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变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836600000012

第12章 领悟通变策略(3)

面对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生成长的本能追求,人人都对前途抱有美好的憧憬与设想,很想尝试新事物,迎接新挑战,获得新成就,为自己开辟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但他们往往还没有开始就顾虑重重,或者一碰到困难就想到失败,害怕挫折,或是担心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成功,白白耗费自己的心血与精力,一直按兵不动安于现状,平生碌碌无为者大都如此。他们并不是不想成功,而是害怕失败而拒绝尝试,没有战胜失败的勇气,所以成功与他们无缘。

尝试新事物。攻克新课题会有遭到失败、被人笑话的危险,但任何事情要等到有十足的把握再去干,那就只有永远等下去了,这一天永远不会来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新事物、新课题不经实践就会有十足的把握,不经努力就会一举奏效。你不去尝试和实践,你不坚持努力固然不用担心害怕什么,但也绝无前进的希望和成功的可能。然而这种心理态度本身就是“命里注定”的失败,就是自我贬低和丑化。就是自我束缚的精神枷锁。因为这种怕失败、怕丢面子的意识和敏感;只能使自己过高地估计客观的困难和阻力,而过低地估计自己的潜在能力;只能使自己逃避挑战,放弃希望,停滞不前,缩手缩脚,永远把自己限制在无所作为、可怜巴巴的境地。所以说害怕风险就是没有出息,害怕失败就会彻底的失败。

有些人曾经有过大胆的尝试,也有过刻苦的努力,但他们都失败了,为此给自己带来利益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打击,因此就开始害怕失败,对失败有一种恐惧感,为了防止再次失败,他们便不再尝试。在他们看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永远不能成功,就认为自己没有取得成功的能力。其实一次失败,再次失败,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没有巨大的潜能,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根本不行。此时不等于彼时,此事不成不等于彼事不成。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

□从失败中发现更多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在失败之后,不去认真分析、不去挖掘自己潜在的能量,不去重新振作再次努力,那么等待他的还是失败。只有在失败之后,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发现更多的东西,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犯错误,都会经历失败,而且不止一次。如果未曾犯过错误,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么他肯定没有做过什么事,不做事固然也就不会有失败,当然也不会有成功可言,没有失败和成功的体验,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

关键问题不是在失败面前唉声叹气,把失败的责任推卸给社会和他人,而是经历失败毫不气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承认失败,在下一次奋斗中防微杜渐,争取下次成功。

下边是一些成功人士在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最常见,也是最具破坏性的失败原因,请你对照自己,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失败因素,然后加以改正,争取减少失败的次数。

△目标不明确。

△受教育程度不够。

△缺乏远大理想。

△身体状况不佳。

△生活习惯不好,饮食起居无度。

△缺乏自律性。

△幼年形成的恶习。

△缺乏持之以恒的坚毅精神。

△有不劳而获的念头。

△容易感情用事,缺乏控制力。

△犹柔寡断,不善于决策。

△家庭关系处理不好。

△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理想不符。

△独立自主能力差,依赖性强。

△做事谨小慎微。

△缺乏耐性。

△时效观念不强。

△缺乏合作精神。

△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急于求成。

△缺乏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刻意模仿别人。

△贪婪自私。

△骄傲自负。

△报复心理严重。

△不愿意帮助别人。

当然失败的原因还不止这些,导致失败的原因也不止这一种,关键问题是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失败。因此,你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克服导致失败的原因,尽量不让它们成为导致失败的因素,在你经历了失败之后,更要从失败中发现更多的原因,对于由同种原因导致两次失败的弱点,你要多加小心,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它。

另外分析失败原因,并不是找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时运不佳,别人的不支持,和其他任何一方面。主要是不断增强自己战胜失败的能力,积极获得别人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屡败屡战反败为胜

丘吉尔是20世纪大家公认的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但他初次在议会的演讲却狼狈地失败了。当时,他尽管一连几天背诵讲稿,反复练习,生怕出差错,可是他越怕越惊慌,讲了没几句,思路中断,脑子一片空白,满面通红。他尴尬极了,无力挽救自己,只有颓然坐下。这次惨败使他醒悟了。从那以后,他从头做起,从不怕失败,不怕出丑做起。他再也不背讲稿,而是当众讲出自己想说的话:“我就是这样,让你们笑话吧!”这样一来,他反倒成功了。

在亨受和平的时刻,有谁提出战争的警告,是最容易不受欢迎的。丘吉尔就吃过这种苦头。当希特勒抓军队时,丘吉尔喊出战争的危机,英国的政客们一笑置之;当德军侵入奥地利,英国首相张伯伦与希特勒签署了牺牲捷克换取欧洲和平的“慕尼黑协议”,他得意洋洋地向英国人民宣布:“战争不会发生了!”但丘吉尔却警告说,战争快要来临了!政客们对他一怒斥之。丘吉尔因而竞选失败,他坚持己见,又引起公愤,以至于被报纸指责为“缺乏谨慎和判断力”。

丘吉尔的远见卓识竞被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一些人当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这种失败的境遇足以使一个人垂头丧气或气得发疯,可是丘吉尔却像得胜回朝,依然衔着茄,悠然自得,还跑回家乡的别墅度假去了。他兴致勃勃地画茴、看书、写作,好像他从来都一帆风顺、从来没失败过似的。

作为“发明大王”,爱迪生可算是拥有发明最多的发明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从自己的实验中总结出“屡败屡战”的宝贵经验。他说:“我只是发现了9999种无法适用的方法后发现了一种方法而已。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事情的好方法是什么。”可以说要想成功必须失败,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无数次失败,屡败屡战,反败为胜。

1950年夏天,办事一向干脆利落的李嘉诚以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五万元港币在香港九龙租了一间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从事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的生产,由此起步,开始了他在世界经济史上叱咤风云的创业之路。

在创业之初的一段时期,李嘉诚凭着自己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做了几笔成功的生意,发了一点小财。

几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李嘉诚忽略了商海战场中变幻莫测的特点,他开始过于自信了。几次成功以后,他就急切地去扩大他那原本就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他的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塑胶产品的质量也开始下降,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李嘉诚也无暇顾及越来越重要的质量问题。于是仓库里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交货延期而退回来的产品。工厂亏损越来越严重,债主和客户也纷纷上门逼债,李嘉诚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乎濒临破产的地步。

一向稳重处世,充满自信的李嘉诚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独自创业的最初几年里,初尝成功喜悦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灭顶之灾。

但难能可贵的是,李嘉诚并未就此灰心,而是勇敢地面对他所遭遇的失败,坚定地树立起一定会战胜失败的信心。经过冷静思考,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经过一系列周密详尽的调查研究之后。李嘉诚迅速掌握了塑胶玩具产品的市场走向和市场潜力。

这就意味着他将必须重新选择一种能救活企业、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中均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他塑胶厂的“转轨”。

慢慢地,他发现,如果自己转而生产塑胶花,那么,不仅市场走俏,也能顺利实现自己濒临倒闭的工厂的转产。

但要独立门户加入正在走俏的塑胶花的市场竞争中,技术问题是关键,怎么办?他想到亲自去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和考察,聘请技术专家,临走时,经历了一番磨难的李嘉诚说出了掷地有声的话:

“成功的大门总是向勇敢的人敞开着。”

但到了目的地他却犹豫了。李嘉诚素来知道,当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候,厂家对该产品的技术是绝对保密与戒备的,不会轻易提供给来访者。

也许应该名正言顺地购买新技术专利?但是,一来自己的长江厂小本经营,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他们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甚至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将专利出手转让,那么长江塑胶厂就会永远落在别人后边。又是一个怎么办?情急之下,李嘉诚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报名应聘请到车间去学习技术。就这样,李嘉诚通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终于慢慢悟出了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最后,李嘉诚又到市场上去调查塑胶花的行销情况,验证了塑胶花市场的广阔前景。

回到香港后,他便不动声色调集人马开始生产新型的塑胶花产品。由于经营得法,很快塑胶花风行香港和南亚。几乎在数周之间,香港的大街小巷的花卉店里,摆满了长江厂生产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里,也都能看到长江厂生产的塑胶花的倩影。而李嘉诚由于掀起了香港花卉市场的消费新潮流,一时间,长江塑胶厂由原先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成了蜚声香港塑胶业的知名企业。

还是众所周知的老话:“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同时也失掉了信心,不能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丧失了反败为胜的勇气。”能否在失败之后从它的阴影中走出来,继续保持或者拥有清醒的头脑,以坚强的信心重新面对生活和自己的事业,这是一个人能否达到最终胜利的决定因素。

□变危机为转机

美国有个很奇怪的企业家,他专门收购濒临破产的企业。而这类企业一到他的手中,就会一个个起死回生,变得虎虎有生气。他叫保罗·密道尔,此人什么技术专长也没有,但很有自信与心计。起初,他为别人做工,学了经营和推销。有一次,他看准一家即将倒闭的工艺品制造厂,买下后加以整顿,提高效益,改变品种,裁减冗员,很快使这个企业起死回生,获得成功。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爱买一些失败的企业来经营?密道尔说:“别人经营失败了,接过来就容易找到它失败的原因,只要把缺点改过来,自然就会赚钱。这比自己从头干起来省力得多。”一语道破“专买失败”的天机。由此可见,挫折和险境未必不是福祉,我们不仅要把成功视为珍宝,也要把失败看作财富。

1899年,约瑟夫·霍希哈出生于波罗地海沿岸一贫穷的犹太人家庭里。

由于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约瑟夫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来到美国谋生。

17岁,正是在这个黄金般的年华中,经过3年股市行情的调查和研究,约瑟夫自信有能力独立开创自己的事业了。他辞去了爱默生留声机公司的职位,依靠仅有的255美元,开始建构自己的金融基业。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可是在他这里却似乎失灵了。作为股票场外的市场经纪人,依靠这仅有的255美元,他居然一帆风顺。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竟利用股票差价赚了16.8万美元,创造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奇迹。

此时他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沾沽自喜。可是很快他便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约瑟夫不听别人劝告,固执地买下了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谁知战争迅速结束,该公司股票暴跌,他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趋于破产边沿了。

为了找出失败原因,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心反思。两天后,他得出结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股市行情变幻莫测,自己虽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但缺乏其他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他。说:“我犯了很多错误,一个人如果说不会犯错误,那是在撒谎。如果我不犯错误,我也没有办法找到新的机遇。”通过这次失败。他深切地体会到:除非十分了解内情,否则千万不要去捡便宜东西。

于是,他又决定重新白手起家坚定地走下去。192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有很大的利润可图。而这些股票并不被某些金融大亨们所看重,而且,买卖这种股票虽然周期略长,但风险却极小。他凭着直觉敏锐地发现,这正是他摆脱目前困境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立即放弃了证券的场外交易,把精力放在了这些股票的交易行情上,开始做起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来。

起初,由于资金不足,他不得不少量购进,做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开办了自己的证券公司——霍希哈证券公司。到了1928年,约瑟夫已成为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了,他的公司每月利润都能达到20万美元左右。

第二年春天,股票交易轰轰烈烈,一浪高过一浪,股价也像疯了一样愈炒愈高。人们都疯狂地跑去做股票生意,似乎人人都看到了一个遍地黄金的大好时机。

本来约瑟夫也准备用50万美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一席单,但经过深思熟虑,他突然放弃了这个念头。事后,他回忆道:

“当你发现连医生都停业而去做股票投机生意的时候,那么,一切都已经乱了。大户买进公益事业股票,然后又把它们抬高价码抛出,这真令人害怕。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抛出,结果在它们大幅降价之前净赚了400万美元。”就这样,约瑟夫坚定不移地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开拓前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金融领域的骄子。别人都赔得一塌糊涂,而他却赚了4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