂过,应声担心影响到旧伤。他一屁股坐到地上,让她拥在自己的怀里,为她搓腿捏脚。接着把她背在背上,继续向前走。一芳要下来自己走,可应声怎么也不肯答应。

一芳听她娘说过,脚崴了用热水泡或用热布敷效果明显。她实在舍不得心上人这样一直背下去,就和他商量找个人家要点热水泡一泡敷一敷,应声也认为可以。但是,高墩圩桥至九圩港之间,除了远处电厂的灯光闪烁外,三〇四国道两侧一片昏暗,哪里有人家?

“前方有灯。”一芳惊奇的说道。

从三〇四国道拐出,有一条下坡的汽车可以行驶的沙石路,路的尽头就是一芳说的亮灯的地方。

应声背着一芳走过去,大门旁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醒目的写着“海通市高墩圩桥堆场”。灯光就是从传达室射出的。

“咚咚咚……”应声敲传达室的门。

吱嘎一声门开了,“你们有什呢事?”一位姓李的大爷边问边用水壶向热水瓶里倒开水。

应声说明来意,麻烦李大爷成全。他放下水壶,拿来脚盆和凳子,然后在脚盆里兑热水,还亲手摸一摸温度说:“伢儿啊,来泡吧。”

“谢谢大爷。”一芳说着,应声搀扶她坐下泡脚。应声蹬在地上,为一芳洗脚并细心的为她搓捏,可一芳疼得厉害,她担心应声难过而未发出声音,熬得额头上蹦出了汗珠。应声虽然小心翼翼,但是手法不对,一芳岂能不疼?

李大爷知道她的想法,为了男友而自已忍着痛不发出一丝叫声,难得有这么好的姑娘啊,他为之赞叹。

李大爷仔细打量一芳受伤的脚,过了一会儿,他拿来一张小矮凳在一芳旁边坐下。

只见他左手托起一芳的小腿肚子,右手在她受伤的脚上的几个穴位处重重的按了按,然后轻轻的搓捏了一番。一芳感觉疼痛舒缓了许多,脸上露出了微笑。

李大爷判断她的脚骨没有受伤,便用右手掰了几下脚踝,活动筋络。应声和一芳还没有反映过来,只听到格噔一声,一芳就感觉没有那么疼了。老人家又拿来虎皮膏药给一芳贴上说:“软组织也可能受伤,上点药吧。”

李大爷妙手回春,一芳都能下地跑了。原来,他是当地的土郎中,专治跌打损伤。搞合作医疗时,因为他家成份不好,没有能当上赤脚医生,不能继续为老百姓治病,成了他的终身遗憾。

一芳的脚不疼了,应声就有了心情。他对堆场怎样经营赚钱不了解,虽然天色已晚,但是来一趟不容易,他想长长见识,就主动与李大爷聊了起来。

“大爷,你们堆场是做什呢的?”

“堆场堆场,就是堆放杲昃的场地。这里主要堆放建筑材料,黄沙、石子、预制品、石材等等,曾经也堆过煤。只要露天能放的杲昃,都可以堆在这里。”大爷讲得头头是道。

“这些杲昃哪里来的?”应声问。

“有客户租用场地寄存的,也有堆场自己经营的。”大爷回答道。

“这么多,怎么运输?”应声又问。

“你看,这里有运河有公路,可以用船运也可以用车装,但是大多数是走水路。”李大爷指指三〇四国道,又指指运河边的那一片船只说道。

“堆场有自己的船吗?”

“没有,也不需要,有专门搞运输的。有公司的也有个人的,反正堆场按距离和吨位付钱。”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应声感叹,靠近运河和公路真好!

一芳想到这里,似乎来了灵感。对呀对呀,生产队那条闲置的水泥船可以派上大用场啦。

这条船,就是生产队到外乡铲草积肥,新贤父亲救人遇难的船只。自从出事后,生产队就再也没有人敢用它,说船上会闹鬼,不安全,所以一直搁在河坎。倒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孩,经常在船洞里捉迷藏。

一芳思忖,如果三个小叔子用这条船,为堆场搞运输肯定来钱。她带了一些土产骑着自行车去了高墩圩桥堆场找李大爷。

“李大爷,您还记得我吧?”一芳问。

“你是?”李大爷疑惑的瞅着一芳。

“两三年前,我脚崴了,是您帮我治好的。”一芳说。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李大爷高兴的说。

“这是我们农村的土产,孝敬您老人家。”

“来就来吧,还带这么多杲昃,不能要,不能要。”

“这蔬菜是自家田里种的,鸡是自家养的,不值钱。再说就凭您为我治好崴脚,您也得收下。更何况我还要向您打听事呢。”

“那真的有点不好意思啊,你想问什呢事?”

“现在堆场运输还要船吗?”

“要,要,生意好着呢,运的船不够,头儿正在发愁呢。那些租用堆场的客户也在向我们打听有没有船只。”

“一般一条船上用几个人?”

“看船大小,一般两三个人就够了。”

“像三个人一条三吨的船,在你们这里运输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具体的我也不太懂,船上的人经常和我闲聊,一个人一个月不会少于八十块,多的时候有一百多块。就是时间长,人辛苦点儿。”

一芳眼睛一亮,乖乖,这么多钱!

“和堆场哪个人谈呢?”一芳问。

“和经理谈,签个协议,就安排运输任务。走,我带你去见经理。”

“经理,这儿有个船主想来做运输。”李大爷说。

“欢迎啊,我们正需要运输船只,只要服从管理和调配,任务是足的,钱是有得赚的。”经理连续接完几个电话后说。“但是,也是有条件的,船只要有运输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