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人的教子智慧
18346600000005

第5章 学校在,灵魂就在

犹太人相信教育的力量胜过刀剑的力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犹太人深知教育对营造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在犹太人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塔木德》中说:“价值连城的珠宝在知识面前一文不值。”

上海市陕西北路(新中国成立前叫西摩路)弄堂隔壁有一座花木葱茏、高树蔽日的大花园,其中掩映着一幢一幢红墙灰柱很是堂皇的房子。弄堂里的孩子们十分敬畏地称它为“犹太学校”(今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所在地)。

原来,在当时的上海,外国人办的学校不止一所。比如,英国人办的雷士德学院。但是这所犹太学校,却给人一种特别的印象。那时上海人民保护流落到此的犹太人,而犹太人最先做的就是盖了这所学校,让孩子进学校读书。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曾经居住于此地的犹太人及后代回到上海,有些人还会讲一口地道的上海话,他们在狭隘的小弄堂里找寻曾经的故居。同时不忘记来朝拜这所学校,在它那古老而阴凉的大礼堂内再坐一坐,在彩砖铺地的天井里再喝一口沙滤水。当然,我们也知道了,当今在美国、以色列的许多名流巨擘,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这些人后来大都毕业于名校,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但他们不会忘记,在他们暗淡的充满了恐惧的童年时代,这所学校给他们的远不止是课堂和知识,而是做人的尊严、希望和一片离开血腥杀戮的净土。因此,他们回来,“呼吸”这所学校林木花草的清香,重新感受上海这个城市给予他们的温暖。当然,在世界上,这所学校的名声也声望日隆。连希拉里·克林顿也特意前来瞻仰一番。

学校在犹太人心目中非同一般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犹太人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是一口保持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

伟大的教育家约哈南曾说: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精竭虑。最终他出城见到了罗马的司令官韦斯巴罗。

他对韦斯巴罗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

将军问他有何请求。

他回答道:“请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老师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不久以后,罗马皇帝死了。韦斯巴罗当上了皇帝。当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果然发布命令:“给犹太人留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几十个老年智者就巧妙而幸运地留下了,犹太的知识、传统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

以色列有6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巴尔伊兰大学、内格夫一古本安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为它们校园之优美、建筑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和藏书之丰富而赞叹不已。以色列许多大学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承认为权威性项目。

1949年以色列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这个国家最早制定的几个法律文件之一。1953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1969年颁布了《学校审查法》,等等。这一系列有关教育法律的制定,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形成了具有以色列特色的教育制度。

以色列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较高的经费。从20世纪70年代始,以色列教育经费始终高于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最高的1979~1980年度竟达国民总值的88%。

以色列的教育投资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以色列的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凡是到过以色列的人都会去“游览”以色列的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赞叹。

弹丸之地的小国以色列,不但能设计制造世界一流的导弹、飞机、坦克、冲锋枪等武器;还能开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农业,他们生产的水果、蔬菜、花卉占领了欧美大片市场。可见,教育使一个民族迸发出非凡的智慧。

学习不只是掌握更多的知识,更是以本身所学为基础,自行创造出新的东西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学历有多高,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拷贝,而是在于培养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场所就是学校。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天堂,他们在这里接受了知识的灌溉,心灵得到了充盈,头脑得到了开发,灵魂得到了净化,掌握了更多的本领。学校也是成年人知识再继续的熔炉,能把人锻造成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天堂,是净化成年人灵魂的天堂。很多国家的教育水平都在提升,很多教学质量优良的学校如雨后春笋遍布在我们身边,在这里,孩子不仅得到知识的芬芳,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一个国家应重视教育。而作为家长,更要配合学校加强孩子的家庭教育,培养他们纯洁无私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积极向善的天性,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爱读书、爱上学、爱学习,以追求知识为荣,以日后到更高的学府中深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