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28

第28章 宋玉悲秋人去语难工,摇落空山草木风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学生,后任楚大夫。现存作品有《九辩》、《招魂》等。

宋玉是楚辞大家。早年毛泽东读《昭明文选》,其中就有宋玉的赋。他对宋玉的赋百读不厌。读其书当知其人。因而毛泽东也颇注意专家论述宋玉的著作,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郭沫若的《历史人物》、陆侃如的《宋玉》,他都拿来作对照、比较,以求熟知宋玉。毛泽东认同鲁迅对宋玉的评价。据陆侃如回忆:1957年,我到北京怀仁堂听毛主席作报告,并得到他接见。毛主席对我说:关于宋玉的评价,你未免太高,郭老又太低了。比较起来,鲁迅先生的意见还是公允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提倡读的宋玉赋,主要是《风赋》、《登徒子好色赋》两篇。1958年1月初,毛泽东在杭州刘庄,邀请赵超构、周谷城、谈家桢座谈。他建议读宋玉的《风赋》,说:“宋玉写的《风赋》值得一看,宋玉说风有两种:一种是贵族之风;一种是贫民之风。”在舒缓地背诵了《风赋》后又说,《风赋》值得一读,它对于辨别方向,认清形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李林达《情满西湖》第152页)同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又讲到了《风赋》。他说:以后注意辨别风向。大风一来,十二级风,屋倒,人倒,这样好辨别,小风不易辨别。宋玉写的《风赋》有阶级斗争的意义,值得一看。他说风有两种,一种是贵族之风,一种是贫民之风(所谓“大王之雄风”与“庶民之雄风”)。《风赋》何曾让景差,宋玉、景差和屈原一样都是楚国人。风有小风、中风、大风。宋玉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壤之口。”风起于青苹之末,那时最不容易辨别的。

五十年代后期,毛泽东还多次谈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1958年1月6日,毛泽东在杭州与周谷城等人谈话中,先是一字不差地背诵了此赋中的一段:即“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然后说:“宋玉攻击登徒子的这段话,完全属于颠倒是非的诡辩,是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夸大’的手法”。“从本质上看,应当承认登徒子是好人。娶了这样丑的女人,还能和她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照我的看法,登徒子是一个爱情专一的、遵守‘婚姻法’的模范丈夫,怎么说他是个‘好色之徒’呢?”(张贻玖《毛泽东读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10月版第149—150页)毛泽东认为,登徒子是蒙受了不白之冤,应当为他“正名平反”。他把宋玉视为反面教材诡辩术的典型。对这篇赋,毛泽东持批评态度。同年1月12日,他在南宁会议上作了详细介绍:楚襄王部下宋玉,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使登徒子两千年不得翻身。因为登徒子向楚襄王反映过宋玉长得漂亮,会说话,好色。宋玉反击登徒子好色,说登徒子讨了一个麻脸驼背的老婆,还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好色不好色?这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我们看干部,要看德才,不能只看一点。毛泽东又说:“宋玉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他采取的方法就是攻其一点,尽量扩大,不及其余的方法。整个故事见宋玉写的《登徒子好色赋》。昭明太子把这篇东西收入《文选》,从此登徒子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至今不得翻身”。他还向周恩来推荐《登徒子好色赋》,翌日,就把这篇赋印发给与会者。

毛泽东对宋玉的另外两篇赋,即《神女赋》、《高唐赋》,也相当熟悉。1958年3月,他由重庆乘江轮东下,路过巫峡,在留意从几个侧面观看了神女峰时,就对吴冷西、田家英等说:宋玉在《神女赋》中说,“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神女,但宋玉的浪漫主义描绘,成为后世骚人墨客无限的题材。因为熟悉,运用自如。毛泽东的名篇《水调歌头·游泳》的佳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就典出自此两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