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1846700000009

第9章 “匈奴人后裔”裴多菲(1)

爱情和革命不能两全,他的死成了一桩悬案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不久离开可爱的妻子,再次投入革命。此后百余年间它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革命诗人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一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自由与爱情》,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尔(PetogfiSandor,1823~1849年?),过去译名为彼得斐,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革命诗人和英雄,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

早在1907年鲁迅就将裴多菲与拜伦、雪莱、普希金相提并论,赞美他是“桀骜英雄”。鲁迅推崇说“他的擅长之处,自然是在抒情的诗”。欧洲一些文艺评论家称赞裴多菲是“马扎尔的抒情诗王”。他也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他的诗作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他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广为传诵。

裴多菲出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阿伏德平原上一个匈牙利小城凯雷什,其祖为农民,父亲是一名斯拉夫族屠户,后又开小饭馆,母亲是马扎尔族一名农奴。按照当时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东汉两晋时期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带有东西两种文化激烈碰撞的特点,在欧洲历史上居于特殊地位。裴多菲就自认为他是匈奴人后裔,并在其民族史诗中吟唱道:“我的光荣的祖先呐,你们如何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从东方,从亚洲高原,从黑海和里海荒凉的盐碱滩,迁徙到水草丰美的多瑙河畔,建立起我们的公国……”

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歧视压迫,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17世纪以后匈牙利又一直受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而丧失独立地位,争取自由的起义斗争此起彼伏。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了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基础。

裴多菲自幼生活坎坷,家庭贫困,而他又学业不顺,成绩一般,但爱读书,爱写诗,作品为同学所传诵。1835年12岁的穷孩子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3年时间里他尽显聪明才智,在完成了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他写下了自己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此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为了生计,他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编辑,乘驿车和雪橇浪迹全国,到处夜宿,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深化了创作的源泉。

1842年裴多菲创作诗歌《酒徒》以后,正式开始写作生涯,采用民歌体写诗,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歌颂大自然的美,草原上的牧羊人,多瑙河畔的渔夫和田野里劳动的男女青年。他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早期作品中有《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50多首诗,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

1844年裴多菲从故乡来到首都佩斯,担任《佩斯时装报》助理编辑,在诗人弗勒斯马尔蒂的资助下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发表《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爱情的珍珠》以及散文《旅行札记》等,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学中的地位,并受到德国诗人海涅高度评价,说他“出乎意外的健康和单纯”,“富有自然的声籁,有如一只夜莺”;又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而蜚声诗坛,但遭到资产阶级文学家的恶毒攻击。

此后裴多菲在佩斯研究法国革命史,组成匈牙利第一个作家团体“十人协会”,团结进步作家创办文艺刊物《生活场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并在国内进行长途旅行,用革命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1846年底他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的箴言诗《自由与爱情》,成为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

1847年起裴多菲的诗歌创作已涉及当时政事,如《致十九世纪的诗人》、《以人民的名义》等诗篇,抒发了时代的声音。1848年3月他领导了有学生参加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奥地利统治者的市民起义,在民族宫前举事,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并写下诗篇《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架》,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在1848这一战火纷飞的年份里,裴多菲写下了多达106首抒情诗。

裴多菲的文学贡献主要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抒情诗。他在短暂的一生里,除创作了大量革命诗歌外还写有80多万字的政论、戏剧、小说和散文游记等,这样的高产率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流传至今的约有1000首抒情诗和8部叙事长诗,且有相当部分是在战火中完成,其中最著名的有《农村的大锤》、《雅诺什勇士》(一译《勇敢的约翰》)和《使徒》等,对匈牙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的长篇小说《绞吏之绳》深受鲁迅喜爱。他的政论文章揭露了敌人,鼓舞了人民,起过积极的作用。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气氛下,“裴多菲俱乐部”竟一度成了带有不祥意味的名词,实在是滑稽可笑。

亲密爱人裴多菲

1846年9月8日,在佩斯的一次舞会上,23岁的裴多菲邂逅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着浅蓝色眼睛的18岁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尤丽娅也为裴多菲的才华、人品所打动。两人真心相爱,热烈地拥抱在一起,甜蜜亲吻。

当天裴多菲回去后,激情难以抑制,全身发烫,文思泉涌,很快就给这可人儿写下了第一首情诗《给尤丽娅》:

绯红的脸,绯红的唇,棕色鬈发,棕色眼睛,在你的脸上和眼睛里,上帝啊,蕴涵多少灵魂!

啊,我要征服这灵魂,征服这位热情的姑娘!说吧,姑娘,你说吧,爱情尚未触动你的心。

不呀不!你己爱上我,你爱我,倾心爱慕;这话已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新救世主。

我爱你。我的爱情,这无尽头的急湍,恰似洪水冲毁大地,将我的旧日埋葬。

我不知我从前是什么人,不知我将来成为什么人;我依赖你,我愿是暗影,或者成为明亮的阳光。

你拿主意?……你的目光,已经建造起我的天堂;姑娘呀,且不容许你,捣毁这座幸福的天堂。

啊,我在你面前跪下,并向你伸出我的臂膀:你把我搂在怀抱里吧。姑娘,你倒在我身上。

但是,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并不肯把宝贝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抵挡,在半年时间里他接连写出了一首首情诗,如《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