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裂缝,并排走出了三位身披泛光重甲、手持两米大刀的重装步兵。
陌刀兵,身披顶级重甲明光铠,手持冷兵器时代军队最强兵刃之一——陌刀!
在主宇宙的历史中,憻罗斯之战中盛唐以两万人马对阵阿拉伯联军二十万人,在叛军突袭侧翼的情况下消灭了联军七万人并有接近万人成功脱离战场。
此战中高仙芝首战先以弩箭为主大量射杀对方骑兵,再以两千陌刀手正面迎击对方;陌刀兵正面对上骑兵留下来的描述是“如墙而进,人马俱碎”。
大食人第一次见到正面克制骑兵的重甲步兵,被陌刀阵杀得屁滚尿流完全提不起战意。此役结束后,唐军斩杀大食人两万余,俘虏四千余,自己一方仅战死一百六十余人,重伤失去战斗力一百余人,轻伤者三百余人。
第二场战斗大食人的主将是萨利赫,此人在欧洲战功无数,是阿拔斯王朝的名将之花。他领十二万大军群拥而至,用五万持盾步兵做先锋,试图一口气吃掉唐朝这点人马。
高仙芝则是布下锋矢阵,中路五千名陌刀手,其后是两千弩箭手,左翼和右翼都有五千骑兵和一千弩箭手。
战斗一开始,大食的中路军队就被陌刀手杀得是血流成河、魂飞魄散,萨里德无奈之下派出了手底最强的一万名呼罗珊战士前往支援,但是没起到任何效果。
这一战从白天杀到晚上,唐将高仙芝知道不能一战功成,首先鸣金收兵,最后清点战果大食方被杀三万余人,唐军阵亡八百余人,重伤轻伤者一千余人。
这场战役虽然最终因为友军的叛变导致唐朝失利,但是陌刀兵的凶威让黑衣大食立即派人来与唐朝讲和,战后的6年,每年均有外国使臣来唐朝拜,仅公元753年就来了四次。
每一名陌刀兵还精通弓弩以及长枪的使用,战场上他们腰间挂弩以及羽箭,背后交叉背着陌刀和长枪。
但是在现在,他们得到的评定是二十五点武力值,这让武周的女帝武则天非常不服气,虽然在她的世界里,这场战役尚未打响,但是已经有诸多的战役证明了她的陌刀兵是无敌的;这支军队甚至围杀了一名大妖。
……
第二个裂缝走出两个并排的黑色玄甲骑兵,人马一体,尽皆披甲。
玄甲黑骑,士兵身披覆盖全身的黑色玄甲,马匹也有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
在主宇宙中,这支黑色的钢铁洪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卫队。《资治通鉴》中记载“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这是让唐太宗这位帝王敢用几千铁骑就冲击十几万大军的超级精锐。
公元621年,李世民曾用一千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六千余人。同年窦建德亲率十二万大军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丝毫不惧,正面迎敌。
李世民挑选三千五百精骑兵,其中有一千多玄甲军,在虎牢关正面一举击溃窦建德部,使其全线崩溃,夺得天下。
这位皇帝曾说:“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意味着在他心里,这几千精骑足以在十几万大军中纵横来去,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历史上的玄甲军,建立的雏形其实可能是轻骑兵,由李渊为了对抗塞外异族而建。《资治通鉴》中记载:“渊选善骑射者二千人,使之饮食舍止一如突厥,或与突厥遇,则伺便击之,前后屡捷,突厥颇惮之。”
后来到了唐太宗手里,变成了“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
可见玄甲军一开始就是两种打法,对付突厥轻骑兵就不带具装,变轻骑兵。对付其它机动力不高的兵种,就穿上具装,变重骑兵,追击时,脱掉具装又变轻骑兵。
此军人马合一,人人善射,士兵有持槊和持枪的,马上还配有刀、啄、锤、斧、鞭等各种武器,堪称全能骑兵。
然而他们的武力值是二十七点,唐太宗本想挑战武力值二十九点的蜀军西凉铁骑,却被仁帝拒绝了,故退而求其次,与白马义从交手。
……
第三个裂缝走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轻甲剑士,个个目光沉稳、行走之间带着一股气势。
秦锐士,人人全副轻甲、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和一面精钢盾牌,全身上下简简单单的,让人有些不解。
在主宇宙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战火连天的动荡年代,华夏在这时先后出现了四支精锐部队,他们的兴衰不仅是国家命运的浮沉,也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训练出的“赵边骑”让屡屡败北,丧城失地的赵国灭中山、收楼烦,败东胡、降林胡,实力大增、威名大振。
齐庄公设立勇士爵位,凡是经过徒手格斗、摔跤、游泳、骑术、剑术、射箭等技能优异者,才能成为国家的常备国防军,驻守五都,这就是“齐技击”。
齐技击在桂陵和马陵击败魏军,硬生生将魏国拉下霸主宝座,齐愍王更是先后向韩、楚、秦、燕、宋等国发生战争,将齐技击的声誉推向顶点。
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有亡国的危险,这让魏文侯成为最早变法图强的君主,其中重用了吴起改革军事。
超级名将吴起不负众望,组建了一支名为“武卒”的精锐部队,其战斗力在战国群雄中鹤立鸡群。
吴起率领魏武卒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的惊人战绩。在阴晋之战中,5万魏武卒对阵50万秦军,以一当十,杀敌无数,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这就是战国四大强兵的“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
但是在战国末期,荀况所著《荀子》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话:“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秦锐士,秦国在经历过“魏武卒”的恐怖之后,大将军司马错便借鉴吴起的训练之法,而且以更加严苛的训练手段,训练出了比魏武卒更犀利的“秦锐士”!亦称为“铁鹰锐士”!
伊阙之战中,白起大破魏韩联军,击杀敌军二十余万,魏武卒亦是在这场战役中,被白起消灭的干干净净,就此退出了战国时代的军事舞台。
秦锐士”上马能斩赵边骑,下马能敌魏武卒,简单的形容就是——无敌之师。他们得到的评定是二十九点的武力值,这让始皇帝决定立马挑战排在他们之上的蜀国白毦精兵。
……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王牌兵种,他们无一不名垂千古、光耀华夏,其中佼佼者威名之盛,遍传古今中外。总而言之,在战场上得胜者,得常胜者,得常胜不败者,就是公认的王牌军。
中国军史上只有两支从成军到解散都没有败过的部队,那就是岳飞的岳家军和明朝的戚家军。
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们所处的世界总体差距被拉得太远,士兵的身体素质、修炼法门、武器等诸多“软件”和“硬件”都跟不上目前的主力部队。
所以这场战斗,其实不止交战的各国在关注,可以说华夏帝王群里的每一位皇帝,每一个名将,每一支强兵都在默默的注视着这场几乎堪称“冷兵器最强兵种”之间的战斗。
他们之中的胜者,毫无疑问将继续保持着荣耀,至于失败者,则会在各大强朝之中暂时落入下风。
最后走出来的三人显然也知道,他们不能输,输了毫无疑问就会给自己的生涯背上一个无法抹除的污点。这三人分别是秦始皇麾下上将章邯,唐太宗麾下超级名将李靖,武后麾下大将薛仁贵。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此时已经六十多岁,武后与唐高宗的“二圣临朝”已经持续十年之久。二圣临朝,就是唐高宗允许武后与他一起垂帘听政,共同上朝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早在隋文帝时期,每次上朝,独孤皇后必定同辇相随,令宦官侍立于文帝身旁,大事小情,随时传报。文帝退朝,皇后再车驾同返,当时就有二圣之称。所以高宗能够答应武则天临朝,也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影响。
武后麾下有著名的文臣酷吏,却缺少名震华夏的顶级大将,故而想尽办法请动了薛仁贵这个年迈的战神替她征战蜀国。
李靖、薛仁贵、章邯三人在走出来之时眉头便是一皱,他们感觉到了三国世界给他们的束缚和压抑。连他们这等人物都收到了压制,那他们的士兵情况如何可想而知。
即使是武力完全相同,忽然受到这样的压制也绝对会影响到士兵们的发挥,更何况秦锐士和陌刀军武力还和蜀国的精锐相差了一两点。
今天这场战斗,恐怕十有八九要出事!
在盖天行的注视下,双方的六人将领互相来到中间交流了一番,便只留下了陌刀军和无当飞军留在校场内,血腥气和战意疯狂地在两只队伍里沸腾起来,战斗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