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幸福一生的理财规划
1842900000001

第1章 投资观念篇(1)

在美国有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叫做《穷爸爸与富爸爸》,故事里讲的富爸爸没有进过名牌大学,他只上到了八年级,可是他这一辈子却很成功,也一直都很努力,最后富爸爸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他那数以千万计的遗产不光留给自己的孩子,也留给了教堂、慈善机构等。

富爸爸不光会赚钱,在性格方面也是非常的坚毅,因此对他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从富爸爸身上,人们不光看到了金钱,还看到了有钱人的思想。富爸爸带给人们的还有深思、激励和鼓舞。

穷爸爸虽然获得了耀眼的名牌大学学位,但却不了解金钱的运行规律,不能让钱为自己所用。其实说到底,穷与富就是由一个人的观念所决定的,但却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有钱人的投资观念

所有的有钱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用钱去投资,而不是抱着钱睡大觉。

正确投资是一种好习惯,养成这样习惯的人,命运也许从此改变。而那些拥有了财富就止步的人,将会重新回到生活的原点。

提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有钱人,大家肯定不约而同地想到“万元户”。在那个年代,听到“万元户”三个字简直如雷贯耳,能拥有1万元钱简直就是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称。当时,一万元钱是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时光飞逝,到了今天,1万元可能只是一些中等白领1个月的收入而已……

如果按照银行存款税后利率2%算,而年通胀率按照5%算,那么如果把钱存到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就已经成为负值。这就是说,假如储户将10000元存进银行,10年后10000元钱的实际价值就变成了7374元,储户的本金等于损失了26%!

一个人如果不养成正确投资的好习惯,让钱在银行睡大觉,就是在跟金钱过不去,就是在变相削减自己的财富。有很多人辛劳一生,到头来却还是穷人,就因为这些人不会把钱变成资本。

可以这样说,穷人都不是投资家,大多数穷人都只是纯粹的消费者。要想不再做穷人,就不但要努力挣钱,用心花钱,还要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主动猎取回报率能超过通胀率的投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自己的钱财不缩水,才能逐渐接近自己的财富目标,才能过上更好地生活。

不过想投资首先还要会投资,投对资。同样是一套房产,购买者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还可以转手卖出,同是一套房产,购买者的不同处理方法就可以改变这套房产的价值。

同样是花钱,有时可能是投资,有时又可能是消费,关键就要看花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后不断挣钱,还是单纯就为了花钱而花钱。

假如你花钱购买了一套房子,目的是为了让房租流到自己的口袋,那购买这套房子就是投资;如果购买这套房子,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那它就变成了你的消费。

有钱人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钱变成资产;而穷人却总会心甘情愿的享受消费的乐趣。追其根本,无非就是思维观念的不同。没钱人低头劳动,有钱人抬头找市场;没钱人用心挣钱,有钱人用心投资;没钱人空手串亲戚,有钱人慷慨交朋友;没钱人伸手领工资,有钱人考虑发工资;没钱人等待被选择,有钱人细细选择别人;没钱人学手艺,有钱人学管理;没钱人听奇闻,有钱人创奇迹。

有的人说:我没有钱怎么投资?多年之后,他将依然是穷人;有的人说:我很穷,所以我必须投资。几年后他将成为有钱人。

现实中不少人因为没有钱,所以什么都肯做,从无到有,聚沙成塔;现实中还有很多人由于没有钱,因此什么都不肯做,只能贫困一生!成功者的投资者都是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富有与贫穷,往往只不过是一念所致。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贫穷蔑视投资的思想。长期的贫穷会消磨人的斗志,封闭人的思想,使人变得麻木而迟钝。思想上对贫穷的退让,会引起行动上对改造贫穷的失败,最终会一生与贫穷伴随。

只有那些崇尚财富,不向贫穷低头的人才会得到财富的垂青,才能成为真正的有钱人。下面就来看看这些举世闻名的有钱人是如何投资的,看看他们都有怎样的投资观念。

李嘉诚的投资观念

提起有钱人,我们不能不提李嘉诚。据香港《资本》杂志称,李嘉诚当选为香港十大最具权势财经人物之首,现在李嘉诚拥有约600亿港元财富,其商业王国市值数千亿。李嘉诚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吗?只要简单看一下他的童年经历就可以知道他其实出生贫寒。

1939年,正在读初中的李嘉诚,为了逃避战火,跟着爸爸离开潮州老家,漂泊到香港谋生。异乡的生活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就在李嘉诚13岁那年,爸爸患肺病入院,不久就去逝了。之后,刚刚十几岁的李嘉诚,在无奈中开始了他的推销员生涯,自己挣钱养家。

然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李嘉诚,是如何从一名普通推销员走到如此辉煌的今天呢?李嘉诚的成功不但与他的天分,勤劳,好学有很大关系,还与他良好的投资习惯和精明的赚钱理念密不可分。

一个人不能一辈子想着给别人打工,要善于投资。

1952年,久做推销员的李嘉诚攒下了一些钱,他用这些钱开办了一个塑胶厂,并为之取名为“长江”。李嘉诚说长江的意思就是:不要嫌弃细小河流,河水汇流,才可以成为长江。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知识、新信息,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大局,甚至有时要跑到社会前面,才可以更好的生存。

50年代香港的工业还起步不久,社会上有充足的廉价劳工,非常适合进行小本生意的经营,可是小本生意其实就是穷生意、苦生意的代名词,经营者必须要能吃苦耐劳。

多年之后,李嘉诚曾回忆说:创业时,资金不足,推销、设计,样样都要亲手做,做穷生意是非常辛苦的。但是这些困难没有吓退李嘉诚,相反他更加懂得珍惜机会,抓住机会。

一天,李嘉诚在浏览一份外国杂志的时候,注意到一则关于生产塑料花的报道。李嘉诚认为香港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对塑料花的需求肯定会很大。

于是自信的李嘉诚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在香港第一个生产塑料花。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判断是正确的,这种塑料花在香港市场销售得非常好。也正是这种塑料花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李嘉诚赚了几万元,帮他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居安思危,人弃我取是投资的灵魂

李嘉诚并没有一直做塑料花,他认为经商之道在于居安思危,要时刻洞悉社会动态。

李嘉诚认为:没有一样事情会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70年代,就在大家纷纷投资塑料花生意时,李嘉诚却悄然撤出了,他结束了自己的塑胶生意。

事实果然如他所料:由于投资塑料花回报率很高,生产商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加,结果市场很快饱和,做塑料花不再赚钱了。

看准了市场的李嘉诚在经营塑胶生意时,就已经开始投资房地产了,而且主要投资到工业大厦。

李嘉诚在投资地产时采取的是稳健而又保守的策略,他从不向银行贷款做生意。李嘉诚认为做生意就好比划艇,划艇人一定要想自己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划到B,还要想清楚自己是否还有气力再划回来。

1967年香港社会不稳定,投资者都失去信心,纷纷低价卖掉房产,远走高飞。但此时李嘉诚有不同的见解:“中国不会将香港变成一个烂摊子,否则对她没有好处,香港不会完。”

于是李嘉诚低价买下大量其他地产商刚开始打桩而又放弃的地盘。李嘉诚的判断再次证明了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70年代,社会稳定了,迁走的人们又纷纷回来了。香港人口大增,由战后60万猛增至400多万。香港房产需求激增,引起地价大幅攀升。“我赚到很多钱,但不是一个天文数字。”李嘉诚后来谦虚地说。

善于利用别人的钱生钱是投资者的精明

70年代,李嘉诚注意到英资公司有大量优质资产,可以帮助他发展房地产以外的更多业务,于是他成功的策划了一连串的收购行动。

1972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成功上市。

把眼光放远,不要只看眼前是投资者的涵养

到了80年代,李嘉诚本着长远投资的大计,把到手的九龙仓1000万股股票转让给包玉刚,这次转让他不仅一下子就获利数千万元。更为重要的是,他通过包玉刚搭桥,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和记黄埔的股票9000万股,从而成为了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

和记黄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资产价值六十多亿港元。而长江实业当时只是一家资产不到7亿的中小型公司。因为收购了和黄,李嘉诚1983年,用一两亿就发展了六号码头。而到七号货柜码头,李嘉诚的投资已经要40亿,所以说,他是用很少的投资就拥有了很多实业。现在全球吞吐量最大的就是香港国际货柜码头。

李嘉诚的远见还表现在收购赫斯基石油公司。80年代,时值世界石油价格低潮,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诚看好加拿大石油工业,趁机收购了赫斯基石油公司百分之九十五的股权。李嘉诚当时想: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环境相当稳定,投资加拿大石油大有可为。于是,他巧妙的收购了亏蚀的赫斯基,多年来,开源节流,转亏为盈。

李嘉诚的投资理念不但让他从一无所有变成亿万富翁,而且还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投资哲学改变人生的课。

洛克菲勒的投资观念

再来学学美国石油大王—有钱人洛克菲勒的投资哲学。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在纽约州哈得逊河畔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上。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父亲是个商人。

从小父亲对他的影响就很大,父亲的讲求实际、自信、爱冒险、善交际、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等等,都给洛克菲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洛克菲勒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常伸出双臂接着从很高的椅子上纵身扑进自己怀抱的小约翰。可是有一次,父亲却故意没有用双臂接他,小约翰就重重的摔到了地上。父亲认真地对约翰说:“要记住,决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千万不要轻信”。儿时父亲的教导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日后的经商之路,洛克菲勒始终保持着沉稳而又警觉的头脑,有效的避免了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为自己确定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

就在洛克菲勒14岁那年,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有十万美元的富翁。1855年,洛克菲勒中学毕业之后,没有继续读大学,而是开始进入商界。洛克菲勒为了找工作跑了几个星期,他拿定主意要选择一个有远大前程的职业,“小铺小店我是不去干的,我是干大事的人”。

不久他在一家商行某得一份会计办事员的工作,从此开始了洛克菲勒学做生意的生涯。他每天除了给商行记好帐,还积极为老板出谋划策。第一年他挣了300美金。第三年他的年薪便翻了一番。但是洛克菲勒知道自己对商行的贡献远不只这个价钱,于是他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结果遭到老板拒绝。洛克菲勒决然离开这家商行,开始独自闯荡天下。

把钱变成资本

1958年,洛克菲勒与合伙人一起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类和肉类的公司。由于熟悉公司运作而且颇具经济头脑,所以他们经营得相当顺利,第一年就净赚了4000美金,第二年就赚得1.2万美金。跟其他有钱人一样,洛克菲勒用原本不多的钱赚来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学会向雄狮一样等候

十九世纪初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在巨大利润的刺激下,人们一窝蜂似的涌向油田,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州井架林立,挤满了前去采油的投资者。前去考察情况的洛克菲勒非常冷静,并没有急于投资,而是在当地住了下来,每天用心倾听采油者们的抱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察之后,洛克菲勒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石油需求有限,石油价格必定下跌。果然不出他所料,打前锋的投资者是挣不到钱的。由于疯狂投资,开采量越来越大,导致油价一跌再跌,那些钻油先锋们最终无奈的败下阵来。

当油价连续暴跌三年之后,采油的人越来越少,就在投资者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机已到,于是与合伙人投资4000美元,跟一个有先进炼油设备的英国人合伙开了一家炼油厂,不久这个炼油公司就迅速发展起来。

坚持自己的判断,果断决策

洛克菲勒欣赏那些马拉松冠军的策略:让别人先打头阵,自己只是悄悄尾随,就在快到终点时,快速冲刺才能夺得冠军。后来居上最明智。就在洛克菲勒冷静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决定要放手大干时,可是他的合作伙伴却举棋不定,犹豫不前了。

就在石油事业发展顺利的时候,两个合伙人在石油投资决策上却发生了严重分歧,两人都觉得是该分道扬镳的时候了。但是他们两人都知道石油的未来前景非常广阔,因此谁都不愿意放弃石油公司的股权,无奈之下,两人开始竞价,从500美元叫起,谁出价高,股权归谁。当价格被抬到5万美元时,两人都知道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公司的实际价值。可是两人谁都不肯罢手,6万,7万,当他的合伙人无力地喊出7.2万的时候,洛克菲勒冷静的喊出了7.25万。洛克菲勒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他把这次决定叫做“我一生中最大的决定”。后来,洛克菲勒的公司越来越大终于做成了石油大王。

在美国有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叫做《穷爸爸与富爸爸》,故事里讲的富爸爸没有进过名牌大学,他只上到了八年级,可是他这一辈子却很成功,也一直都很努力,最后富爸爸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他那数以千万计的遗产不光留给自己的孩子,也留给了教堂、慈善机构等。

富爸爸不光会赚钱,在性格方面也是非常的坚毅,因此对他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从富爸爸身上,人们不光看到了金钱,还看到了有钱人的思想。富爸爸带给人们的还有深思、激励和鼓舞。

穷爸爸虽然获得了耀眼的名牌大学学位,但却不了解金钱的运行规律,不能让钱为自己所用。其实说到底,穷与富就是由一个人的观念和习惯所决定的,但是却是受周围环境影响的。

比尔盖茨的投资观念

世界首富盖茨虽然没有名牌大学的学位,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惊人速度在赚钱。盖茨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赚下了富敌数国的庞大家产,以至于各国的传媒常常不由自主地将其神化。盖茨到底有什么赚钱秘籍呢?他又是如何管理自己这份庞大资产的呢?

看准利润与前景

美国《财富》杂志和《福布斯》杂志曾经在访问比尔·盖茨时问到:比尔,你到底是怎么成为世界首富的?成为世界首富的秘诀是什么?比尔·盖茨回答:事实上我之所以真正成为世界首富,除了知识、除了人脉、除了微软软件公司很会行销之外,有一个关键,是大部分人没有发现的,这个关键就在于眼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