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231

第231章 中国京剧要走进世界圈——毛泽东谈京剧文化(2)

建国前后,毛泽东看了很多京剧大师和名家演的戏。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在此期间,毛泽东观看了华北京剧团李和曾等的演出。李和曾唱《坐楼杀惜》中的宋江。毛泽东听了,很兴奋地说:唱得不错。我很多年没有看到这种高派须生的戏了。又说:这个人唱得好,这出戏点得不够好,只是逗笑的戏,政治内容虽说也不错,就是没有很好地表现出主角的唱功来。唱哪出戏,最好让主角自报。他认为哪出戏唱得最好,就叫他演出哪出戏才好。李和曾又演了《失空斩》。毛泽东越看越有劲,他对周恩来等说:他这是高派。高派唱腔的最大特点就是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看了这出戏,给人一种刚强奋力的感觉。李和曾唱得很好,他的基本功扎实,表演潇洒,看得出来他是科班出身。周恩来问:明天晚上想让他们演出什么戏?毛泽东不假思索地答道:演什么戏由他们自己定,他们认为什么戏演得好,就演什么戏。在回来路上,毛泽东向警卫人员介绍:这就叫高派。戏剧界有流派,他这种唱腔是属于高庆奎这一派。我是很喜欢听高派戏的,越听越爱听。第二天晚上,毛泽东又看了李和曾主演了高派代表作《哭秦庭》,李唱做并重,充分表现了高派的艺术风格。他邀越挺拔、酣畅质朴的演唱,将楚大夫申包胥号恸哭诉,感动秦王出兵,表现得痛快淋漓,引得毛泽东和观众们不断鼓掌。毛泽东对李和曾的演技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李和曾真不愧为高庆奎的亲传弟子。他唱、念、做、打、舞,样样精到,文武功夫都很扎实,难得!

1949年4月,毛泽东观看了梅兰芳和刘连荣所演《霸王别姬》。称赞说:这真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还向警卫员介绍:梅兰芳是中国第一代名旦,在四大名旦中,他排在第一。又对他们说戏: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当时,他还号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看看《霸王别姬》。毛泽东对梅兰芳演戏善于推陈出新倍加赞赏。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51年2月,毛泽东在北京观看了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他看得很仔细,说:梅先生很会扮演,你看通身是白,唯上额头一个红缨,银装素裹一点红,美极了!第二天,就将此话对梅兰芳说了。梅很感动,回家对妻子说:毛主席看戏可真仔细!这么多年,从未有人谈过白娘子的扮相。的确,我是费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才改成现在这个样子。毛泽东对梅兰芳的艺品、人品十分赞赏。一次,他对自己的警卫员说:梅兰芳是男的,唱的是旦角戏,男的演女的,比女的唱得还好,才出名的呀!这样有名望的艺人,在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竟然留须隐居,再也不出面演戏了。这在中国人民当中,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

毛泽东还观看过程砚秋的《荒山泪》。它是程砚秋代表作。观看时,毛泽东目不转睛,全神贯注。观后说:程砚秋演出很成功,内容和唱腔都很好。第二天,他仍在萦念,当警卫员不以为然说是与延安平戏(京戏)差不多时,他解释说:你是不懂人家的艺术,还是程先生演得好、唱得好多了。毛泽东赞扬程砚秋,当然还有他和梅兰芳一样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给警卫员们介绍程砚秋:他也是在抗日战争中隐居农村,不给敌人演出,不管敌人用什么手段威逼利诱,他始终没有登台演出。像这样有名望的艺人,我们不仅是看他的艺术表演,更重要的是尊敬他的民族气节和正义感,号召人们向他学习。

毛泽东对京剧的其他的流派也很喜欢。因为对京剧流派的爱好,毛泽东有时在观看京剧后,还会向周围的干部群众如数家珍地谈述京剧的众多流派和他的创始人。毛泽东说:戏剧界的流派,都有他们自己的独到之处,不一定打乱仗闹对立,越是自成一派的,越是注意总结经验,提高艺术水平。各种流派,他们都培养自己的艺术家。一次,毛泽东在观看了中国戏剧学校学员演唱的《逍遥津》后,当得知不是李和曾所教时,说:《逍遥津》是高派的戏,要让李和曾教这出戏。还说:解放以后的演员应当高歌黄钟大吕,不要阴沉沉的。高派的唱法是好的。所有的流派,包括高派,都是好的。都要继承,又要发展。1964年京剧界掀起演现代戏时,江青说:“我们要革命派,不要流派”。一次,毛泽东在中南海问李世济:你唱程(砚秋)派好多年了吧?李赶忙答:主席,我要做革命派,不要流派啦!他当即严肃地说:革命派要做!流派也要有。程派要有,梅(兰芳)派也要有,杨(宝森)派、谭(富英)派、余(叔岩)派,言(菊朋)派……都要有!稍停,他又加重了语气说:都是要有的。

毛泽东自己还喜欢唱几句谭派、余派、高派须生,他常唱多是三国折子戏。1947年在转战陕北时,行军和休息时常唱几嗓子《借东风》、《群英会》、《草船借箭》和《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调子。1948年10月,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评论《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广播之后,傅作义军队一枪未放便撤回北平,不久,连保定驻军也撤走了。一纸书吓退了傅作义大军。消息传来,毛泽东唱了一段《空城计》,唱罢,意犹未尽,又唱了一段《三顾茅庐》的诸葛亮唱段:“我本是卧龙冈……”1961年,毛泽东在上海过国际劳动节。他请上海市委机关工作人员同桌吃饭,欢度节日。饭后,毛泽东表现得很高兴,他说:看来你们的饭量都不小,为了帮助消化,我再唱一段京剧助助兴。随即他唱了一段高庆奎《逍遥津》。

看剧说剧,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非同常人的文化思维

毛泽东喜欢听京剧,在转战陕北的艰苦时期,有时利用空隙,为调剂精神,就听随身所带的几张旧唱片,如《空城计》、《草船借箭》。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休息脑筋的一个办法就是听京剧唱片,尤其喜欢听高庆奎的《逍遥津》、言菊朋的《卧龙吊孝》和程砚秋的《荒山泪》。建国后,条件好了,平时听的唱片也就更多了,常爱听的,有《李陵碑》、《打渔杀家》、《法门寺》、《荒山泪》、《贵妃醉酒》、《钓金龟》、《霸王别姬》等,还曾请京剧各路名角进中南海唱戏,如赵燕侠、李世济、马连良、李慧芳和李炳淑等,他们都得到了毛泽东的夸奖。毛泽东对京剧唱工也颇精通,像他听了赵燕侠清唱《白蛇传·断桥》后,就指出:唱得好,有特点,吐字清。熟能生巧,巧能生华。毛泽东触类旁通,竟也成为京剧知识里手。

传统京剧都是说历史故事。它多有陈旧的内容。毛泽东却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不同常人的文化思维,深入简出,推陈出新,说出有关京剧剧目的含义,古为今用,使周围的干部群众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从中获得知识和教育。1948年6月,他介绍看《花木兰》:花木兰是南北朝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还当上了将军,人小声气大。听说,我们部队中也有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啊!1949年3月,西柏坡演唱《红娘》,他要王震去看,说:这出戏你应该去看,那红娘总是全心全意给人家做好事,很可爱。这出戏里红娘是主角。你到新疆就是去演红娘,唱主角,为那里的各族人民去做好事。又说:演红娘要有很高的艺术技巧,她在台中间大家都跟她转,不像演老夫人,只在台上摆那么两下子就行了。(《王震传》上册,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385页)1956年9月30日,他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就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谈话时,又说了京剧《雁荡山》。毛泽东说:“在这个戏里,两派作战。保守派守城,革命派把城围住,后来飞进城去。英国报纸画了一幅漫画,说中国进入联合国,就像《雁荡山》一样,要飞进去,也就是说,我们要打进去。”(《毛泽东外交文选》第268页)毛泽东还评论过很多京剧,对《白蛇传》、《打金枝》、《霸王别姬》都有颇为精辟的点评。特别是对《打渔杀家》、《法门寺》有颇为精辟的点评。

毛泽东很称赞《打渔杀家》的剧情。他曾多次批评旧京剧的内容,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但旧戏中也有些剧本是好的,如《打渔杀家》之类。《打渔杀家》(《庆顶珠》)写萧恩(阮小七)父女捕鱼为生,因土霸勾结官府,一再勒索渔税,被逼起而抗争,远走他乡的故事,毛泽东非常欣赏它的剧情和唱腔,还常以《打渔杀家》为例说地主农民。1947年转战陕北来到米脂杨家沟的一座三面临崖的地主庄园时,毛泽东就说:压迫人的总是什么都怕。怕遭土匪抢劫,更怕穷人造反。《打渔杀家》里的萧恩父女就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跟地主拼命的。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事。翌年,在观看了晋绥平剧团演出的《打渔杀家》后,又兴致勃勃地说萧恩其人。他说:这人是一条英雄好汉,敢于同压迫、剥削穷苦平民百姓的官府作斗争,敢于反抗,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只有他们父女二人,单枪匹马,力量就太单薄了。他要是能团结起广大受苦受压迫的人民,来反抗官府的压迫剥削,那力量就大了。毛泽东还以《打渔杀家》的萧桂英为例,恰如其分地做政治工作。1957年10月,在北京怀仁堂观看《打渔杀家》,对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说: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也动摇过哩,后来醒悟了,终于同梁山好汉一起去“革命”了,这就好了。卫将军此次回来,我把你比作萧桂英,萧桂英终于是革命了。这席话使卫立煌很感动。

毛泽东也多次评说《法门寺》。仅在四十年代初的延安,就不厌其倦地看过四遍《法门寺》演出。据当时人回忆:每当戏演到太监刘瑾叫贾桂坐下,贾桂说,“我站惯了”时,毛泽东总是哈哈大笑。对于贾桂这个小太监角色,毛泽东多次评说,认为他是奴才的典型。1949年夏天,他在北平长安大戏院观看萧长华等演的《法门寺》。当舞台上演到刘瑾接过状子后,见贾桂还一旁站着,叫他坐下,贾桂说“我站惯了”时,毛泽东指着贾桂说:你看,他真是一副奴才相,人家叫他坐下,他说站惯了。在观后的归途中,毛泽东又向警卫员评说了剧情。他说:《法门寺》里有两个人物很典型,一个是刘瑾,一个是贾桂。刘瑾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好事,唯独在法门寺进香时,纠正了一件错案,这也算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贾桂在他上司的面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我们反对这种奴才思想,要提倡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要有自尊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在讲话中几次以“贾桂”为例,批判奴才思想。如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的《论十大关系》就说,“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87页)两年后,毛泽东在一个关于同苏联专家关系报告的批语中,再次提到了“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即奴才)是谁也看不起的。”(《党的文献》2004年第1期)这就是毛泽东的看剧说剧,常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非常文化思维。别人看戏看热闹看场面,他却常能自戏里找出有关的政治斗争、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

因为对《法门寺》的青睐,以至毛泽东在晚年,即1974年,突然又想起了它,于是有关部门立即从锅炉房中找到了正罚烧火的萧盛萱(萧长华子),又在干校找回了昔日的生、旦、净、末、丑和龙套们,叫他们赶排了《法门寺》,摄下录像,送进了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