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群哗
18478600000005

第5章 -1

弘毅在最好的年代踏进了大学之门。大学确是求学旅途之中最美好的时期——心智已经睁开了朦胧的眼睛,梦想的羽翼正好丰满,爱情的萌芽恰逢春夜喜雨,知识的巅峰早有先辈们踏出的求索之路,热情的火焰正在微风下扑向生活之辽阔原野,青春的风帆在人生之河上长风破浪,社会离我们仅有半步之遥,长者放飞了手中的线让我们鹰击长空;屡败屡战,越挫越勇,逆风而上,知难勇进,任凭命运之刃为自己增添伤疤,无惧于世界之困厄,摸爬滚打,呼唤来得更猛烈些的暴风雨!

一踏进南京,弘毅感受到了历史的召唤,仿佛重游多年前受苦受难的故土上。零八年,正值全国人民对北京奥运会的空前热情,从金门出发的列车上到处是脸上贴着五星红旗的面孔,每个人在心中燃起了一团小小的火炬,他们无声地呐喊着,心中激荡的热情在脸上升起了赤红的火焰。列车向着村外的繁华世界出发,叫他耳目一新,耳畔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里浓缩有广袤的神州大地,而未知裹挟着难以言明的希冀隐隐现出蔚为可观的轮廓,与年少的猎奇之心一呼一应。不知不觉,弘毅的心头涌起粲然的快乐,他的脸上升腾起璀璨的朝霞。

下了火车,他的心开始下沉!他兀自以历史的观感登临这座城市,全然不顾时代使之焕然一新的面目,以至于目之所及尽是怵目惊心的峥嵘岁月。南京!南京!毒辣的阳光,阴郁沉重的土地,忧伤的空气,来往的游魂,仿佛历史的回声。他的眼前浮现出历史的画面,孩子,母亲,父亲,鲜红的刺刀,放下武器的军人,漫山遍野的尸体,连成片烧起熊熊大火的房屋,倒塌的房梁,染红了血破成残絮哭泣的旌旗,闭上了眼悄悄隐没了身躯的落日,疯狂的蚊虫,黑压压的秃鹫,淫笑声,子弹落地的铿锵声,失去了头颅、手臂、十个脚趾的骨瘦如柴的躯干,万人坑,汽油,听不懂的言语,听不到声音的屠戮,世界一片漆黑……他甚至晕厥了过去。

四个春秋,他终日埋头苦读,不问世事。弘毅常去瞻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每至必泣涕满盈,义愤填膺。弘毅惯于优哉游哉地畅游书海,深得众教授的喜欢,他们常常坐谈相对,俯拾古今之事,乐不胜收。博学多思者自知思维之宙璀璨瑰丽,曼妙无比,与先哲漫步,其乐无比。思想之境如饮甘泉,大千世界味如鸡肋。俗世无为,思维之境大可有为。思想纯粹至极,而不若凡尘之事污鄙不堪。但思想之泉水,凡夫俗子饮不得,饮而不得其味,只觉平淡无奇;但是思想者似乎又饮得太多,已至醉厥,愈醉愈饮,愈饮愈醉,乃笑叹,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弘毅即是后者。

弘毅识得一位老教授,老先生尊崇尼采。他名叫孙逸役,年近古稀,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有鹤发童颜之姿老先生独饮春秋,练剑,太极,著书,吹笛,弹琴,吟诗,活似神仙。只是睡觉之前必读哲学,以便梦中踏青了。弘毅算是他的半个弟子,因为老先生声称不再收徒。老先生读书有怪癖,新书总被撕去封皮,使之看起来破破烂烂,宣称“以书为敌”。弘毅猜测此举大概源自李宗吾的“读书三境界”。弘毅嗜书如命,自然不肯如此,老先生则快刀斩乱麻地帮他拆完了数本书,。叫他大呼心痛。

“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度叫弘毅陷入迷惘。他发现自己陷入了命运的冥冥之力的迷雾之中,而在迷雾之中亦有不少悠闲散步的先哲们。人是一个原子,人是理性,人是思考、意志、感情,人是政治的动物、社会的动物,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的动物,人的本质是食欲和**……这便是迷雾中的声音,事实上,这些声音未必没有揭露出人的本质的真谛,只是我们会总觉得似乎还缺少一些东西。认识事物的本质之路是漫长而充满转折的,有的时候,我们的方向反了,有的时候,我们走偏了——反而在这个时候,感觉用斩钉截铁的声音告诉我们这便是真理——等到我们真正的触摸到所谓的真理的时候,我们又会质疑真理为什么这么朴素,仿佛一个二手货?那么,真理莫非像量子世界的不确定原理,我们不可兼得其双性?又或者像薛定谔的猫,我们只能做出假设,而当我们真正要去打开盒子之时,真理已经变了?

过多的臆想叫他远离现实。有一段时间他执拗于“人是一种高级动物”——这使得他惊恐地发现他的舍友是动物,他再和五个动物睡在一起,这个时候他的脑海中总会冒出狼的想象(也许狼在动物中倒算是一个比较雅致的形象);他离开宿舍,他简直看见满街都是装着衣服的直立行走的狼,有的狼孤独行走,有的狼三三两两;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很多狼拿着餐盘筷子排队打饭;发情的狼张望着焦灼的爱情之言,物色着其他孤独的狼;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简直觉得奇怪,一匹狼为什么要盖被子——用自己的爪子?他像模像样地观察了一下自己的爪子,自己的身躯,又看了看几位狼同伴,他甚至感受作为一个动物离开了万兽之后的某种复杂的感觉;图书馆里,狼群端坐着——这简直很别扭——心灵的窗口在来回扫视植被倾轧过后的薄薄纸片,上面还残留着另一种生灵的气息;他简直觉得大路两旁的树木在说话,差不多他们也要迈起单只腿蹦蹦跳跳地离开呆立了好多年的老地方;天上的云啊太阳啊,晚上的月亮啊星星,都仿佛亲近了许多,他差不多也要真正变成大自然的一份子,感受到全天下动物、植物的存在,这真是一种既奇怪又惊恐更是难以适应的体验!

弘毅觉得这段时间里,自己已不是作为一个人——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意义——而是真正作为一种动物生活着,或许也是人,不过这时的“人”只是一种动物的名字。这种感觉,恐怕不是任何哲学所能解决了,甚至含有某种妄想、精神分裂的成分——弘毅自然也察觉到了这种危险,这段日子里,他似乎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要有爱情?为什么要财富?为什么要名誉?为什么要成功?……虽然这其中不少是即使作为大自然的动物为了保证生存也需要的东西。刚开始,弘毅觉得动物这个字眼已经扎根于自己的思想——不过大多数在潜意识下他自己作为观察者还是一个“人”,而其他“人”俨然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动物。

在思考这些的时候,他简直什么也干不了,读书——动物读什么书?吃饭——勉勉强强就可以了。爱情——谈不上什么兴趣!他常常怔怔地发呆,脑海中根本没在思考什么问题,时间仿佛凝滞了一样——这时他意识到其他动物的脑中大抵就是这样空空如也吧。人作为“人”,的确是区别于动物的!弘毅跑去翻看哲学家们的理论——可没有人否认过人是动物这一观点,但也从没有真正把自己想象成动物,并且以动物的眼光再来观察“人类”吧!慢慢的,弘毅发现自己又变了,就好像那种执拗的害人的观点是自动退去的——尽管他曾经痛苦地挣扎想要忘记这要命的想法——他感到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人”那些感觉、思想、意识、情绪又重新回来了。他可以欣赏外面的风景了,但绝对听不懂老杨树在嘀咕什么;他也不再绝对“人”是一个披着衣服的狼;他也不再看见操场上一群野生动物在疯狂奔逐。他觉得自己的灵魂、意识、思维渐渐地回归到一种属于人类的探索的道路上,而不是思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结果差点把整个灵魂丢到的羊肠小道上。

忆及此,弘毅总觉得其过于荒诞奇幻。看来,要么认识世界,要么迷失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