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83100000044

第44章 初唐四杰

第3章第10节初唐四杰

“四杰”生平

“四杰”指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

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

高。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

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

。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

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

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

。王勃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

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 皇杖搿段脑酚⒒吠猓嘟陨⒇*?

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

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

行》等篇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

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

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约公元635~约689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自幼家境贫寒,在仕途上很不得志,

一生只任过一些小官。后因病辞官,在太白山隐居。晚年病势更重,卧床十余年,著有《释

病文》、《五悲文》等,武后执政时曾对他多次召见,他都没有就职。后因不堪忍受病痛折

磨,他自投颖水而死,仅活了五十多岁。卢照邻多写忧怨愁苦之作。他自号幽忧子,正说明

了他的心境。幽忧是他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作品的象征。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和《长安古

意》被世人称为唐初巨制。

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

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

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

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即被称

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

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

抑彼扬己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四杰”艺术成就

初唐四杰都是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

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

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这

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

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NB038之土未干,六尺

之孤安在”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

,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

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

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

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

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

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

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

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的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

的道路发展。四杰对唐诗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表现

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腾王阁》;或

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

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

。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次,初唐四杰

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

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

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

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的力求振拔,不仅表现为内容的拓展和充实,而且也表现为形式

的创新和完善。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

四杰(杨炯无七言诗)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

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

擅长七古。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

对“四杰”十分敬佩。四杰以新的章法和节奏,来表现新的情绪,在诗歌语言上也做出了

向生活靠近的努力。大体而言,卢、骆喜作五、七言长篇,其功尤在七言歌行一体;王、杨

则以五言律绝取胜。

七言歌行本是梁、陈以来七古和骈赋交互影响、渗透的产物,由于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

的蝉联句式,和近体的对偶与声律,逐渐形成了工丽整练而又婉转流走的风格特色。卢、骆

创造性地发挥了这种诗体之所长,大大加强了它的抒情性,丰富了它的表现力,使之成为“

极能发人才思”(《诗薮》语)的新体制。例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在章法上是以体物

铺张始,而以抒情议论作结;在句法上是以骈为主,以散行骈;在用韵上多四句一转,且平

仄相间,丝毫不爽,形成一种紧锣密鼓式跳荡起伏的明快节奏,凡转韵处又多用蝉联法接字

而下;在用语上则不仅运用大量的叠字、叠词,而且往往用俗语虚词加强语调,以传神情。

骆宾王的歌行还参以汉代大赋的笔法,因而无论是规模还是容量都呈现出耸人耳目的壮观。

他的《帝京篇》和《畴昔篇》长达二百多句,前者类京都大赋之制,后者类赋中纪行、述志

的综合。但以赋入诗不只是为了张大气势,其中自有激荡的情思和磊落的风神在。如《畴昔

篇》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诗人富于戏剧性的坎廪遭遇和豪侠风概,在回顾少年意气、诗苑盛会

、吴楚风物的同时,又时时穿插以节序之悲、失路之叹和衔冤之恨。这首诗可说是李白《忆

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梁园吟》一类作品的张本。经卢、骆

之手,七言歌行“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诗薮

》),成为以后李白、李颀、高适、岑参一路诗人所喜用的形式,其开拓之功是不容轻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