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是企业的骨架,健全的组织形成良好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管理风格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使企业走向成功。
一、设置因时而动的组织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建立至今,已有200年。这200年中,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历经变革。
第一个时期,成功的单人决策制
历史上的杜邦公司是1802年由杜邦的儿子们创建的,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工厂很快站住脚并发展起来。
整个19世纪中,杜邦公司基本上是单人决策式经营,这一点在亨利这一代尤为突出。
公司的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要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签,契约都得由他订。
在亨利时代,这种单人决策的经营方式是成功的。这是因为:
公司规模不大,直到1902年核定资本才2400万美元;
经营产品较单一,基本上是火药;
公司产品质量占绝对优势,竞争者难以超越;
市场变化不复杂;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需要领导者非凡精力的组织模式不适应了,亨利死后,继承者一脉相承的结果是导致经营的崩溃。
第二个时期,集团式经营
正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时,三位堂兄弟出来力挽家族,买下了公司。
三位堂兄弟不仅具有管理大企业的丰富知识,而且具有在铁路、钢铁、电气和机械行业中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的实践经验,有的还请泰罗当过顾问。他们果断地抛弃了“亨利将军”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公司。
集团式经营公司最主要的特点是建立“执行委员会”,隶属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之下,是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
公司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机构,在管理职能分工的基础下,建立了制造、销售、采购、基本建设投资和运输等职能部门。在这些职能部门之上,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总办事处,控制销售、采购、制造、人事等工作。
由于在集团经营的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20世纪初,杜邦公司生产的五种炸药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64%~74%,生产的无烟军用炸药占10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军队40%的炸药来自杜邦公司。公司的资产到1918年增加到3亿美元。
第三个时期,适应市场的多分部体制
然而,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幅度扩展,以及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使组织机构遇到了管理问题。每次收购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元化经营遭到严重亏损。
排除了由于战后通货从膨胀到紧缩之外,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原有组织对成长缺乏适应力。1919年,公司的一个小委员会指出:问题在于过去的组织机构没有弹性。尤其是1920年夏到1922年春,市场需求突然下降,使许多企业出现了危机。
这使人们认识到:企业需要一种能力,即易于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商品流量的能力。继续保持那种使高层管理人员陷入日常经营,不去预测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结构形式,显然是错误的。一个能适应大生产的销售系统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讲,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机构。
在执行委员会下,除了设立由董事长领导的财务和咨询两个总部外,还按各产品种类设立分部,而不是采用通常的职能式组织如生产,销售采购等等。在各分部下,则有会计、供应、生产、销售、运输等职能处。各分部是独立核算单位,分部的经理可以独立自主地统管所属部门的采购、生产和销售。
在这种形式的组织机构中,自治分部在不同的、明确制定的市场中,通过协调从供给者到消费者的流量,使生产和销售一体化,从而使生产和市场需求建立密切联系。
由于多分部管理体制的基本原理是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从而使公司的最高领导层摆脱了日常经营事务,把精力集中在考虑全局性问题上,研究和制定公司的各项政策。
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高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公司组织具有了很大的,能适应需要而变化的能力。这使杜邦公司在后40年代控制了所有重要的化学工业新产品,直到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并迅速转向氢弹生产。
第四个时期,“三驾马车式”体制
60年代以后,杜邦公司的组织机构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这就是建立起了“三驾马车式”的组织体制。
新的组织体制是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企业竞争需要而产生的。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过去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竞争者的挑战;道氏化学、孟山都等一些石油大公司相继成了它的劲敌。以至于1960年到72年,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4%,批发物价指数上升25%情况下,杜邦公司单均价格却降低了24%,使它蒙受了巨大损失。
再加上它掌握了多年的通用汽车公司10亿多美元的胶源——美国橡胶公司被迫出售,转到了洛克菲勒手下,公司又历来没有强大的金融后盾,真可谓四面楚歌,危机重重。
1962年,公司的第十一任总经理科普兰上任制定了公司的新战略:
运用独特的技术情报,选取最佳销路的商品,强力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传统商品,发展新的产品品种,稳住固有势力范围,争取巨额利润。
有了新的经营方针,还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保证。除了不断完善及调整公司原设的组织机构外,1967年底,科普兰反省总经理一职,在杜邦公司史无前例地将职位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由别人提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头驾车式”体制。
在这种新体制下,实行集团领导,最高领导层分别设立了办公室和委员会,作为管理大企业的“有效的富有伸缩性的管理工具”。
科普兰说:“三头驾车式”的集团体制,是今后经营世界性大规模企业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60年代后杜邦公司取得了好几次成功,不能说与新体制无关。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看出,组织制度对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有重大关系,如果组织制度设置不好,就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杜邦公司成功的秘诀,首先就在于设置了良好的组织,并使组织机构设置适应需要,即适应生产特点、企业规模、市场情况等各方面的需要。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对组织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所以,可以这样说,企业要走向成功,第一步是要设立一个能随环境变化而调整的组织。
二、组织设计四要求
1 组织目标组织调计有如下四个要求: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是指在这个结构中,每个人可以用最方便的方式去做他该做的事,而且达到共同目标。因而我们在考虑结构方式时,首先要对企业的目标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而且这种了解要很细,细到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会找到一种合适的组织构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公司都是先有一个组织框架,然后才设想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该怎么做,这是很可行的。
组织不能没有目标,否则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最后失败告终。
所以,企业要在建立组织时,就得确定自己的组织目标。
在组织目标确定时,要明白目标也是有层次的,一般来说组织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子目标。
总目标是指企业要达到的目标,是大层次的;是公司的基本计划,它对整个公司的长远、短期发展作了一个明确的概述。
分目标是指每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它有助于达到总目标。
当然,在部门目标下,还有个人目标。个人目标是达到部门目标、企业目标的最小单位。
2 管理层次与幅度
管理层次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的层级。在管理中,由于每一位管理者的精力都是很有限的,故他在管理时管理的人员总会存在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叫做管理宽度。
当管理者没有精力管理过多的人员,也就是说达到他所能及的管理宽度时,就会在下面重新出现一个级层,由他手下的人负责管理。
组织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如何设计这个管理层次,层次太多了导致信息不畅,层次太少又没有太多精力来分管。
组织在发展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结构:
(1)直式结构
即管理幅度较小,但管理层次较多的结构类型。这种类型分工较明确,易于协调,但存在很多缺点,例如费用增加,层次复杂化,信息流通不畅,计划与控制较难。
(2)扁平结构
扁平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大,但管理层次较小的结构类型。其优点是费用低,信息流畅较快,缺点是上下级协调差,同级间的人沟通较困难。
两种结构各有优劣。英国著名学者厄威克认为:对于任何管理者而言,理想的下级人数是4个人,在组织基层,由于职责重点是执行具体任务,这个数目可扩大到8个人或12个人。
美国管理协会对100家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型公司(雇员超过5000人)总经理宽度为1至14人不等,平均宽度为9人;中型公司(雇员人数为500至5000人)总经理宽度3至17人不等,平均宽度为7人;并且,企业中间层管理宽度要比高层要窄得多。
当然,影响管理宽度与级层的因素是很多的,不能以某一固定标准来衡量。要真正确定管理幅度下管理的层次,一定要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以下几点因素在我们确定管理幅度时应考虑:
(1)职权授予
授权如果得当,可令管理者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及精力,因而,管理宽度可拓宽,否则,就会令管理者得用很大的精力进行指导与监督。
(2)人员培训
下级所受的培训越好,管理者与他交往的时间越小,对其指导和监督就越小,管理宽度就会宽些。
(3)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越有效,管理幅度就越大。
(4)控制客观
如果计划得当,控制标准化高,那么管理者容易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那么管理者就可以避免将许多时间亲临现场观察和控制,当然管理宽度就可以放宽。
(5)激励方式
如果企业能采用较好的管理激励方式,则可极大地促进下级的工作热情,这样可使下级承担更重的任务,当然管理宽度就可宽一些。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例如工作任务协调情况、企业规模、组织企业的稳定性、职能分布、助手配备、目标和谐性等等都可影响管理进而影响管理层次。
现代社会实践证明,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属于扁平型组织,管理者将有很大的管理宽度,管理层次较少。诺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资产达20亿美元,而其只有不到10位最高层管理者,则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3 组织分工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必须有合理、细致的分工,以形成明确的责任与职责,有效地达到目标。按照不同的职责与责任,形成不同的部门。
在对组织划分形成部门时,要以使组织最有效发挥作用为标准,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则应遵循:
(1)组织划分有较大的灵活性。组织划分不是一成不变,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组织划分尽量精简。组织据需要划分部门越小越好,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3)组织划分应忠于组织目标。不管什么样的划分,都应实现自己部门的目标,各部门目标的实现又都能导致企业目标的实现。
(4)组织划分应考虑沟通的有效性。沟通如果在组织内部部门之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个组织的划分就是失败的。
明确划分的一些基本原则,就可对组织进行划分,在现代企业中,划分有以下几种方式:
(1)按职能划分
这是用得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它主要以工作的性质为基础划分。一个企业一般有生产职能、销售职能、财务职能、人事职能几种,大多数组织在划分时,都是基于这些职能的。而在这些职能之下,又可细分为其他职能。
例如生产职能又可细分为技术职能部门、车间工程职能等,当然有些职能有时会据企业需要归属不同的部门,但一般职能部门(一级划分)相差还是很小的。
此种划分有很明显的优点:可使专业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主管人员精力得以集中,有利于控制。
(2)按产品划分
这是一种按照产品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方法。如在一家公司里生产产品A、产品、产品C三种产品,那么可据这三种产品分别划分为A公司、B公司、C公司,每个公司里又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方式。
此种划分方法可使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一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这对产品的改进,产品市场的开拓都是很有利的,但由于部门之间独立性较强,沟通与控制有一些困难。
(3)按地区划分
按地区划分是据各地具体情况把一个或二个以上各方面较相似的地区放在一起,并单独由设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管理的方法。这种划分方式是为了结合当地的文化及社会生活特征,有针对性地经营,从而获得地区优势。
这种划分方法有利于改善相互地的协调与发展,取得区域效益,但同按产品划分一样,不利于控制。
(4)按时间进行划分
按时间进行划分,多用于生产部门或其他一些基础组织,它依照不同时间划分为一些小组,在不同的时间里,该小组轮流上班。
此种划分最大的问题是监控有一定难度及费用较高。
除了上面几种划分之外,还有按人数,按工艺等划分方法。在实际情况中,影响划分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的选择并不是惟一的。同时,由于部门设置的复杂性,有时候,在进行组织划分时,出现几种划分同时使用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是当今企业中经常应用的,因为,混合划分很具有弹性,更利于不同层次管理实现组织目标。
下面看两个组织划分的例子。
范例一:
宇宙食品公司总裁亚历山大·欧文由于实际上只是他一个人负责全公司的利润,总不太如意。当他后来有了几位分管财务、销售、广告、制造、采购和产品研究的优秀副总裁之后,他又感到,不能让他们任何人担负公司利润的职责。他甚至常觉得,即使让他们负责在他们不同领域对全公司利润作出贡献也很困难。
例如,销售副总抱怨由于广告无效,生产部门不能及时提供商店所需产品,他又没有与同行竞争的拳头产品,所以他不能对销售负全部责任。而制造副总裁认为他不能同时做到既要降低成本又要为紧急订货生产短线产品;此外,财务管理又不许可公司对每样东西都有过高的库存。
针对这种情况,欧文先生曾想把公司分成六、七个部门——设立产品分公司,由分公司经理负责各自的利润。但他又发现这个办法既不可行又不经济,因为公司生产的许多名牌食品都用同一工厂设备,用同样的原材料;另外,一个推销员去一家商店或超级市场同时涉及多种有关产品,比只涉及一种产品要经济得多。
结果,欧文先生认为最好建立这样的组织划分,就是要派六位产品经理,他们都对一位产品营销经理负责。每一产品经理都各自对一种或几种产品负责,并对每一产品的产品研究、制造、广告和销售方面进行监督,从而也就成了对该产品的效益和利润的负责人。
同时,欧文先生认为不能赋予这些产品经理对公司各经营部门实际的直线职权,因为这样的将会导致每个副总裁及其他部门要对六位产品经理、产品营销经理及总裁本人负责。
尽管在他想到的这种组织划分在沟通时存在某些混乱,但他的坚定地选择了这种划分。事实证明,这种划分能较好地解决前面出现的各种问题。
范例二:
立石电机公司是风险型企业,为了保证整个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企业内部要有竞争。为此,公司实行事业部制的管理组织,全公司据产品划分为7个战略事业部,有机电产品事业部、金融电脑设备事业部等。由这些战略事业部再分成22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如同一个小的风险性企业,或者说企业内的企业。
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以及作为公司的代表出现在市场上表现出竞争力都非常强,可以说,这是此类管理组织形式的优点所在。
但是,经过一段时期,这种组织横向联系作用力较差的缺点开始明显暴露出来了。为了消除这种弊端,立石电机公司采取了新的组织划分。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技术开发、销售、生产、物流和回收这5种职能环节,分别在各个环节新设立促进小组,与各事业部横向交叉。这样,就消除了企业管理出现的弊病,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完善,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
以上两个组织划分的例子给我们启示,客观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一定要据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织划分。
4 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指职权集中于较高的管理层次,以此为基础的组织特征是:职责分明,统一指挥、结构严谨、这种以集权为基础的组织在当今仍然是许多西方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它被称为集权制。
分权是指在组织结构中把决策的职权分散,建立在分权基础上的组织别称叫分权制。
集权与分权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一般情况下,集权与分权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在组织设计中,必须明确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即哪些权力应集中起来使用,哪些权力应分散下去,这是使组织有效运作的保证。
首先,我们比较一下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的主要特点是:上层主管掌握着决策权,中下层决策权较少,而且一般仅限于业务方面。上层对下层控制较多,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分权的主要特点是: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上层控制较少,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有一定财务支配权。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优劣,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坏。
其次,分析影响企业集权、分权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组织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
(1)决策的代价。如果决策的代价越高,由高层管理人员决策的可能性越大。
(2)政策是否一致性。如果政策一致集权程度就较高,因为政策一致容易实行统一控制。
(3)组织的规模及性质。企业组织越大,要作的决策就越多,必须作的决策的职位也越多,各项决策的协调也就越困难。
(4)企业文化的历史。职权是否分散,常取决于企业创建的道路。从内部发展起来的公司如马歇尔·菲德尔公司,有明确权力集中的倾向。合并的企业在建制期及以后的发展中可能保持分散的倾向。
(5)管理哲学。高层管理人员的性格及信奉的哲学对职权分散到什么程度起着重大影响,专制的领导一味喜欢集权,民主的领导喜欢分权。
(6)控制技术。统计方法的改进可能促进分权,如果无充分的技术来进行控制与监督,分权的可能性较少。
(7)分散执行任务。任务分散是指一个企业的许多管理人员分派在各个地区区域内执行任务。在分散执行任务时,职权一般应分散,但也有例外情况。
(8)企业的成长速度。如果一个企业成长很快。面临增长带来的许多复杂问题,那么就迫使高层管理人员作出很大一部分的分权。
(9)环境影响。环境对集权分权影响很大,包括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
明确分权集权的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在组织设计时据实际情况进行集权,分权,使企业运行时该集中的权力就集中、该放的权力就放,使“集”、“分”达到最佳组合。
三、组织管理思想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思想,不同的管理思想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式,形成不同的管理风格。
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这种管理思想很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它强调,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人,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人创造的,也都是为人服务的,管理作为协调人类的一种活动,自然要把人放在首位。
同时,它还认为,管理最根本的问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人在组织的所有要素中是最活跃,最宝贵的要素,所以如何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管理者在管理中应思考的首要问题。
总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中心所在是“人”,一切组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人”来安排。
2 权变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强调在组织管理中,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通适用的“最好的”组织管理理论和方法,现实中的经营管理者是综合运用多种管理理论和原则而合成的权变管理。
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管理方法必然要发生变化,以适应各种要素的变化。而现实生活中,要达到的目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这为管理者实行权变管理提供了选择。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找出最合适的方法以求有效地达到目标。
3 系统管理思想
系统管理思想目前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系统是一个诸多要素的集合体。它有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把系统观点应用在管理上,就形成了系统管理思想。
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进行管理时,必须考虑到外界的各种变量,如市场、技术、社会力量、法律和法规等,这样才能分清主次,考虑周到。
4 信息管理思想
这种理论强调信息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它认为,企业系统与各子系统之间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信息来实现的。信息是企业的“神经系统”,一旦信息失灵,整个企业将趋于瘫痪。
因而,在进行管理时,必须采用各种方式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信息成为管理的中心,是企业的最重要生产要素。
5 均衡管理思想
这种管理思想强调二个均衡:
织内部均衡,又称为回报与贡献的均衡。组织外部均衡,即组织和环境的均衡。组织内部均衡就是要使员工对企业组织的贡献与组织提供回报的均衡。组织外部均衡指企业组织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均衡管理思想认为,只有这两种平衡都达到了,企业的管理才是卓有成效的。
以往的一些常用的管理思想,也是很有现实意义,很有实用价值的管理思想,在这些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及风格。
四、保障组织的良好运行
为企业设计好组织结构后,剩下的就是要保障其能良好地运行,达到目标。
良好运行的组织会有以下特征:
1 整个组织具有很强的成就取向,整个群体具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同时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愿意为组织的发展作出贡献。
2 组织中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不存在责权不分情况,人人明确责任。
3 组织的工作追求卓越,整个群体都希望能以最卓越的工作方式来完成组织的使命,组织内部充满活力,组织成员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组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4 整个组织都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整个群体都能从全局的利益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整个集体对自己的组织都有荣誉感,能珍惜组织内的一切,并经常自觉地与其他单位进行比较。
6 组织内部有一致的动力,整个群体都关心组织能否为个人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
7 组织的高级领导人注意人的管理,注意发挥人的潜能,并创造出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友好气氛。
8 每当有新的成员加入到该组织中来,组织都给予必要的帮助,告诉他们组织对他们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应该如何工作。
9 组织内沟通顺利,各种信息能快速流动。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
10 组织保持稳定,波动性小,同时,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有一定适应性,能随外界变化而变化,协调性强,不存在组织僵化现象。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良好运行,即出现所谓的“组织病”,那么“病症”就会表现得同以上特征相反,这也是我们对组织进行监控的一些主要指标。
保障组织良好运行的三大法宝:制度,控制,组织风气。
1 制度
要保障组织良好运行,首要必须要有严格、完整的制度保障。制度对组织内的一切起约束作用,使企业组织走向法制。
台塑非常重视组织制度建设。王永庆说:“企业规模越大,管理越困难,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保障组织内的人、事、财、物,并以制度为准确执行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其前途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企业在小规模经营阶段,组织内的人、财、事等较少,易于联系,易做好组织管理,使其良好运行。但是发展到某一程度,规模大了,人多事难,单靠人力来管理远远是不够的,就必须靠规章制度的力量来组织管理,以弥补人力的不足。”
台塑总管理处总经理兼主任杨兆麟曾建议中小企业赶紧建立制度。他说:“我觉得目前中小企业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制度化。制度化之后,才能建立一个秩序,组织才能有效运行,中小企业都还逗留在人治阶段,他们总觉得规模小,范围比较狭窄,自己已经看到一切,自己的经验可以处理任何困难的事情。”
杨兆麟强调,企业的形态家庭化,但要保障企业组织的良好运行,还是必须强调制度化。
新茂与朝阳木业(台塑关系企业)总经理蔡案文也表示“企业最重要是及早建立制度”。
2 控制
控制是指为了组织目标的实行,各级主管据事先确定的标准,对工作进行测量及评价,并对偏差进行纠正或者据组织需要对组织各方面进行调整。
有了完善的控制制度的手段,才能对组织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并据环境变化而作修改、完善,保障组织的良好运行。
控制是以一套完善的制度为基础的,这些制度包括生产制度、销售制度,人事制度等,在这些制度下,又有不同的衡量指标。
吉宁领导下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团及一些半自治的部门,并制定了精确的目标与控制系统。
他的控制手段,首先是他对“确凿事实”的追求;其次为了得到这些事实,他精心设计了一套职能部门相互制约的方法;第三,为了保证他的情报的可靠性并检验各项建议的合理性,他把会议作为面对面对抗的场所;最后,他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奖惩制度以保证他对企业的完全控制。
吉宁的一举一动和他制造的紧张气氛,在公司行政主管人员中楔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无情地驱赶他们前进。
请看他的部下是怎样评论的吧。关于确凿事实的追求,一位经理说:“吉宁的最大秘诀之一是叫你全力以赴,别无选择,他会说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生意可以增加25%,利润增加12%。接着,他会密切注视你的进展。如果你没有完成计划,那你最好准备一个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能完成计划的正当理由,并提出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建议。”
关于职能部门相互制约,一位评论员说:“审计长真是吉宁的第三只眼睛。假如你真的看到审计长办公室的工作情景,你就会意识到,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当基层经理,就像住在一个装了窃听器的房间里,周围全是闭路电视,简直没有藏身之地!”
关于面对面会议,一位前行政主管回忆道:“一个遇到严重麻烦的人,看来就像场院内一只受伤的公鸡,正被其他的鸡啄死。如果吉宁对准哪个人,这就是向职能部门人员发出暗示,要他们跟着行动,然后他就袖手旁观。许多庸俗下流的活都用上了,有时候相当粗野。”
这就是吉宁所推行的外在的,以数字和制度为准则的,美国式的控制手段。
吉宁的公司的确也因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依据现在的观点,这种强硬的控制制度有些“物极必反”。
一个良好的控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控制要反映计划,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控制能快速反映组织运行中各变量的运行情况并能很快纠正偏差。
(3)控制灵活。控制不是死的,要随着组织变化或其他环境变化而变化。
(4)控制标准主次分明。控制应建立客观标准,且要区分主次,看哪些标准较重要,哪些较不重要,哪些应为最高层人员控制,哪些应由一般主管控制。
(5)控制手段尽量简单,数量尽可能少,以发挥员工自由性、主动性。
对一名管理者来说,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让组织良好运行,至关重要的是掌握各种基本技术,即:
(1)管理控制手段的决定及应用
(2)目标和标准的树立
(3)绩效的评价
(4)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3 组织风气
组织的良好运行受组织风气的影响也很大,组织风气影响着计划、组织、人事、领导等实施方式。
三星集团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持了集团组织的廉洁,健康风气,但有时也容易产生僵化的官僚主义作风。
李秉哲先生曾在集团干部会议上说过一段话:“一个公司要成长发展,就要有谦虚,亲切的风气,如果给人以官僚、不亲切的印象,那是不好的。官僚作风不仅给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会阻碍企业内部的上下沟通。如果官僚主义继续蔓延,就会阻碍职员、课长、部长等向总经理提出有益的意见,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治官僚主义。”
他还强调,使组织充满活力,良好运行是一个经营者无形的成就,这比公司表面上的成就还要重要。也就是一个经营者即使从物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销售上升,利益提高,但如果他不能把公司内部上下关系搞得融洽、和气,相互不能沟通,不能合作,造成混乱,那么这个经营者就不是合格的经营者。
三星重视人是举世闻名的。在组织活力,组织风气方面,三星也同样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组织=培养人才的力量”;这是李秉哲先生的一句名言。
李秉哲说,依我们的经验来看,进公司1~2年后,其中的5%就会被淘汰,30%是优秀的,剩下65%是据环境和领导层的影响而变化的。组织力,指的是如何把这些的65%的人培养成人才。
在三星很难找到韩国其他公司普通存在的由血缘、亲缘、地缘关系结成的各种各样的“会”,如同产会,同学会等。
李秉哲先生曾下令禁止结成此类小集团,因为这种小集团一旦形成,就会侵蚀公司内部的凝聚力,断送有能力的人才,阻碍经营合理化,阻碍开发某种产品,有时甚至也会把社会上的党派之争引入公司内部。
三星的组织活力,就是在于这种能够排除各种不正常关系,保证上下沟通,使集团能保持廉洁的组织风气,使组织良好运行,这是三星组织管理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
良好的组织风气的形成,需要做到三方面:
(1)管理者要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一方面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合作,放下官架子,礼贤下士,另一方面要尊重员工,尊重他们的自由创造权。
(2)保持良好的沟通。组织内部信息尽量共享,组织内部之间进行自由地交换意见和进行讨论,也是消除各种矛盾及阻碍组织运行的不良作风的最好渠道。
(3)创造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一种一致的价值观,是一种清晰的作风,有助于加强企业凝聚力,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抵制各种歪风邪气。
五、扁平化组织结构
扁平化组织结构是管理中一种较流行结构,能较好的处理一些企业垢病。例如它曾将濒临死亡线上的克莱斯勒公司拯救出来。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科卡初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时,发现公司职能部很多,人浮于事,管理混乱,秩序散漫。上班时间,经理人员手端咖啡杯,不时打开总裁办公室的门,走进来,窜出去,女秘书花了大量的时间打私人电话。
公司共有副总裁35名,但每一个人都没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公司没有真正的管理机构,组织松散,缺乏人际对话和沟通。如主管设计部门的与主管生产部门的同事接触甚少,人人都各自为政。
整个公司人人都表现得惊慌不安,土气不振,忙碌无章。
艾科卡总结出存在问题的根本:权责不明,没有排头兵,组织混乱。
他开始进行改革。在3年多里,据需要精简部门,减少管理层,解聘了35位副总裁中的33位,几乎只留有一位。
从1979年到1980年,艾科卡为了解决人事浮肿问题,不得不解雇了几千名员工,白领和蓝领一视同仁。1980年4月,辞退了7000名白领职员,每年因此节约2亿美元开支。在此之前几个月,还解雇了8600名员工。仅此两项,每年就可降低费用支出数亿美元。
裁减遍及公司各层次,包括高层次经理人员和普通印第安蓝领工人。
裁减使公司摆脱了行政管理人员过于庞杂的巨大负担。使公司得以精简管理层。
经艾科卡的整顿,公司面目焕然一新,1983年公司的经营纯利达到9.2亿美元,为历史最好水平。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立石电机公司在发展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采用集权制管理体制,公司设立的级层较多,但各部门横向联系较少。
由于结构庞大,人员较多,企业成本很大,每月大量的金钱不得不花在一些行政成本上。
意识到这一系列问题,立石电机公司按扁平化原则对公司进行了改革。
首先,精简了总公司的部门,使公司部门由原来的非常庞大到只有80多人。同时,对部门的职责以更明确划分,使组织构架更清晰。这些措施,使公司管理宽度得以放大,增强了灵活性。
第二,按岗定人,减少管理人员,清除寄生虫。
第三,采用计算机系统加强企业的横纵向沟通。
进行了“扁平化”改革后,立石电机公司显示出来很强的竞争力。
“扁平化”的组织结约能使组织精简高效、避免人浮于事。特别适用于大的企业,它将是以后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案例】
英国石油魁首乔达诺
年薪880万英磅,相当于一星期就有17000英磅。一年就成为百万富翁。这是英国公司总裁中最高的薪金。这位总裁就是理查德·乔达诺。与他领导公司创造的财富相比,其年薪仅是九牛一毛。那么他是如何领导企业的呢?
1979年乔达诺任英国伯马石油公司总裁时,公司产品质量是无懈可击的。但公司在另一方面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70年代初期,公司委员会已决定扩大其主要市场,并转入焊接以及更广泛的经营范围,包括从金属贸易到生产意大利式馅饼,从参与北海石油的开发,到通过联合王国最大的计算机系统向其它公司提供信息——这一计算机系统被安放在牛津大街一个复杂装置系统中。
但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动摇了公司的信心。乔达诺执事时,公司已开始卖掉一些财产。因而他接手的是一个不易觉察的千疮百孔的企业,等着他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而对他能否扭转企业困境,人们则将信将疑。但乔达诺还是成功了。乔达诺上任后就发现,集中管理方式对石油公司已不适应,必须采取措施把战线过长的业务公司组合成一个共同的整体。“我知道如果我们继续这种分散的组织管理方式,那么我将失去对许多地域性企业的战略进攻地位。”石油公司经营的主要本质是基于对地方公司的管理。在任何情况下,乔达诺都坚信责任制应尽量落实到最底层。
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把石油公司变成一个生产组织化的公司。“生产组织化试图打破地区间的障碍,不搞集中化,而是鼓励搞专业化、生产和技术流水线。换言之,就是让一个熟悉汽油生意的人来经营汽油生意,他可与9000公里以外的另一位经营同一行业的人直接对话,并可以用技术术语进行交谈。这种对话注定要比一个经营汽油生意的人与一个负责全面生产的地方经理之间的对话有效得多。”
地方公司可照常经营他们自己的业务,生产的组织化已摒弃了那种地方体系而建立了乔达诺所称的“网络组织”。它与美国石油公司所采用的方法不无相同之处。有人指责这一方法使有些人的上头拥有了两个老板。但乔达诺喜欢这样。他希望他的下属通过一些捷径和等级制中的上下级关系学会怎样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
把这一原理付诸实践确实花费了他一些时间。直到1993年一条主要组织化生产线才建成。他相信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认为这是目标一致的结果。我的意思是说总会有一个或两个顽固者坚持地球是个平面的观点,但在我们公司没有一个说:让我们还是采用旧的生产方式吧。缺点总是存在的,任何事情都是在变革中才发展起来的。”
乔达诺花费了大量时间使公司的每一个成员都了解他的计划。“我们发布了一条明确的声明,讲明公司是怎样组建的,为什么以这种方式组建,为什么于1982年将公司的名字改为英国石油公司集团,以及我们希望工人们干什么、怎样干。”
如果依据乔达诺倡导的网络组织,就认为他是个宽容的领导者,那就错了。事实上,乔达诺对下属的要求极其苛刻。最近,石油公司搬出伦敦,在萨里建了一个新总部。这原是一所女子教养院,现在是一座典雅的介于温室与航空站之间的建筑物。完全用塑料长青藤装饰,给人一种既在室外,又在室内的感觉。公司从闹市区哈默史密迁入这绿草如茵的温德莱姆,这种气氛的转变也影响到公司的职员。开始有些人上班不穿工作服,乔达诺马上出来制止。他自己倒可以不拘小节,但他认为他的雇员应能够经受得住这种迷惑而严肃认真地工作。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不赞成利用总部四周花园似一般的场地举行任何社交活动。
在公司,没有人怀疑他制订的公司准则。“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职员们说明过。”这似乎有点专制,但事实的确如此。
乔达诺的杰出才能是有效地使用权力。他口头上高唱民主,“每一个系统都必须进行核查与平衡。如果你的经营管理是一元化领导,那就很危险了。因为没人来纠正你的错误。”乔达诺认为检查员和评审员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权力。而实际上,他本人施行的却是独裁统治。
我并不是说要听取秘书、接待员或者清扫工的意见。他们没有权力基础,他们没资格说:迪克,这么做太愚蠢了!我是指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自己谋士的领导组织内部人员,他们可以说:“迪克,这并非万全之策,因为……这我必须听。举例说,大约四、五年前,我们有一位很聪明的年轻谋士,很显然他经验不足,而且在高级管理机构中没有地位,所以讲话分量不够。还有,我在外面雇了一位波士顿顾问团的高级合作人,他以重要身份来到公司,当然付给的薪水也相当高。我听取了他的建议,培养了自己的专家集团。一旦他对企业有意见,他便以权威的口气讲出来。通过起用他,使公司内部汇聚了一股强大的、独立的声音,这声音我是必须听的”。
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乔达诺是石油公司的上帝,又有人说他是魔鬼,但奇妙的是将这两者绝妙化于一身的人——乔达诺,在80年代领导伯马石油公司创造了一个公司历史上从无前例的黄金时代。
点评:
1.企业组织设计要灵活。当乔达诺发现集中管理已经过时,便果断地抛弃了该方式,而机智地提出了集中和分散集于一身的组织形式——网络组织,创造了一次企业组织的革命,为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2.领导是宽容和“独裁”的结合体。乔达诺的“独裁”是指对员工的纪律要求,这绝对是必需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时他在决策时又讲究民主,因为集思才能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