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19

第19章 孙子兵家有奇才,可为百世师

孙子(前535—前480)即孙武,字长卿。春秋后期军事家。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流寓于吴。为吴将,带兵破楚、败越。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兵书。1973年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有该书《昊问》、《黄帝伐赤帝》、《地形二》等五篇残简。今江苏苏州有孙子墓。

毛泽东非常熟悉孙子和《孙子兵法》。早在青年时期,毛泽东就读过《孙子兵法》,现存的1913年所作的《讲堂录》笔记里,多处记有与孙子有关的故事和《孙子兵法》中的名句。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十分欣赏。毛泽东说:“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这样的兵书,真是件了不起的事。”(《一代儒将郭化若纪念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631页)又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包括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82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期间,凯丰曾责备毛泽东: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还说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是从《孙子兵法》学来的,现在用不上了。对这件事,毛泽东后来多次谈及:打仗的事怎能照本本去打,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自己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再去翻了翻《孙子兵法》。1960年5月,毛泽东同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谈到军事著作时,他问蒙哥马利:“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蒙哥马利问:“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军事原则?”毛泽东说:“一些很好的原则,一共有十三篇。”(《毛泽东外交文选》第425页)

毛泽东很重视《孙子兵法》军事战略原则,并鼓励研究和珍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名著中多次提及孙子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实击虚”、“兵不厌诈”、“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军事战略原则。并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给予以充分的运用。1939年,当他知道郭化若在研究孙子时,很高兴地说:要为了发扬中国民族的历史遗产去读孙子,要精滤《孙子兵法》中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以新的内容去充实。研究孙子就要批判曲解孙子的思想,贻误中国抗战的戎机的思想。还说:必须深刻地研究孙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性质、哲学思想以及包括孙子以前的兵学思想,然后再对孙子兵法本身作研究。按照毛泽东指点,郭化若用了三个月业余时间,写出了长达四万字的《孙子兵法初探》提纲。毛泽东看了提纲后,让他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讲演。之后,又叫他作了整理,刊登于《八路军军政杂志》。建国后,郭化若将此书取名《孙子今译》以单行本推出。1973年毛泽东批示郭化若,要他对所著《孙子今译》写一个“批判吸收性的序言”后重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