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06

第6章 伯夷叔齐首阳山上孤魂在,不食周粟食周薇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南)君的两子。不愿继位,出走,赴西岐(今陕西岐山)。阻周武王伐纣。商灭后,逃至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南),不食周粟。采薇度生。饿死。

伯夷、叔齐哥俩几千年来被儒家奉为圣人。他俩行为的特色,就是孔子所说的:温良恭俭让。

毛泽东在私塾读书时,从蒙学课本里,就已经知道他们的故事了;《封神演义》也有夷齐阻首阳山的章节,但清楚明白,却是在1915年二十二岁,自读曾国藩《经史百家杂抄》书中所选的《史记·伯夷列传》之后。司马迁的神来之笔,把夷、齐两人写得栩栩如生。毛泽东又读了韩愈的《伯夷颂》。韩文对他俩也是恭敬如也。特别是赞首阳山的横道阻周武王伐商纣。但毛泽东对此颇不以为然。

1949年8月18日,共和国建立前夕,毛泽东为教育人们对美国别抱幻想,针对美国的白皮书,发表了以新华社评论名义的《别了,司徒雷登》,文中指出:“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1495—1496页)这里,毛泽东恰如其分地找伯夷、叔齐的例子,指出他们不分是非,阻兵首阳山的错误,但对他俩并无严斥痛骂,很注意分清敌我友界限。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视察山东,参观曲阜孔庙,在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前,他对“大成”和供奉者作了解说。毛泽东说:“‘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伯夷,圣之清者也:……’这里,孟子把孔子和几位先圣先贤进行比较,找出了‘圣’之所在。伯夷,因反对周武王消灭商王朝,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孟子谓其‘清者’。”(杨庆旺《毛泽东指点江山》第1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