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1832300000005

第5章 韩非子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早年曾和李斯一起师从荀子,后来由于命运的捉弄分别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走完了迥异的人生之旅——李斯成为了秦国相国,而韩非子则受诬屈辱而亡。

韩非自幼聪慧过人,不幸的是有口吃的毛病。不过他热衷于学习,青年时期就以才学渊博而闻名天下。

当时,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弱,政权被一些各怀私心的大臣所控制,内忧外患,国家随时都可能被强国吞并。韩非为振兴韩国,便向韩王上书,倡议变法强兵。韩王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对韩非的话不仅充耳不闻还语出伤人:“你说话都结结巴巴的,还能有什么妙策?”

韩非的主张在韩国没有得到重视,于是他便发愤著书立说,写出了《韩非子》一书,总结了历史上的“得失之变”,洋洋洒洒十万余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五蠹》、《说难》、《显学》、《孤愤》、《定法》、《用人》、《内外储》等篇,系统阐述了他治国救世的主张,提出以法为中心,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

韩非从“人性本恶”出发,不相信人性中会有诚实信用。他提出君主不要希望得到人民的爱戴,而是要握有使人不得不为我出力的方法;君主不要暴露自己的思想倾向,要使臣民猜不透,同时要利用臣下互相监视,把每一个臣子放在多数臣子的监督之下,这样,统治者才能安全。韩非认为道德礼仪的教化全是没有用的,只有加强法治,施用严刑峻法才能解决问题。

韩非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一时有一时的问题,一时有一时的法规,不可因袭旧法,墨守成规;主张根据形势的需要除旧立新并逐步确立中央的绝对权威。

韩非的专制主张不仅体现出政治集权,而且把它上升到思想领域,认为法是国家根本的规章制度,是除了君主之外所有臣民必须遵守的根本大法。韩非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在一定历史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意义深远的作用。

韩非的治国方略传到了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大为赞叹,对作者很是佩服,曾对人说:“我要是见不到这个人,不能和他一同讨论问题,就是死了也是不甘心的!”当时已当上秦国廷尉的李斯告诉秦王:这本书是韩非写的,韩非是韩国的贵族。秦王急欲见到韩非,便在公元前234年发兵攻打韩国,向韩王索要韩非。韩王不得已,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到韩非十分高兴,谈话很是投机,秦王就想把韩非留在秦国辅佐自己治国。

李斯知道韩非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十分嫉妒,向秦王进谗言说韩非是韩国派来的奸细,不可重用,更不可以让他回韩国,以免留下后患。秦王一向宠信李斯,并没有产生怀疑,就将韩非投入了监狱。韩非想面见秦王为自己辩解,却被李斯暗中阻止。李斯怕秦王再召回韩非,就派人送了毒酒给他。韩非无奈含恨喝下了毒酒身亡。没过多久,秦王就后悔了,想再次起用韩非,可是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