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8291600000003

第3章 条约时期上海华界的城市规模问题(1845至1937)

一、上海华界的面积、人口和人口密度:变迁及比较

上海辖区事实上就是上海县的辖区,其位置和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它包括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地区,沪南区、闸北区、蒲淞区、洋泾区这四个区,引翔乡、法华乡、曹行乡、漕河泾乡、塘湾乡等15个乡的地区,总面积为557.85平方公里。1865年的调查显示上海华界的人口总数约为54.3万。人口规模的增速方面,上海华界的人口在1852年到1937年这85年间翻了两番。这个增速和同一时期上海两个租界的人口规模增速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在90多年的时间里界内人口规模扩大了上千倍。当然,租界设立之初,界内近乎不毛之地,而非成熟的城市,租界人口规模的基数非常小,所以直接比较上海华界和租界的人口增速,其意义是有限的。

二、19世纪的上海华界

租界设立之初,上海华界对其多有嘲笑鄙视之情。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租界初成规模,并且让华界在市容市貌、生活品质等方面均相形见绌时,上海华界的朝野人士开始反思并采取行动。从1870年代开始,华界的官方和民间就积极效仿租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新办一些城市设施方面的公共工程。这一阶段,上海华界的主要关注点是改善老城区的城市环境,学习租界的城市管理办法。所讨论的多是具体的市政改良方案,如疏浚水沟、架设路灯、粪桶加盖之类,尚未触及城市规模和新城建设等宏大议题。

三、清末地方自治运动时期的上海华界

官方和民间在讨论上海华界该如何应对时,已经不再单纯呼吁学习租界的城市管理经验与制度,而是也议论起如何防范租界对华界的侵夺了。这对上海华界的走势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政府和民间人士都竭尽全力制止租界当局向上海华界的扩张。

四、民国前期的上海华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确立起对上海的统治。这17年间,整个中国的政坛跌宕起伏,上海华界的实际控制权也屡屡易手。然而,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去看,这17年无论是谁掌控上海华界,都没有出现限制城市规模、抑制外来人口迁入的思想或政策。而这17年间,孙中山、张謇、丁文江等人关于上海发展策略的设计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倾向都是朝着扩大上海城市规模这个方向的。

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上海华界

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之后,先后接收了沪北工巡捐局、上海市公所、上海县清丈局、淞沪商埠卫生局、浦东塘工善后局等机关,把华界各个地区都置于市政府的直接治理之下。当时租界依然在积极越界扩张,而且在工商、政治等诸多问题上时常和国民政府发生冲突。

六、结论

上海自设立租界以来,就形成了华界和租界并立的“一市三界四治”的局面,要讨论条约时期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不分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而笼统地进行论述是不合理的。本章仔细梳理了上海华界从产生到落入日本占领者之手的这九十多年间城市发展思想及其实践,通过逐个时段的分析,结论相当清晰:绝大多数时候,华界中关于上海城市发展的策略讨论与实际执行的政策都朝着扩大上海华界的城市规模这个方向,在整个条约时期,上海的华界并没有推行过限制城市规模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