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1838400000018

第18章 整合资源,企业才能做大做强(4)

台塑的玻纤与美国PPG合作充分显示了王永庆一贯坚持的合作理念。PPG在玻纤方面驰名世界,一开始他们提出了Know—how的费用。

王永庆解释说,双方合作,一切应该以合作公司未来的成就及发展为前提,而双方不但要放弃各自的片面利益,而且还要承担各自的义务,尽其所能多做贡献,在这样的前提下,双方投资比例各占一半,避免产生揽权的心态。

关于PPG要求支付know—how的费用问题。王永庆指出,公司将来的发展成就是双方合作最为优先的目标,如果双方任何一方为了一时的权利,要求报酬,就会造成合作公司在未获利之前,就要付出一笔费用,为公司发展制造负担。假如一切投入都是为了合作公司的长远发展,那么合作公司不仅可以建立稳健的财务基础,双方也会彼此尊重、互利,为公司的更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对于合作公司生产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PPG提出对所派人员应当和该公司其他外派人员一样,除依PPG一般薪金核薪外,应该有津贴,这部分费用要由合作公司承担。王永庆说,双方合作人员都是在合作公司任职,应该一视同仁,如果在待遇问题上有任何差别,尽管主要的合作者都能了解,但双方所派人员在工作上是密切联系,彼此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这么做会使工人产生不公平的感觉,造成人事纷争,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分析了各种情况后,王永庆提出所派人员的待遇一概依照合作公司的规定,与台湾当地人员完全相同。经过认真考虑,PPG终于同意了王永庆的要求。

与此同时,南亚方面同意将19公顷的工厂用地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卖给合作公司,表示诚意。

新的合作公司成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PPG派来的工作人员,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陆续返美。在采购设备方面,双方又产生了分歧,PPG力主采购他们过去有经验的品牌,而台塑企业却坚持自己的询价参考制度,工厂完工时,实际费用却只有PPG预算的65%,这样就为合作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种合作精神下,王永庆成功地与国外企业携手,把先进技术引进台湾,壮大了自己的企业,提高了竞争力。由此可见合作的重要意义,不仅达到了自己的利益,还完善了自身发展,为企业的奋进奠定了基础。

5、规划时间,做最有意义的事

时间就是商机,时间就是金钱。杜拉克说:“认识你的时间,是每个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有效的自由之路。”

在商战中,各个企业经营者会绞尽脑汁寻求克敌之术,其实,最重要的一点——争分夺秒却被他们忽视了。虽然这一分一秒甚至一小时对常人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对商人而言却意义重大,也许正是这一分一秒就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或许正是这一分一秒就可能为商家赚百万、千万乃至上亿的财富。所以,经营者千万不能小视时间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你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

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

不久,他一个月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为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

重视时间的价值,把时间用在最有成效的地方。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和许多成功者的实践经验来看,驾驭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1)善于集中时间

切忌平均分配时间。要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处理最重要的事情上,切忌每样事情都做。

要有勇气拒绝不必要、次要的事。一件事情来了,首先要问:“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决不可遇到事情就做,更不能因为反正做事了,没有偷懒,就心安理得。

(2)善于把握时机

时机是事物转折的关键时刻。抓住时机可以牵一发而动全局,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促进事物的转化,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错过了时机,往往会使到手的成果付诸东流,造成“一着不慎,全局皆输”的严重后果。所以,从商的人必须善于审时度势、捕捉时机,把握“关节”、赢得时机。

(3)善打时间战

对于一名商人来说,时间概念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常的生活时间,也就是人人都能把握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抢”过来的时间,也就是说别人无法把握的时间,每个商家都能清楚的认识到,时间对竞争的重要性,只要把握住时间,就有可能占领时间上的优势,从而把握住商机。

(4)善于利用零散时间

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时间集中在一起,往往出现很多零散时间。要珍惜并充分利用大大小小的零散时间,把零散时间,用来做零碎的事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

(5)防范时间的窃贼

要精明地利用时间,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减少浪费掉的时间。说到底,时间一去不复返,丢失了时间就相当于丢掉了金钱。

在规划商业活动的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划时间,懂得如何规划时间才能让商业活动计划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案例一:

果敢出手,在时间上占领优势

这是一个不成功的案例,但它却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时间对于经商的重要作用,也给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的人们敲了一个警钟。

在商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错过了时间就等于失去了机会。此话的确有道理,值得每一位经商者仔细斟酌。

许多人都知道“杀人蜂”,也正是这种罕见的蜜蜂,令艾迪和他的一个同伙损失了一大笔钱。

“杀人蜂”原产于非洲,其体型健壮,适应能力强,喜欢成群结队攻击某一目标,它的毒性非常的大,可以轻而易举的蜇死动物,即使是人在没有任何防御措施的情况下,遇到“杀人蜂”也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人们对这种蜜蜂都产生了防范心理。

不知是何时,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为,杀人蜂被带到了巴西,并向北延伸到了南美洲北边的法属殖民地圭亚那。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人们对“杀人蜂”惶恐不安的情况下,美国的一些记者为了写出具有震撼力的新闻,煞有介事地惊呼“杀人蜂正在向北进军”、“杀人蜂席卷德克萨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对“杀人蜂”的熟悉程度已经达到了至高点,人们几乎天天关注着“杀人蜂”的最新动态。

正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艾迪的自由撰稿人,怀着和其他记者、作家相同的梦想,来到法属圭亚那,他希望能够寻找到关于“杀人蜂”的切实可靠的素材,写出一部具有轰动效应的书。为了体验生活,他住进了一位养蜂人的家中,以便随时观察“杀人蜂”的习性、爱好。

有一天,艾迪惊喜地发现,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凶残的“杀人蜂”,酿出来的蜜是如此清淡甘甜,他的惊喜程度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时候,艾迪突然产生一个奇思妙想,他想“杀人蜂”正处于热门状态,人们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果能趁机将“杀人蜂”酿出的蜜推向市场,一定可以赢得一笔可观的利润。当时,正好赶上“圣诞节”这个销售高峰期,如果能把握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可以大赚一笔。

其实,艾迪的想法非常正确,如果能把握住这一时机,获取利益是势在必行的。但是,艾迪却失败了。

说做就做,艾迪立刻乘飞机回到了美国,立刻联络其他朋友,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可是,由于人们对“杀人蜂”的惧怕,以及这是一个离奇的想法,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因此,艾迪决定单枪匹马地做这项伟大的事业。他首先加入了巴西——美国友谊协会,希望通过这一方法获取有关蜂蜜走向的最新资料。在此同时他还向几家蜂蜜公司洽谈购买“杀人蜂”蜂蜜的相关事宜,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他专门聘请了一位艺术专家,专门替他设计盛放蜂蜜的瓶子。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时候,一位曾经做过生意的人前来找艾迪,希望能与他共同完成这一利润可观的生意。二人兴冲冲地乘飞机到了巴西,共同出资收购了一吨“杀人蜂”蜂蜜,并用轮船运到美国,又用卡车运到他们的公司所在地。

有了货,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了,他们加紧了步伐,忙忙碌碌地展开了各项工作。他们除了要购买瓶子、瓶盖、标签、说明书、纸箱以外,还要雇佣许多工人。眼看着成本在一点点的向上升,但艾迪与合伙人也无计可施,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想节省些开支是不可能的,事已至此,只能继续做下去,希望能在销量上弥补成本。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艾迪与合伙人不禁吃了一惊,一瓶蜂蜜的造价已经超出了1美元,在这1美元里还不包括公司开办所需要的各种费用,艾迪又仔细核算了销量与成本间的关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除了把所有库存全部卖出去以外,还要销出6000多瓶才能与成本持平,如果想赚到预想中的100万美元,必需销出130万瓶。在任务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艾迪与合伙人展开了销售工作。可是,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加工蜂蜜时延误了一些时间,销售旺季——圣诞节已经过去了,换个说法就是他们错过了一个促销的大好时机。这使他们陷入了困境,但是大批量的蜂蜜囤积在手里,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他们只好背水一战,艾迪把眼光描向了“情人节”,准备在情人节期间把销量提高上去。于是,他们穿上养蜂人的衣服,在商场门前做起了促销活动。他们将蜂蜜涂在小饼干上,希望借此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可是,这么做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实际销量仍然没提高上去。就这样,情人节无声无息地过去了。艾迪和他的合伙人非常失望地看着积压在手里的蜂蜜。他们只好等着来年的“圣诞节”。

又一个圣诞节来临了,艾迪与合伙人又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可是,人们早已将“杀人蜂”的事情淡忘了,没有人再重提这一事件了。所以,艾迪的“杀人蜂蜂蜜”更是无人问津。等待他们的只有宣告破产,最后,艾迪心灰意冷地解散了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重新拿起笔过起了他的写作生活。

从艾迪的失败可以看出,时间对于经商者的重要程度,错过一次时机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是破产;如果能在恰当的时间里,第一时间强占优势,就可能把事情做好,取得成功。

案例二:

巧打时间战,及时调整“步调”

商海大潮,千变万化。当局势变化时,跟在别人后面,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这样注定会失败,只有巧打时间战、懂得及时调整经商策略的商人,才会赢得发展的机会,才会备受人们瞩目。

香港华达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晓华是一个从“北大荒走出的亿万富翁”。这既是对他人生经历的一种描述,也是对他昔日生活所培养出的一种创业精神的认可。每当提起李晓华,行内的人们都会对他赞叹不已。那么李晓华为什么有这么大名气呢?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在市场中能够把握时间的变化,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可以随时改变经营策略,将时间差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他总保持着旺盛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李晓华是一名军人,1978年冬天,他从东北生产建设兵团转业回到了北京,受生活所迫,他必须马上找到一份工作来解决全家人的生计问题。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在一个单位找到了一份烧锅炉的工作,彻底地从一名“解放军叔叔”转变成了一位“工人伯伯”。可是烧锅炉的工作季节性很强,冬天一过就没有人需要暖气了,而他也面临着失业。于是,他又在一家食堂找到了一份炊事员的工作,每天惟一的工作就是揉面做馒头。工作既累又没有发展前途,就更不用提与专业对口了。面对这种境况,李晓华经常黯然神伤。

在这种情况下,李晓华每天都想着怎样赚钱,于是他开始偷偷地做倒卖手表和服装的生意,他每天都处在精神涣散的状态下。不久,食堂领导知道了,结果便不难想象,他再一次失业了。两次失业让李晓华备感难为情。于是,他决定当个“不光彩”的“个体户”。

当时,广州的东西非常便宜,李晓华便去广州进服装、手表。广州是个商业信息比较多的地方,于是,李晓华决定在广州这片土地上找到一些发财的机会。他在城里逛了许久,无意中发现了一台冷饮机,价格是3500元,并且还是样品。他在这台冷饮机面前踱来踱去,脑子里不断地思考着冷饮机可能给他带来的利益。当时,他下定决心准备将这台冷饮机买下来,大干一场。他花了几千元买了一台喷泉果汁制冷机,迅速地回到了北京。

不久,夏天就到了,那年的夏天特别热,他把冷饮机运到了北戴河,因为那是北方有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他决定在那里开一家冷饮店。他出设备,当地的一位朋友出场地和人员,各种手续很快就办好了,就这样,一间冷饮商店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夏天气温高,远道而来避暑的人们,渴了、累了或是在太阳下走乏了,看到这个清爽冰冷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着汗的人们排起长队,一杯接一杯,那种清凉、甘甜的感觉直沁心底,这台冷饮机出尽了风头。

那是一个难忘的夏天,李晓华尝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他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对商业的敏感和决策能力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