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月梦惊杀
18335500000028

第28章 诗词断,歌赋绝(2)

“难不成,凶手是他?”几乎在同一时刻,金锐也发出这样的疑问。无言赶赴烽火连城时,金锐依旧耐心翻阅着那如山高的档案《南宫卫国世家》。档案很详细,从南宫家的先祖南宫傲开始,历代子孙的姓名、出身、与前朝和本朝千丝万缕的关联、南宫府的家风、家训乃至南宫家的家传武艺南宫剑法和傲天诀,都有清楚的记载和说明。金锐正是看到其中一条时联想起三位官员对当晚遭遇的述说,结合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才发出与无言相同的疑问。

往往,灵机就在一瞬之间;往往,真相就是那么不可能,令人难以置信,难以接受。

铁无情见金锐停止了翻阅,呆呆地出神,口中喃喃自语,奇怪道:“金小兄,你怎么了?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连喊了两声,金锐才从出神中反应过来,连忙合上书,对铁无情露出一丝抱歉的微笑,“不好意思,铁捕头,在下只是想无言阁主去了这么久,也不知在烽火连城遇到了什么阻碍,能不能把赵子文顺利带回,一时想得入神,忘了答话,见谅!”

“真的没什么发现?”长期的捕快生涯培养出铁无情异于常人的直觉,他敏锐地感觉到,金锐刚才说的一定不是实话,于是追问了一句。

“当然!若有发现,在下又岂敢知情不报呢?”金锐坦然一笑,淡淡地反问道。

既然对方不肯说,铁无情也不便用强,有意无意地套问了几句,都被金锐巧妙地避了开去。

粗粗一算,无言离开六扇门已经四个时辰有余,仍未见踪影。众人不禁有些担心,不知能否顺利而返,好不容易有了赵子文这条线索,万一断了,整个案子又会陷入僵局。

眼看日已薄暮,铁无情招呼大家在六扇门内用膳。众人将取回的档案分开摆放,已阅的一摞,尚未翻阅的一摞。案情逼人,大家都没什么心情,胡乱扒了几口,就又投入案子的查办之中。金锐推说身子有些乏,想出去散散心。于是向铁无情打了个招呼,步出了六扇门,左拐往城东方向走去。

向东走了小半个时辰,不觉月上枝头。南宫伯夷遇害的小巷就在眼前,金锐加快脚步走了上去。今天已经是南宫伯夷遇害的第三天,地上的血迹早已擦洗得干干净净,压根看不出此处曾经发生过命案。金锐仔细打量周围形势,发现这个小巷正处于南宫府与六扇门的中间,若展开轻功,无论是去六扇门还是南宫府都是一盏茶的功夫便可抵达。看来那日南宫伯夷遭人围攻后负伤逃至这个小巷,仍是头脑清晰,以这个小巷为过渡,往西可至六扇门呼叫捕快,向东可回南宫府躲避,本是立于不败。可是没想到,对方还有一名厉害同伙埋伏于此,彻底将活路截断。

既然南宫伯夷到巷中躲避,说明这并不是一条死巷。念及于此,金锐向巷子深处走去,想看看巷子尽头通往何处。

没过多久,已豁然开朗。原来这条巷子并不深。金锐四下一打量,巷子的尽头竟然通向一处荒郊野岭,人迹罕至,杂草丛生。金锐再向前走,过了个土坡,见前方不远处有光闪点点,便走了过去,走近一看,发现光闪原来是磷火(俗称“鬼火”),此地是片坟地,几个荒坟的石碑散乱地倒在地上。

巷口竟然对着坟地,还真不是什么好兆头!金锐心中想到。想起今天是南宫伯夷的三朝【1】,金锐从怀里掏出火石,擦着了,在地上生了把火,没有纸钱,就这么凭空燃着,算是为南宫伯夷祷祝。金锐面对火光站立,思索着这三天来的所见所闻,整理着所思所感。正想得入神,背后一阵脚步声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金锐回过头去,看见一位打扮得不伦不类的女子正蹲在地上,准备烧纸钱。说这位女子不伦不类,因为她头戴缟巾,却身着艳装;腮有泪痕,却唇上涂朱;更奇怪的是她背上还背着个琵琶。试想,一位美艳的姑娘夜晚背着琵琶跑到野岭荒坟上来烧纸钱,这情景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这里的荒坟废弃了有些年头了,怎么会有人来祭奠呢,其中必有蹊跷。金锐上前问那位女子:“敢问这位姑娘,你的家人或朋友葬于此处吗?”

那女子一边烧着纸钱一边说:“没有。”

金锐更为纳闷:“那姑娘于此夜晚烧纸钱又是为了祭奠谁呢?”

“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那女子边回答边烧着纸钱,顿了顿,抬起头,看了金锐一眼,“一个年轻人。”

金锐更感兴趣,“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姑娘的理由真令人惊奇。莫非这年轻人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是故引得姑娘为他惋惜?”

“不是,因为他到此刻还是个活人。”

“活人?那姑娘此举岂非有咒人死亡之嫌?”

“那倒不会,因为他马上就要死了,看不到明早的太阳。”

“看不到明早的太阳?莫非这个年轻人身染沉疴,病入膏肓?抑或身受重伤,已快不治?”

“都不是,他现在还好得很,活蹦乱跳的。”

“那姑娘的话就更令人费解了。难道你能未卜先知不成?”

“公子你印堂发黑,面泛血光,均为不祥之兆,你自己不知道么?”

“绕了半天,姑娘口中的‘年轻人’居然是我?”金锐哑然失笑,同时暗自戒备,“在下怎么看自己都不像是将死之人,姑娘之话,危言耸听了。”

“并非我三妹危言耸听,而是你的确命不久矣。”身后脚步声传来,两名男子走出。说话的男子三绺长须,作文士打扮;旁边一位一袭长袍,血红色的袖子十分宽大,像舞台上的戏子一般。

“原来姑娘你并非孤身一人啊。”金锐说道。“敢问这位仁兄,在下何以命不久长?”

注:

1.依据中国传统葬礼民俗,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称为“接三”。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升天或者西天,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到天上。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到天上;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到天上。因此,这个仪式又叫“迎三”或“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