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国青青果
18463700000071

第71章 会试

终于盼来了会试,正月初八出门到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从出门那天就在等待今天,今天是会试的日子,涂林也早早地起床,收拾准备好一应物件,白玄已经在外等候了。

两个人一起用过早饭,几位舅哥也早就收拾完毕,一个个精神抖擞,准备一起互送涂林去参加会试。

会试是京州三年一度的大事,从大周各州来的举子在今日早就等在外贡院外,京州贡院自然要比地方州的贡院富丽堂皇许多,连外面的空地也大很多。

贡院外的空地挤满了应试的举子,约摸七八百人,这一次会试差不多就要一半以上的人,在到殿试那一关,差不多又要淘汰剩下的一般。大周朝廷每届录取的新科进士差不多两百人,这两百人当中又有一半人会下放到各州县去做地方官。

会试是大周的盛事,大周皇帝都会亲自抽题,题目由当朝的宰辅与各部尚书出题,与地方各州出题一样,依然还是那三道题,默经,策论和应题作诗。

涂林等人来到贡院外时已经是辰时,辰时三刻贡院开门,举子依次排队搜身入场,检查应考文碟,应考文碟上有应考举子的籍贯姓名,身高体态面部特征俱有简述,除了笔墨纸砚可以自带,不需要带其它东西。巳时考题会在皇家御林军的互送下送抵贡院,巳时一刻主考官宣布会试开始,酉时一刻考试结束,三日后会试放榜。

榜上有名的则成为贡士,会试头名称会元。贡士会在三日后参加殿试,过承天门,入太极殿,也就是金銮殿,在里面由皇帝亲自当场命题,并当场阅卷,点出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剩余举子视城成绩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也就是说只要有资格参加殿试,只要不交白卷,最差也能混个同进士出身。当然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敢交白卷的人自大周立朝以来从未有过。

会试并不比乡试那么多考试内容,考试时间也只有四个时辰,能到这个地步,优中选优才是朝廷最关注的事情。

依然是入场时领座位牌,涂林看了一眼是丁字三十八,考室是个狭小的单间,面对面,尾连尾,中间隔一丈的过道,如同蜂房一般排列整齐。座位牌是打乱了顺序丢进竹框里面随即抽取的,以天干加数字定座位,每位天干数一百间考室,一共一千间考室。

一丈宽的过道上差役五步一岗,分两列站立监视考生,手执水火棍。

涂林很容易寻到了自己的考室,考室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有空白考卷和稿纸,众考生在自己的考室门口立定等待主考官训话,然后考试才会开始。

主考官李相一身紫衣官袍,立于考室对面的高楼平台上,看着众举子们,开始了训话。

科举取士是朝廷为大周选取人才,学而优则仕,你们十年寒窗今日之后就否能一举成名,就在于今天的考试。大周皇帝陛下已经选好了考题,即刻开始观题,考试开始。

说罢十组两人队手执考题,来回与该组举子看题,举子需要及时默记下考题,一刻钟内可以申请再次看题,考试开始后则不许再看题。

默写法经前两篇,大周八十一州名,策论题目是论科举取士之优劣,应苍生疾苦作诗三首。

涂林看罢题目,在稿纸上记下来,发现了一道送分题,是出题的大臣在敷衍还是嘉运帝的手气太好,大周八十一州名,随便五文钱一本的地域图志上开篇就有东南西北各州名组成的诗。不过仔细想一下,这出题之人也是奸滑,一般人谁会去去记这个,天天见,考的时候未必能想得起来。

涂林隐隐听到叹息之声,这八十一州都记得,但是没有背那五首诗,一个一个去想,只怕是要苦费精神了。

这科举取士制度的优劣之处,众考生只怕知其优,从没想过劣,这又是哪位大人立意出题,不拘一格站到了制度上,涂林又听见一阵叹息之声。

至于应苍生疾苦作诗三首,这个不难。

涂林一边研磨一边思考如何应答,此情此景又想起了那位研墨兄和泼墨兄,只是如今以考室划分,守卫森严,这两位仁兄再难得机会了。

法经前两篇很容易就默写出来,这题简单,法经是法家经典,又在考试范围之内,能默写全篇的人多了去,估计平时没事,就有不少人以默写为乐。

八十一州,大周都京州,

东二十州

庆莱池苏乌,义兖沧淮宿,

埠荷鲁德盐,真襄沂咸滁。

南二十州

同福临东江,宣原钦吉昌,

南河宁广浙,台贵贺云漳。

西二十州

威张秦达甘,陇绵陕丽康,

保元回忠武,洛芝伊阚番

北二十州

贝库朔巴毫,锡博赤兴朝,

佳参青鄂列,图郭白孟篙。

论科举取士之优劣,涂林心里有度,提笔就写。

大周之科举取士,盖开天辟地之创举,大周立朝以来,文臣名相辈出,皆出于科举。大周文人之辈,以月宫折桂为毕生目标。凡大周子民,习得诸子百家经典,皆可学而优则仕。大周朝廷以此为国选材,大周子民不论出身贵贱,皆以此入仕途,代天子戍守四方,成就大周千年来之宏愿伟业,代代相承,江山永固。

科举取士之于大周朝廷,生生不息之所在,之于大周子民,前途命运之所系,之于大周皇帝,千秋万代之所负。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其利所在,其弊附焉。朝廷制度所在,金榜题名则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前皆以独善其身自居,后欲使兼济天下者几何?大周之下,亿兆百姓,童试者几何,府试者几何,至殿试者几何?

童试年几许,府试年几许,至府试会试年几许,多少儿郎皓首穷经,庶几举子金榜题名。蹉跎岁月,田园荒芜。

科举取士之弊在于科举,亿兆百姓世代以科举为宗,百万应考,百余入仕。大周千年以来,科举入仕者不过六百万余,大周每届科举应考者百万之众。不第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七情不具,手无缚鸡之力,贫者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止书生长袍,一支笔,一卷书而已。如此之人,于田亩何益,于家庭何益,于大周何益。

科举取士之优在于取士,之劣在于科举。倘若不第者能知科举无望回头顾生计,则百姓多一劳力孝子慈父,大周多一堂堂男儿。

写诗就就简单了,涂林早就想好了抄谁的了。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

昨日去城市,归来泪满斤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涂林想着这四大诗柱在朝,他们的作品是万万不能再抄了,只是已经抄了的该如何去解释这是个问题,如果不用解释会有多好。

只是嘉运帝道看过自己的考卷,那杜相必定也看过了,那白相肯定也知道了。

哎,涂林写完卷子,已经申时三刻了,伸个懒腰,喝口清水,等交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