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还得抓住重点,在关键处发力。对顾轩奇来说,解决修路问题,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他心里很清楚,未来要走的路还远着呢。顾轩奇首先想到的,是要为村子找到一条长远发展的路。可是发展什么呢?通过走访调研,顾轩奇发现,村里以前种些柿子、板栗等都是自给自足,没有什么成规模的产业。
在不断的琢磨中,“普朔虫仔鸡好过鸟”这句在普朔乡广为流传的俗语给了顾轩奇灵感,仿佛以前都是在黑夜中蒙头摸索,突然一点微芒过来,瞬间照亮整个暗巷。原来,村里山地多,农户家养的鸡都是在山林中散养吃虫长大,因而得了个“虫仔鸡”的名号,味道鲜美,但由于农户大都是散养几只,规模不大,市场上供不应求。
“能不能把虫仔鸡养殖产业化?”说干就干,顾轩奇联系了Q市林业和园林局,首先为贫困户免费提供1300羽鸡苗试养。
村民练益华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在顾轩奇的鼓励下,贫困户练益华领养了200羽鸡苗,准备大干一场。鸡苗虽然是练益华在养,顾轩奇也没少操心,他给练益华送了小鸡食料,还专门给村民做了一些培训。但由于第一次养,练起龙领养的200羽鸡苗存活了150多只,但就是这150多只,也让练益华赚了一万元。
明年,练益华准备领养325羽鸡苗,收入好的话,来年,预备将领养的鸡苗扩大至500羽……芝麻开花节节高,对于普朔乡的村民而言,这样的日子才有奔头。
练益华的成功,让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在榜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养殖虫仔鸡的行列。过了年,顾轩奇打算在县科协指导下,在当地成立“普朔虫仔鸡协会”,助力打响“普朔虫仔鸡”品牌。按照顾轩奇的设想,目前虫仔鸡的产量仅仅是Q市园林系统内部就已经供不应求,下一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注册虫仔鸡商标,大力推动普朔虫仔鸡产业发展壮大,乡亲们的日子一定能越过越红火。
“鸡蛋不能把放进一个篮子里”,顾轩奇深谙此理,发展特色养殖业之外,他又瞄准了当地的砂糖橘种植,发动村民参与。有了虫仔鸡成功的先例,村民纷纷投身其中,种植总面积从以前的700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亩。
2014年的部分工作顾轩奇已经规划好了。剩下的9条通村道路,尤其是大山出口的两条泥巴路要争取早日修好,然后要加快建好村级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让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同时,把村里的电商也发展起来,让村子里的农产品卖得更远,最终实现普朔乡的全面振兴。
“新官上任三把火”,修了路,迈出了第一步;找准了产业,脱贫有了底气,而这最后一把火,顾轩奇决定在根子上添把柴。
俗话说:贫而懒惰乃真穷。脱贫工作开展越向纵深开展,顾轩奇发现,等政策、靠扶贫、要救助、习惯穷、争当穷……这些存在于当地贫困户心里的“懒汉思想”,越来越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补齐“精神贫困”这块短板,显得刻不容缓。顾轩奇和其他村委一致认为,扶贫不仅需要扶物质,更需要扶精神、扶志气、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的现状,乡村振兴才不是一句空话、一纸空文。
为此,顾轩奇利用组织生活的机会,召开专门会议,在会议上,顾轩奇指出乡村振兴是实打实的工作,比拼的是实绩,较量的是干劲,浮在面上、浅尝辄止不行,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不行,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更不行,必须亮出“金刚钻”、下足“真功夫”,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普朔样板。
顾轩奇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他认为的“一核心、一关键、一根本”:
乡村要振兴,核心要务实。少提不着边际的空口号、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少搞劳民伤财的大呼隆、虚头巴脑的假把式。村庄规划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记得住乡愁。合村并居要因势利导,不下指标,不定时限,不留后遗症。人才引进不能只盯着“高峰”,也要关注“群山”,培育好“土专家”“田秀才”。这些方面,老百姓最有发言权,领导干部要放下身段,多到田间地头转一转,多和群众面对面聊一聊,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扎实。必须稳扎稳打,沉下心来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躁冒进。农村改厕,改的数量不少,但有的不好用、不实用、不能用。小厕所,大民生,要坚持质量为先,改一户、成一户、管用一户,哪怕进度慢一点,也要效果好一点。村里的一些湖区、库区还有大山周边的自然风景区缺少规划,周边乱建别墅、乱搞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类宝贵资源,如果规划不成熟或条件不具备,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作为地方领导干部,工作中遗憾肯定是有,但不要留下颠覆性方向性错误!一定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前进;
乡村要振兴,根本靠落实。没有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乡村振兴,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特别是他这个村高官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和“施工队长”,拿出主要精力来抓。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选好配强“红色头雁”,让党组织更加坚实过硬。脱贫工作要定期考核,目的在于推动落实,考核也要落到实处,不能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要考准、考实,考出干劲、考出担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等不来、送不来,也要不来,只有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心无旁骛干事业,扑下身子抓落实,真刀真枪、实打实地干,才能把蓝图变现、让梦想成真。
针对当前普朔乡部分贫困群众仍存在“等靠要”思想、缺少内在发展动力等思想顽疾,顾轩奇和其他村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思想引导固本,积极搭建“精神扶贫”的有效载体,从抓好示范引领、加强政策宣传、倡导新风正气等多方面精准发力,以思想道德润心,以精神文化铸魂,激发广大村民“我要脱贫”的动力,引导群众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不等不靠不要,美好生活自己创造”……现在的普朔乡贫困村里,通俗易懂的文字标语和文化墙上生动的图画随处可见,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些标语和图画就像脱贫攻坚的“讲解员”,提振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