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182700000005

第5章 十年生聚 (1)

第1章第4节 十年生聚? (1)

公元前490年,勾践君臣一行历经磨难,终于回到故国。百姓已拜在道路两旁,列队迎接,万众欢腾,群臣皆贺。勾践带回君臣的耻辱,也带回了他们的一整套强国计划,这些他们早在石室里就反复论证研讨过的策略都等着付诸实践。

勾践心念会稽之耻,决定将国都从诸暨迁往会稽,命范蠡监造新都城。范蠡亲自观测天象,察看地形,规划新城。外筑围墙并修城门,唯独西北方向没修城门。范蠡派人到处宣扬:如今越已臣服于吴,不能阻塞通往吴国进贡纳献的道路。消息传到吴王夫差的耳朵里, 夫差深感勾践这奴仆当得称职。实际上,越人是为不忘吴耻,没修西北方向的城门以方便将来北上进攻。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夫差早该后悔放虎归山。

雄心归热土

刚回国的勾践有的是雄心壮志、宏伟目标,但还没有大方向的规划。新都建成,勾践便向范蠡请救复兴越国之策。范蠡再次展现了他说话的艺术:“天时、人事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制定方针政策要因时和事而定。譬如万物都生于地上,地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它总摄万物,是一个整体,禽兽、庄稼等自始至终都不能离开地。万物不论美恶,地都一视同仁,使之生长,人类也依赖它的养生。然而万物之生长又各有定时,不到一定的时机,是不可能勉强生长的。”话说到这里,范蠡的比喻进入正题:“人事的变化也是一样,不到最后的转折点,要成功很勉强。因此,应该顺应自然,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就会把不利于己的局面扭转过来。”

其实,范蠡的一席话不是小事情的指挥棒,将来整个发展的大政方针基本都在里面。勾践决定由范蠡打理政务,范蠡做了和几年前相似的回答:“疆域之内,大王应身体力行,拿出时间和百姓打成一片,不要使百姓成天没事情做,而应让他们勤奋耕作,不违背天时,庄稼就会获得丰收,老百姓的生活才能日益富足,人口才会增加,国库里的钱和粮食才会尽快充实起来。君臣上下配合默契,共同治理内政,在这方面我不如文种。在对外关系方面,应按照阴阳二气的矛盾变化之规律,顺应天道,处理外务。应礼待弱小的国家,对于强国则要柔而不屈、强而不刚。至于吴国,则要等待或促使它走向衰落,等到时机成熟,方可一举而灭之。在这方面,文种不如我。”范蠡又一次做了国家的任务切割,他和文种各司其职。

作为经验丰富的外交操盘手,范蠡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博大胸怀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旁征博引,向勾践精辟地论述了复国兴邦之道,指出越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调动、保护人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富国强兵。

听罢范蠡的指点,历经沧桑的王者之心仿佛焕发了青春活力,勾践开始行动。“卧薪尝胆”就在这时候开始,勾践睡干柴,挂一颗胆在居室里,每天都要舔尝。苦不可耐的时候,他提醒自己:勿忘会稽之耻。想到这些,他又重新振作精神。这就是“卧薪尝胆”的由来。勾践还亲自下田感受农民生活。

与此同时,因战争之故,越国人口锐减,勾践制定生育国策鼓励多生:年轻人不要娶老妻,老年人不要娶少妇;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生三人政府帮养两人,生两人政府帮养一人。

范蠡的兴国之策动员起全国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从上到下,官员百姓都积极向往新生活。历经磨难的江山逐渐积累元气,恢复生机。不仅如此,报仇雪恨四个字深深地刻印在越国人心里,这是一个可怕的强国动力。

战略的奢侈品

讲到这里,西施该登场了。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灭吴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主持选美工作,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大美女——西施,她的出现是越国政策的需要。勾践尽管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但张扬不得,在吴国面前丝毫没有抬高姿态,对夫差表面上仍然低三下四。美人计除了要达到这个目的,更要使夫差沉溺女色,分散精力。

范蠡将西施遣香车送与吴王夫差。西施之美,倾国倾城,一般人看了也难免神魂颠倒,夫差本来就好色,他看到西施的第一面流口水不是没有可能。一个西施足以让夫差心神不定,加上勾践挑选的郑旦,美女一双,夫差昼夜消受香艳,整日与美人们饮酒作乐,连伍子胥的劝谏也听不进去。勾践这边耐住性子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认为勾践已经被他臣服,所以一点也不加怀疑。西施祸国殃民了吗?她和妲己、褒姒之类大有不同,她是越国复仇的一颗棋子,肩负重任出口吴国。就这样,一朵艳丽的鲜花成为国家战略的奢侈品。历史上很多美女有脸无脑,西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突破这个规律,美丽与智慧兼具,更为伟大高尚。

除了奉送美人,范蠡在外交上大打孤立牌。他暗中亲楚,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并结齐附晋,最大限度地孤立吴国。这样,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到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 越国迅速强盛,府库充实,人民乐为所用。

勾践范蠡在苦心经营,夫差则在范蠡营造的安乐窝里逍遥自在,一天比一天沉沦,根本不想过问政事。伍子胥的劝告完全失效,吴国实力日渐削弱。

耐心的考验

勾践见国势渐强,没什么耐性,欲攻打吴国,一雪前耻。范蠡以为时机尚未成熟,劝阻道:“我们虽然真心付出,但时机未到,不可妄动。”大夫逢同也劝道:“越国刚刚复苏,倘大张旗鼓地整军备战,必会打草惊蛇。”范蠡力劝越王继续发扬多年来奴颜婢膝的对吴外交作风,尽一切努力让吴王在精神上不停腐朽下去,再一步步收拾他,因为沉睡的狮子更容易一枪毙命。勾践接受建议,军事上保持沉默。

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得知此事,暗喜,亲率大批官员前去朝贺,团购大批礼品,赠送给吴王和众卿士。吴国君臣得到勾践的礼物,高兴得不得了,做着早日当上中原霸主享受四方进贡的美梦。还是老头子伍子胥脑袋清醒,力劝吴王:“越是我们的邻居,它才是吴国最要防范的。眼下越王和百姓齐心兴国, 对外夹着尾巴做人,不就是为了麻痹咱们,打我们的主意吗?齐对于吴,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威胁,现在把它干掉了,只不过是得到一些领土,能有什么用。但只要有越国在,吴国就不会有安定的日子。我们应该早日解决掉勾践那小子。”在勾践的事情上,伍子胥苦口婆心,却吃力不讨好,吴王第三次不买他的账,这一点吴王做得像个君王。随后吴军在艾陵大败齐军,凯旋而归。吴王得胜还朝,更加踌躇满志,一点也不给伍子胥面子,烦他唠唠叨叨,竟然口啐其面,将他骂个狗血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