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飞得最高的中国人:杨利伟
18547200000004

第4章 童年记忆

你的童年有沙滩树林

还有头顶一片灿烂的天空

即使是英雄你当年的脚步也是那是稚嫩

有挫折和痛苦一切都是非常普通

从一根梯子你开始仰望蓝天

后来你发现天其实不高就在你的头顶

回眸那渐渐远行的岁月深处

你比别的孩子好像多了点什么——那是梦

1、不敢爬梯子的孩子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

杨利伟的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后来他的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工作。两位老人今年正好70岁。杨利伟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都已成家立业。

今天的航天英雄在童年的时候,可不是一个敢想敢干、胆大有为的“强者”,相反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4米高的木梯。

妈妈说,我给你扶着,你上吧,没有事的。小利伟把脚踩在梯子上,爬了有两米高,回头看了看,最后还是哭笑不得地对妈妈说,“我的两条腿总在抖,不听话呀,我还是下去吧。”

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

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城东面的那条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他浑身都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回到家时,小利伟又找来了当年他不敢爬的梯子。妈妈说,还是我来扶你一把吧。可是,没等妈妈到跟前时,小利伟已经刷刷刷地爬到了房顶。

“妈妈,你看,我爬到多高,一伸手都能摸到天了。”小利伟站在房顶上笑着说。

妈妈说,爬就爬上去呗,还说能摸到天了,谁能摸到天呀,天多高呀。这个孩子真是有意思。妈妈那时候决不会想到,再多几十年之后,就是这个最初连梯子都不敢爬出的孩子成为中国第一个到太空“摸天”的英雄。

2、对半导体产生了兴趣

一年过年,节衣缩食的爸爸花了20多块钱买回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在那个年代里,还没有电视冰箱,半导体收音机可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家用电器”了,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就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听戏曲,还喜欢听候宝林的相声。

小利伟当然对这个收音机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个小子铁匣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又能说话又能唱歌的。一天,趁爸爸妈妈不在家,小利伟找来了一个罗丝刀子,把这个小匣子给弄开了,一个个电子零件被他拆得到处都是。小利伟哪能找到里面的什么唱歌的人,他开始把这些个零件重新装进去。拆下来容易,再装可就太难了。小利伟急得满头是汗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把那些带着小铁丝的东西再摆进小匣子里。

这时,门外传来了爸爸回家的脚步声。小利伟吓坏了,认为爸爸一定要恨恨揍自己一顿。可是爸爸不但没有打骂他,反倒又从旧物市场上买回一大堆电子废件及废旧半导体零件和相关书籍让他琢磨。使他从中掌握了许多无线电方面的知识,并弄通了半导体为何能说话的道理。后来,小利伟不仅将弄坏的半导体收音机修好了,还为别人家组装了许多台半导体收音机听。每当大家叫他“电路通”的时候,美滋滋的小利伟就说:“这都是爸爸的功劳”。

3、客车长还是货车长

小利伟小时候有一个好朋友叫陈绥新,小利伟在儿时称他陈小胖,两个人在一起无话不说,好得像是一个人。

有一天,这两个好朋友差一点打了起来。起因其实很小,他们两这家那时都在县城的郊区住,从小没有见过火车,见一个大公共汽车就爱跟着车后屁股跑,也不怕那烟尘刮得满脸都是。那天,他们无意中说起了火车的事,小利伟问陈小胖,听说火车是好多节连在一起的,你说火车一节客车车厢长,还是货车的车厢长?

陈小胖想了想说,货车是拉货的,客车是拉人的……要是论长呢?可能还是货车长呗。

不对,是客车长,不是货车长!

就是货车长,不是客车长!

两个孩子争论不休,各说各的理。最后,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咱们到火车站亲眼看看亲手量一量。

说到真去火车站了,小胖看了看天,却有点害怕了。这么晚了,我怕我爸我妈找不到我该着急了。

“怕什么!真是胆小鬼,还怕走丢了吗!”

陈小胖只好跟着小利伟朝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他们俩人边走边问路,终于找到了火车站。

可是两家的大人找不到孩子都快急死了。有人告诉他们,小利伟和陈小胖到火车站去了。到火车站干什么呀?是要离家出走么?他们那么小能上哪儿去呢。

两家的家长不由分说就朝火车站赶去。呵,到那一看,两个小家伙还在那儿数火车呢。

4、当了一次“小偷”

小利伟的父亲在土产公司工作,土产公司有一个收购废品的仓库,里面装的都是收购上来的“破烂儿”。

一次,小利伟到爸爸的单位去玩儿,发现了那个仓库里的“破烂儿”里有一堆收上来的破旧书籍,其中里面竟有破破烂烂的小人书。哎,这可是好东西呀!小利伟挑起一本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在文革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食粮非常匮乏,小人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东西了。小利伟读小人书的那个样子,用如饥似渴来形容真是再准确不过了。

小利伟的父亲看见儿子在看书,便说,在这儿看看可以,可是你不能拿走呀,这收上来的书都是公家的了,公家的东西咱可不能往外拿呀。

小利伟说,行,行,我在这儿看就是了。小利伟嘴上说着,眼睛还盯在小人书上。

到了父亲下班的时间了。小利伟正看着一本《甲午风云》却正看在兴头上。怎么,他不能一个人呆在这儿看书,可是跟爸爸走,这本《甲午风云》还没看完。小利伟想了想,我就当一把小偷吧,他悄悄地把那本小人书塞到了自己的衣襟里,假装若无其事地跟着爸爸走出了那个废品仓库。

第二天,小利伟把这本《甲午风云》带到了小学校里。他像掏出一件宝贝似地把这本书拿给大家看。

小利伟说,这本书是我从我爸的仓库里“偷”来的,大伙儿轮流着看,看完了,我还得还回去呢,我看说,这是公家的书呢。

同学们这个开始抢着看书,那个夸小利伟,《甲午风云》里的邓世昌是英雄,小利伟以后也会当英雄的。

5、我来帮你挖树坑

上小学的时候,小利伟和一个叫小丽的女生坐一张桌。

和所有的男生一样,老师在台上讲课的时候,小利伟也时常搞一些小动作。小学校里的桌子都不大,小利伟的胳膊动不动就挤到了小丽的地盘上。

那天小丽生气了,是不是真生气小利伟也不知道。小丽拿着尺子在他们的桌子上比划着,然后在中间的位置划了一条线。

告诉你呀,这就是“三八线”,咱们俩人各有各的地盘,你要是胆敢侵略,我就要自卫反击了。小丽说话的口气挺严肃的,有点像警告的意思。小利伟满不在乎地说,行,不就是多了一条“国境线”吗,谁愿意上你的地盘去呀,谁过界谁就该挨打!

可是说归说,一上课的时候,小利伟的胳膊动不动就越过了“三八线”,跑到人家的地方去了。小丽也不客气,拿起文具盒打击“侵略者”。小利伟刚想发火,可是一看自己的胳膊,也就无话可说了。

小丽的文具盒像门炮,不时地朝着小利伟发起“进攻”。

那天,双方边界的战斗刚刚结束,学校便组织全校的学生到城外的羊奶山去植树。

小利伟是男生,分到了10个树坑。小利伟有力气,一鼓作气,刷刷刷地一会儿功夫,便把任务全部完成了。这植树的山上到处都是风景,有小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小花小草。完成任务的小利伟要和别的同学一起在山上好好玩一玩。

可是,正在这时候,小利伟一转身看见了“同桌的你”。两人双目一对,小丽立即低下头来。

那个小丽的任务是5个树坑,可是她累得一脑袋汗,到现在连一个还没挖忙呢。要把另外的4个坑挖完,还不得等到太阳落山呀。

可是小丽怎么好意思求小利伟呢。她想起了每天在课堂上,她都用文具盒守在“三八线”上,不知打击了多少回小利伟呀。

这时,小丽听到了一句很小的声音,你歇一会吧,我来帮你挖树坑。

小丽愣了,是对我说吗?

没有人回答,只有小利伟的铁锹铲着泥土的声音。

小丽受感动了,她把随身带来的水壶递了过去。

第二天上学后,小利伟发现,他的桌子上的那条“三八线”被谁擦去了。是谁呢?我不用说,你们都会知道的。

6、能刹车的“大解放”

杨利伟有个比他小六岁的弟弟,虽然杨利伟也是个孩子,但在弟弟的面前,却总是摆出一副大人的样子。

还没有上学的弟弟看见别人玩汽车玩具,就想跟爸爸妈妈要钱来买。小利伟知道了,对弟弟说,你不就是要一个汽车吗,我给你做一个不就完了吗。

哥哥,你会做汽车?弟弟问。

小利伟脖子一扬,那是当然。

那你就快点给我做一辆汽车吧,就做那个,弟弟想了想说,就做那个大解放牌的。解放牌的汽车当年非常有名。

做汽车哪有那么简单,可是小利伟的大话已经说出来了。说出来的事就得办那。

小利伟开始又找木头又找锯,钳子铁钉弄了一桌子。

按照杨利伟的设计,他做得这个汽车得有半米来高,至少要有四个轱辘,当然因轱辘只能是用木头来做了。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做这么一个木头的“解放车”,其工程的难度不亚于“三峡工程”。

小利伟的想法挺好,他还设计了一个汽车的刹车系统。但是在工程进展中,屡屡遭受挫折,本来量好尺寸的木板,可一钉钉子,怎么竟短了一块。小利伟干了两个星期了,还是没有成功。弟弟有点失去耐心了。说咱做不了,就朝爸爸要钱买吧。

小利伟这时倒不是因为给爸爸节省钱,他认准要干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他又找来了一些玩具车反复地看着,又认真地找出了自己的失败的原因。

又经过了一个多星期,小利伟的这辆木头汽车终于成型了。车子虽然还是很粗糙的,但这毕竟出自一个孩子之手。

小利伟带着弟弟把这辆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大汽车”带到了小伙伴的中间。所有的小伙伴都被“镇”住了。孩子们崇拜他的程度不亚于后来他成了航天英雄。

7、原来是个烽火台

杨利伟的家乡绥中县是一个山区,逶迤连绵,山峦起伏。在很小的时候,小利伟就看见在远远的山上有一个小顶。那里究竟是什么呢?在小利伟的心里,这一直是一个谜。

小利伟也曾多次问过自己的同学,你们知道那个山上的小顶是什么玩艺吗?

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是小庙,有的说是山峰,也有的说那是一个塔。这些回答都没有让小利伟满意。

那年过春节的时候,小利伟忽然突发奇想,要到那个山上去看一看。他的这个想法跟同学一说,就有人嘲笑他,说,你以为是到火车站看火车呢。大人们有一句话叫,望山跑死马。你看着那个山不远,要是走起来,还不得一天半天的。

再远我们也要去看一看。经过小利伟的动员,去考察那个“小顶”的队伍终于集合了,除了小利伟外,还有两个同学愿意加盟。其中一个同学是杨利伟的少年好友陈小胖。“咱们说走就走,看谁是胆小鬼!”几个同学悄悄商量好了。

于是就在正月初五那个早晨,这个由三人组成的“长征”小组顶着凛冽的寒风出发了。一路上,他们到处都能听到过节的鞭炮声,看到和他们同龄的孩子在满街筒子地跑着玩着。唯有小利伟等三个孩子,像虔诚的朝圣者,带着使命般的灵魂上路了。

五里、十里、一气他们走了四五十里路。这么远的路,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吃不消的。其中一个孩子走不动了,要拨马回朝。小利伟就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已经都到山根底下了,咱不能前功尽弃呀。

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终于爬到了那个山顶。

他们看到了,眼前的这个小顶,不是小庙也不是塔,而是古代的一个烽火台,是古代战场上的一个标志。

回家的路更难走了,他们都很疲惫,脚上像是灌了铅一样。

但是他们是有收获的,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解开了个缠绕在心底的谜,知道了那个小顶原来是个烽火台。对小利伟来说,他收获的是对意志和胆量的磨练。

8、冰河里救小伙伴

从山顶上的烽火台走下来时,利伟他们三个小伙伴在回家的路上慢慢地走着。

是呀,一天的时候,来回近百里的路程,对利伟这几个孩子来说,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考验。离临出发时带的那点干粮早就吃光了,沿途还没有商店。几个人在路上,开始轮流地讲着故事,你说一个,我再来一个,大家互相鼓舞着朝前走着。

出发的时候太阳还在东面,回来的路上,太阳已经悄悄地落山下,夜幕慢慢地笼罩着正月里的辽西大地。

陈小胖有点实在走不动了,对小利伟说,“这道怎么越走越远,要是能有双翅膀飞回去可太好了!”另一个同学接着说,“别说长翅膀的那些不着边的事,咱们要是谁能开上飞机,一眨眼的时候,早就到家了。”

“开飞机?这到是一个好主意!”小利伟若有所思地说着。

这时,陈小胖指着前面的一条河说,“哎,你们看,我知道一条近路,从这条河上穿过去,咱们就不绕远了!”

那条河能走吗?

河面在夜幕下闪着光,像是一条白色的带子。

怎么不能走!陈小胖率先改变了方向,扭身朝着那的方向走去。

利伟和另外的一个伙伴只好紧随着他朝着河边走去。这时候,天已经很黑了,陈小胖在前面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突然,陈小胖大叫了一声,“妈呀!不好!”原来他一脚失空,不知怎么掉进了冰河里了。

利伟和另外一个同学也吓坏了,这样冷的天,要是淹在冰水里,还不把陈小胖冻个好歹的。他们俩慌忙上前,也都踩进了冰河里,你拉胳膊,我扯衣裳,终于把陈小胖拖上了岸。

上了岸的时候,几个小伙伴互相看着对方的狼狈像,竟哈哈大笑起来。

等他们走到家的时候,几个小家伙的鞋和裤腿都冰成了硬硬的冰坨子。

杨利伟坚韧刚强、勇于挑战的性格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炼成的。

9、看了《林则徐》气得手发抖

小利伟从小就有爱国情结,他最佩服的是英雄,是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那样为国捐躯的人物。

绥中县电业局陈绥新是杨利伟的好朋友,在两个人小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他很难忘记。

陈绥新和许多朋友都经常提起杨利伟的那段故事。

那个时候,我们好像刚刚上小学,当时看电影的机会比较少,每次看电影,我们都一块去一块回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们去看电影《林则徐》,看完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害怕,两个人就手拉着手往家里走,在刚走出来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杨利伟的手在发抖,显然,他很激动。

你说,清政府为什么那么腐败?你说,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英雄为什么到处受到排挤?你说,那个英国的侵略者怎么那么嚣张。小利伟像是问,又像是自言自语。这些问题怎么能够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呢。陈绥新也不吱声,他知道利伟还要想林则徐电视里的故事,他说的这些话是在表达一种激动的感情,其实现在是用不着回答了。

陈绥新接着说,我们在沉默着走了一段时间后,我很想谈点别的什么,想转移一下他的情绪,可是杨利伟还沉浸在刚才的电影里。他很突然地问我:你将来长大了想干什么?这个问题问得我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于是我就反问他:杨利伟,那你说你将来想干什么呢?他当时十分严肃地对我讲,他要参军让国家更加强大起来。

陈先生讲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虽然我当时还很小,觉得他说这种话有些好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那个情景好像印在我的头脑里一样,怎么也忘不掉。”

陈先生还给笔者讲述了就在神舟五号上天的几天前,他们两个老同学刚刚通过电话,杨利伟是10月15日接受任务,登上神舟五号飞船的。在11号晚上,陈绥新曾给他打了个电话,杨利伟接电话后说自己最近要出差,不要与他联系了。聪明的陈绥新猜想他这是可能有任务,什么任务,当然没有想到是成为第一位登太空的宇航员。我知道他有任务,肯定是部队的秘密,就没有多问,多少年来我们相处都是这样,他是一个军人,军人就要服从纪律。于是,我就用尽量平常的语言表达了我对他的祝福和鼓励。

现在想起来,他当时在电话里的口气平静得让我吃惊,也许这就是人家航天员的心理素质吧……

10、摸了一下大飞机

在离绥中县城不很远的地方,有一个部队的飞机场。小利伟经常看见一架一架的飞机,像小鸟儿一样,从那个“鸟窝”里飞出来,在天空上一圈圈地飞着。

小利伟常常仰着脸看,有时那飞机在天空“拉线儿”。那线儿拉得很长很长,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小利伟做梦都想到那个飞机场去亲眼看一下真正的飞机。

他把这个想法与自己的好朋友陈绥新说了。绥新说,你要是敢去,我就陪着你。

他们俩人说走就走,开动双脚,走了二十多里路,找到了驻军海军航空兵的机场。小利伟太兴奋了,他终于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飞机了。可是他还要向飞机再迈开脚步时,一个威严的哨兵,却把他们俩人拦住了,“小孩子,快离开这儿,这不是你们玩的地方!”口气是命令式的,不容商量。

正门肯定是进不去了,小利伟和陈绥新一使眼神,走,到别处转转去。

飞机场很大很大,四圈都围着高高的铁丝网。两个人走出哨兵的视线,开始学着电影里侦察兵的样子,用一根木棍橇开铁丝网,两个孩子像小猫儿一样悄悄地钻进了飞机场里。

他们匍匐前进着,像两只无人察觉的小蚂蚁一点点地接近了目标,过了一会儿,他们两人竟钻到了飞机的肚子底下。

这是小利伟站了起来,用手情不自禁地摸了一下大飞机。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摸飞机,那凉爽的金属质的感觉,让小利伟兴奋不已。

他们还想进一步接近飞机,舱门在什么地方?他们要钻进去,看看飞机里面有什么。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不停地在飞机的两翼寻找着。

他们的行动,早就被哨兵发现了,一声喝令,两个吓得一哆索。还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被“押出”了飞机场。

然而,小利伟的高兴劲是难以言表的。他毕竟亲手摸了一下飞机了。

后来,他们班里转来一个爸爸在机场任军官的孩子,姓顾。利伟和他很快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这们他们可成了顾家和机场的常客了。他知道了只有把单杠、双杠、长跑、鹞子翻身、直体倒立等等都练得棒棒的,才能够穿威武的空军军装。

11、转一百圈也不迷糊

在小学的时候,小利伟和同学们做游戏,小利伟是一个爱要强的人,藏猫猫,下河捉鱼,上山拾蘑菇他都有极大的兴趣。

玩儿,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小利伟在玩中却常常无意识在锻炼了自己。

一次小利伟和伙伴们在一起随意在聊天。话题不知怎么竟转到了飞行员了。因为这之前,小利伟曾和伙伴们不止一次地去过那个军用飞机场,对飞机有着浓厚兴趣的小利伟说到了飞行员当然有许多话儿要说。

这时有一个同学不经意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要想当飞行员呀,得不怕迷糊,你们看,飞机在天上转圈,有时还头朝下地飞着,甚至打着滚在天上飞,要是转上一两圈就迷糊了,那飞机还不得掉下来。”

这时,小利伟把话接了过来,“不就是转圈吗,我就不怕迷糊。”

那个小朋友没等小利伟把话说完,就打断了小利伟的话,“你吹牛吧,你转上两圈也得糊,你以为你是飞行员那。”

小利伟当然不示弱,他说,“我就不迷糊,我怎么转也不迷糊!”

“你这是吹牛!”

“就不是吹牛,我就不迷糊!就不迷糊!”

围观的同学们喜欢热闹,个个都是起哄的高手。他们玩起来多来不怕把事情闹大。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光说干啥呀,你们比试比试,转他几圈,看到底迷糊不迷糊!”

“对,对,比一比呀!”

于是他们玩起了儿时的游戏,这个游戏叫做“迷乐歌”,游戏很简单,就是让别人抱上自己,悠上几圈,扔在地上不许动,马上指出眼前的人谁是谁。

游戏开始了,班里的几个膀大腰圆的同学自觉担任“悠人”的人,先是别的几个同学被抱起来,“悠”了不几圈,把他往地上一放,同学可是真找不到北了。只觉天旋地转,看都像是一个个晃动影子。

轮到小利伟挨“悠”了,小利伟面色沉稳,伸出胳膊,让大个子同学搂在怀里中,大个子同学问,“利伟准备好了吗?”

小利伟说,“准备好了,你多悠几圈吧,我不怕!”

大个子同学可能是故意要和利伟搞个恶作剧,他嘴里说,“我这回非得把你悠迷糊了不可,让你弄清天南地北。”

大个子运足了气,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把小利伟轮了走来,利伟长得个子小,身子骨比别的同学轻不少,大个子一使劲,几乎把利伟轮圆了。

一圈两圈,三圈四圈,十圈十一圈……别说小利伟了,连这个大个子同学自己都迷糊了,再也转动不了了,这时他才猛地一松手,把小利伟抛在松软的沙堆上。

几个观看这个场面的同学脸儿都差点吓白了,刚才这是轮了多少圈呀,还不得把小利伟的五脏六腑都悠荡散架子呀,这可不好,一会儿小利伟有个三长两短,他的家长来找了,还不得拿我们几个同学开刀。

几个同学正在思忖怎样赶快离开这个现场,躲过这个是非之地时,只见小利伟若无其事地从地上站了起来,他一边轻轻地拍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边用手点着同学的脸,清晰地说着每个同学的名字,那泰然自若的样子完全不像被人有轮了多少圈,而是在课堂上从容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同学们看到小利伟的神态,都被他“镇”住了。

“你真的不怕悠,真的不迷糊?”

小利伟笑了笑说,“迷糊?迷糊什么呀,这才是几圈呀,你就是让我转一百圈我也不怕。”

同学们这时才彻底服了,杨利伟他一点不怕迷糊,说不定将来他真的能当飞行员呢。