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变通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836600000030

第30章 应变之谋(2)

冯罐,又称作冯谖,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的食客。此人虽无显赫功名,但见识深远,谋事有方,是位智慧过人的奇才。冯罐衣食无着,投奔于孟尝君之下时,本来胸有奇才,但并不自夸自诩,相反,却自称“无好”、“无能”。结果,被孟尝君家的佣人将他列入最低等的门客,给他粗劣的饮食。冯罐不服气,几次发牢骚。于是,孟尝君把他从下等门客升到中等门客,又从中等门客升为上等门客。受到器重后,冯罐决计报效孟尝君。一次,冯罐自告奋勇要求到孟尝君家的封地薛城为其收债。到了薛城,冯罐不但没有催逼百姓们还债,还以孟尝君的名义把带去的债券当着债户的面全部烧了。老百姓欢呼雀跃。冯罐空手而归,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见他如此快就回来了,很是奇怪,问冯罐收到债后买些什么回来了。冯罐回答道:“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后觉得你家什么都不缺,惟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孟尝君听后心里很不高兴,但为了照顾面子,没有说什么。一年后,齐闵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薛。没想到,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到半道来迎接他。望着欢迎的人群,孟尝君才恍然大悟,对冯罐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才真正看到了。这时冯罐又进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幸免于死。如今公子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请让我为您再营两窟。”孟尝君听后一阵惊诧。冯罐接着说:“请公子借我高车使用数日,我要让齐王在不远的将来,重新任公子为相。”

当时,孟尝君在列国中的声望较高,各国为了争雄天下,都渴望人才归附。冯罐就带车50乘,金500斤,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游说梁惠王,说齐国放逐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霸天下。梁惠王立即把原来的宰相调去任大将军,派使者带黄金千斤、车百乘,前往聘请孟尝君到魏任宰相。冯罐又先行一步赶回来告诉孟尝君,要他含蓄推辞,以让齐闵王知道此事。

孟尝君依计,梁惠王的使者跑了几趟,也未应允。齐闵王果然得知了梁惠王重金聘用孟尝君的事,大臣们也很惊恐,害怕孟尝君为他人所用对齐国不利。于是,齐闵王再次起用孟尝君。这时,冯罐又给孟尝君出主意,要他让齐闵王用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宗庙修成后,冯罐告诉孟尝君,三个窝都建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了。本来落泊不遇的盂尝君,因冯罐的“狡兔三窟”之术,复握相国大权,声威更加赫赫。

从冯罐为孟尝君智营三窟,可以看出,狡兔三窟主要是为了应付多变的政治风云而采用的权术。它启发人们处事要圆滑、世故,事不可做绝,多留条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应变术带有较大的贬义性质。然而,狡兔三窟也包含着多手准备,有备无患,留有余地,以防意外等意,这在政治、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则是有积极意义的。

日本精工公司以钟表业闻名世界。精工公司的产品迫得瑞士钟表业几乎走投无路,在美国市场上也大发神威,占有一席之地。该公司产品制胜的原因,除了物美质高外,还得益于灵活多变、多手准备的行销策略。当他们看到瑞士手表价格昂贵,而美国手表价格低廉时,即把自己产品的价格定在二者之间;当发生变化,如卡西欧等公司以廉价表大批投入市场时,他们又以既廉价又多品种的产品投人竞争;为了争夺瑞士手表所占有的昂贵手表市场,他们也生产几种高级手表,与瑞士昂贵手表市场平分秋色。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不限于手表生产,还根据市场变化,转产高科技产品。如他们发现美国高科技产品市场有利可图,于1975年在美国成立了EPSON分公司,生产的印表机,大赚其钱。在不到10年的时间,该分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为40%。该公司推出的只有一磅重的袖珍彩色电视机,投放市场后,也引起轰动。精工公司的经营策略,与狡兔三窟之术是相符合的。

我国著名企业家马胜利,1984年在全国率先承包国营中型企业,后来经过风风雨雨,企业经营起起落落。1993年,他所领导的石家庄造纸厂开展新的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利用富余人员和他们的一技之长,开饭店,办商店,搞服务业,用盈余来改善职工的福利。1993年元宵节,马胜利还亲自到街上卖“胜利牌元宵”。马胜利的改革做法,实际上也有为企业发展多营一“窟”之意。

□避招风雨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古往今来,确实有不少智者、仁人,因为其才能出众,技艺超群,行为脱俗,招来别人的嫉妒、诬陷,甚至丢了性命。于是,避招风雨就成为一些智者仁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处世安身的应变策略。

三国时期曹操的著名谋士荀攸,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氏集团统一北方、建立功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朝20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他能谨以安身,避招风雨。曹操有一段话形象而精辟地反映了苟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有一次,他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他为曹“前后凡划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他与曹操相处20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在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苟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20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并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避招风雨精于应变的结果。

清王朝的开国元勋范文程,在清初复杂而动荡的时期,先后辅佐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福临四朝统治者,在清初政治舞台上活动了50年,对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运用避招风雨的处世安身,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范文程所活动的那个时期,民族矛盾异常复杂尖锐。在后金和清统治阶层,一直存在着对汉人的猜忌和歧视。范文程身为汉人,又是大臣,在这种微妙环境里,处境自然十分险峻。一方面,他要忠于清廷,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他又要小心谨慎,在内部权力倾轧中保存自己。因此,他虽然深得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官至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但他仍为人深自谦退,处处小心。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他受命“监修太宗实录”时,知道自己一生所进奏章多关系到重大的决策问题,为免得“功高震主”,便把他草拟的奏章大部分焚烧不留,而在实录中所记下的,不足十分之一。功成引退后,他“辟东皋为别业。稍构亭馆,植卉木,引亲故,徜徉其中,时以诗书骑射课子弟,性廉慎好施与”,太太平平地度过了晚年。

避招风雨的应变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其实,它并不是委屈求全,窝窝囊囊做人,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对于一些谋士来说,运用避招风雨的策略,不仅可以保命安身,还可以求得一个好的终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千古良辅张良,在功成名就时,汉高祖让其择齐地3万户为封邑。那时,连年战争,人口锐减,粮食奇缺。齐地素以富饶著称,对于立国不久,困难重重的汉朝来说,齐地的3万户是个极为丰厚的食禄。然而,张良却婉然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张良置荣利而淡之,行“避招风雨”术,其明哲保身的用心,可谓良苦。

□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的词义是能忍受屈辱,担负重任。作为应变术,则是人们在受到委屈或遭到羞辱时,所采用的一种策略。

相传,张良在刺杀秦王失败后,隐匿于下邳。一天,张良到沂水圯(桥)上散步,遇到一位身着短袍的老翁,那老翁有意无意地把鞋掉到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很惊愕,不禁想拔拳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出于敬老之念,只好忍怒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张良给他把鞋穿上。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行容忍,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没有谢意,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于是,约张良五天后的凌晨在桥头再次相会。五天后,张良一闻鸡叫就起了床,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张良:“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头等候。张良的真诚和隐忍博得老人的赞赏,老人送给张良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完,扬长而去。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原来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与张良、萧何共称“汉初三杰”的韩信,也由于能忍受一时羞辱,而得以在后来建立大功业。韩信早年还是一个布衣百姓时,衣食常常没有着落。一天,当他佩带刀剑行走在淮阴的街巷时,被一个屠夫家的少年无赖拉住,当众嘲笑道:“你个头虽高大,还喜欢挎刀带剑,我看你的内心十分胆怯,不过是个胆小鬼。”围观的人都哈哈大笑,而韩信不理不睬,照旧走自己的路。那个无赖少年见状更加得意,进而用人身侮辱的方式向韩信挑战,说:“你如果是条汉子,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你没有这种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闻言,血全涌上了头,盯了那无赖少年很久,心里琢磨,此无赖虽然不怀好意,但是,跟他计较没有什么意思。于是,韩信强忍了这口气,趴在地上,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哄堂大笑,但韩信却不以为辱,起身而去。此事后,人们以为韩信真的是一个胆小鬼。但事实并非如此。韩信之所以忍受了这种常人所不易忍受的耻辱,是因他不愿将生命葬送在无端的争执打斗之中。果然,随着秦末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他先是投奔项梁、项羽,未受重用后,进而改投刘邦,然后又发生了月下萧何追韩信的插曲,终于被刘邦拜为大将,率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为创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忍辱负重的应变术的实行,首先要有担天下重任的大志,有成就大业的雄心。这也是一种远虑。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斤斤计较,是不可能在受到屈辱时做到隐忍的。张良隐忍纳履,是心怀承继祖业、图谋复韩的志向;韩信不与无赖较真,是不愿将生命消费在无味的争端上。大智若愚,大能若怯,气度非凡,方能成大器。同时,忍辱负重不意味着丧失气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来日方长,真金不怕烈火炼。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夺气攻心

《孙子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夺气攻心,历来都被人们认为是最具远见的上等谋略,它在应付远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楚汉战争结束后,汉高祖刘邦剖符分封故旧亲信中的有功之臣20多人,未被分封的大臣议论纷纷,争功不休,每天都有人在上朝时三五成群窃窃私语。国基初奠,需要安定团结,人心动荡,不是祥兆。如何应付这一局面?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建议刘邦封与高祖有旧怨且多次立功的雍齿为侯,以示群臣,安定人心。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提议,封雍齿为什方侯,然后敦促丞相、御使,尽快计功封赏诸将。诸将见雍齿都能被封,都很高兴,人心浮动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张良略施夺气攻心小计,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徇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收复了人心,稳定了大局。这种安一仇而坚众心的权术,受到后世许多政客的欣赏。

225元,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也是采用夺气攻心的策略来平定南中之乱。在诸葛亮用反问计杀死雍闽、朱褒,收服高定之后,并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开始征讨孟获。孟获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在南中为“夷汉所服”,是当地一个有影响和威望的人物。诸葛亮从长远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收服孟获,使他从心里臣服于蜀汉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中造成影响,以便稳定南中局势。因此,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不杀不辱,终于使他心悦诚服。对被俘的蛮兵,诸葛亮也尽去其缚,抚谕道:“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吓。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败阵,定然牵肠挂肚,眼中流泪。吾今尽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蛮兵深感其恩,泣拜而去。就这样,诸葛亮不仅折服孟获,也赢得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民心。

夺气攻心也是现代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常用的一种战术。在美国波士顿的华盛顿大街上,有一家法林联合百货公司,“法林”大楼地下室的第一、二层,设有法林地下自动降价商店。这家商店陈列的每一件商品,不仅标有价格,而且还标有首次陈列的日期。所有商品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降价,直到一个月后降至零而赠予慈善机构为止。具体销售方式是这样的:商品自开始陈列到第12天,按原价出售;若这件商品未能卖出,则从第13天开始降价25%,即原价100元的商品只卖75元;再过6天仍未卖出,再降低到原价的50%;再过6天如仍未卖出,又降低到原价的25%;经过最后6天,如仍无人买,这件商品就被送往慈善机构。采用自动降价推销商品:在于该商店的老板爱德华·法林非常懂得消费者购物的求廉心理。他认为,自动降价不但可以满足顾客的不同要求,而且对于处理滞销商品和过时令商品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大商店内部货物的流通。实践也证明,这一营销办法是成功的。商店里总是顾客熙熙攘攘,日营业额在30万美元左右。人们也许会问,商店实行自动降价,顾客如果都等到商品降到最低价格时再去购买,这样商店不是要赔钱吗?其实,这里也有一个心理因素,顾客们不仅会看上这里的商品价格低,而且还会产生一种担心:降了价的商品自己不买,别人就会买走。于是,往往不等到再次降价,就被人买去了。可见法林公司老板运用“夺气攻心”术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